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重要(通用19篇)

时间:2023-12-11 22:32:34 作者:BW笔侠

范文范本是指那些在某个领域中,具有较高水平和典型特征的代表性文本。小编为大家筛选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热情和创造力。

德育的重要载体论文

岁月如梭,每位班主任都要依依不舍地送走一批又一批自己辛勤耕耘的学生。我们作为教师的都这样感到,当学校生活已成为逝去的一页,当学生时代的憧憬正变为生活的现实,当人们十年或几十年后相聚时,谈起当年的校园生活,最难忘的话题之一就是当年班主任精心组织的一个又一个成功的班级活动。其实,在校学生日常谈论得最多的话题之一也是校园和班级开展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首先,开展班级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和途径。通过开展各种主题鲜明、思想政治色彩浓厚的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觉悟。

通过各种活动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好传统。五六十年代的学雷锋、学王杰、学焦裕禄等活动,在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特别是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曾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遗憾的是,我们不少班主任没有很好地继承这种可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只局限在一般的口头传授上,效果不明显,如在宣传雷锋精神中,相当班主任只是说说而已,并不认真组织实施,没有计划性,使得“学雷锋”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实际效果。为把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得生动活泼,让学生主动接受,我经常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活动,寓教于乐,却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学生的思想觉悟提高很快。如,为学习和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精神,我组织开展了《纲要》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还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开展的《纲要》黑板报比赛。在活动中,学生主动去学《纲要》内容,并去查找相关材料出版报,这样,活动的过程就变为学生学习的过程、自我教育的过程。同样,在组织学生学习和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中,我也采用活动的形式进行,如手抄报比赛、诗朗诵小组赛、“十六大知多少”问答赛、观看“十六大”专题图片展等,效果相当好。其他的活动如“走向世界的中国”读书教育活动、“讲文明、树新风”、“科普周(月)”、“青年志愿者行动”等等,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因为这些活动的内容本身从根本上说就是为宣传和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而设计的,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而开展起来的,有明确的教育目的,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其次,开展班级活动是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有利于班集体建设。表现在:

1、通过开展班级活动,能不断地实现班级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

要建设班集体,开展班级活动是一个重要的措施。班级活动是一个班生命力的具体体现,根据班级建设的不同阶段开展相应的活动,能使班集体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如在团队活动中,都要求学生做到“守规”“民主”“团结”“互助”“奋进”等要求,而班主任在组织这些活动中就会有意识地贯彻这些要求,并用以衡量学生的表现,从而达到把班集体建设成为“讲文明”“讲纪律”“勇攀登”等相应目标的班级。我发现每开展一个活动,就是向班级目标的一次迈进,而搞好一次活动,就是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的一次契机。

2、通过开展班级活动,能不断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平时教师不易发觉学生的才能,而通过活动,却很快地发现他们的特长,以便日后让他们做到人尽其才,安排他们担任适当职务。如在开展体育活动中班主任会发现体育人才,在文娱活动中,会发现艺术人才,在演讲和朗诵比赛中会发现口才特长生。同时在活动的准备、实施、小结的过程中,班级干部会得到相应的锻炼,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班干、团干在组织活动时,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赢得同学们的尊敬和信任。如果班干、团干一个学期从头到尾只是负责干送作业、安排扫地等“粗活”,那只能是培养了一个听话但没有创造能力的干部。一个良好班级的形成,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班级干部群体和各种有创造性发展的学生,这是建设班集体的重要保证和力量所在。

3、通过开展活动,能不断地促进班级学生的人际交往,使学生之间更加民主、和谐。

不少班主任在对内向型学生进行教育时,都选择了活动这一方式,因为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有助于同学间彼此了解、相互帮助,在活动中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我班的一位男生,平时寡言少语,与同学交往与交流都很少,用同学的话说,就是一个“寡人”,我多次与其进行面对面的谈话都无济于事。后来,我特意安排他参与班级间的篮球赛、拔活赛、20×50米男女接力赛以及小组辩论赛等活动,在活动中他很快就受到感化,主动与同学交流看法、讨论问题。慢慢地,他开始关注班集体的荣誉了,也主动向小组提见意了,还帮助策划开主题班会,班上的同学也对他刮目相看,原来死气沉沉的小组活跃起来了。实践证明,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的班级活动,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调整,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而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又有助于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再次,开展班级活动是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培养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开展活动除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外,还在以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通过开展班级活动,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应试教育下,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践是相差甚远的。如果开展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将会得到明显的提高。现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强调“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活动”成为教学的一项新要求和评价学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学生在活动时不仅要看、要听、要写,而且要说、要做。如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学生要深入社区、家庭、厂矿、相关单位,与相关人员进行交谈,收集材料,甚至要亲自动手感受、感悟。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实践活动课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这也说明了班级活动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2、通过开展班级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

一些校园活动少的学校或班级,学生在起始年级“闲得慌”,而毕业班学生则“忙得昏”。“闲得慌”的学生常常违纪、受批评,带来了一大串的问题,“忙得昏”的学生却被课业压得喘不过气来,成绩又不见上进。特别是在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下,上课、补课、赶课使相当学生感到心理疲劳和形体疲劳,由疲劳而产生厌学甚至弃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开展班级活动不仅应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开展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可想而知,一个班级里有书声、有笑声、有歌声,是多么生机活泼的局面。

3、通过开展班级活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心理素质。

学生的个性特长在哪里体现?班级活动就是重要的舞台和场所,也是机会。爱好文娱的学生可在联欢会上纵情歌舞,喜欢争论的学生可在演讲、辩论活动中磨练口才,爱好体育的学生可在运动会上大显身手,特别是一些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会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知识海洋。开展班级活动,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这对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很有益,受教师表扬的不再限于学习好的少数几个学生。实施素质教育须要学生有良好的个性和心理,而开展活动就是其中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综上所述,有计划地开展班级活动能使班集体充满活力与生机,能不断实现班级和个人奋斗目标,能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创建先进班集体的一个重要载体和途径。班主任应乐于和善于组织班级活动。

德育教育论文:高职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及原则

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不仅是当前学校体育改革和学校品牌提升的需要,也是教育观念更新和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中职体育教学不但承担着传授学生体育知识技能和提升学生体质的任务,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使其成为国家需要技术人才的责任。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中职体育教学中,已成为当前中职体育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们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2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身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有着直接的示范引导作用。教师必须给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教师只有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很好的教育学生,教师的体育教学动作必须要规范,教学方法必须要合理,课堂组织方式必须要科学,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会在学生和教师间建立起一条友爱互助的良好人际关系,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2)学生在课堂上会受到教师言行的感染,这决定了教师必须在教学时提高自身修养和道德素质,加强自身职业道德,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都必须要成为嘘声的榜样,在教学时,课堂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从而让学生在和谐环境中接受道德教育。a中职院校对体育教师严格职业道德要求,每个月都会对全校的体育教师开展职业道德评比,评比分数由学生参与确定,每名体育教师都会得到相应的评比分数。教师要依据评比分数将自身职业道德中的不足之处总结出来并加以改进,在下个月再评比时必须要有所进步,否则会有相应的工资处罚。通过此办法,a院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教师在上课时真正做到认真负责、为人师表,并随时用良好的言谈举止来感染学生,从而很好地对学生开展了德育教育。

3利用合理的体验教学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

(1)体育课堂中利用科学合理的体验教学方法,既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开展教学的有效途径。运用体验教学法,不仅会将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传授给学生,还会对学生产生很好的道德教育作用。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并使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相结合,要通过体验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2)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科目,学生在体育练习的过程中既可以通过身体锻炼获得对体育的触觉感受,又可以在学习体育时在自身意志的磨炼中获得对体育的精神感受。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亲自体验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思想的渗透,要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要做好冲刺,做好坚持,磨练意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2]。a中职院校体育教师在对学生开展800米跑教学时,很多学生特别是很多女生都无法将全程坚持下来,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坚持将全程跑下来,不仅会在班级大会上表扬坚持跑下全程的学生,在上课时教师还会和学生一起跑,以此来鼓励学生提高意志力和耐力,从而让学生真正在体育学习中获得精神上的磨炼,使其思想道德水平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了不小的提升。

