国际金融危机论文(优质20篇)

时间:2023-12-04 02:41:38 作者:灵魂曲

金融学是研究金融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涵盖经济学、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金融风险管理是金融从业人员必备的技能之一,以下是一些典型的金融风险案例和总结,供你参考和学习。

浅论国际金融危机论文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阻断了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需的格局,对中国的经济增长造成巨大冲击,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试论有关国际金融危机。

1。出口增速明显回落。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冲击是外需减少。不仅美国外需下降,金融危机还造成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外需普遍下降。

出口总值12180。2亿美元,同比增速25。7%;出口总值14285。5亿美元,同比增速17。2%,增速回落8。5%;201-9月,出口总值8466。5亿美元,同比降低21。3%,增速回落29。80025。有关调查显示,美国经济下降1%,中国出口将下降6%;而欧洲经济下降1%,中国出口将下降15%。

2。外汇储备严重缩水。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另一个冲击是造成中国外汇储备严重缩水。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数据,截至20末,中国外汇储备已达1。95万亿美元。其中已投资美国国债、两房等政府机构债券和美国企业债券达1万多亿美元,仅中国银行持有的雷曼兄弟公司债券即达7562万美元。年第二季度,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为2。132万亿美元,超出排在全球第二位的日本1倍,约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额的29%,占我国gdp的比重已接近一半。外汇储备增加过快、过多,既加大基础货币投放的压力和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又加大外汇储备运用的压力和外币资产保值增值的风险。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已遭受美元汇率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双重损失,而购买美国政府机构和企业的债券也遭遇了大幅缩水和破产的危险。

马克思《资本论》视野下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考的论文

笔者在《从全球金融危机看中国个人与社会关系伦理之维》中论证了“研究特定经济运行环境中的人”[1]已经成为从根本上化解金融危机的“历史与逻辑的双重必然选择。”因为,“任何经济发展模式本质都是由一定的人与社会关系所支撑的”,[1]而在现时代的中国,“人”则以更加不可替代的身份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因。因而,现时代中国经济运行体系中人的问题的消解路径选择框架,必将深刻影响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

一、全球金融危机与自我伦理危机。

当下的全球金融危机以空前的破坏力涤荡着人类的物质生活世界,经济滑坡、工厂倒闭、工人失业、通货膨胀严重地困扰着人类的物质生活世界,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金融危机所危及到的不仅仅是这些看起来纷繁芜杂的物质生活世界,它还以一种更严重的破坏力危及到了人类的精神生活世界,一场空前的自我的伦理危机正在不期而至。问题在于,是什么导致了现代社会的物质财富、科学技术的高歌猛进并没有自然带动现代人的精神境界得以相应提升呢?在马克思或福柯看来,殖民主义性质的财富增长或科技进步方式不但不可能带来人的精神境界提升,相反则有可能使人与自身之间的鸿沟愈陷愈深,进而将人类卷入一场空前人与自身极度分裂的自我的伦理危机。所谓自我伦理危机指的是由于人类自我主体价值的被剥夺或重构,所造成的人与自身(灵与肉、身与心、主体性与客体性)内部伦理秩序的混乱状态,换句话说,就是由于人类自我权利驾驭失控造成的精神折磨或肉体纷扰。由此可见,自我伦理危机一方面表现为理性屈从于欲望、经验所造成的人对自身主体价值缺席的焦虑,另一方面又表现为被欲望、经验重新塑铸的人对自身客体价值有限性的焦虑。事实上,所有焦虑的实质并不在于获得、占有或经验多少“最为丰富的外在善和过度”才能获得人类自我的满足感,而在于人类应如何在道德层面摆脱由于自我权利驾驭失控造成的精神或肉体困扰,进而达致“灵魂的宁静与肉体的无纷扰”,实现人与自身的和谐。这些问题构成了现代人进行自我伦理规划所要解决的核心议题。可以说,当下日益加剧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于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的.人类自我的伦理危机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当下,自私、虚荣、嫉妒、贪婪、背信弃义、股市非理性繁荣等现象的流行难道不是最有力的明证吗?最困难的问题在于,其消解路径应该如何构建。

二、自我公正:自我伦理危机的道德化解路径。

就自我伦理危机的产生原因而言,自我伦理危机的化解是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政治、经济、法律等诸多方面的合力共同应对方可奏效,但就作为人类终极自我关怀的伦理规划视角而言,自我伦理危机的化解则需要诉诸于人的内在德性力量。那么,怎样的德性才能起到化解自我伦理危机的功效呢?纵观人类伦理思想史,在自我权利驾驭方面的德性是什么问题上,各种伦理学派莫衷一是,各有千秋。笔者在综合美德论、功利论两大伦理学派关于自我权利驾驭方面的道德理论基础之上,认为消解自我伦理危机的德性应该是自我公正。虽然美德论与功利主义论伦理学体系中都没有直接提及自我公正这一概念,但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代表作品《尼个马可伦理学》关于公正的“总体德性”与“具体意义上的”[2]区分;穆勒的伦理学代表作品《功利主义》对作为“作为正义的一项义务”的公正研究中间,关于这一概念的思想已经初见端倪。

由此看来,亚里士多德所谓的“总体的德性”实质是一种相对于人与自身关系相对的“对于他人关系上的”德性,但亚里士多德也指出,研究“总体的德性”只是为研究“具体意义上的”德性提供一种理论铺垫,后者才是他的真正研究目标。那么“作为德性的一部分”或者“具体意义上”的“公正”是什么呢?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这种“德性”或“道德品质”就是“一个人在积极和他人之间分配时如果对于那些有益的事物,不是自己获得较多的一份、使他人得到较少的一份,而对于那些有害的事物,不使自己受损害过少,使别人受损害过大,而是使彼此达到比例的平等;如果在其他两个人之间进行分配时也这样做,他表现出来的品质就是公正。”[3]因此,美德伦理学派的自我公正实质上应该是保持作为体现人类自我主体价值的理性对于自身非理性部分相对优势或优先地位的一种道德张力。

在功利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穆勒看来,公正是正义美德的题中应有之意,因为“在涉及权利时,保持公正毫无疑问是义不容辞的,但其中体现的只是一种更广泛意义上赋予每个人权利的义务。”穆勒进一步指出,正是由于“公正”具有“坚持给予每个人应得之物的原则,即以善报善和以恶治恶”的特征,因而“司法的第一美德,公正,作为一种正义义务成为履行其他正义义务的必要条件,部分原因便是基于上述内容。”[4]但穆勒也指出,公正之所以是正义美德一项义务,最根本的原因还不在于上述理由,而在于公正是功利原理的最高道德原则的体现,即每个人的幸福与所有人的幸福都具有同等价值。因为,“倘若根据‘应得’信条以善报善和以恶治恶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那么必然意味着我们对所有应当得到我们同等待遇的人都一视同仁(当没有更高层次的义务来禁止这种行为时),同样社会也对所有应得到它的平等对待的人(即应当得到绝对平等对待的人)一视同仁。这是个体正义和社会正义的最高抽象标准。一切社会制度、所有有德公民都应尽最大努力向这一标准靠拢。然而,事实上这种伟大的道德义务基于的是一种更深的基础,即它直接源于道德的基本原理,而不是某些从属或衍生教义的逻辑推理。由此涉及的便是‘功利原理’或‘最大幸福原理’的确切含义。功利原理之所以成为具有理性意义的原理,最根本的一点是承认一个人的幸福与其他人的幸福拥有完全平等的价值(在程度上被视为是同等的,种类上允许有所差别)。”[4]综上所述,在穆勒看来,公正能够成为正义的一项义务,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它体现了每个人的道德价值的同等性或不可通约性。那么,自我公正何以成为了“个体正义”的一项义务呢?穆勒认为,“个体正义”的“最高抽象标准”在于整体意义上的即“所有应当得到我们同等待遇的人”的公正,但是其逻辑起点在于每个人对自我的公正。也正是在这一层面,笔者以为,自我公正被赋予了“个体正义”的一项义务的含义。

从笔者对美德论与功利论两大伦理学派在自我公正概念思想史层面的梳理当中不难看出,在这一概念应该成为自我权利驾驭方面的道德的认识层面,两者保持了高度一致性。但我们在研究当中也发现,在对这一概念理解方式方面,前者带有明显的动机论色彩,而后者则带有明显的效果论倾向。因为,在亚里士多德所著《尼个马可伦理学》整个理论体系来看,作为一种德性的自我公正实质上只是“灵魂”的“合乎理性的”“实现活动”,即精神领域的。因而,美德伦理学派的自我公正不像功利主义学派一样具有鲜明的强制性;而在穆勒所著《功利主义》一书整个理论体系中间,作为“个体正义”的“一项义务”的自我公正,也只是在个体行为效果层面才具有合理性依据。因而,与美德伦理学派相比较而言,功利主义的自我公正缺少了含情脉脉的道德情怀。正因为如此,在马克思主义看来,道德的合理性依据应该是动机与效果的有机统一。正是在这一层面,笔者以为,所谓自我公正,就是人类自我在驾驭权利时保持的自身主、客体价值之间内在平衡方面的一种张力,这种平衡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优势地位的保持,而是一种主客双方的和谐状态。就是说,自我公正德性对自我的伦理危机的化解需要社会公平正义呵护,更需要人类自我内心信念坚守,因为这种坚守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社会秩序的和谐,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提供了一种使深陷于现代社会泥淖中的自我为自身更好地构建起美好精神家园的现实路径。

综上所述,就作为经济发展根本动因、目的的人而言,全球金融危机对人类精神生活世界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消解,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对驾驭自我权利失控所需要的自我公正德性涵养,其可能性在于它是人性需要。

参考文献:

[1]齐小军.从全球金融危机看中国个人与社会关系伦理之维[j].改革与战略,,(7).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王旭凤,陈晓旭译.尼个马可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英]查尔斯·库利,包凡一,王源译.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

[4][英]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叶建新译.功利主义[m].北京:九州出版社,.

马克思《资本论》视野下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考的论文

国际金融法源自于国际经济生活,而且能够对国际经济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当前,金融全球化趋势已成为国际经济生活中的一大显著特征,对国际政治、经济、法律及文化生活等产生了十分广泛、深刻的影响。在当前金融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国际金融法呈现出迅速发展的势头,并在有关各领域取得了很多实质性进展。当前,在金融全球化的巨大影响之下,国际金融法的发展必须寻求新的发展路径。笔者就此对金融全球化与国际金融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审视,并提出了国际金融法在金融全球化体系下的发展新动向。当然,这一种发展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压力或是一种需求。把握好这种压力或者需求,就能更好地把握国际金融法的发展脉搏。

一、金融全球化与国际金融法的关系。

当前,国际经济生活中的发展动向与鲜明特征,突出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全球化。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已全面而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那么,作为全球化浪潮在经济领域中的表现,经济全球化主要是以商品、服务、技术与资金大规模跨境流动,再加上各类生产要素的全球化配置与重组为主要特征。经济全球化作为经济市场化与国际化的全面延伸与必然要求,可以说是充分反映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依存度在逐渐加强、加深。经济全球化在内容上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是生产全球化,二是贸易全球化,三是投资全球化,四是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内容与高级发展层次,是由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另一大特点——经济领域中的金融化所引发的。经济金融化,主要是指实物经济已经被金融经济所代替,社会资产的金融资产化程度在逐渐加深,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已经日益深入地表现在国际金融关系上,比如,国际债权与债务关系、国际股权及股利关系及国际风险保险关系等。在经济金融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经济全球化十分突出地表现出金融全球化的趋势。

所谓国际金融法,是指国际金融关系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产物。应当说,不同时期的国际金融关系的发展水平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国际金融法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点。金融因为其自身更加适合数字化与终极市场,因而已经成为经济生活当中一个核心性、主导性与战略性的重要因素,对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渗透与影响在不断加强。伴随着经济金融化程度的逐渐加深。经济全球化十分突出地表现为金融领域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就是指各个国家或地区在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及金融政策、金融法律等方面跨越了国界,从而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逐步出现了融合的趋向,主要可表现为货币体系、资金流动、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等各个要素的全球化及金融政策、法律制度的全球化等等。金融全球化不仅是构成经济全球化的应有之义,而且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及投资全球化发展的合理要求与必然结果,并且和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及投资全球化之间交互发生作用,并交互影响。与此同时,金融全球化又因为金融的特殊属性与发展状况,因此具有自身独特的内容与运行规律。

在经济全球下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世界各国的经济与金融的国际化进程已显著加快,在国际金融法律制度上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对全球经济和金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加。同时,随着国际金融竞争的日趋激烈,全球性和地区性的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当前的国际金融体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以上这一切,自然将对国际金融法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从而推动国际金融法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对于国际金融关系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环境的改变,国际社会与各国的立法当局也进行了十分积极的回应,由此,将进一步推进国际金融法律体系的快速发展。