4选择不同课程的特点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

(1)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好教育氛围,不断更新自身教育观念,拓宽自身教育知识面,提升自身德育教育理念,不断深化自身教育理念,提升自己认识水平,从而真正让更多学生能够感受到德育教育给自身带来的快乐。(2)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其思想道德教育的优势,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堂中的各类因素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之中,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特别是要做好对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道德思想,要结合教学内容,及时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要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具备良好品德和意志的重要性,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a中职院校体育教师在开展乒乓球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乒乓球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先在室内让学生看了一些我国乒乓球健儿获得国际冠军的画面,并对学生讲:“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学好乒乓球不仅有利于我们自己,更会给国家增光。”由此,不但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乒乓球的积极性,还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有了一个明显的提升。

5通过体育运动竞赛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

(1)运动竞赛是体育课上教师采用德育教育的很好时机,体育课上教师要多开展运动竞赛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对学生多进行鼓励,尤其在学生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时,教师更要对其进行当面表扬,这样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会让学生感受到挑战自我的快乐和完成教师布置任务的轻松,从让学生看到自身潜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使其认识到体育对自己的重要意义,增加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人热情度;(2)教师要调动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要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在开展体育运动竞赛时,第一要教育学生对待胜负的心态,使其面对比赛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第二要让学生明白体育竞赛中纪律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懂得任何的竞争都是有条件的,所有的竞争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竞争是不能超过法律范围之外的,否则将会犯很严重的错误。这将极大的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学生懂得法律的神圣性和庄严性[3]。a中职院校体育教师在学校中开展足球比赛时,为了让参加比赛的学生端正心态,不仅对赢球的一队进行表扬,还同时进行了最佳球员的评选,而最佳球员都是从输球的一队中进行选择的,这样不但鼓励了获胜的一方,也让失败的一方收获了荣誉,并使学生明白了只要努力就有收获,即使最终失败了也不会一无所有的道理,从而让学生的思想品质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6结合课堂偶发事件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

教师在体育活动中要多留心观察一些可以开展德育教育的点,并抓住此点来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确保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发展。要多鼓励学生,这可以使学生建立起自信,同时还要增强学生的勇气,使学生不惧失败,获得在面对失败时可以永不放弃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a中职院校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经常借助偶发事件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比如某学生在篮球比赛中摔倒受伤无法自己爬起来,教师将全班同学集合起来对受伤的学生进行鼓励,鼓励他自己站起来,学生自己站起来之后教师让别的学生将其搀扶到医务室。这既使学生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又增加了学生自身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助人为乐之心,对其思想品质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

7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集中探讨了对中职院校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的相关方法,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可以取得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的良好效果,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提升我国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为我国中职教育水平获得更好的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林俊杰。浅谈德育教育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149+120。

[2]门跃科。如何在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a]。。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总第1辑)[c]。:,2015:1。

[3]魏杨南,李哲。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33):154+156。

德育的重要载体论文

最近有初学摄影的朋友问我学摄影的时候,其实用甚么器材,是否一开始就用一些十分高级的slr,又或者有些甚么的镜头。其实,笔者最早期接触摄影时,用的只是一部kodak的塑料玩具相机,用127菲林,这一种形式,可能很多朋友听也没有听过,但我起码用127菲林用了三五年,后来又用过126一阵子,那时用的kodak塑料相机太简单,远比如今的lomo相机还要简单,根本拍摄不到任何好照片,但那时候由它所拍摄的影像,已教自己入迷,是自己最早期的snapshot!后来改用126相机,是不知问谁人借的相机,自然也是「傻瓜机」的一类,但可以加上闪光胆(不是闪光灯),一排几个,闪完便不可再用,十分「矜贵」,那时的器材简陋,拍出来的照片更见珍贵。

我的摄影启蒙年代,用的就是这样的两部玩具相机,对我来说,它们十分重要,因为它们带给我摄影的感觉,给我拍摄的经验,至于它们并不能让我拍摄到怎样怎样的好照片,那已甚不重要。摄影的再启蒙小时候用kodak塑料相机拍摄照片,完全没有任何「拍摄好照片」的动机,那时拍摄的,是生活的snapshot,是生活的纪录。

我说,摄影是生活,此观念由来已久。和多数玩摄影的朋友一样,我正式开始摄影,是由中学时代开始,我也是在高中开始才全情堕入摄影,一去廿多年。而且,我也是在中学时已参加摄影比赛,开始便获奖,很早期已参加「联展」,但奇怪的是我一直没有参加过中学的摄影学会,时至今日而没有参与任何学会,至今亦没有举办个任何个人展览,这都是办《摄影杂志》的错,人在「江湖」,总有点「避忌」,又是「避忌」!

有一次,他向我展示一帧小孩子的黑白照片,照中的小女孩大约几岁大,天真的笑脸,令人神往,但他却告诉我,照片拍摄不到半个月,刚晒好大相,正要送去给小女孩的父母的.,却知道小女孩已于一两天前生水痘急症病死了.

人生唏嘘,但摄影却可以让那一x那留住,是摄影的特性,也是影像的魔法,此事令我对摄影更加着迷。于是,我便开始了现在钻研摄影的生涯。开始的时候,我只用一部yashica的连动测距相机,不可以换镜头的,但可以调校光圈及快门,要手动叠影对焦,我利用它来拍摄夜景、拍摄日出日落、拍摄街头照片。和大多数拍友一样,你们体验过的,我曾体验过,那是一段颇愉快的日子。后来,我不再安分固定镜头的限制,开始使用单镜反光相机,第一部拥有的slr,是minolta的srt-super,至今仍令我难忘,我人生第一张得奖的作品,就是买了srt-super第一个晚上练习时所拍摄的一帧习作,没有这一部相机,我不会有那一帧得奖作品,也可能不再玩摄影,更可能不会在后来出版《摄影杂志》,但那已是后话。

语文教学在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职业院校的道德教育工作是具有长效性的工程,职业院校主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劳动人才,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集体主义观念淡薄、思想比较自我,所以在校期间要加强他们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本文分析强化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针对德育教育工作现存主要问题提出了强化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德育教育;现存问题;改进措施。

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促使学生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讲文明、懂礼貌、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建立好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能够明确的摆正个人、集体与国家之间存在的利益关系,使学生在未来职业的道路上能够完成国家和人民所赋予的使命。职业教育德育为先,德育工作是当前职业院校的紧迫任务,把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做好的前提就是要注重德育教育形式的创新和德育教育内容方面的丰富,使德育工作在职业院校内更加的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职业院校的老师也要对于德育工作的教育有针对性,增强德育教育在职业院校内的实效性。

强化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等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可以说我国德育是一种涵盖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大德育”。然而品德的发展、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形成、政治觉悟的提高各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其过程机制相差甚大,不能以一样的手段、方法,通过一样的途径,遵循一样的原则来实施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在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方面,要以班主任为核心,并且选拔出思想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优秀教师作为班主任,在学校领导,老师以及同学们的配合下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在此之上要大力开设德育课程,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学生的行为习惯加以强化教育,培养且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相对应的教育活动,深入进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教育,引导职业院校的学生正确认识和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树立起民族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正确理想信念。

2职业院校内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大多数职业院校老师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理解不够深刻,只是一味的追求就业率和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导致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缺少重视。(2)职业院校的老师没有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只是单一的把德育当成纪律教育重点培养起来,甚至把德育教育当做思想教育,完全忽视了学生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培养,在职业院校内并没有给予学生系统的德育教育。(3)现在职业院校的学生基本都是90后,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在劳动观念、公民道德、和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存在较多问题。(4)职业院校内的德育教育课程通常为考查课,考核比较简单,导致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德育课程时有不重视的心理,甚至逃课。

作为一名德育教育的工作者,为了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养,还要重视学生将来步入社会、从事社会职业需要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

3.1举办以德育为主题的主题班会:职业院校的学生班主任要加强对于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工作的学习和认知,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校开展以德育教育为主题的班会,使同学们更加深入的感受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号召同学们提高思想认识并积极转化为实际行动。

3.2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职业院校的`老师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心理素质培养,要发挥好班主任、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的作用,发现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尤其是心理素质问题,要建立心理档案、加强交流引导。并利用好班级心理委员和班干部、学生会干部的监督作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与行为及时反馈与掌控。

3.3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校园内给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学习形象、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学校生活中开展一些有关道德教育的校园活动,让职业院校的学生感受到道德教育的高尚情操,让职业院校的学生对未来将要踏入的社会充满信心,养成对社会的公德心和责任心,激发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并且加强学生对于爱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创造出绿色文明的校园,开展一些学校评比活动,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热爱劳动的观念和习惯,把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教育相结合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生成长的环境。

3.4德育教育的改革:根据当代职业院校学生的现状,如果还使用概念化的空洞理论说教,使用“老传统”、“老经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已经行不通了,仅仅通过开设德育课和靠着学生管理部门以及班主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还是不够的,老师要在课堂上使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比较新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们对于学习道德教育产生兴趣,在课外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道德教育实践当中,此外还可以创新的运用微博客、微信公众平台、bbs、贴吧、直播等手段丰富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形式与内容。

3.5要强化职业院校德育课程的考核,将理论简单考试转化为注重学生日常德育实践的过程考核。

4结束语。

职业院校德育教育方面的研究是关系到新时期社会风气和民族文明水平的重要内容,在实施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才能做到真正的搞好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才能够培养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5]邓素碧;论新时期大学生道德建设[d];西南师范大学;2014年.。

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的论文

初中德育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教育过程、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渠道。但目前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出德育教育工作"弱化"和"误化"倾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有效对策成为当前更好地促进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紧迫课题。

初中德育应具有理论性。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规范提出:初中生逐渐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根底。人的思想品德是对在生活的认识、体验与理论过程中逐渐构成的,因而初中德育教学应树立在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经历之上,与他们一同领会并共同面对生长中的问题。另外,新课程根本理念也提及用正确价值观来引导学生独立考虑与积极理论相统一。可见,与理论分离是初中德育教学的最新开展趋向,强调与生活实践及其他课程的联络才干使学生在丰厚的教学内容中取得更多的体验和感悟。笔者以为,我们的初中德育主要以增强道德、心理安康、法律学问学习为主要内容,这种学问性教学易使学生感到单调恶感,若能分离理论将学习内容之间有机联络和浸透则会全面进步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分离引言我们能够看出,初中德育教学缺乏理论性是影响其高效教学的严重问题之一。新形势下,社会对现代化人才素质的请求越来越高,品德修妖、文化内涵、专业技艺及理论才能都成为权衡一个人能否对社会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标尺。初中阶段正值人生观、世界观初步构成的关键阶段,作为培育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初中德育课只要将日常教学与社会理论相分离才干使学问与品德都取得全面提升。道德素质与理论才能的双重拓展不只使课堂学到的道德学问和正确行为原则对症下药更是一个令学生不时完善自我、理论本人社会价值的时机。下面笔者将分离本身教学理论来谈谈如何加强初中德育教学理论性。

1、尊重需求建构对等对话机制促进学生心理安康。

初中德育教学应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德育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要培育具备专业学问的人而是要培育“调和开展的人”。并且对这种调和开展的人的培育并不是一味的依从和将就学习者率性而为,应尊重学生本身特性,发挥他们的个性优势,在对学习者充溢“爱”的根底上彼此促进理解与互信,以尊重、交流、换位、倾听和真诚的批判倡议来引导学生主动的裸露本人的心声,树立一种对等的对话机制。自己以为,这是将德育教学“外化”为理论的第一步,只要充沛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才干有的放矢。

2、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理论培育学生正确认知观。

道德应是一种“理论肉体”。因而,完好的道德应包括“知、情、意、行”,我们从不以为道德高尚的人是学出来的,只要社会主义理论者才是当代道德的楷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理论才干将德育课“内化”与“外化”的过程统一为“知行合一”。针对这点,2011年修正版的初中德育新课程规范给予了我们详细的倡议。以“自尊自强”内容为例,新课程规范提出了三项目的:

第一,领会生命可贵,酷爱生活;

第二,培育自尊、自立、自强;

第三,可以分辨是非,学会对本人的行为担任。

以此目的,新课程规范给我们的活动倡议是,“以我们身边的动植物同伴”为主题做以此本地域动植物物种及其生存情况的大调查以及展开以此“行为结果体验”以加强为本人行为担任的认识。为此,笔者设计的理论活动为“一日指路小标兵”学生们在学校左近的十字路口或者人流量较多的地域分组担当指路小标兵。这项活动需求学生有足有的事前准备和义务感,否则很容易给他人指错路,好意办坏事儿,十分合适培育学生义务感。

3、定期展开德育系列主题班会树立学生正确品德规范。

据笔者教学经历以为,校外的理论活动不宜过多。相关于初中学生较为单纯的思想,现代社会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都比拟复杂。回归校园里,我们发现最重要的德育培育基地还是在课堂之上。定期展开德育班会则是宣传优秀品德与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又一方式,针对这点,笔者以为德育教员可与班主任结合共同完成德育教育工作。选取特定的时间,比方每个月2次,分离本月学生表现出的不同行为有效的引导与标准学生的行为。在班会上可设置当月自我反省环节、学生优秀行为引荐环节。令学生本人明白断定高尚与低微并在学生之间树立起道德规范。

4、提升校园德育文化软实力保证学生正确道德观。

前述观念阐明了如何增强对学生道德理论的锻炼,那么怎样从校园大环境动手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纯洁道德学习环境呢?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从任课教员、学校工作人员的行为动手,以“为人师表”的形象用本人的实践行动去感化学生不时从优秀学校教员及工作人员的身上学习高尚道德情操。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协助净化着校园的不良习尚。

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构成关键时期的初中阶段既是学习学问的黄金年龄也是承受正确道德指引的关节阶段。将德育教育浸透至日常生活,进步德育教学理论性能够有效促使学生的德育学问与实践生活互相分离,使学生不时完善自我,构成高尚道德情操。

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在此前的体育教学中,往往出现仅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却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想、心理等各方面还不成熟,这种教育模式很明显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在教育过程中,特别是体育与健康这门特殊的学科,将德育教育有机的融入体育教学中,确实提高中学生道德修养水平,成为一个有着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心理人。

一、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组织中的应用。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课程特点将德育教育融入进体育活动中,在教学中要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地展开教学,注重教学中的细节从而保障德育教育的效果。严密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合理的教育方法,能使学生得到深刻的教育,影响到学生的心灵,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看似枯燥的队列练习,却对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能力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课前检查器械的使用情况、服装分配以及活动训练中的安全措施,开展安全教育,这些细节我们也不能忽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对体育器材的爱护使用,培养爱护公物的良好行为习惯,遵守社会公德意识;通过小组配合的形式,指导学生发放、整理体育器材,增强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遵规守纪的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田径项目是一项又脏又累的活动项目,很多学生不愿参加这项目的练习。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带头完成田径项目,锻炼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细节中的应用。

(一)体育教师发挥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体育教师更是有着一些独特的人格魅力,在体现力与美的同时,还要注重师德修养。在初中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够健全,体育教师注意不能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解决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出现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思想和认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对于学生的榜样作用,也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慢慢体会到教师的魅力,使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向正确的方向有序的前进。

(二)加强课堂教育。

课堂常规学生应遵守的基本规范,也是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因此在日常体育课堂上应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在服装、请假、考勤和期末考核等方面制定统一、严格的规章制度,使学生在遵守纪律的同时养成服从指挥、自我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师还要注重体育优生的培养,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即做教师的小帮手,又能督促和及时反馈德育培养融合的效果。例如,有些学生常常以病假做借口拒绝参加体育锻炼,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考勤管理,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开展学习大会,通过宣扬优秀运动员的光辉事迹激发学生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对在体育活动中表现优异、参与热情高的学生进行表扬或奖励,从而调动其他学生参与锻炼的主动性。

(三)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做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评价体系中教师也要充分考虑评价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具体实施中应善于抓住时机,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表现,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或批评教育,避免出现评价滞后,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及时性。例如,有些同学主动在课前和课后收发体育服装、安置体育器材,對于这种学生教师要及时加以褒奖,号召其余学生学习这种乐于助人、不怕吃苦的精神;对于学习能力不高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在加强教育的同时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特长的一面,及时发现很重要,进行鼓励和表扬要恰当。

三、德育教育在体育比赛中的应用。

体育比赛是测试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通过参与比赛项目可以提高学生将课堂学习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的能力。体育比赛或体育游戏通常有着自身的比赛规则和行为规范,参与其中会让学生明白集体对个人的行为要求,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规范和自我约束的良好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或课后组织篮球、足球比赛,这些运动项目要求队员要严格遵守比赛规则,服从裁判,同时要团结协作。在比赛中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激情,在此基础上贯穿德育教育,培养成正确的竞技态度形成正确的胜负观念,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找出问题所在,从思想态度和技战术水平上入手,加强集体意识的培养,勇敢拼搏,胜利要以德服人,失败要以情感人,将德育教育进行到底。

四、结语。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平还不成熟,需要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的帮助和指导,才能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教师不仅仅用语言感染学生,更多利用身体力行,作为中学教育的关键课程,要求体育教师将德语教育贯彻到每一细节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参考文献。

[1]张慧珍.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体育教育,2013(72):117~118.