(一)不断完善现行国际金融法律制度。

要在现行国际金融法律制度的基础上,继续整合资源,查漏补缺,使之更为完善。应当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巴塞尔委员会等全球最为重要国际金融机构为核心,全面利用与发展其各自的资源优势,并促进各大资源之间的优势互补,通过加强相互之间的金融信息、金融技术的交流和合作,来促进国际金融监管标准的法制化、统一化进程,建立起包括跨国资本流动监督机制等在内的,具有相当大约束力的国际性金融安全机制。比如,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优势在于其作为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权威性与其下属成员的普遍性、基金协定所具有的约束性、组织机制所具有的健全性、金融分析所具有的全局性、金融监管信息所具有的易得性、与其他国际金融机构合作所具有的便利性等。巴塞尔委员会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资源主要包括非政府组织所具有的灵活性、发达国家银行监管信息所具有的易得性、银行监管规则修订所具有的便利性、金融监管标准所具有的市场亲善性等等。假如着重从宏观的角度来关注国际金融形式稳定,为避免再次发生重大金融危机而忧虑的国际性基金组织,和重在从微观角度来关注各国银行日常监管的有效性,为避免发生银行业金融危机而十分忙碌的巴塞尔委员会,如果能够进行携手合作,以共同防范全球性金融危机,那么,其效果自然是十分显而易见的。近年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金融危机治理中的实践当中,已经深刻认识到了利用资源与整合资源的重要意义,开始将成员国银行业所具有的有效监管纳入到金融监督的安排之中,因而提出了介入银行业监管所需要的若干任务及原则。巴塞尔委员会自身也期望借助于货币基金组织之权威地位,以推行其有效的银行监管标准,所以在实践中,十分积极地与货币基金组织进行配合。

(二)围绕当代全球金融危机之特点进行制度设计。

根据当代国际金融危机所具有的复合性特点,应当着重加强国际金融法律制度的协调性建设,主要包括国际货币法制建设、国际银行监管法制建设、国际证券监管法制建设等国际金融法制内部的相互协调,并与国际贸易法律制度、国际投资法律制度、国际刑事法律制度等开展外部协调,使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联盟等各类国际经济组织的政策制度实施形成正向的叠加效应,而不是反向的抵消效应。根据当代金融危机的区域性特点,要建立与发展区域性的金融监管与协调机制,不断探索与逐步推进区域危机联防的法律合作,比如货币互换和汇率协调;各国监管当局与国际组织之间相互借鉴和交流经验;建立起反应灵敏的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及应急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条件,建设具有危机救援特点的绿色通道;针对当代金融危机所具有的系统性,应当开发与利用国际金融法制所具有的救济功能,赋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金融危机的救助职能,并赋予其相应的制裁能力,根据权利与义务一致原则,建立起发达国家在金融监管与危机救助当中的责任制度,通过完善危机处理的国际纪律与程序,研究与发展存款保险制度及国家债务重组制度等各项危机处理制度,从而有效地避免金融危机的蔓延与升级。

(三)明确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中所具有的独立性。

国外学者在对西方发达国家二战后长期存在的高通胀现象开展了大量的计量分析,有以下两点发现。一是发现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指数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二是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指数和实际经济增长率之间则不存在相关的关系。这就说明了一个趋向,即一旦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小,那么该国的通货膨胀率就会越高。与此相反,一旦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大,那么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也就越低。但是,不管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大小,其对于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并不存在明确的影响。所以,为实现物价与宏观经济的稳定,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运营的独立性十分重要,这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显得尤为突出。从当前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就连一部分以往最为保守的,其中央银行独立性最差的发达国家或东亚国家,比如英国、日本、韩国等,在经历了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之后,都纷纷加大了金融改革的力度,这些国家在金融改革当中一致将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放在首位来抓。日本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以往一直相对比较小,实际上是置身于其大藏省的严格管控之下。但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末那次泡沫经济所带来的惨痛教训,以及随后出现的大量银行呆坏账困扰,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日本政府不得不推行了大规模、全方位的金融体制改革及相关的行政体制的改革,其率先推出的,并取得重要进展的举措,就是加强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明确要求日本银行的独立性不应当低于国际水平。

(四)不断拓宽国际金融法研究的范围。

经济与金融的全球化,造成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与国际金融等跨国经济活动的相互联系变得日益频繁,对国际金融法律的协调性要求也就变得越来越高,这就为国际金融法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更大的空间。当前,国际贸易组织的管辖与控制范围,已经从传统的国际货物贸易领域全面扩展到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投资及包括金融服务在内的国际服务贸易领域之中。由此而来,国际金融法当中的一些课题,不但可以与国际贸易组织的多边贸易体制、国际贸易法问题及国际投资法问题开始连通,而且也在国际贸易组织的制度框架内实现形成、解决与发展。国际金融法和其他各类国际经济法制度之间所存在的内在联系与协调关系,在法学研究领域也有反映,比如,我国学者提出的将国际金融法分解为国际货币金融法、国际贸易金融法与国际投资金融法三个组成部分,这样就能建立起不仅能反映学科之间内在发展规律,而且又能解决当前国际资金融通中的复杂问题的全新国际金融法学体系。还有学者对传统的国际惯例理论提出了新的质疑,并在进行不断地突破。以上诸如此类的众多学术创新,不仅来源于金融学者们对近年来国际经济环境对国际金融法领域的实际影响与作用所作出的深刻洞察与分析,而且也反映了学者们在金融全球化视野下,对国际金融法之于当前国际经济环境所作出的反向影响与作用的认识及评价。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崛起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对国际金融形式的变化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应当给予密切的关注。题,比如,国内金融业的开放和安全问题、如果调整人民币汇率制度问题、国内金融立法如何向国际接轨等问题。在当前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新兴国家代表的中国,应当全力以赴,积极参加到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和相关规则的制定中,从而在推动国际金融法律实现可持续发展上扮演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

[1]阮翠霞.浅析金融全球化成因.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

[2]何焰.国际金融法晚近发展的若干特点.法学.2005(4).

[3]刘丰.论金融创新对国际金融法的影响.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5).

[4]李仁真.当代国际金融法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走势.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马克思《资本论》视野下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考的论文

爆发的金融危机如巨浪般席卷全球,这场危机给全球的经济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各国政府都相继采取了各项措施来应对危机,比如加强自身的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等,但是世界经济形势仍然较为严峻,中国拥有对外开放的市场经济,因此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并且这影响也在逐步的扩大并凸显出来,中国对外贸易进程中,绝大多数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例如服饰、纺织品、生活用品等一系列加工用品等。我们曾是欧美国家最大的商品进口户,但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20之后的订单越来越少,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对外劳动力。再加上美元贬值,人民币上涨,导致国内很多企业没有低成本的生产优势,最终只能关门大吉,长久下去将严重威胁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不利于我国市场化经济的建设。

二、中国企业财务状况及发展要求。

我国企业在发展初期,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客户的订单需求。在生产过程中,过于追求利益化,只看重表面的生产规模,而忽视在生产经营中对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要求,这种经营模式严重阻碍了企业长远的发展效益,因此当金融危机来临时,这些企业便会立刻进入困难的处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美国公司在这场危机中暴露出的问题值得中国公司警戒。所以企业必须及时调整自身的发展模式,改进生产技术,调整战略方向,加强对财务的运作管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更好地确定在市场中的位置。在外向经济受创时,我们可以根据国家出台的新政策积极发展对内市场。扩大内需,加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利用自身的市场定位,加强融资政策,优化财务结构,运用科学的`统筹方法,合理规范企业发展方向。

三、金融危机下的财务管理策略。

1.成本控制管理。

就是节约生产成本,直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要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成本进行控制,企业要找出能控制的实际内容,例如资金成本、产品成本、人力成本等。分析各项工作内容的构成要素,重点加大对成本的控制力度,对直接生产费用、劳动成本、管理成本等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可压缩的关键环节,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症下药,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

2.资金效率管理。

就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企业可以在采购环节尽可能的多用现金结算的方式,减少现金流失,增强对现金的控制力度,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在提高销售的同时也加强对收款项目的管理,加大催款的工作力度,促进企业在资金周转方面的顺畅性,通过一系列对资金的管理措施,保证企业资金链在平衡状态中,保障企业能有稳定的发展前景。这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有利方案,也是维护企业在时代中稳步前行的一剂良药。

3.购进材料与设备实行比价管理。

原材料价格的高低对企业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采购合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理价位的材料,降低采购资金是企业提高效益的关键环节。但是企业不可盲目的追求价格优势而忽视了对质量的保证,我们要在保证原材料质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通过比较,压价等方式筛选出适合的供应商,然后进行网上调查、市场调查等方式收集信息,再谈价,压价,最后确认价格审批单。比较这种方式能为企业节约大量的资金,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4.加强货款回笼,减少费用支出。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存在着应收账款逐年增加的问题,使企业资金失去灵活性。企业应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首先可以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清欠工作,加大催款力度,对重点用户列出账目清单,集中进行处理。其次,在收缴遇到困能时积极寻找债务链中的核心环节,采用实物抵账或是多家抹账等方式找到脱债途径,避免坏账的发生。必要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挽回企业的损失。企业还要建立一套约束与激励机制,建立公司职员的经营责任制,明确账款问题中相关的人员的权利与义务,对重要人员实行考核机制,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同时,销售人员的工作岗位应该实行“末位淘汰制”。

浅论国际金融危机论文

论文摘要: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正在逐步走向复苏,但由于其经济环境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其会对全球经济的复苏过程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针对于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环境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展开了探讨,并对未来国际经济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国际贸易;国际贷币。

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但时间漫长。

就目前的态势来看,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正在逐步走向复苏,但是由于受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其要完全复苏所需的时间将会是十分漫长的。首先,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本金在本次金融危机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因此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其自身流动资金短缺或偿付能力不足的现象;而另一方面,由于在本次金融危机中银行等金融机构剥离了大量的呆账、坏账等不良资产,因此急需重新注入大量的资金以弥补其亏空。其次,全球经济的复苏还会受到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例如美元的贬值、经济的失衡及失业率的攀升等等;美元的贬值极有可能造成在实体经济或金融市场中出现新的泡沫,严重影响了经济或市场的稳定性;而金融危机所造成的经济失衡会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速度,其要达到再平衡的态势又需经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才能得以实现;此外,失业率的攀升、就业压力的增大等非经济因素则会从另一角度制约和干扰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

除去上述所提到的不利因素,诸多有利的因素将从正面推动全球经济的复苏,而且从目前的态势来看,其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首先,针对于日益严重的金融危机,各国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及措施,这对刺激经济的不断增长、恢复当前的市场信心、扭转经济的下滑态势、促进经济的快速复苏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国为了应对本次金融危机,刺激本国经济的增长,从国家财政上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进行了巨额的投资,并对其他领域也加大了其投入的力度,积极培育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政策或措施都将大大的推进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其次,科技的创新、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也将从很大程度上促进全球经济加快复苏,在长期内会决定全球经济增长的总趋势。因此可见,在上述有利因素的作用下,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仍将会在整体上实现复苏,但需经过一个非常漫长的时期。

二、经济增长模式调整,产业转移加速。

从另一角度来说,本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实质上是对早先全球经济增长模式的一次强制性的调整,其调整的原因是该模式无法维持全球经济的持续曾长;经过这次强制性的调整,可以使全球经济重新回到再增长的良性循环之中,但其调整的成本却是极其高昂的,导致了全球经济的一次重大衰退。

为此,从全球经济发展的整体角度出发,必须对早先全球经济的增长模式进行一次根本性的调整,例如发达国家必须适当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遏制超前和过度消费,减少自身的资产负债率,执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等等;而发展中国家则需重新调整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扩大内需,刺激?肖费,以实现从内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或拉动,防止因外部不稳定性所导致的经济增长乏力。

经过本次金融危机,全球产业将加快向具有低成本、市场潜力大等优势的发展中国家或其他新兴市场转移的速度,并在此基础上尽早实现对产业的转型或升级,以应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全球经济的早日复苏以及进一步的发展。首先,新能源和环保节能产业有望引领全球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在本次金融危机过后,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加大了其在新能源和环保节能等领域的.技术研发投人力度,努力推动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并以此来引领全球产业结构的再调整,使其拉动新一轮的全球经济增长。其次,作为全球经济的主要载体,西方发达国家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在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国际分工中处于领先地位,其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环保节能等绿色产业和运用低碳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仍将继续发展金融、保险、信息、科技、法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并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优势。由此可见,全球产业转移将呈现出多层次、多梯度和多向性,横向与纵向相互交融,从而形成更加复杂的全球产业格局。

三、国际贸易投资加速,但受保护主义制约。

随着全球经济逐渐走向复苏,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投资将会再次活跃,并从很大程度上推动全球经济加快复苏。首先,全球产业转移将在更广范围、更大规模和更深层次上进行,从而大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并且拉动了全球范围内相关服务业的增长,创造出了愈来愈多的就业机会。其次,国际贸易投资的加速还会对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区域内其产品、资金、技术、人员等要素的流动会更加便捷,其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或空间。最后,新能源、环保节能等绿色产业的迅速发展,也会带动国际贸易投资的发展,从而创造出对绿色产品、环保节能技术及设备的更多需求,拉动全球经济和市场的复苏。