[2]郭东文.浅谈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j].德育天地周刊,2016(25):140~141.

作者简介:胡兴浩(1979.08—),男,汉族,江苏海安人,本科,初级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中学体育课的内容与形式。

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的论文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不仅可以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可以通过具体物质及物质变化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各种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例如:通过水的蒸发和冷却、石蜡的熔化、镁带燃烧等,使学生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这一观点;通过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溶解和结晶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间存在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关系;通过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使学生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以及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通过学习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理解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由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现在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的娇惯、溺爱,生活环境优越,因此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精神。一项重大成果离不开集体的智慧,需要大家团结合作。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如在分组实验中,让小组内学生自己分工,选好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之后共同讨论问题,设计实验,相互配合,观察分析实验现象。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相互影响、相互启发,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如,在解答开放性习题时,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相互补充。这样使学生有更多互相交流、互相切磋的机会,并在讨论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认识到与他人合作能使自己思想更开阔、更深刻。再比如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让学生自由组合,一起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以上有意识地渗透,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克服了自私和妒忌,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这样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也能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欣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类对地球的索取也在不断增加,这样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在不断加剧。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每个化学教师的职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视课本上有关环保知识的教学。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蕴含大量的环保教育内容,是实施环保教育的重要载体。如在讲空气这一课题时,给出一段资料:据调查表明,世界城市人口中有一半左右生活在二氧化碳超标的大气环境中,每天有800人因呼吸受污染的空气而死亡,另有10亿多人生活在颗粒物超标的环境中。历史上因空气的严重污染造成的灾难不少,且是触目惊心的。然后使学生知道空气污染的成因及危害。又如,在学习爱护水资源时,我给学生讲了“黑龙江”璧南河的污染以及政府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治理污染的措施。也提到了许多地区被迫用污水灌溉农田或作为居民饮用水,对区域居民健康带来危害。然后使学生知道水体污染的原因和危害;我把课本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时再让学生自己讨论出解决措施,教师最后总结。

2.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可以在每次实验后,告诉学生废弃的物质倒在指定的容器中,可回收的物质尽可能回收利用。如用高锰酸钾制取完氧气后,指导学生回收二氧化锰和锰酸钾,充分利用每一种药品;在做完酸、碱、盐的实验后,指导学生酸性、碱性废液经处理后再排放。这样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3.课外组织必要的环保活动。

如组织学生收集雨水,测定雨水的ph值,从而了解本地空气污染情况;让学生收集废旧电池,防止其对土壤、水体的污染;组织学生出黑板报宣传节约用水、节约用电思想,使更多的人了解节省能源就是保护环境。

初中教材中涉及到的一些化学家,他们的成长经历或事迹是教育的极好素材。例如,发现多种气体的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史人道尔顿,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等等,都是自学成才的典范。还有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他虽然出身于贵族家庭,但他从不涉足贵族社会的社交活动,不过腐化堕落的生活,生活简朴,学习刻苦,全身心地投身于化学研究。通过这些名人轶事的介绍,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有益于他们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训练。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在化学上也有巨大的成就。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

1.古代灿烂的文化。我国“四大发明”、冶金、瓷器、酿酒等化学工艺超前于欧美,开发和利用天然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

2.我国的地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矿产丰富,铁、锌、钨、锑、铝等金属储量均居世界前列,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3.现代化科技的进步。建国以来,化学的成就辉煌,硕果累累。如纳米碳管的发现以及1993年底至1994年初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用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开展了原子操纵的研究,通过移走硅原子“写”出了最小汉字“中国”。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而且会使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总之,初中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丰富多彩,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当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捕捉动态生成的教育信息,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达到完美育人的目的。

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的论文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科学探索精神,让学生领悟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然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物理学史的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律时,介绍欧姆对科学的执著,欧姆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做了大量的探究实验,找到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在学习电流的单位时,介绍安培进行科学研究时的专注精神,让学生对电流的单位-安培印象更深刻;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时,介绍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十年多的探索实验,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进一步揭示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确立了电磁感应定律,为电能的开放和利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学习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时,讲解环境污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使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从而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的教育。这些事迹会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

当今世界需要精英努力,但更需要团队合作。粒子加速器、火箭、航天飞机、空间站之类的项目,单凭精英们单打独斗是不可能完成的,一个成功的项目离不开团队合作。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基于实验器材及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考量,都是通过学生分组完成实验的,因此,可以借助物理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中,邀请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感觉到自己的作用,让他们意识到教师的演示实验也需要他们共同参与,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很多物理结论都是建立在对物理实验现象的分析与总结基础上的。教学中可利用对实验结论的探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团队合作得出的成果要比个人努力所得出的结果更完整更接近真相。学生参与讨论过的实验结论,远比个人默写背诵更易理解与记忆,而且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更能帮助学生养成团队意识。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初中物理概念、定律、原理中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有很多的物理概念、定律、原理都是对物理事实的本质属性及内在联系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教师不仅要把物理概念、定律和原理教给学生,而且要把思维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领悟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初中物理教材中的阿基米德原理、万有引力定律、功能原理等,这些原理、定律本身就体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例如,在讲万有引力定律时,告诉学生:月球绕着地球转,月球受到地球的吸引力,地球也受到月球的吸引力,它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辩证唯物主义中既对立又统一的观点;再比如,在学习生活用电时,告诉学生电能的开发和利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如果不注意安全用电,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在学习核能时,告诉学生核能的开发和利用有效缓和了能源危机,同时也给环境带来影响,从而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既有好的方面又有不好的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的方面来为人类服务,同时又要尽量减少不好的方面给人类带来危害。在物理复习课中,教师要注意挖掘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复杂的物理知识通过几条基本原理、定律把它们组成一个简单明了的物理体系,指导学生复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在初中物理实践课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例如,在学完电磁感应现象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之后,带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发电站参观学习,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在学了家庭电路之后,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安装插座、螺旋套灯座、开关以及检修家用电器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总之,德育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始终,物理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德育的重要载体论文

“图像是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近两年江苏地理卷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试题多以地图为切入情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熟练掌握各类图像的判读方法,才能准确获取信息分析答题。”来自南京一中的地理骨干教师吴佩红走进扬子直播室,为考生解析重点图像的判读要领。错过视频直播的考生可以登录扬子晚报招考频道点击收看。

一、地理分布图。

地理分布图是最基础的一类地图,几乎每年的高考试题都会出现。判读地理分布图关键是:提取图中的.有效信息,来分析答题。信息从哪里提取:图名、图例、注记、结合区域特征。地理分布图常常与特定的区域相联系,我们不可忽视一些重要区域的重要特征,尤其是与高中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的区域。如:必修1中重要气候类型相对应的区域;必修2中重要的农业区、工业区;必修3中涉及的世界和中国重要区域。

二、等值线图。

等值线图也是每年必考的一类地图,类型很多。根据等高线知识,我们可以推导出等值线的共同特征:(1)同线等值;(2)等差距全图一致;(3)等值线是封闭的曲线,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4)两条等值线不相交(等高线图中的陡崖处除外);(5)等值线疏密反映地理要素变化的快慢。

一般判读等值线图要注意“五读一分析”,即:(1)读数值;(2)读延伸方向;(3)读弯曲状况;(4)读疏密程度;(6)读介于两等值线间的异常区域;(6)分析成因。

在各类等值线图中,最重要的是等高线图、等压线图和等温线图,要掌握它们的综合判读方法。

三、地理统计图。

人文地理试题最常以统计图的形式呈现,主要有坐标图和结构图。

读图步骤一般是:(1)读图名:该图反映什么数据;(2)读坐标:坐标的含义、向哪个方向延伸;(3)读数值:坐标点数值、最大值、最小值、重要转折点数值;(4)判断规律,分析答题:在以上显性信息基础上找出规律,分析答题。

结构图判读的一般思路:(1)先看图例和图中文字说明,了解该图比较的地理项目;(2)其次看图中各地理项目的比例排序关系,特别关注比例最高的地理项;(3)最后揭示反映的问题,作出科学评价等。

四、地理示意图。

常见的地理示意图,包括地理原理示意图、过程示意图、关联图、模式图、地理景观图等。既然是示意图,那么示的什么意是判读的关键。因此地理示意图判读的一般步骤:(1)了解图意,图文转换或图图转换;(2)知识回顾,寻找依据;(3)紧扣题意,准确答题。

美育与德育对培养青年学生的重要性论文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对孩子创造性行为的评价与培养的多个层面,以抛砖引玉。

一评价幼儿创造性行为的三方面。

1.评价孩子是否有创造性,要看孩子的创造是否新颖独特。

儿童有许多行为在成人眼里是非常独特的,把太阳画得色彩斑斓,说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话语,对着蚂蚁说话,冬天把小金鱼从水里捞出来放在暖气片上,拿一根木棍当马骑等。但对儿童而言,这种行为是否具有独特性,关键要看这种活动或行为反应对幼儿自身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和心理结构而言是否新颖,是否是以前未做过、未见过、未听过……如果是,那这种行为就具有创造性。如果这种行为只是按照成人的要求重复这些活动,或者是自己早已见多不怪的模仿,即使在成人眼中看来是多么独特,对儿童而言也没什么独特之处,也就无创造性而言。

2.评价儿童是否有创造性,要看儿童的创造性行为是否有价值。

创造性不但要求儿童的行为反应或作品要有独特性,也应具有价值。比如:儿童在沙堆里堆物做“蛋糕”、拿瓶子排队、玩水、把积木推倒重新建构一个物体……这些活动在成人眼里觉得毫无意义,还不如用这些时间来多认几个字、学几个计算、背几首唐诗来得实在。但对儿童来说,这些活动意义则十分重要。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丰富了儿童的感知,发展了儿童的思维,陶冶了儿童的情操,体现了自己的价值。看似简单的玩水,这次与上次用的工具不同,玩的花样不同,玩的伙伴不同。这些都体现了儿童的主体性,具有了“个人价值”,这种对自己来说具有“个人价值”的创作就是一种创造,儿童从中真正体会到了童年的快乐。而那些成人看来有价值的东西对儿童的发展未必有这样的价值,儿童也未必会像成人想象中的那样热衷。所以说,儿童创造力的重要性最主要之处就是它对于儿童创造主体所有的价值。

3.评价幼儿活动的创造性,要善于发现其目的性。

“儿童的创造性行为应是儿童有目的、有意识地去探索和实践的结果。”但儿童创造“目的”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儿童在活动中的潜意识水平。儿童往往不会意识到“我在创造”,他知道的是“我要做什么……”、“我在做什么”等等。儿童是以一种“忘我”的心态投入到活动之中,去体验活动所带来的.快乐,儿童的创造性正是通过这些活动所体现出来的。

这种潜意识直接表现为儿童创造的情感体验,表现为好奇心、想象力、探索欲。如儿童不经意地说出一些在成人看来具有哲理的语言,不经意中画一个圆就是蛋糕……假如这些活动中没有儿童的有意注意,这些想法很难说它具有创造性。

因此,我们在评价幼儿的创造性时,要善于了解儿童出现这种行为反应的原因。通过观察、询问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发现儿童行为背后的目的和动机。

1.培养幼儿创造力,要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良好的环境能使孩子性格活泼、乐观,心情舒畅,孩子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老师和家长首先要克服自己的权威思想,把孩子看成和自己地位平等的成员,要听听孩子的意见,看看孩子的需要,虚心向孩子学习他懂而自己不懂的东西。其次要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允许孩子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允许孩子质疑,鼓励孩子质疑,提供机会让孩子大胆发表不同于他人的意见。

2.幼儿的创造力要注重在游戏活动中培养。

游戏对于孩子来说,不仅是娱乐,而且还是学习。我们不能以成人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游戏,孩子往往通过游戏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的反映。游戏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促进幼儿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我们应充分重视孩子的游戏,为孩子的游戏创设良好的条件。首先要保证孩子玩耍和游戏的时间,其次要让孩子有一定的游戏空间,给幼儿提供游戏场所,使孩子自由地玩。天气晴朗,应尽可能让孩子在户外游戏。再次要保证孩子有合适的玩具和游戏材料。玩具和游戏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孩子往往在玩中产生联想。

3.培养幼儿创造力,坚持以幼儿为主体,增强幼儿的自主意识。

在活动中,我们应把幼儿看作具有独立性的主体,尊重幼儿的意愿,有意识地发展幼儿的自主意识,从小树立“与众不同”、“与己不同”的观念,培养幼儿不墨守成规、破旧立新的意识,活动、游戏时,能以这种思想要求自己。如体育游戏《捕小鱼》,小朋友捕到“小鱼”,以前总是唱个歌、跳个舞才能再次游戏,可这次我却问:“我们捉到‘小鱼’后怎么办呢?”“炒着吃”、“晒成鱼干”、“拿去卖”……“炒着吃,没有锅怎么办呢?”、“围成圆圈当锅,胳膊当锅铲”、“炒的时候小鱼会在锅里乱动,放佐料的时候鱼儿就不可以动了”,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一个新的《捕小鱼》游戏就在孩子的提议下完成了。

4.培养幼儿创造力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质疑能力。

好奇心是幼儿的个性特点之一,它表现为儿童对不了解的事物所产生的新奇感和兴奋感。浓厚的好奇心是培养幼儿质疑能力的良好土壤,但若没有恰当的引导,幼儿的好奇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退。因此要注意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质疑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在保护和激发幼儿好奇心时扮演合理的角色和采用适宜的教育策略。首先,要与孩子平等相处,扮演和孩子“平等交流者”的角色。教师和家长往往以权威的角色自居,而幼儿也习惯于在老师的引导下被动思维,形成强烈的“向师性”依赖心理。所以在活动中要营造真正平等意义上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不同于他人的意见。再次要及时反馈幼儿的质疑行为,扮演好“信息反馈者”的角色。其次创设问题悬疑情境,扮演好“问题提供者”的角色,调动幼儿将原有经验迁移到当前情境中,促进幼儿质疑行为的发生。最后适时引导幼儿质疑,扮演好“深入支持者”的角色。

德育的重要性

“从此,我走上了一条不可回头,并和以前完完全全不一样的道路,”从国企到民企再到外企,从打杂到程序员再到高级程序员到teamleader到技术主管,从小酒店mis到企业oa到全国性的大系统到世界领先的分布式计算平台集群软件,“若干年过去了,经历了高速的发展和获得了很多不同的经历,但唯有当时选择离开银行这件事情让我至今都为之兴奋。迄今为止,这是我自己觉得最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正如陈皓所说,“也许,最让一个人感到最有成就的事情,不是他做成了什么,而是他选择了什么。”

认识自己。

多年打拼后,陈皓虽已是技术主管,但走的那些弯路,浪费的两年时间,一路中的心酸让他明白了很多道理。“今天,我对许多刚上路的朋友都会说,人生的规则很重要,从上大学时就要好好规划,这对国人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对于国人来说,人生的头20年都是被别人规划的,导致了自己根本不会给自己做规划。这点是相当危险的。”

人生短暂,属于自己黄金的时间不多,如果把太多的时间浪费在寻找道路和方向上,很有可能会导致一事无成,要及早确定自己的规划,然后照着这个规划坚定不移的去执行。陈皓认为,做规划时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能力、优势和性格;二是确定自己的专业和想从事的行业。只有在确定这两方面后,才能做出自己的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就像软件工程。

确定了自己的行业和专业领域后,接下来的事情应该是:1)努力掌握这个行业的知识,2)用最短的时间了解这个专业和行业更为具体的各个子方向。然后在实际过程中再认识自己。比如,选择了计算机行业,应该尽量地尝试软件、硬件、网络、娱乐、媒体等计算机行业不同方向的工作,如果从事软件,又分web、系统、项目、erp、crm、数据库、嵌入式……,在工种上又分开发、测试、技术支持、流程管理,项目管理,系统架构,售前,售后……。当然,我们并不需要去尝试所有的工作或工种才能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我们完全可以向从事不同方向的人咨询并结合自我认识来做出判断。