但是,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各国由于大多是从自身角度出发,为加快本国经济的复苏,将采取一些对本国经济或市场的保护主义政策及措施,这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首先,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尽快恢复经济,保持经济的平衡,将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超前消费、扩大国内需求、降低进口需求,因此这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增长尤为不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际贸易投资的发展。其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就业压力增大的现象,也将会对西方发达国家带来一定的冲击,其必然会采取相关保护主义措施,恢复就业市场,降低失业率。最后,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企业破产率的增加,各国必然会采取相关保护主义措施,通过设置相关障碍防止过多的本国企业被兼并或控制,尽力降低其投资或兼并活动给本国经济所带来的长期不利影响,从而弱化了国际资本市场的流动性,限制了国际性投资活动的发展。

四、国际货币体系出现新变化。但仍将以美元为主。

在本次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国际货币体系也将会发生新的变革及调整,以美元为主导的旧体系将会遇到较大的挑战,但是在短期来看其主导地位并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首先,本次金融危机重创了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金融体系,其以美国损失最为严重,因此使各国对于美国在恢复世界金融体系稳定性过程中所起的主体作用产生了质疑,其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或手段降低其对美元的依存度,以规避美元贬值所给本国带来的货币风险。由此来看,美元在:国际贸易结算、金融市场交易和各国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会被降低,但就目前来看还没有任何一种货币可以在短期内将其取而代之。其次,受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地位提升以及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人民币和欧元将会逐步增加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从而使美元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受到极大的制约。由此看来,多元化将.会成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要趋势。

但是,虽然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受到了弱化,但是无沦是人民币或欧元都无法在短期内将其取而代之,成为全球的“主货币”,因此多元化将成为国际货币体系未来变革或调整的主要方向。就目前的态势来看,国际储备货币将极有可能走向多元化,从而形成以美国、欧洲、中国三大经济体货币共同主导的格局;而从长远来看,未来世界各国极有可能效仿欧元区的做法,探索建立世界中央银行和全球统一货币,彻底打破美元主导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运行的不合理格局。

浅论国际金融危机论文

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乐观地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势。

在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爆发金融危机,每个国家的设计企业都要面对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设计企业的经管者,更要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不消极、不退缩、不气馁、不灰心,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到金融危机对企业的严重冲击。从中发现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此外,管理者还要敏锐的关注市场动态以及流行趋势,及时掌握金融危机中市场上的最新信息,根据市场上的信息动态,及时对企业的设计产品、设计理念以及管理方法进行改进调整,使企业能够按照正常、健康的市场经济运作发展。

二、时时刻刻树立危机感,增强忧患意识。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欧洲的设计强国德国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二战后,德国的政治、经济濒临崩溃,广大人民的生活连温饱都没有,面对这样严酷的现实,德国民众毫不气馁,人人都树立了危机感,更增强了忧患意识。然而,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德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强国。正是德国民众的这种忧患牺牲精神,才换来了德国经济的高度繁荣。其实,我国的设计企业也应如此,时时刻刻树立危机感,增强忧患意识。尤其是企业的管理者,作为企业的一把手,必须以社会市场为导向,加强市场竞争意识,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也要从自身思想上树立危机忧患意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严峻形势,应该从企业的哪些方面着手解决,正确发现自身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及时加以纠正,此外,管理者要经常告诫下级员工,对企业的发展要有强烈的竞争忧患意识,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未来设计企业的发展永远属于具有竞争意识,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人。只有管理者与全体职员共同树立忧患意识,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才会克服企业内部的一切困难与挫折,企业的发展才会更有希望,更有活力。

三、提高设计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设计产品的更新换代。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增长方式正由昔日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低附加值”向“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转变。青岛的海尔集团在这一方面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海尔集团从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短短十几年,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知名企业。其根本原因就是海尔集团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了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其实,我国的设计企业也应从海尔的发展中汲取丰富的经验。比如提高设计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增长方式,使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低附加值”向“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转变。坚持与时俱进,勇于抛弃一切落后的思想理念和墨守陈规的设计产品,加快设计产品的更新换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在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产品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原有的理念和产品已经跟不上社会形式和人们的需要了,因此,设计企业必须要对原有的老一套东西进行改良。只有这样,我们的设计产品才会更受社会消费者的欢迎。

四、学习借鉴国外优秀设计企业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

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我国的设计企业也要善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设计企业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亚洲的日本在这方面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日本是一个非常善于向外国学习的国家,日本学习借鉴国外的设计理念和先进技术,然后再通过实践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因此,日本在二战后的几十年中,经济迅速发展,并且涌现出一大批杰出优秀的设计人才,正是这些优秀的设计人才,为以后日本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势,我国的设计企业也应多学习日本的这种先进的思维理念,比如,经常派企业中的一些优秀的设计人员去欧美、日本等一些设计相对发达的国家学习考察,通过认真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来发展和挽救在金融危机下的自己的设计企业。谈到这里,我想起了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正是曾国藩、李鸿章等一批有志之士,面对当时清王朝的危机四伏,积极向外国学习先进技术,才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也挽救了清王朝的命运。

五、与众多设计企业和综合性高校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加强集体团队合作精神,实现“双赢”的效果。

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有人强调“和谐高于一切”,有人提倡“竞争才能生存”,而社会实践证明,和谐与竞争的统一才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协作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运作中,竞争与协作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我国的设计企业之间更要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协作发展,增强集体团队合作精神。比如说,a公司拥有优秀的设计理念和先进技术,但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相反,b公司拥有先进的管理经验,而缺乏一些优秀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因此,a、b两家公司,可以互相增进友谊,互相沟通交流,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双赢”的效果。只有这样,企业与企业之间共同弥补了各自的不足与缺陷,才能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共同生存与长远发展。此外,设计企业还要与周边的一些综合性高校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企业的管理者,作为企业的一把手,必须要注重这一点。比如,经常去高校考察研究,经常给高校的大学生做一些演讲报告,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在当前金融危机下,社会竞争的激烈以及就业工作的严峻。此外,还要在高校中选拔一批优秀的设计学生去公司企业参加实践。这样,既给一批大学生解决了就业困难问题,缓解了当前的就业压力,又给自己的企业注入新的活力。最终实现了“双赢”的效果。

六、加强诚信观念,用诚信来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样也是诚信经济。面对当今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我国的设计企业更要注重这一点——加强诚信观念,用诚信来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我经常从电视或报纸杂志上获悉,国内有些设计企业存在着营销方面的缺陷问题,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等诚信问题,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因此,这些设计企业失去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设计企业的经管者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首先,提高营销人员的诚信意识。其次,加强企业的诚信营销管理,实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人。谁出了问题,谁负责任。必要时对玩忽职守、不负责任的企业人员进行严厉处罚。此外,还要加强企业的道德文化建设,努力提高企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修养,让他们真正从思想上树立好诚信的价值观。只有企业的每一位职员,真正从思想上树立好诚信的观念,才能使企业更好地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才能提升企业的信誉度和竞争力,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结。

国际金融危机成因及对我国的影响论文

首先,从经济角度看,这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后美、英等西方国家推崇的新自由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弊端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总爆发,集中暴露出它们所推崇的金融领域“去规制化”进程严重忽视金融全球化发展本身的规律和特点,缺乏对金融体系运行的有效监管,丧失了应有的预警功能。其次,当前的金融经济危机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首次出现的全球经济的严重失衡。此次金融危机的政治原因本质上是全球化的经济运行体制与国别化的经济决策体制之间长期的结构性矛盾凸现的结果。一方面,世界经济体系的全球性市场运行对资源的全球配置需求以及相应的全球经济治理体制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而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制的充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却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另一方面,作为国际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的经济政策制定的国别化,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化的经济运行体制与国别化的经济决策体制之间矛盾的累积和激化。

浅谈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应对策略研究论文

1.国际经济。

国际经济,名词解释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里,各个国家为了达到自己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还有全球经济利益之间的平衡所进行的资本、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互换,最后形成国际化的关联。经济的全球化使得国际经济贸易能够出现,经济的全球化加快了国际经济的发展。目前,全世界由于资本的组合改变,还有生产要素的改变,国际经济贸易出现了新的形势。

(1)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调整,出现了发达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发展中国家只能相互协作。

(2)金融工具在不断创新,加快了全世界金融的一体进程。资源是有限的,然而经济的全球化让国际之间的经济资源分配不均,加大了国际经济的风险性,也使得有些国家有空子可钻,投机现象越来越严重。

(3)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愈加成熟化,经济发展快速,潜力巨大,是将来的主要经济体,同时还可以促进国际经济更加的活跃。

2.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指的就是进出口贸易,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互换优势技术和资源的一个过程。对外贸易主要分为两块,即进口与出口贸易。由于全球的资源分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也给经济全球化找到了存在的可能性,几乎每个国家都要去到别的国家进行资源互换交易。发达国家卖脑子里的东西,发展中的国家卖手里做出来的东西,而落后国家只能卖土里种出来的东西,比如,发达国家的劳动人口少,这就必须要到发展中国家寻找廉价的劳动力,而发展中和落后国家需要发达国家科技与资本上的扶持。还有石油国家的石油资源丰富,别的缺石油的国家就都不得不来这里进行贸易交换等。各个国家之间所进行的贸易,使得每个国家都参与了市场的分工,在全世界分配有限的资源,最后每个国家都得到了自己国家所缺的资源,生产与经济效率都得到了提升。

3.贸易战略。

贸易战略就是指一个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中所涉及到的对外贸易策略。贸易战略可以非常明显的体现出政府对于未来国家贸易发展的计划,在适当的时候也许还会对对外贸易进行有效的政策性的干预,达到最终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目的,这对国家将来的产业型经济会起到指导作用。正确的国家经济贸易战略,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国家的整体经济的发展。所以,必须要严格关注。

二、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目前,在新的国际经济贸易形势下,社会的发展对经济贸易的方方面面都产生着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时间段都会出现新的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新方向。

1.国际经济贸易高级化。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国际贸易向着更高级化靠近,还有国际贸易当中的商品结构也在改变,变得越来越高级。各个国家实现科技化,国内的制造业的产量与质量会得到快速的提高,最后是每个国家都在不断的完善着自己的不足,并会努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从而促使国际间的资源与技术上的贸易越来越多。

2.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不均衡。

从古自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国际的大舞台上,不管是哪方面都没有太多话语权,地位上的悬殊差距最终会导致有限的资源出现分配不均衡的现象。而放眼当前的全球经济贸易形势,不难看出资源依然存在的分配不均衡的现象。正是由于国际贸易存在分配不均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资源占有率上才会出现这样两极分化的现象。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地位上处于垄断地位,发展中国家就只能是尴尬地存在于国际经济贸易当中,处于被动地位。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对于像我国这种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家来讲,劳动力资源的丰富绝对是以个优势,这也是我国长时间以来为何会实行出口导向型贸易策略的原因。可是,什么都在发生改变,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经济产业结构也在改变,靠纯人工劳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大量的人工智能机器代替了人工,劳动力的价值在下降。现在是知识经济在主导着整个经济体的发展,所以我国必须要加强产业结构的提升,结合国际上新的经济形势调整出一个新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1.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增加我国在国际贸易上的竞争力,从而达到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利益平衡。与此同时,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在人家经验的基础之上,利用科技的力量发展国家的经济,加强自主创新与研发,从而开拓出一个全新的国际市场。

2.充分挖掘国内市场。

在继续以出口为导向的前提下,加大挖掘国内市场的力度。我国人口大概占世界人口的20.9%。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从我国进口产品的数量可以看出,这么大的人口基数的消费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加强国内产品质量监管的同时,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刺激国内需求,比如,增加人均收入的提高,改变消费观念,从而达到刺激消费扩大国内消费市场的目的。

3.完善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相关法律。

目前,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法律还不是很健全,还有在国际上国际贸易权利得不到保障。所以,我国应加快完善国际经济贸易相关法律,防止一些不怀好意的国家损害我国正当国际经济贸易利益的贸易伙伴国。

4.产业结构的调整。

当前的国际经济贸易形势下,必须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在国际经济贸易上的竞争力,提升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形成一个新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去开拓一个全新的市场领域,从而达到进出口贸易利益的平衡。

四、结语。

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在不断的加快,各个国家之间因为经济利益的关系联系得更加紧密。我国在进行国际经济贸易的时候一定要加强与别国的友好关系,寻求合作,共谋发展。发展国际贸易伙伴不能只关注着发达国家,要积极地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建立经济贸易上的往来。同时,还要顺应国际经济贸易的新的形势变化,并快速地调整国内产业结构,不断地向知识经济产业结构靠拢,密切注意资源消耗的问题,还有环境污染情况,从而达到实现国际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马克思《资本论》视野下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考的论文

摘要:日本动漫已经超出了当年美国所定义的“卡通”内涵,不单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手段,而是形成了自有的、独特的文化。尤其对于青少年亚文化来说,动漫文化已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青少年亚文化这个独特的角度来思考日本动漫为何如此受青少年追捧,它是如何通过对多种亚文化符号的应用,构建自身以及与青少年亚文化契合。

关键词:日本动漫;青少年亚文化;认同。

1文化、亚文化与青少年亚文化。

在不同的语境下,文化总是折射出不同的光芒。关于文化的定义,角度有关于哲学的、艺术的、教育的、心理学的、历史的、人类学的、社会的、生态学的和生物学的,多达九种的基本概念。正因为文化一词如此“色彩斑斓”,我们才有必要申明在何种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

对于青少年亚文化的产生,英国著名的文化研究学派——伯明翰学派认为我们对于青少年亚文化是如何产生的解释并不采纳其来自于阶级抵抗的观点。因为当代青少年群体中所形成的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已超越了阶级的沟壑,在全球化浪潮中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与相似性。青少年亚文化,即处于同一年龄层的青少年为了满足生理与心理的需要,发展出的一套适合自己生活的独特文化,包含了生活形态、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及心理特征等等。

2日本动漫对青少年身份的认同。

回顾现代日本动漫发展的历史,一定会把漫画神手冢治虫奉为坐标。日本动漫今日的成就,正是沿着他二战后所确立的路线发展并步入轨道的。后人评价手冢治虫对日本漫画“有着革命性的贡献”。其中一大贡献就是对于漫画内涵的强调和提升。手冢治虫的创作奠定了日本动漫文化精神的基础——为年轻一代所创作的,关于未来与希望,传播纯真与感动。动漫在日本承载更多的是人文内涵而非形式。

如今,日本动漫已步入了受众多元化的发展轨道。但无论从创作题材还是发行量来看,少年漫画仍然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儿童期结束到青春期完成,这个现实中充满阵痛和磨难的时期,是日本动漫最常选取表现的题材。在青少年追求身份认同的过程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联系纽带:社会与同伴关系。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渴望更多的融入社会,渴望进入并改变成人的世界,去实现社会的承认。但他们处于社会过渡的阶段,一方面想从孩童时期成长,另一方面却又无法迅速融入成人的社会,在这个阶段性的过程中,产生了特属于自我的横断性文化。这个社会化的过程也成为日本动漫建立基础之一。日本动漫中出现的诸如“自我”、“认可”、“友谊”、“梦想”这样强烈的概念正是迎合青少年所期望的对自我身份的认同。

3日本动漫中的青少年亚文化符号。

曾有人这样对比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片:美国动画片每一部都很好看,看过之后娱乐了,也就忘了。当你说起的时候,是喜欢而不是入迷。日本动画可能会反感很多部,但总有一部能融入生命,为它痴迷。这是一个感性但不失准确地概括。如今在美国日式动画风格的支持者甚至比许多东方国家还要多。

日本动漫比起广泛意义面向青少年的动画片或是漫画更具青少年亚文化的意味。日式动漫极其鲜明的特质让它几乎成为所有青少年亚文化形式的载体。从商业的角度来说,日式漫画在感官层面上一层华美的外衣已经吸引了青少年的目光。对青少年亚文化特征的准确把握和与年轻一代所特有的狂热相互呼应,造就了如今独特的文化现象,体现出诸多青少年亚文化符号。

3.1幻想世界。

青少年是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他们了解现实与幻想的区别,但对幻想仍抱有莫大的兴趣,他们比成年人更容易沉溺于架空的幻想世界。

从七十年代的《宇宙战舰大和号》与《机动战士高达》开始,科幻一直是主流的动画题材,符合喜好新事物的年轻人口味。《攻壳机动队》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品的主题从对未来世界人的一体化、电脑化延伸到对人生存意义的思考。影片主题前卫,虽出现了大量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科技观念设定,但并不妨碍它的流行。事实上严密深奥的背景设定并非制作者最终的目的,它终究回到了“人”这个主题上来。科幻题材的界定是期许读者在新的背景下思考人的意义,前卫的科技概念也在这样的界定下变得有价值而不单纯是作者知识的卖弄。前卫科技概念已是吸引青少年受众的一大亮点,而对于“人”的主题的讨论,又暗合了青少年寻求自我认同的心理需求。因而,产生许多为之着迷的青少年也不足为奇了。

3.3热血。

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不满足的追寻及其精力充沛最普遍的表现是对运动的渴求。这种心理在日本动漫中的最好体现就是少年漫画。在中国取得广泛影响力的三部作品《圣斗士星矢》、《灌篮高手》和《火影忍者》,都是连载于《少年周刊jump》上典型的热血漫画。这些作品的主人公们似乎永远都在为梦想与友情热血的战斗着,这个主题延续了30年。日本式的热血是动漫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但它并不能完全被理解为暴力。这个要素在美国、香港的动漫之中也有明显的体现,日本动漫在处理上则显得与众不同。

3.4时尚元素。

后工业时代,流行与时尚是年轻人追逐的焦点,日本作为全亚洲甚至世界流行文化的中心之一,将动漫作为其表现形式,用另一种形式诠释了流行文化,同时也反过来影响时尚。红遍亚洲的少女漫画《nana》便是这方面的典范。从故事里的朋克摇滚,烟熏妆与小花裙,到电影版中流行元素的集合,《nana》早已是全方位的时尚代名词。引发无数青少年的追捧。

4结语。

综上所述,相对于电视剧、流行音乐、好莱坞电影这样传播广泛的流行文化,日本动漫不仅充分尊重年轻人的思考能力,而且将青少年的内心需求作为创作的根基,在轻松、明快的图像中,在看似简洁的对白中,以日本民族特有的敏锐触觉,隐埋下对社会、人性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辨,为年轻人引路。而年轻一代比成人更渴望进步,在动漫这种他们热爱的形式中,年轻人得到认知上的提高,获得极大的充实感,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加深了对世界的认知,在由此带来的对生命深切的感触与深入灵魂的感动中,获得自我完美的认同。两者天衣无缝的契合,让无数年轻人把动漫作为了自己无法或缺的精神食粮。

对于青少年动漫文化带来的影响,评论界的声音一直褒贬不一。但这的确是属于年轻人自己创造、选择并接纳的文化。正视这一强大而充满活力的文化,试着理解它,分析它,这样的态度无疑对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也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张莉霞.日本动漫产业:出口额超钢铁动画片渗世界[n].环球时报,.

[2]@胡疆锋,陆道夫.抵抗风格收编—英国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关键词解读[j].南京社会科学,2006,(4).

马克思《资本论》视野下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考的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课程论视野下的语文知识教学思考。

(浙江省东阳中学,浙江东阳322100)。

应该说上个世纪的语文教育病得不轻,但更严重的是身在其中的语文教师们却毫不知情,还自我感觉良好地以为“寡人无疾”,因为这场论争是由语文教育界的外围发起的。至于问题的症结,笔者以为并不在语文教学技术层面的落后,因为其他学科诸如数理化政史地等,它们同样是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但并没有遭受发难,何况我们语文教师已经在尝试各种花样翻新的教学形式的突破。如果把教学行为理解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有机组合的话,我们并没在教学形式上出大问题(所谓“训诲型”“传授型”“对话型”,笔者以为这只是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而非根本上解决语文教育弊端的症结所在,因为内容决定形式),那么问题只能是出在教学内容上了。

语文的教学内容出了什么问题?笔者为此特意将语文和其他学科进行了一番比较后发现,从课程论角度来打量语文的话,语文其实不符合课程论的理论界定。因为其他学科都有其明确的知识内容指向,其教材中的每一章每一节甚至每一堂课都可以找到学习内容的具体落实,而语文则不然。文学语言的模糊性似乎也导致了我们对语文教学内容指向的模棱两可。我们一直习惯性地以为语文教学就是教教材,教教材就是教教育部门指定的语文课本,而教语文课本当然就是教一篇篇的选文。于是,教语文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被置换为教选文。逻辑推导似乎无懈可击,但问题是:选文就等于教师要教、学生要学的语文知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一、关于语文知识的几个重要概念。

皮连生把知识定义为“个人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学习及其组织。被储存于个人内,即为个人知识。通过书本或其他媒介储存于个人外,即为人类知识。广义的知识观已将(狭义的)知识、技能与策略融为一体了”。在前人的基础上,王荣生在其论文中,把语文知识的主体界定为“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并且结合阿普尔的说法,将纳入语文科课程与教学的知识,称为学校语文知识,或者“(狭义)语文知识”,即所谓的“语文基础知识”。韩雪屏在《审视语文课程的知识基础》一文中,曾将知识分为三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其中,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它主要用来描述一个事实或陈述一种观点,因此又称为描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用来说明学习者“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它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主要用于对办事的实际操作,因此也称为操作性知识、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而策略性知识是指获得知识的方法和策略,也就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元认知)。这种从性质角度来划分知识的方法,将为本文论述时所采用。

二、语文知识的现状。

我们现在传授给学生的语文知识,基本都是陈述性知识,即陈述一些客观事实,然后让学生去记忆、背诵,这样的语文课堂难免就会变成“一言堂”之下的“满堂灌”了。通过对语文知识现状的分析与总结,我们发现现在的学校语文知识呈现以下特征。

(一)知识内容的无序与泛化。

1.语文知识如语音、词汇、修辞等,从小学讲到初中,从初中讲到高中,翻来覆去地折腾,美其名日“螺旋式上升”。其实,就是无意义、低水平、低层次的重复。而字词句篇的知识积累一直是处于杂乱无序状态,小学、初中、高中没有明确的梯级分工,尤其缺乏量的积累和质的规定性。

2.没有将语法和修辞等课程知识教学化,只是直接照搬现代汉语知识。

3.新课程标准中没有将知识点细化和具体化,这意味着经验、体验、方法、态度、过程、能力等都可以是知识,这其实是对学校语文知识概念的'模糊不清所致,都是知识其实就是没知识。

(二)知识类型的有限与虚化。

1.将语文知识等同于语文基础知识,而语文基础知识基本上只是“字词句篇语修逻常”知识的堆砌,而这些知识主要是静态的封闭的陈述性知识。

3.语文知识如“语修逻常”等都只是统领在文法之下,为读文和作文服务,而能够帮助欣赏文章的最新的文学理论知识和如何作文、如何修改的策略性知识一直没有很好地进入语文课程。

4.听说读写的策略性知识缺乏。

三、语文知识的建构。

问题的症结已经找到,那么如何突破重围?我的回答是在课程论基础上加快对语文知识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建构。

1.课程内容的建设,首先要有科学的课程目标作为指引,“课程目标不应模糊和笼统,而应具有具体化和标准化的特性。课程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基本依据。”这需要教育部门能够在多元视野下,在对别**语知识教学的规律总结下,制订出适合汉语语言规律与特点的课程目标。

2.语文知识的附着载体可以尝试打破当前单一的选文模式,让选文统属于语文知识,选文无非只是个例子,只要发挥其对语文知识的体现功能即可,让教师从海量的选文中真正得以解放出来。

3.将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课程化。课程内容,课程论研究中一般称为“课程要素”,指特定形态的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故而所设计的语文知识应该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三者不可偏废。

4.语文教育要全面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已经得到大家的共识,先贤们建构的涵括语言学的语法知识、修辞知识、文字学知识;文学的文学史知识、文学理论知识;文章学中的各种体裁的知识;文艺学知识和美学知识等都有助于语文能力的培养。故而,语文知识的构建需要多个学科的共同努力与默契配合。要把文学或者语言学等学界最新的理论与知识,及时转化为学校语文知识。

四、结语。

毋庸讳言,当今的语文课堂上,许多教师还在严格遵循着语文教学的八字宪法“字词句篇,语修逻常”,亦步亦趋地充当肢解课文的凶手。所谓的语文知识,不外乎是修辞知识,文体知识,以及已经被淡化处理的语法知识,这些东西我们从小学讲到初中,又从初中讲到高中,以不变应万变,学生能不厌烦吗?而数理化的知识学习难度会随着学年的递增而明显递增,从而不断挑战学生接受、理解和消化知识的能力极限,在挑战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智力优越感和智慧充实感。借用马克思的话,他们在解题的过程中,使得自身的本质力量得到了对应物的确证。而这种确证后所带来的成功感,语文课堂却不能给予。因为没有系统的学理性的语文知识可以传授,所以,语文教师只好扮演着政治教师或者历史教师的角色:因为没有明确的知识内容传授,所以只好在教学技术层面开动脑筋,形式花样层出不穷,要么借助炫目的课件,要么把影视作品引进课堂刺激学生视听感官,要么把讲台当舞台超男超女式地一展自己动人的歌喉,但我们折腾了这么久,收获依然甚微,学生对我们乏善可陈的语文课依然没有多少好感,他们的语文素养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提高。

“‘语文教师太难当’,这是不少教师的呼声。难在哪里?一是无‘抓手’。低年级还好,因为有识字教学、写字教学,到高年级尤其是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就大多数教师而言,除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名词解释、段落划分、归纳大意、写作方法之外,几乎无从下手,抱着一本《教参》打天下”。这里的“抓手”说的就是语文知识,对它的建构过程必然是艰辛的,它需要我们理论工作者和教学实践者做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建构的同时,其实也就是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与成熟的过程。让我们每个人都做语文知识建构的实践者,因为这是历史赐给我们这代人的一个重大机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应对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认为金融危机源于对风险防范的忽视,因此分析了金融危机下我国银行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简单阐述了银行风险防范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金融危机银行风险防范策略。