在这个过程中,迷茫的摸索可能是很难避免的'。能够及时得到前人的指点可能会是一个捷径,征求前人的建议可以起到参考的作用,快速原型(快速尝试)或许也是好的办法。因为人与人不同,他人的路并不一定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路还要自己去规划,别人是帮不上忙的。

要经常性地跳出自己再来看自己,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让自己和别人掂量掂量自己到底几斤几两,了解到自己的长处和特点,然后才能知道自己适合做怎么样的事和并调整自己的职业路线,这是一个“肯定到否定再到肯定”螺旋上升的进化过程。当度过对自己对社会的“陌生期”后,才有谈得上对自己人生和职业的规划。

个人的职业规划就像软件工程。我们都知道软件项目最大的敌人是需求的不明确和需求的大面积变更,同样,在个人的职业规划中,自我需求的不明确和需求的变更也是非常危险的,尤其是在职业计划实施了四五年后需求的变动和改变。只有需求确定以后,才谈得上个人的职业设计的hld(highleveldesign)和lld(lowleavedesign),以及具体实现。此后随着自身的日益成熟,可以随时为自己的bug打补丁(patch)改进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设计和实施细则!

文档为doc格式。

德育的重要载体论文

在新世纪,应该创造一个更宽松、更民更合理的学术环境,要鼓励更多的科学工作者发表学术论文.从去年我国公布出的学术论文发表的`数量看,总体上是逐年增多,可是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一所高等院校一年中发表论文的数量,也只是美国一所大学的十分之一.

作者:冯长根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刊名:民主与科学英文刊名:democracy&science年,卷(期):“”(1)分类号:关键词:

德育的重要性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意识,避免德育教育的虚无、浮夸、等形式主义,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程度,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化建设人才。当前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德育地位的弱化和德育目标的单一。

面对升学竞争,不少学校重智育轻德育,教师管教不管导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些学校团队、班级思想教育活动花架子多,内容空洞,学生消极应付,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德育处于“战略上重视,战术上忽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尴尬状态,德育地位得不到保障。如今,就存在一种教育现状――“圈养”,用繁重的课业把孩子困在教室内的时候校园和教室就成了“饲养场”;在那里,教师并不顾及学生的饥饱与口味,而是实时定量地“喂食”。根据课程表规定的时间,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依照教师的理解,向不同的学生教授同样的知识。

以往的学校德育目标往往缺少明显的层次和梯度,小学生时常进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教育,教育目标的单一导致思想品德教育的空洞说教和教育效果的苍白无力。

二、德育主体的缺失和德育内容的刻板。

与学业教育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相反,思想品德教育恰恰喜欢把学生当作道德知识的接受器,学生没有情感诉求,也没有自主建构。德育内容应该回归凡人生活,贴近凡人现实,即充分重视多元共存的社会中普通人的思想状态,而以往的德育习惯于用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来进行正面教育,或用典型的反面人物来进行反面教育,即习惯于用“超人”和“坏人”来教育学生。这样的德育内容往往远离学生的生活。学校德育应该拉近学生与凡人的距离,“培养他们对多样化的尊重和开放与宽容的心态,培养他们自主判断与自主选择的能力。”

三、德育评价的空泛和德育网络的松散。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仍缺少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机制,从而导致对德育工作的评估流于形式或干脆以智育代德育,一俊遮百丑。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应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家庭育人和社会环境育人的三维统一,努力增强教育的实效。而有的学校与家长相互埋怨,相互推诿,与社区不相往来,不通力协作,这也是德育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小学德育存在的以上问题,为了让德育落到实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善学校德育工作:

一、提高教师素养,注重言传身教。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启迪与帮助,并非仅仅限于课堂上,也不只是书本里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言传身教,即对学生的影响力是终身的,也是难以估量的。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就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首先,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其次,教师应和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敞开、彼此接纳、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有着人格碰撞与精神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即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二、抓好课堂教育,注重学科与德育的整合。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可采取“以美辅德”的方法。遵循德、智、体、美、劳“五育”相辅相承的客观规律,寓美育于各科教学和活动之中,与其它各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这样就可以形成合力,发挥“以美辅德”的功能。一是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音乐教学应根据学生模仿力强的特点,注意寓思想教育于唱、游之中。在歌词乐曲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美术教学立足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把绘画和手工制作结合起来,使教材从平面到立体、从立体到活动,由浅人深,形成系列;体育课教师可以通过健身操等人体运动,让学生获得自我满足的运动美感,使学生在欣赏美的旋律和动作的同时,逐步形成创造运动美的能力。另外体育教学中多开展竞赛,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行为规范等良好的习惯,这对学生的审美情操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二是使学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品质。如语文学科不仅使学生从一篇篇课文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而且在审美观上初步形成一种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注重这种启迪和培养,可进一步使学生知道什么东西应该赞美、效仿,什么东西应该憎恨、鄙视。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发挥课文中“形象”的感染作用。使学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品质。三是开展各种活动,而活动的过程可成为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认识,启迪心灵的过程,为学生把“知”转化为“行”提供实践机会。因此必须重视活动的传统性、时代性、趣味性、服务性和社会实践性。让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挖掘素材,表现自我。如低年级学生可开展“寻找校园内的美”,中高年级学生开展“美在哪里”的讨论,让学生懂得只有内在美和形式美的统一,外表美和心灵美的结合,才是完整的美。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及相应的情感共鸣时,教师应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抽象和概括,把某种情感引入到对道德观念的思考之中,促使他们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外部情绪转化为内部的道德体验,做到在明理的基础上激情,在激情中渗入明理,理中有情,情中有理。

三、抓好班级这个小集体的德育工作,营造扬善抑恶的德育氛围。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组织实施的基本单位。因此,抓好班级这个小集体的德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远大的影响力量。在一个富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班集体中,每个学生不仅受到其他个别学生的影响,而且受到群体及其特性的影响。置身于其中的学生会感受到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例如在一个以勤学上进为主导风气的班级里,一个懒散的孩子会感到与环境格格不入;在一个充满友爱互助气氛的集体里,一个任性自私的学生会感到孤立、受谴责、没人理。因此努力把德育目标所确定的各项要求变成为班集体的共同意志,变成占有主导地位的风气和传统,是通过集体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前提。

四、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教育学生的隐性课堂,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净化校园环境要从学校宣传媒体、绿化美化工程、校园环境卫生建设抓起,使学生置身于一个优美、文明、整洁、有序的环境中。整洁、优美富于教育性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而且可以对学生思想品德乃至个性的形成起着积极的影响。同时校园环境建设和管理本身就蕴含着大量的德育潜能。

德育论文

摘要: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当代社会,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高中生缺乏的不是物质需求,而是缺乏精神和心灵的关爱和理解。本文通过对高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阐述,提出了怎样改善目前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德育教育。

高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脱离青少年的青涩,但没有成年人的成熟与稳重。青少年在高中阶段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已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如果社会、学校和教师不给予正面积极的引导,很容易使得高中生误入歧途。

一、当前高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社会的飞速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影响着每一个人,心理问题已不再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它已经逐渐成为我们工作生活的一部分,高中生也不例外。学习、娱乐、升学等原因影响着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学习压力大,心理压力得不到缓解。

高考是目前我国学生进入高等学府的唯一途径,真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学校为了升学率,家长为了孩子能够上一个好的大学,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高中学业紧张,每天奔波于家里、学校和各大补习班之间,学生没有一点私人的时间和空间,积累在心里的压力长期找不到适当的渠道发泄,时间长了学生心理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二)社会风气对高中生心理的影响。

当今社会是一个文化、价值多元化的社会,比如20xx年流行的“高富帅”“白富美”,“土豪”等词都是对当前社会风气的一种反应。社会上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风行,再加上新闻和网络媒体的宣传引导,使得不少高中生的三观深受影响。学生不再觉得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攀比和炫耀,不再觉得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取而代之的是自我为中心。曾有高中老师说到现在学校要求学生在校统一着校服,学生不能再衣着上相互炫耀便转向鞋上进行相互攀比。当前的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也折射出学校德育教育的空白和漏洞。

(三)家庭学校忽视学生心理需求。

现在很困扰家长和老师的一个问题就是高中生“早恋”,如野草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家长和老师只是一味的责备孩子,但不妨深入思考一下这背后的原因。不排除其中有一些是因为攀比或者好奇,但更多的是因为现在的学生缺“爱”。父母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更不要说与孩子沟通聊天,父母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物质上的要求即可,殊不知孩子需要的往往是心灵上的理解和关爱。教师往往更看重学生的成绩,对于学生难以做到“一碗水端平”,常常无意识的伤害了学生敏感的心。

二、关注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在这个物质充足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高中生出现心灵的孤独感等心理问题多半是由于精神上缺乏关爱和理解,心里的压力找不到适当的渠道宣泄,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和社会多方面努力。

(一)转变父母教育理念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

家庭是学生最初成长和生活的地方,父母也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老师。父母不仅是孩子的良师,还应该是孩子的益友,不仅关注孩子身体的发育,更应该关注孩子心理的需求。高中生正处于心理和思想的重要“转型期”,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父母关系对于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家长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不要将自己的观念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要学会理解孩子,多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

(二)教师的理解和包容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

教师是教育三个必备的因素之一,承担着塑造学生,为国家和社会承担着培养优秀人才的艰巨使命。雅斯贝尔斯曾在《教育是什么》一书中说道:教育就是一棵树去晃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去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去唤醒另外一个灵魂。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教师要唤醒学生的灵魂,需要的是爱心和耐心教育。爱心教育就是要求老师能够理解和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将学生放在与教师同等的位置,耐心教育就是要求老师能够包容和宽容学生,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关爱,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学校加强德育教育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保障。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做人的重要场所,近年来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学校加强德育教育势在必行。学校的德育教育不仅仅表现在思想品德的教育上,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关于心理健康的选修课或者知识讲座向学生普及心理方面的知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给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等方法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四)社会要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保驾护航。

高中生除了接受学校教育之外,另外一个接受教育的渠道就是社会教育,社会也要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承担部分责任。社会媒体和网络对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起重要的导向作用,如近年发生的“郭美美”事件以及电视上热播的选秀节目和相亲的节目对高中生的价值观和心理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网络、报纸、电视应加强对信息的筛选工作,建设青少年绿色网络平台,完善网络监管机制,减少负面信息对高中生心理的影响。同时也要树立更多的模范人物和表彰先进典型事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道德水平,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总结。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与否是学生良好学习和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高中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心高中生的心灵健康就是关心国家未来的前途命运。

[1]谢占杰。论爱心及爱心教育[j]。许昌师专学报。20xx(01)。

[2]王佐芬。浅说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j]。雅安教育学院学报。20xx(16)。

[3]刘和平。论高校爱心教育的载体建设[j]。教育视角。20xx。(01)。

[4]胡健。浅谈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附件教育学院学报。20xx。(02)。

[5]金朝洪。浅谈如何增强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xx(06)。

[6]潘慧荣。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文学教育。20xx。(11)。

文档为doc格式。

德育论文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问题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工作不容乐观,应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原则和举措积极进行探索和研究,更多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21世纪是科技发展的时期,是人才培养的世纪,而科技和人才大多是由高校培养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培养人才依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因此高校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而德智体美劳中“德”是第一位的。

1当代高校的德育方向。

当代高校不仅只重视和增强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而且也应与时俱进,完善合理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加强对大学生德育的教育,致力于培养和促进大学生“德才兼备”。当代大学生自身不仅只重视知识、能力的学习,还应加强自身德育建设,努力实践,努力做到“有德有才”。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1]高校应以此作为大学生成长长才的行动指南,以此科学理论作为德育的指导思想。高校在对大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应改变传统观念,由传统德育向现代德育转变。学校应根据当代大学生新的时代特点和需求,审时度势的调整大学生德育教育体系,因材施教,致力于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道德行为水平。

“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成才的前提,是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先决条件。大学生的“德”育是一个全面的、长期的、经常性的培养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违心的假装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自身素养的真实映射,大学生真正的“德”应是“德在平时”“德在身边”。

2当代大学生的德育内容。

因此,大学生德育教育应充分发挥:理想信念教育是前提,爱国主义教育是核心,自身素养教育是动力,人文素养教育是催化剂的功能,全面促进大学生“德”的形成。

3新时代高校的德育潜在问题。

4高校对大学生德育的策略分析。

(1)高校应努力抓好并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大学生思想觉悟的提升,高校应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校“必修课、考试课”,安排优秀的专业教师成员负责,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改善教育方法,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努力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之一。

(2)每周安排一定课时的形式政策课教育。形式政策课有利于学生接触掌握最近最新的社会形式变化与国家动态、国际动态等。高校应安排每周固定时间、固定课时、不固定的教师专家、形式多样的课堂主题的形式政策课,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甚至校外实践等。打造形式政策课“周周学、周周新”,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之一。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生会建设、社团建设等的完善,它们都具有潜在的德育功能。高校应重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加强校园附有人文气息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其环境优美、舒适宜人,大学生身临其境、感染熏陶,这样的硬件设施建设也就渗透了“硬德育”的潜在功能。高校还可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积极有益的社团活动、各种比赛及学术活动,促进大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这样也就渗透了“软德育”的潜在功能。“软硬兼施、互相结合”更有利于对大学生良好的德育教育。

(4)顺应时代发展,运用现代网络技术,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5]高校组织专门网络人才加强校园网络建设,运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如:通过校园网络表彰先进个人事迹、传播校园文化建设动态、展现国家、社会最新事件、最新成就、前沿新闻、国际动态等,也可以开展网上辩论赛、组织各种网上文化交流活动和网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动等,运用网络带动德育教育更新颖、更便捷、更全面。

(5)大学生自身应自觉自律,好学习勤思考,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积极互动交流,转变旧的陈腐的思想观念,不急功近利、不自负、不轻浮、不争强好胜,加强自身辨别能力、自身社会适应能力,“树德于心,施德于身”。

总之,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德育教育应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不断更新、不断完善,顺应时代发展、遵从教育规律、利用内容丰富多方面的德育手段,传“德之正能量”于学生,并用于实践,让学生“德在平时”“德在身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邱伟光.新世纪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之再认识[c]//明德:邱伟光德育文集.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xx:12.

德育论文

摘要: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最重要的途径。主要针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做了几点浅析。

关键词:

小学音乐;德育教育;素质教育。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小学音乐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教会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刻苦学习等方面的德育知识,就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利用动听的音乐和生动的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知识的教育。那么,渗透德育教学具体又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笔者在本文中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思考,针对这一问题做了以下几点分析。

一、将德育教育置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之中。

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程度的示范带动效应。教师为学生做出表率,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推崇,久而久之,就能引导学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效仿和跟随。因此,在教育行业,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实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的行为举止更加文明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就必须要求教师要有将德育教育置于自身的言传身教之中的意识,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让学生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学到更多知识。例如,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身的穿着。很多音乐教师认为自己是与艺术接轨的,在课堂上打扮的过于夸张,这样的行为会让学生受到不良的影响。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实行德育教育,首先教师要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将德育教育置于自身的言传身教之中。在教学中,穿着要大方、整洁,教学的姿态要端庄,教学语言要丰富、富有激情,板书不能潦草,要工整、干净。通过这些方面的示范,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这些好的习惯,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选择融入了德育教育的教学题材进行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善于观察和筛选,尽量选择融入了德育教育的教学题材进行教学。教师在选材时要注意挖掘,深入到题材中去,积极思考,找出在不同的歌曲中能够融入什么样的德育知识。例如,在教学《再见吧,冬天》这首歌时,教师可以问同学们“冬去春来,大自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时学生就会积极回答:“小树会长出绿叶”“美丽的花儿会开放”“小草变绿了”等,然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讲解: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大自然给了我们很多美丽的画面,但是我们在欣赏这些画面的同时,也要爱护好我们的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不被破坏。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形成爱护环境的意识。当然,还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在春天,农民伯伯们都在辛勤的播种,所以我们现在也要好好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来才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通过选择这样的教学题材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更加发奋学习,学会更多的德育知识。