引言:

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在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形势下,世界各国都被相继卷入。我国也不例外,受到了金融危机的极大冲击。尽管我国对金融危机有一定的抵御能力,但危机却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了我国金融市场中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也提醒我们提高银行的风险防范意识已经刻不容缓。

1.金融危机源于忽视风险防范。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在表面看来是美国低收入者进行盲目住房贷款所造成的次级债款问题,但实质上危机是由于在持续刺激经济的大环境下,信贷和风险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的过度使用导致的。在此过程中,金融监管者、金融机构和个人都存在有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的原因。投资银行为了追求自身的业绩,只在乎业务规模的扩大和业务利润的提升,根本无视风险。金融机构职工自然也就放松了风险防范,风险防范能力大幅度下降。同时,银行机构对金融衍生工具又太放心,认为风险可以通过工具创新转嫁,从而忽视了衍生工具的自身风险,导致金融风险的后果迅速恶化并蔓延。信用评级机构也为了自身的利益,全力为投资银行提高产品信用等级,这也对金融风险的扩散起到了助推的反面作用。由此可见,引发美国次贷危机的真正原因是对银行风险控制的严重忽视。这就对我国银行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当前我国银行的重要工作及任务。

2.1资本充足率下降。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我国的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盈利能力和个人收入水平的不断下降,造成大量的银行贷款成为不良资产。银行自身的一些经营失误也积累了很多不良资产。同时。由于资本市场遭遇到相当严重的打击,使资本筹集出现了困难。以上因素都导致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造成了一方面可能受监管指标的约束,另一方面则降低了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

2.2银行经营压力增大。

一是贷款需求下滑,造成银行难以发放贷款。伴随经济形势的恶化,多数企业普遍采取减产、减少支出、筛选新订单等方式来适应当前的形势,从而出现银行与企业就贷款问题达成协议困难,双方时常出现矛盾。一些需要贷款的企业因不符合银行的贷款相关条件,银行不予贷款;而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已在银行放开信贷规模后,因市场萎缩而不再需要银行贷款。二是贷款结构不合理现象加剧。受刺激经济等宏观政策调控的影响,银行在贷款取向上基本都是偏向于同一行业中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以至出现了重复授信现象。尤其是当少数规模相对较大、当时效益较好的骨干企业,由于全行业的不景气,极易引发关联企业的风险。

2.3不良贷款反弹加快。

一是最近一个阶段发放的新增贷款比以前更高,导致对整体的不良贷款率稀释作用相对比较弱。二是企业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加剧了信贷整体风险。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担心得不到银行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在有还贷能力的情况下贷款。三是由于原材料降价和应收账款增加,造成企业资产缩水。银行如果是因为坚持谨慎放贷,没有及时注入资金,企业可能就会产生资金链断裂的危险,这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从而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的急剧上升。

2.4员工操作风险加大。

一是会引发人员操作风险。由于金融机构中有相当一部分员工投资股市、基金或实业,一旦出现亏损,或参与一些违法行为,这些因素都容易引发操作风险;二是一些非正规的担保公司进行非法融资,给企业增加了经营成本,由于没有及时获得客户的风险预警,导致客户经理无法立即对企业风险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三是部分非法担保公司与企业客户经理暗中勾结,进行利益平分,这样的做法将会损害银行的整体利益。

3.银行风险防范的具体策略。

3.1努力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通过对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反思,我国银行业可以吸取到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银行机构风险防范意识一定要真正建立起来。如果缺乏对风险的防范意识,银行就会片面的为了追求利润,大大降低贷款的标准或条件,这会使得产生不良资产的潜在风险大大加强,因此应当引起我国金融机构的高度关注和警戒。近年来,受人民币升值等原因的影响,我国金融资产中,房地产、股票等价格上涨较快,因此,住房贷款和住房抵押消费贷款随之也增长很快,这就很容易出现银行为了追求利润而忽视风险的行为。一旦市场形势改变,就会对银行的经营活动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我国银行业要十分重视市场开拓中出现的各类风险,通过建立健全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的规章制度,全力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3.2着重加强金融监管。

在市场中,监管自始至终都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美国次贷危机中金融体系出现了很多不应有的监管缺失,这对于我国银行业监管者也是个很好的教训。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逐渐融合,各国金融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需要大力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不仅要防止出现重复监管的问题,而且还要实现国际监管标准的统一,防止因监管标准不同而造成市场中的监管套利。当前,我国银行业的监管标准正在逐步向国际接轨。除了要与别国实现货币政策协调之外,还要加强央行合作、监管合作及信息联系。

3.3正确对待金融衍生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的本身就以风险存在为前提,是为了加强风险防范而设置的。当然,金融衍生工具的设计,并不是为了让市场主体增大风险,也不是为了让部分人获利,而是为了降低市场主体的风险。金融衍生产品具有双重性,既具有降低市场风险的作用,但又可以被市场参与者用来进行冒险投资。因此,次贷危机的'发生根源不在金融创新本身,源头在于风险定价不当。当前,我国金融机构最主要的资产是信贷资产,房贷又属于信贷资产中的优质资产,但同时其风险也是最大。所以,要通过开展房地产信贷证券化,来转移我国金融机构所承担的巨大风险,进而改善银行业的资产结构。因此,对房地产贷款实行证券化,是我国金融业加强金融创新的一把利器,将为我国进一步开展金融创新提供实践经验。

3.4防止员工出现道德风险。

一是进行贷款风险排查。每隔一段时间,由客户经理交叉向其他客户经理的每一位借款客户发出确认函,要求其进行借款确认,以防止客户经理借贷款之机冒名融资。二是开展岗位风险排查。要建立健全岗位轮换、强制休假和强制代班等制度,以切断固有的利益链,从而暴露风险。要通过公开竞聘,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充实到银行管理岗位上来,并在使用中加快岗位轮换的速度,还可尝试跨地区、换岗位的岗位轮换制度。三是严肃处理违规行为。对违反风险防范措施的员工,一经查实,无论涉及到谁,都要严格按照规定予以处分,决不姑息迁就,以防影响工作。

3.5建设银行风险预警机制。

为了完善我国银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必须建立健全的金融机构风险预警机制。对于银行自身来说,各部门必须按照公司规定的时间、项目、格式上报各种财务报表,公司在认真审核上述报表和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资本充足率等一系列风险预警指标以及相应的指标权数,计算出各部门的综合得分值。根据得分值的高低将各部门分别评定为a、b、c、d、e。五个等级。凡被评为d、e两个的即被视为有问题。公司应当根据风险防范预测,对部门及其人员提出警告,限期改正、或是停业整顿等处罚措施。通过这一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可以发挥防患未然的作用,从而降低银行风险的发生。

4.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银行风险防范策略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尚未完全消退的大背景下,防范银行风险是我国银行业所面临的一项全新挑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尝试。只有不断实践抵御银行风险的各种有效办法,才能更好地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实现我国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国际金融论文

涵盖了国际收支、外汇、外汇市场、汇率、汇率制度安排、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制度、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机构的基本概念、形成原理、控制方法、时滞效应等,具有内容多、理论深、范围广的特点,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二)课程时效性强国际金融市场瞬息万变,新的现象、新的事件、新的问题在国际金融领域中层出不穷。

近年来,国际金融理论得到了快速地发展,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市场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和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理论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因此,国际金融课程具有极强的时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时常借鉴国内外在国际金融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

(三)课程实践操作性强国际金融课程的实务操作部分主要涉及到汇率的折算、进出口报价、外汇风险防范、进出口贸易融资、套利套汇等业务。

汇改以来,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不断进行调整,汇率风险怎样防范以及在进出口中如何报价等内容在实际工作中越来越重要。

不少学生反映这个部分的内容很难理解,在具体操作中有难度。

实务操作部分的教学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往往受到学生基础薄弱、课程自身复杂等方面的制约。

正是由于国际金融课程实务操作部分的“难理解”与“难操作”的特点,教师就必须依据工作内容和流程设计教学内容,选取来自于企业真实工作内容的案例,结合现实的国际金融现象进行讲解。

教学方法和手段要适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摒弃纯理论式的计算,计算内容要与实际工作相关,计算的难度要循序渐进,同时要加大学生自主练习的力度。

二、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手段。

(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在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或手段。

1.课堂讲授教学法课堂讲授作为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可以在讲授中突出重难点,把大量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所以同样适用于本课程。

2.多媒体教学法把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其他信息,通过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表现出来,达到立体教学的效果。

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创造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其独特的形、声、景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对解决系统的理论问题,理解复杂的逻辑关系和课程结构的展示效果很好。

特别是在需要丰富的数据资料、图表来说明和论证时,效果尤其明显。

如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中,多媒体的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

3.设问启发式教学法对一些国际金融热点问题,可以采取设问启发式教学法。

例如进行“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等热点问题的专题讨论、案例分析、政策效果分析等等。

可先由教师针对知识点或金融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分析、点评、总结。

设问启发式教学法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和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4.课堂互动教学法教师和学生通过经常性的交流沟通,相互促进,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课堂45分钟不全由教师进行填鸭式的教学。

每一章节授课后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总结,学生先提出自己的问题或不清楚的知识点,或者是现实中的热点金融问题,教师可先让其他学生为提问的同学解答,之后再补充总结。

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基本问题,由学生通过思考、收集资料、课下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对学生的解决方案做现场点评。

双向互动式教学方法增加了教师的动力和压力,促使教师勤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讲课技能;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实践教学为了强化学生的相关技能,可以借助校企合作单位的平台及校内的实训室、自主实验室等进行模拟股票市场、模拟期货市场、模拟外汇市场以及网上银行业务等仿真实践教学,通过实践,缩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顺利进入工作岗位。

(三)网络教学网络学习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扩充学习广度的有效方式。

课程任课教师可利用课程主页bbs论坛,腾讯qq,采用网上答疑、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的课外指导。

课外指导通过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能扩展学生的视野,充分满足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兴趣的学生要求。

三、课程考核方式。

国际金融课程以往采用的闭卷形式进行考核,考试的内容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形式较为单一,且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可将国际金融课程的考核进行改革,考核内容分为平时成绩、综合实训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

既要考核基本内容,又要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占总成绩的40%。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影响

摘要: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呈现衰退状态,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影响,需要急迫改善、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扩大内需,挺过难关。

关键词:国际形势贸易保护进出口。

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受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各国采取了一系列力度空前的经济刺激措施,世界经济从急跌到企稳回升,开始由衰退走向复苏。世界经济整体将实现恢复性的缓慢增长,估计全球经济增速在3%—3.5%之间。这次经济危机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后全球经济的快速复苏实现难度较大,发达经济体将进入低速增长期。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受到严重影响,表现在出口增长速度减缓,各种贸易壁垒增多等方面。因此,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推动对外贸易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状况。

1.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方式现状。

我国采用出口导向型战略,出口数量多,贸易顺差大,从1990年起我国进出口贸易基本连年顺差。由于受欧美经济复苏的节奏较慢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影响,203月份我国进出口贸易首次出现逆差,其中出口1121.1亿美元,进口1193.5亿美元,贸易逆差为72.4亿美元。

2.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

从出口来看,据商务部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已经从初级产品为主转变为工业制成品为主。至,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比重已经上升到了93.6%,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我国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来拉动。货物贸易占据主流,机械加工制造及服装等轻工业出口,处于顺差优势,在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需求整体疲软,我国加工贸易面临加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从进口来看,中国依赖进口的产品有两大类:一类是石油、铁矿石、铜精粉这三种最重的工业原料对外依存度相当之高;一类是大豆、食用油这两大类农业产品对外依存度非常高,尽管中国这五大资源性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五前,却仍需大量进口。且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步伐的不断加快,对重要资源能源,基础原材料以及大宗消费品、高科技产品的进口需求仍将延续快速增长势头。目前我国正在调整优化进口贸易结构,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健康发展。

二、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调整措施。

1.降低国内企业对外贸的依存度,积极扩大内需。

我国商品出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国外市场过度依赖。如对美国的家具出口占到我国家具出口总额的60%。引起了美国相关部门的警惕,因而对中国的出口便开始以各种方式进行限制。企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国内市场的开拓,注重内需的发展,以减少国民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弱化世界经济起伏动荡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从而使得中国经济更加健康的发展。

2.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推进贸易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长期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生产的低成本,缺少技术创新,深受以美国为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影响和危害。改变传统的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提高质量、档次,推进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强新技术的研制,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增加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制订国际品牌发展战略,培育自有出口品牌,提高商品附加值,推进名牌展会建设,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中国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性是当务之急,关系到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

3.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除汇率传导因素。

美国次贷危机加速了美元贬值,使得人民币升值速度有所加快,令中国出口企业处于前所未有的困境。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应着力增强其汇率风险意识,增加结算币种,并学会运用更多的汇率避险工具来规避和管理风险,增强消化汇率升值而带来成本风险的能力。

4.大力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注重服务质量。

服务业生产效率是一国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发达的服务业为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了保证。要顺应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新趋势,推进服务贸易,大力发展来华旅游、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国际服务贸易。提高服务,以质取胜,树立产品和服务双重质量的思想,即从重视有形产品质量过渡到既重视有形产品质量,又重视附加在有形产品上的服务、维修、送货等无形产品的质量上,即服务的质量上。

5.保持进口与出口平衡发展,重视科技发展,改善部分产品依赖进口的现状。

转变只重视出口,忽略进口重要性的惟顺差论。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巨额的贸易顺差,为缓解这一压力,必须加大进口力度。首先考虑进口外国先进设备及相关技术和我国稀缺资源,保障国家安全,同时,我国很多高科技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应重视科技进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自主研发满足自身需求。

6.加快建立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体系和服务平台。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起稳定、透明、可预测的财税、借贷、外汇、保险等政策体系,明确政府对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融资支持,税收减免优惠、投资风险保障等鼓励政策,帮助各类出口企业有效规避政治风险、经营风险,调整出口退税,对高能耗低附加值商品要减少出口补贴,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促使我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参考文献:

[2]郑小梅,黄辞航,浅析我国加工贸易问题及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08,4。

国际金融论文

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强势崛起,同时西方很多发达国家经济不断地下滑、萎靡,国际的金融环境已经悄然的发生了变化,同时这种变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金融市场。金融环境的改变就促使着金融的创新。针对国际金融创新的相关问题,该文详细的进行阐述和分析,希望通过该文的阐述和分析,能够为相关人员了解并且掌握国际金融市场有一定的帮助。

关于国际金融创新的相关内容的阐述和分析,该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个方面是国际金融创新具体概念;第二个方面是国际金融创新具体内容。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国际金融创新的主要概念就是将金融行业中的各种组成部门进行重新的整合,让金融重新具有实际竞争力。细化的阐述金融创新就是就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这两个方面来重新考虑金融业的组成部分。这其中包括了:第一金融机构;第二金融制度;第三金融产品;第四是金融市场;第五金融技术。上述的五个金融业组成部分的机构性变革和采取的实际开发活动就是金融创新。

国际金融创新内容包括了五个部分,即第一个部分是金融产品的创新;第二个部分是金融技术的创新;第三个部分是金融机构的创新;第四个部分是金融市场的创新;第五个部分是金融制度的创新。上述的五个创新内容就是国际金融创新的主要创新内容。

关于国际金融创新的主要动力点的阐述和分析,该文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国际金融创新依靠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持续增长;第二个方面是国际金融创新依靠现今科技的飞速发展;第三个方面是国际金融创新依靠金融产品的不断需求;第四个方面是国际金融创新依靠现有金融市场的放松管制和放松监督;第五个方面是国际金融创新依靠现在金融市场的不断激烈竞争;第六个方面是国际金融创新依靠巨大的利益驱使。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2.1动力一:国际金融创新依靠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持续增长。

伴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不断发展和推进,世界的经济格局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会导致世界的金融出现变化。金融的生存形式和金融行为,主要是金融的供需关系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上述的原因就直接的导致了国际金融进行相关的创新,以适应经济形式的'不断变化。

2.2动力二:国际金融创新依靠现今科技的飞速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将发展成果渗透到每一个相关的领域中,金融领域也不例外。高科技不断地应用在金融活动中,为了适应高科技的渗透和应用,金融机构只有进行相关的创新来面对和解决。高科技应用下的金融领域,能够在交易成本和工作效率方面有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因此,要求金融管理不断地创新,跟上科技创新的步伐。

2.3动力三:国际金融创新依靠金融产品的不断需求。

2.4动力四:国际金融创新依靠现有金融市场的放松管制和放松监督。

由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形式在不断的变化,导致了各个国家对于金融领域的相关管制力度和监督力度不断地变化,总的趋势是松管的趋势。这种改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经济体制和金融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出现变化;另一方面必然会随之改变。

2.5动力五:国际金融创新依靠现在金融市场的不断激烈竞争。

现在金融市场已经全球化,这样就直接的导致了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竞争不断提升,同时风险也在不断地加大,这种情况下就要求金融领域进行创新和改变,以应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

2.6动力六:国际金融创新依靠巨大的利益驱使。

影响利润的因素很多,包括宏观经济政策、金融管制以及金融市场、工具的创新等,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金融企业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促进发展。

关于国际金融创新的相关影响,该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国际金融创新带来的正面影响;第二个方面是国际金融创新带来的负面影响。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关于国际金融创新带来的正面影响的阐述和分析,该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个方面是国际相关金融机构的运转效率不断提升,同时拓展了金融机构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第二个方面是金融市场中的金融交易种类不断地增多,同时还有效地提升了金融投资者的金融抗风险能力;第三个方面是促使政府相关的金融部门不断地强化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不断地推进金融市场的改革,进而促进了经济的不断发展。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1)国际相关金融机构的运转效率不断地提升,同时拓展了金融机构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当代金融创新具有密集型和广泛性的特点,是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和商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了消费者的生存空间。

(2)金融市场中的金融交易种类不断地增多,同时还有效地提升了金融投资者的金融抗风险能力。金融创新创造了许多新型的金融工具,提供了多功能、多样化和高效率的金融服务,降低了持有和交易金融工具的成本,方便了投资者之间的交易,使其防范风险的能力增强,促进了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发展。

(3)促使政府相关的金融部门不断地强化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不断地推进金融市场的改革,进而促进了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创新必然会推动经济发展,同时创新会使国家监管难度加大,政府会实施一系列的金融改革加大监管力度,保证了金融市场的顺利进行。

关于国际金融创新带来的负面影响的阐述和分析,该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金融货币相关政策不断的出现时滞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金融货币的管理难度;第二个方面是金融货币的工具效力不断的被弱化;第三个方面是致使金融市场不具备很强的稳定性能;第四个方面是很大程度上增大了金融市场体系的风险。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1)金融货币相关政策不断的出现时滞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金融货币的管理难度。

大量的金融创新活动使金融资产的替代性明显加强,作为货币的货币和资本的货币难以区分。

(2)金融货币的工具效力不断地被弱化。

(3)致使金融市场不具备很强的稳定性能。

金融创新和管制的放松及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导致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剧,从而使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下降。

(4)很大程度上增大了金融市场体系的风险。

国际金融创新在被广泛使用之时,改善了金融市场的效率,也使商业银行从中获益,但是创新活动既能防范风险和增加收益,又会增加风险和降低收益。

国际金融论文

[1]茅于轼.石油价格与市场的默契[j].财经,,(3):70.

[4]杨青,鲁玉珍.油价预测理论初探[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1-5.

[5]李优树.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分析[j].财经科学,2000,(6):1-6.

[6]安瑶,谢龄.石油价格对中国股市走势影响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1):1.

国际金融毕业论文

国际金融学案例教学过程中同样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笔者针对师范类院校开设的国际金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案例教学在国际金融学课程中能够更顺利的实施。

案例教学在西方管理研究和教学中较为流行,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案例教学所用课时一般占总课时的1/3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0%。例如,有些师范类院校国际金融学是针对于大学四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安排在第七个学期,总课时36,这对于开展案例教学有很大的难度。总课时中除了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外,开展案例教学的课时就更少了。因此,建议增加国际金融的课时安排,为案例教学争取更多的时间,保证国际金融学中的经典案例可以很好地运用和学习。假如在总课时不能增加的情况下,只能将大部分工作安排在课下,或者对教材进行处理,突出重点知识的讲述,以学生们比较感性趣的案例,与实践紧密相连的案例入手开展教学,尽量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重点内容贯穿其中。

(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太高。

事实上,大多数学生还是比较愿意学习国际金融学的,因为很多知识和热点问题都与现实结合比较紧密,学生比较有兴趣。但是如果课程安排到大学四年级,就会出现不太受重视的现象。尤其是在我国大学生就业前景不太好的大背景下,绝大多数学生在大四的这个学期开始投入到考研大军,投入到考公务员的队伍中,或者考各种证书以备就业时用。案例教学需要学生做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参与讨论,积极发言,这些会让学生感觉课后任务较重,时间上安排不过来,也就容易出现参与的学生不太多,发言的经常发言,而不发言的经常是沉默不语。对此,笔者认为对于案例教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应该逐渐把它推广成一种主要的教学方式。对于大四的学生要进行引导,不能认为案例教学会浪费时间,反而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途径,而这种实践能力正是我们大四的学生所需要的。

(三)教学设施有待改进。

案例教学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平台,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对硬件设备等教学设施有较高的要求。例如鼓励学生在准备的ppt中插入音频、视频等资料,从声音和视觉等方面更好地展示案例,更能身临其境地模拟案例情景;还可以在ppt中插入链接,随时可以使用需要的互联网资料等等,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如果教学设备无法满足这些要求,这就需要学校在教学设施和硬件水平方面做出改进,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平台,促进案例教学的应用和发展。

(四)金融实训课程有待建设。

金融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应用型强的学科,国际金融尤其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只采用课堂教授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满足当今社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国际金融学的教学中,不仅需要案例教学,同时也需要金融实训课程的建设,例如金融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平台。在国际金融学中,外汇交易非常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金融衍生工具以及金融结算工具和手段都是可以进行模拟实验的。例如在外汇业务当中,学习到即期外汇和远期外汇业务的时候,可以针对两种业务的报价,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包括询价、报价、成交等过程。学生在模拟交易的环境中,亲身体验外汇交易的流程,报价方法,存在的风险等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购买相关软件进行辅助教学。

(五)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合作。

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要善于利用本地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与平台。学校可以积极与当地银行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取得联系,并建立相互合作的关系。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摩和学习,使得校内模拟实验可以进行到校外,并且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和学习。例如,在学习金融结算工具的时候,有条件的话可以带领学生到商业银行实习,认识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等相关金融结算工具,让学生能更直观地见到这些凭证,而不是只限于书本知识。不仅可以使知识更加牢固,也可以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聘请校外的金融方面的专家或者金融机构、企业的专业人士到学校,为学生开办讲座,使学生能更多地了解课本以外的金融知识,了解金融现状以及用人单位的要求,更好地和社会接轨,为社会服务。

国际金融论文【】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金融学。

年级。

学校。

毕业设计(论文)。

诚信承诺书。

本人慎重承诺和声明:所撰写的《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房贷业务的风险范防与控制》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文中所有引文或引用数据、图表均已注解说明来源,本人愿意为由此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

本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学校所有。

学生(签名):

20xx年11月20日。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引言3。

1.正确认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房贷业务存在的风险3。

1.1信用风险,不良违约增加,投资用途贷款潜藏较大风险4。

1.2流动性风险,个人房贷引发的银行整体流动性风险并不明显,但局部值得关注4。

1.3操作风险,普遍存在,应引起银行高度关注4。

1.4利率风险,关注加息影响转化为借款人的信用风险5。

1.5市场风险,谨防集体非理性行为5。

1.6政策风险,关注国内的经济走向与宏观调控方向6。

1.7认识个人房贷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与各种风险之间的联系……………..6。

2.对症下药,防范和控制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房贷业务风险7。

2.1加大金融改革,稳妥引进新的金融商品。7。

2.2推进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7。

2.3强化内控制度建设8。

2.4推广全面实施个人住房贷款保证保险制度8。

2.5改善银行贷款结构8。

2.6加强对房产开发商的调查8。

2.7完善个人信用征询系统的信息容量8。

2.8改进对购房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评估方式8。

2.9严格银行的贷前审查和逾期贷款催收8。

参考资料:9。

[摘要]本文对引起国外金融危机的个人房贷业务加以关注,分析和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潜在的各种风险类型、形成原因、表现形式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并从政策、市场、银行、个人等方面探讨了防范、控制风险的处理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个人房贷、风险防范及控制。

引言。

今年以来,受欧美金融危机影响,国外金融市场异常动荡,金融机构的抗风险压力加大。同时这场风波对于国内的金融机构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国内的银行类金融机构由于监管层的严格监管,限制混业经营,没有大范围参与创新类金融衍生品投资而避免了这场金融危机,但对前几年因业务膨胀而潜伏的各类风险不容忽视,特别是高速增长的个人房贷业务,截止20xx年末,我国主要金融机构的个人住房贷款的余额已经达到了27000亿元,同比增长36.1%,高于同期全国各项贷款增速19.7个百分点,监测分析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很有必要,如何范防风险、控制风险已成为当下紧迫的课题。

金融危机本质上是不良贷款导致的流动性不足,而不良贷款的根源可能泡沫经济,也可能是所投资的项目盲目建设严重、效率低下和行业竞争过度、产品供大于求、无竞争力。追究泡沫经济的起源,跟银行的利益诱惑、放贷冲动不无联系。就我国而言,银行储蓄存款众多,中间业务收费占比过小,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只能寄希望于放贷产生的利差。特别是1998年以来,随着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实施,商品房市场蓬勃发展,相应带来的个人住房贷款发展迅猛,它已成为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利润来源。相对于企业贷款,个人住房贷款风险较小,安全性较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完全没有风险。特别是经过近十年的房价上升,房价泡沫已经显现,作为抵押品的房产估值也需要重新定价。今年以来,屡见新闻媒体报道,各地的房地产市场出现房价滞涨,交易量锐减,局部大中城市,房价出现持续下跌,个人住房贷款按揭户出现违约上升,断供增加······这些现实都在提示银行管理者,不存在“无风险”的业务,审时度势,客观、理性看待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房贷业务存在的风险,有助于我们提高风险意识,有的放矢,做好风险防范和控制。

1.正确认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房贷业务存在的风险。

按照金融学有关理论,风险就是指某种资产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或概率。由于个人房贷持续期较长(最长30年),在理论上其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更大。一般而言,个人房贷业务会存在以下风险:(一)信用风险,即借款人在还款期内由于失业或者收入锐减而不能按期足额偿还月供的情况;(二)流动性风险,由于银行资金过度集中投放于期限较长的个人房贷业务,造成商业银行面临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三)操作风险,由于存在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情况;(四)利率风险,由于利率的变化而使商业银行遭受损失的情况;(五)市场风险,由于整个房地产市场大幅下降,房产价格贬值造成银行损失的情况;(六)政策风险,由于有关房地产市场或个人房贷业务相关政策的出台而使商业银行的个人房贷业务受到影响的情况。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房贷业务在以上所列风险方面具体表现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1信用风险,不良违约增加,投资用途贷款潜藏较大风险。

目前我国的个人信息管理状况,使得商业银行很难进行准确的风险判断。一方面,国外的金融危机已经逐步影响到我国的实体经济,进而引起借款人在工作、收入等因素的不良变化,导致不能按期或无力偿还银行贷款记录增加,有可能出现违约导致放弃所购房屋,从而给银行利益带来损失的违约风险。另一方面,借款人还可能故意欺诈,通过伪造的个人收入资料骗取银行的贷款,从而产生道德风险。其中个人信用风险又分为:(1)、购房者由于收入水平下降,无力偿还贷款。值得指出的是,个人住房贷款属于中长期信贷,其还款期限通常要持续20~30年左右,(20xx年我国个人房贷平均贷款年限最短的西部地区14.9年),在这段时间中个人资信状况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信用缺失以及个人支付能力下降的情况很容易发生,往往就可能转换为银行的贷款风险。考虑到当前个人住房贷款的申请者主要是当前收入水平波动较大的、收入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白领阶层,这种中长期内的风险尤其值得关注。(2)、购房者由于投资方式失败的原因拖欠贷款,购房者对市场的估计不足,进行了购房投资,采取以租养贷等投资方式的失败,造成无力偿还贷款。这种情况所占比例不下,随着房地产的降温,房屋租赁市场的低迷,所占比例将会越来越大。

1.2流动性风险,个人房贷引发的银行整体流动性风险并不明显,但局部值得关注。

商业银行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这个缺口应当控制在一定的比率范围之内,对这个缺口进行管理,就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和利率风险管理。根据国际经验,个人住房贷款比重接近或达到20%时,商业银行整体流动性和中长期贷款比例的约束才会成为非常突出的问题。截止20xx年末,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个人房贷业务在各项贷款中的占比只接近10%。并且值得一提的是,20%的警戒线是针对房地产市场较为成熟的国际大城市而言,对于象我国房地产业正处于快速化成长阶段,这一占比在短期内超过20%也不会出现太大风险。但对于一些资产规模较小、资产种类较为单一的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实际上已经开始要关注到流动性问题。

1.3操作风险,普遍存在,应引起银行高度关注。

上面的分析告诉我们,个人房贷风险较低只是相对而言,在房市的不同阶段,个人房贷风险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果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个人房贷业务的快速发展终会给我国的商业银行积累巨大的风险隐患。

2.对症下药,防范和控制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房贷业务风险。

要防范和控制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房贷业务上面临的风险,首先,颁布通过房地产市场相关管理部门充分协商制定的《房地产管理条例》,从法律高度规范、约束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其次,在充分调研市场及听取各家银行的意见及建议的基础上,由银监会出台各家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禁忌,制定严格的从业机构和人员准入、退出、奖惩条例,切实加强监管,规范银行个人房贷业务市场无序的竞争。再者,商业银行管理层必须改变思想认识。正如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个人房贷业务同样如此。从一个侧面来讲,个人房贷属于符合我国持续的产业政策的配套金融产品,属于我国商业银行的优质资产和利润增长点,银行绝不可错过发展的良好时机;但另一个侧面来看,个人房贷并非无风险资产,目前情况下面临的系列风险不容忽视。对此,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有足够清醒的认识,面对困境,正视重视风险,多想对策。除此之外,加快推进以下方面的革新:

2.1加大金融改革,稳妥引进新的金融商品。

尽快导入资产证券化和房地产投资信托,这些也是发达国家通常用来提高银行的资金流动性,降低个人住房贷款风险,以及作为处理房地产危机的金融工具。

2.2推进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为了化解个人住房贷款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应积极鼓励商业银行采取市场化的手段转移风险,推进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首先,逐步推行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的建立,即房地产抵押债权转让市场,房地产贷款由贷款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创造出来以后,再转售给其他投资者,或者以抵押贷款为担保、发行抵押贷款债券的市场。通过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衔接,提高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一方面银行通过发行抵押贷款债券可以获得充足的资金满足个人信贷需求,另一方面贷款的额度与债券发行量相匹配,分散了流动性风险。在此基础上,住房贷款的证券化应当提上日程。

2.3强化内控制度建设。

2.4推广全面实施个人住房贷款保证保险制度。

将贷款风险转移给专业保险公司。提高贷款行为的安全保障,选择高资质的保险公司,投保房屋财产险,以保障贷款抵押物的安全,增强贷款的信用度,保证资金安全贷放。

风险并不可怕,只要你去了解它,熟悉它,掌握它,那它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围绕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房贷业务的各类风险也是如此,只要你有信心,有决心,有智慧,早行动,从完善制度建设,严密内控监督,严格制度落实,加强奖罚措施力度,范防和控制风险是水到渠成的事。

[参考文献]。

[1]杨帆。赵晓。江慧琴。亚洲金融风暴后的中国。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2]赵其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北京。20xx。

[3]张小霞。现代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北京。20xx。

[4]张吉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识别与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5]张吉光。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xx。

[6]郑向居(主编).银行风险管理师必读。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xx。

[7]刘晓勇。银行监管有效性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

[9]应红。中国住房金融制度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北京。20xx。

国际金融毕业论文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经济的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企业不再满足于本地市场,开始收购国外企业或到国外建厂或到其他国家融资,国际化的结果,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暴露在全球的金融风险之下,特别是外汇风险和原材料价格风险日益高涨。企业国际化的结果使现金的收支,可能包含许多不同币种,产生了所谓的“汇兑风险”。同时,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其成本,扩大了财务风险。有效规避“汇兑风险”和生产成本就成了企业的重要事项。

对于普通企业来说,其盈亏主要由原材料采购、生产和销售以及一般的管理与经营决定。但国际化的企业,大幅的汇率或原材料价格变动会影响产销成本,甚至威胁到企业生存。企业需要安排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以便在汇率,原材料价格变动时,增加这类“营业外收入”和“汇兑收益”,或者进行适当的操作,尽可能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二、金融风险分类。

1、生产销售国际化企业。

这类公司或生产据点在国外或公司产品的市场在国外,或上述同时具备。目前国内很多制造和矿产企业的国际化就属于这种情况。如五矿收购外国的矿产,海尔在美国建立生产基地等。

2、融资国际化企业。

这类公司的主要特点是:发行全球承托凭证gdr、美国承托凭证adr、欧洲承托凭证edr等国外存托凭证;或公司股票在国外市场上市;或公司在海外市场发行公司债。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我国已有92家公司在美国发行美国承托凭证adr,还有部分公司在新加坡和日本发行证券进行海外融资。

对于上述国际化公司,其面临的国际金融风险主要包括:。

1、汇率波动的风险。

由于以外币计值的应收、应付款项在收付的金额及时间上不一致,导致汇率风险的产生,使得未来的现金流量兑换成本国货币的价值不确定。具体又可以表现为:。

(1)换算风险。国际化企业按照会计原则编制合并报表,将公司以外币表示的资产、负债、收入及费用,折算成母公司本国货币来表示。如果汇率变动,将影响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的变动。早前计划买入的原材料或卖出的产品,因为汇率变化最后收到的货币有可能缩水。

(2)交易风险。国际化企业在汇率变动以前所发生的债权或债务,当在汇率变动后清算时,有可能导致损失。如通过在海外融资偿还国内债务,但人民币一直在升值,导致成本增加。

2、利率波动的风险。

产生利率风险的主要是由于资产与负债的到期日不一致、计息基础不一致,或以浮动利率计息的金融合约引发将来的现金流量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在全球市场上,由于经济周期的原因,利率调整频率比国内市场要高。利率风险是值得国际化企业关注的问题。

3、商品价格波动的风险。

近年来,由于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使得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高价格可能导致最终产品和年度生产计划成本差距甚远,影响成品销量和收益。

三、金融避险工具和方法的选择。

从上述国际化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看,企业避险不仅影响财务报表上的盈余,甚至会决定该公司的生存与否。随着国际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的日益频繁,以及跨国资金流动规模的增加,国际化企业面临的财务价格风险越来越大。很多企业开始寻求金融工具以避险,美国财政部的调查结果表明:在2000家国际化企业中,有高达85%以上的企业利用外汇期货,期权,远期合约等金融衍生品对风险进行规避。从全球角度看,根据已有金融工具,企业规避金融风险的工具主要有两类:一是未列入公司资产负债表以及不影响资产和负债总额的金融工具,即表外工具;二是会在资产负债表上有所体现的自然避险的方式。

1、表外(off-balance-sheet)工具。

从国际会计标准看,表外工具主要指有期货,期权,远期合约,互换等标准衍生品工具以及由上述工具组合成的结构性产品。表外工具实际上是一种财务工具或合约,其价值由标的资产价值决定,交易基础建立在另一标的物之上。一般而言,衍生金融工具主要可分成下列四大基本类型:。

(1)期货(future)。是期货交易所制定的一种标准化合约,买卖双方通过做市商或经纪公司同意在未来某一特定日期,按成交时约定的价格,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特定标的的合约。期货是公司锁定原材料成本,规避价格风险最方便的一个工具。如果公司认为原材料价格要上涨,公司可以提前通过期货买入该原材料;反之,生产原材料的公司如果担心原材料价格要下跌,则可以先通过期货卖出他们将来的部分或全面产量。期货还有一个便利之处是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直接对合同进行反方向对冲平仓或用现货进行履约。

(2)期权(option)。比期货要显得复杂,在支付权利金后,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或期间,期权的买入者有权利以约定成交价格从交易对手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特定标的物,而前期卖出者有业务卖出或买入。期权的优点是买入期权可以锁定最大损失(权利金),期货则不能。

(3)远期合约(forwardcontract)。与期货类似,但与期货不同的是它不是标准化合约,交易数量、交割日期、信用条件等可由买卖双方决定。远期合约在规避外汇风险方面较为常见。美国财政部调查数据显示:在外贸型企业中,有93.1?的公司使用远期外汇合约。

(4)互换(swap)。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经过谈判,在一定期间内,根据合同规定进行金融标的的交换。如不同公司间的利率互换或外汇互换。这种合约最大的好处可以利用处于不同经济体的公司间的相对优势,使双方的金融成本下降。

2、资产负债表(on-balance-sheet)法。

另一种避险方法是根据公司的风险暴露情况,利用风险管理软件计算可以互相抵销的风险,通过持有适当的资产与负债对利率、汇率等风险进行规避。与表外业务相比,这种模式在新兴经济体中较为常见,主要原因是新兴经济体中缺乏上述期权,期货等衍生工具。导致了其成本较高、缺乏弹性和避险效率低等缺点。基于上述工具,不同的国际化公司由于相关主管偏好,所处海外经济体的工具可用性等原因,避险策略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放任策略。公司认为当前财务状况已经有效分散风险、或认为价格走势对自己完全有利、或认为风险规避效率不高,公司不做任何避险措施。在新兴市场中,由于很多国际化公司无法得到合适的工具进行避险,经常不得不让风险处于暴露之中。

(2)完全避险策略。基于对金融行情的判断,认为将来的价格将使公司出于完全不利状况,采取完全避险的策略。

(3)选择性避险策略。由于对将来走势不能完全确认,公司只对部分资产避险,即采取选择性的避险策略。从实际情况看,大部分企业倾向于采用选择性避险策略。

四、给国际化企业的建议。

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风暴,不仅东南亚地区国家金融和企业受到影响,同时也波及到其它国家,许多企业因没有做好风险管理和避险措施,导致企业毁于一旦。如何妥善做好国际金融风险管理,使企业能免于金融和商品价格波动风险,而能专注于正常的产销活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对国际化公司而言,汇率的波动,不仅要影响到公司盈利,甚至可能波及到企业生存能力。先进的生产技术,低廉的劳动成本,良好的营销表现未必就能使公司立于不败之地,汇率的大幅变化,有可能让一家经营良好的公司一夜之间陷入危机。

1、尽量利用有限的工具进行避险。

由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实证显示,企业进行金融避险有利于降低其金融风险,特别是国际化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人民币远期市场的总成交额占贸易总额的比例还不到2%,就是说大量的进出口企业的大量外汇头寸都没有进行避险,任由汇率波动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随着近期人民币汇率创新高,大量没有避险的公司面临巨大的损失。虽然国内目前缺乏外汇期权、期货等人民币避险工具,企业仍然可以用远期结售汇业务进行人民币汇率风险规避。

另外,对于在金融不发达,缺乏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的国家设厂或贸易的国际化公司,可以通过境外账户寻求在美国或欧洲发达金融市场进行避险。

2、培养或招聘专业人士进行风险管理。

由于金融衍生工具定价和风险控制比较复杂,加上大部分都是保证金交易,操作不当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风险。比较知名的衍生品风险事件包括:1995年巴林银行的倒闭事件;1997年著名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破产事件;2005年中航原油期权导致的巨亏等。国际化企业必须对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或招聘能够胜任的员工。

至上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迅猛,个人投资者和机构纷纷参与衍生品投资。衍生品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丑闻和风险事件,这些衍生品风险事件使得衍生品在投资市场名声不佳,参与衍生品投资的投资者或公司,甚至机构都被视为风险偏好型投资者。上述风险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风险控制和监管等方面出了问题,而非衍生品本身的问题。大部分实证研究和具体案例说明,国际化企业使用金融衍生品进行避险后,总体风险是下降的。

在适当的监管和科学的风控之下,衍生品并非洪水猛兽。在资产价格波动频繁的现实下,衍生品不仅可以降低企业风险,还可以利用衍生品进行套利,合法融资等。

国际金融论文【】

我国的金融管理的第一大层面,是思想管理,这是一个基础层面,也是一个软层面和织力支撑层面。

思想又称“观念”,是思维的结果,属于理性认识范畴。它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与社会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即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虽然“政治挂帅,思想先行”、“政治是灵魂,思想是统帅”等口号,因其提法的不够科学与精准,早已成为历史用语而被淘汰出局,但是如同倒脏水不能连同婴儿一起倒掉一样,我们并不能也根本不可能从本质上彻底颠覆与否认思想对于人们行为的指导作用。例如“转变观念是改革开放的先导”的提法与做法,实际上就正是思想指导行为的新提法。

当然,一切事物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不断取得实效。金融管理的思想管理,也不能走政治说教、硬性灌输、耳提面命的老路,而要创造出新时代的新思路、新内涵、新方式。

一是创新管理。要千方百计使金融人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行为、创新作为,为我国金融改革与创新、繁荣与发展多做贡献。正如胡锦涛所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创新已成为21世纪全球的大主题,我国同样把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之一,并确立了建设新型国家的目标。这也是金融思想创新管理重要性之所在。

二是人性化管理。21世纪又是一个人性化时代,“以人为本”也成为全球大主题。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金融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要实行人文关怀,以金融人的人格自塑、人性自铸为中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金融观,自觉抵制金钱诱惑,提高自身抗腐蚀能力,做到“常在水边站,就是不湿鞋”。牢记“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三是服务化管理。金融管理要实行服务化管理,管理人员要树立并践行“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与广大金融人共享金融服务,共享金融管理,在金融管理中双边互动、共促双赢。

2、组织管理。

我国金融管理的第二大层面,是组织管理,这是一个保证层面,我国的金融机构从中央银行到各商业银行,要进行逐层级的组织管理,从前沿的柜员到中层的信贷员,再到高端的管理人员,要层层落实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分层次进行组织管理。

所谓“组织”,指的是“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加以编制。”金融的组织管理,重点是对各层级金融人员做到责、权、利三位一体的综合管控与治理,形成严密的组织网络,并形成强大的群体优势与团队精神,塑造好金融形象。

3、制度管理。

我国金融管理的第三大层面,是制度管理,这是一个上硬层面和主体层面,也是一个具体层面。

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或行动准则。”我国的各级各类金融机构,已建立健全了各种配套的规章制度。例如金融市场管理制度、金融债券管理制度、存贷款管理制度、金融产品管理制度、金融服务管理制度、金融投资管理制度、金融创新管理制度等等。

实行制度管理,是金融管理具体、有效的途径。但必须强调指出的是,在制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洗钱外逃等恶性案件,从负面证明了制度管理的疏漏与缺失,这一点必须引以为戒。

为了切实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金融机构内部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务必做到一丝不苟、惩罚分明;另一方面要加大金融监管力度和金融稽查力度,充分发挥银监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监察部门和新闻媒体(电视、广播、报刊等)与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4、完善金融管理与服务对策。

在金融业面临着那么多风险和挑战的今天,如何从实际困难中寻找有效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的办法,从而能够不断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的方式方法,防范和化解风险,以推动金融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份十分艰巨的任务。笔者总结以下几条,用以加强和完善金融管理与服务。

第一,改变传统观念,用现代的眼光,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所谓的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主要指金融行业为客户提供的价值凝聚形态,包括种类用于投资、避险,或者金融操作便利工具,以及附加在这些产品上的其他劳动价值。”传统的金融行业主要通过提供传统的金融工具为客户提供帮助,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要求金融机构能够积极利用咨询、信息服务等方式,通过银行卡、股票、支票、债券、汇票、期货、保单等新型金融工具,促进服务的现代化与文明化。另外,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时的环境,包括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都要更加人性化,更让人赏心悦目。

第二,从立法的角度来看,要加强金融风险的法律防控。目前,对金融风险的防控已经不是一个要不要实行的问题,而是一个要通过什么方式实行才更有效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从根本上进行金融立法的完善,从法律层面上规范金融机构及金融主体的合法化行为。另外,要加强金融监管能力。

第三,从准入制度来看,要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市场准入制度是体现国家对市场进行干预的“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市场准入既是管理金融市场、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关口,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其他一系列金融监管制度建构的基础依据。加强市场准入制度的建设,对各种金融工具、交易机构等注册、审批以及交易的资格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使那些不符合资格的金融机构都不能进入金融市场。

第四,从管理本身来看,要创新金融管理。进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是优化金融机构发展,保证金融机构良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要加强本单位激励机制建设,在人事的组织、岗位、流程、培训、考核、市场营销方式等方面积极创新。特别是在新型金融工具不断涌现的今天,要对员工的个人业务素质、道德素质方面进行培训,以获得良好的口碑,增强本单位的软实力。

5、结语。

随着我国国际化、市场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利率和汇率等系统性风险逐步加大,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对能有效规避系统性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及其市场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总体看,尽管我国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但债券市场利率风险较大,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进行,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将继续加大,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部门对利率衍生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影响

近年来,全球经济的状况都处于极度不稳定的趋势,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贸易萎缩造成了对中国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冲击影响,尤其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经济。如何认清楚国际经济形势,根据我国经济贸易的现状,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平稳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国际经济的形势变化和我国经济贸易的现状问题,阐述了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们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的应对策略,为我国进出口经济贸易地快速平稳发展提供可靠的科学参考。

1.经济状况不稳定,金融危机,通货膨胀仍存在。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全球经济化明显影响各个国家的经济状况,造成通货膨胀,呈现财政紧缩和外来压迫的局面,直接严重影响了全球整个经济体系的平稳正常发展,导致了经济能力的衰退,各国严重缺乏经济发展动力,就业率下降,失业率上升,国家经济不够景气,一些企业、工厂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倒闭,人们的生活受到明显的影响。虽然各个国家,尤其是经济受冲击较为严重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等积极采取经济政策加以调控,一段时期内使得经济增长呈现回暖趋势,但是从整体的国际经济形势看来,金融危机,通货膨胀仍存在,全球经济呈现不稳定状况。

2.全球经济化影响大,国际市场效应明显。

国际市场效应对于进出口贸易商品的价格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非常稀有的进口贸易商品,如食品、石油等能源类产品,全球经济化的恶劣演变,造成我国进口商品的价格呈现大幅度地波动,其中进口原材料的价格上升趋势,这势必会造成原材料进口后的生产成本增加,通过生产线生产成成品后,进入市场流通,必然会产生售价提高的现象,影响商品的物价水平,破坏了健康的物价平衡,这对于我国国内的经济市场调控,维持平稳的物价水平产生不利的影响。

3.新兴产业逐步兴起和发展,全球经济势态不断变化。

财政紧缩和外来压迫的局面下,发展中国家迫于发展的需要,逐步开始兴起新兴的产业和经济形势,如紧缩的宏观调控形势,虽然存在一定的发展风险,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危机发展的速度,造成全球经济势态不断变化。

三、当前我国经济贸易现状及问题。

1.出口数量多,贸易顺差大。

我国当前的出口经济贸易中,出口产品数量大。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金融危机地影响,造成国际通货膨胀,从而对我们的出口贸易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一方面,由于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定,欧美经济财政紧缩,经济复苏较慢;另一方面,欧美国家出于对资本主义经济保护主义的考虑,一定程度上遏制我国出口贸易发展,从而造成进出口贸易顺差大。

2.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货物贸易占主流,或面临产业结构优化。

现阶段我国的出口贸易产品结构主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货物贸易占据主流,机械加工制造及服装等轻工业出口,处于顺差优势,但是,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各国严重缺乏经济发展动力,工业制成品等货物或需求量下降,我国的出口贸易面临产业结构优化或改革。

3.进口需求仍将延续快速增长形势。

当前形势下,由于我国对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对于进口商品的需求仍旧延续快速增长的形势。尤其是石油、铁矿粉等工业原料、大豆等食品用料、重要能源产品以及高科技产品等。面对这种形势,我国也在积极进行进出口贸易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平稳快速发展。

1.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经融危机,通货膨胀直接严重影响了全球整个经济体系的平稳正常发展,此种形势下,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地进行经济体制、发展方向和目标方面的改革,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反而促进了新兴产业的迅猛兴起和发展,此种情形下,使得国际趋势呈现出投资、和合作的发展形态。,我国把握住这种积极地发展形势,参与其中,进行国际贸易工作的分工,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发展环境,利用货币市场调控,降低进出口贸易的顺差,从而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快速平稳地发展。

2.消极影响。

国际经济形势状况不佳,经济能力衰退,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仍旧缓慢,一定程度了降低了进口的需求,国内产能过剩,商品供大于求,他们出于对资本主义经济保护主义的考虑,一定程度上遏制我国出口贸易发展,商品进出口不能保持平衡,导致我国国内经济失调,而金融危机导致的外资资本易流向其他国家,会减少我国的外资,引发资本泡沫和债务危机的经济影响。205月,中国进出口商品贸易方式总值进口,当月同比分别下降18.1%和2.8%。

1.认清国际经济形势,逐步优化进出口贸易产业结构。

相关范文推荐
  • 12-04 电厂运行个人总结大全(17篇)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成果进行鉴定,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知。小编在下方整理了一些经典个人总结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我叫xxx,是热电厂动力车间的一名汽
  • 12-04 申请集资建房的申请书(精选15篇)
    每一封更多申请书都需要经过精心编写和修改,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这里有一些经过审核的更多申请书样本,供大家阅读和借鉴。尊敬的领导:您好!我是xx镇xxx村村民xx
  • 12-04 法治合规心得体会总结(实用21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回顾和回想过去的经历,梳理思路,发现自己的成长与不足之处。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中,作者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和概括。
  • 12-04 司法救济申请书大全(22篇)
    撰写一份优秀的更多申请书能够有效地提高个人的申请成功率,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对待它。不同的申请书范文展示了不同方向和领域的个人成功故事,我们可以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
  • 12-04 团队加薪申请书范文(16篇)
    更多申请书的质量和内容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申请结果和机会获得率。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成功的更多申请书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启发。尊敬的领导:您好!首先很感谢公司
  • 12-04 关注学生心得体会及感悟(热门17篇)
    心得体会是对个人经历和感悟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关注学生的成长和
  • 12-04 中职就业心得体会(汇总17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和深化对某个问题的理解,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请您阅读以下这些心得体会的例子,相信会对您撰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有所帮助。职业就业是每个人都会
  • 12-04 以梦想为话题的演讲稿(优秀19篇)
    梦想是一种追求和心灵的旅程,它给予我们内心的指引和力量。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梦想历程,希望能给你以启示和动力。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叫xxx,来自xx区xx
  • 12-04 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热门18篇)
    报告范文的结构要合理,语言要准确、流畅,以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和吸收其中的信息。通过阅读这些报告范文,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拓宽自己的视野。(一)工艺设备选型。
  • 12-04 教职工保密协议大全(19篇)
    保密协议在科技领域尤为重要,以保护新技术的研发成果和商业机密不被竞争对手获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保密协议范本,仅供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甲方:乙方: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