三、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德育。

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德育,就是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利用歌曲中蕴含的意思教会学生更多做人的道理。教师要认识到:每一首歌都有一个故事,都要它想要说明的感情。在教学中,可以将课堂放松,在教学中融入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革命前辈英勇无比的故事等等,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也能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能够更加发奋学习,刻苦努力。例如,在教学《卖报歌》时,可以在教之前给同学们讲一些以前的孩子是如何生活的故事,告诉他们以前的孩子根本就吃不饱饭、穿不暖,很多孩子在冬天常常被冻死、饿死,让他们在心里做一下对比,认识到今天的生活是多么幸福。但还可以问同学们:“以前的孩子在那么艰苦那么恶劣的环境下,还要刻苦学习,现在的你们拥有这么好的条件却不刻苦努力,不好好学习,这种行为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对得起国家吗”?这时很多平时不努力的学生就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对得起辛苦培育自己的父母和老师,也才能为自己创造一个幸福的生活。通过这样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德育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领悟到许多做人的道理,让学生良好的德育品德得以形成。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同时也能够让这一堂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来完成。例如,在教学《难忘的歌》这一首歌时,很多学生会很难理解这首歌曲中所蕴含的感情。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投入到当时的情景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小兵张嘎》的视频给学生观看,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在抗战时期,中国儿童团是如何英勇的抗击敌人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中国儿童团的一员,你在抗击敌人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由此一来,将学生置于这种情景中,学生就不难理解这首歌所蕴含的道理和感情了,学生的思维也会活跃起来,在音乐学习中体会到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精神的英雄气概。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要求教师将德育教育置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之中,选择融入了德育教育的教学题材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德育,利用多媒体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等方面出发,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培养起学生高尚的德育情操。

[1]童晓荣.借助音乐的审美效应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

[2]刘甜.浅谈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j].现代阅读(教育版),

[3]高翎雁.音乐教育渗透德育教育[j].民族音乐,

[4]谭慧.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

德育的重要载体论文

提到班会课,在很多时候是班主任一个星期工作情况的总结,仅此而已。如果把班会课当成处理班级日常杂务的课来上,那是没有太大教育效果的;如果认为上班会课是浪费时间而用来上文化课,那是应试教育的极端表现;如果认为班会课是搞形式、走过场、没有什么内容可讲,而让学生上自习课,那是对德育工作的轻视。在形式上,如果仅由班主任唱独角戏,老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尽管是言之有理、用心良苦,但如果没有有效的教育方法,而只是空洞乏味的说教,其结果必然是效果不好。那么班会课到底应该“上什么?”、“怎么上?”,给我们每个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一、主题班会要主题鲜明。

该主题应来自学生实际,可以是思想方面的,也可以是心理方面的;可以是一个具体的问题,也可以是一系列的问题。主题必须有明确的针对性,是侧重于解决某一具体的问题。如针对上网影响上课,影响上进,可以组织“大话上网”主题班会,使学生对网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二、主题班会准备要充分。

没有准备的班会不是一个成功的班会,班会的准备就象一节文化课一样,如果没有做好“备课”的准备,其结果只能让自己更被动,甚至有不利于最初目的的舆论导向。还是以上网的主题班会为例。没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可能完全有机会将反方观点驳辩成正方观点,因此没有充分的准备不轻易接触任何一个话题。就如战场中不打没准备的仗一样。

三、要减少教师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想象一下,如果整个班会都是班主任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这样的班会只会回到刚才所讲到的空洞乏味的说教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同样如果是班干部组织班会,如果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只可能是那几个班干部的班会而已。所以,我认为一个让学生真正感兴趣的班会,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法有很多,例如:可以让学生自主发言,班主任做适当的点评;可以分散到各组,参与学生小组讨论,倾听学生心声;也可以让学生才艺展示,让学生充分参与整个班会中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形式的目的在于突出主题。

内容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形式必须依托于一定的内容才有存在的价值,二者只能统一,不能分离。在选择主题班会的.形式时,应明确认识到,选择班会形式是为了使内容更好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受到深刻教育。如在“信心是成功的基石”的主题班会活动中,大家收集了许多古今中外科学家、作家、诗人、企业家的故事,或者可以采取辩论,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重新唤起了学生的自信,鼓起他们求学的信心。再如开展“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时,可以采取书评座谈会、演讲会、知识竞赛以及出专刊等多种形式。总之,只要是适合既定内容的活动形式,都可以采用。当然,置班会的内容不顾,一味去追求形式上的新颖、有趣,就会违背主题班会预定目的,失去教育意义教书育人的过程是复杂的,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就得正确分析实情,遵循客观规律;是艺术就得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技巧技能,只有将二者在实际工作中很好地统一起来,才能获得教育的成功。以上是我在开展班会活动课中,为努力使之生动、高效而尝试着做的一些方法,虽自觉浅薄,但我想我会继续努力的,争取把班会课上得更好,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

德育的重要性

摘要:小学生的身心所处阶段,决定了其还不具备完善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还不能够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明辨是非,因此,加强小学生德育工作是必然性需求。然而,小学德育教学工作模式陈旧僵化,缺失情感渗透教育模式使得成效不佳,这使得教师要倾注积极的情感在小学德育教学活动中,能够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倾听他们的心声解疑释惑,从而凝聚学生的人心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德育教学活动,使德育教学活动富有活力。

关键词:教师情感;小学德育;教学活动;策略。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施以批评、讽刺打击的评价,那么学生就会产生沮丧感、自卑和敌意心理乃至一蹶不振;如果教师施以鼓励和激励,那么就会激发学生充满信心和斗志,由此可见,教师的情感导向对学生的品德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小学德育教学活动中要发挥积极情感的疏导和引领作用,使小学生在正能量的感召下其充满动力和活力的思想品德得以培育,最终不断提升小学德育教学水平。

1小学德育本质属性要求发挥教师积极情感的必要性。

德育,具体来说,就是一种培养思想品德使其具有一定道德评价和选择标准的过程,而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基础教学工作。学校德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使学生在育德者的引导下,在道德认识、情感和言行上有了一定的提升,从而对诸多复杂的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是非判断和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儿童为主体的社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并越发引起人们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关注。综合性对当前小学生的德育状况进行深入剖析和挖掘,不难看出小学生已经处于复杂多变的德育环境中,稍有不慎就会对小学生的身心给予重击,不利于其健康成长。例如在城镇,独生子女结构的家庭中儿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骄横无理、是非不分等现象日趋严重。而在农村,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留守家庭的儿童心理问题越来越明显,由于他们长期缺失情感关爱和德育引导,使得他们自卑、敏感、封闭等。这就使得在现代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的社会、家庭和学校和社会要重新调整教育方向,狠抓学生特别是儿童的`德育问题,使大量潜在的儿童家庭危机问题得以遏制和解决。因此,这需要在小学德育教学活动中,加强教师的情感引导教育,以积极的情感引导学生,与学生在心灵上形成交互沟通,在道德情感上形成共鸣,从而使学生在情感上感受到一种关注、认同和尊重,进而也就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德育价值观和评判标准。

2剖析教师的积极情感及其对小学德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2.1对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引导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者双重身份,不但要传授学生知识,而且要注重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的情感倾注,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乃至鞭笞和激励学生的一生。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品德还处于萌芽和催生阶段,他们没有一定的品德理念和标准来参考,很容易依着小学生的爱好来做事,不可避免地就会对社会、家庭以及他人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这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小学生的品德动向,从品德问题产生的根源着手在判断标准、价值方向和正确观念方面给予阐释和灌输,促使小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社会现象、家庭关系和人际交往等,最终以良好品德教养不断促使小学生获得学业发展。

2.2对学校德育发展的引领作用:长期以来,小学生的德育一般都是通过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守则和规范来推动实施的,守则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对小学生的言行起了一定的约束和纠正作用,但是这种约束和纠正只是浅层性的教育,未能够使小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言行缺失之处,并切实自觉自愿地按照正确的标准去完善自我,因此,具有时效性,小学生的德育示范行为还会不时重复发生,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德育教育目的。因此,需要教师以生为本,以小学生的情感需求为出发点,在德育教学活动中以正面的情绪、正能量的评价和推心置腹的沟通对小学生进行心理疏通、品德塑造和价值观引领,最终使小学生的德育教化得以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3教师倾注积极情感,用心换心,开启学生德育教化之门。

在小学生教育阶段,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小学生与教师形成每日相伴的亲密师生关系,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牵绊着小学生的心灵,无不影响着小学生的情绪。因此,对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修为修行和职业道德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德育教学活动中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调整主观情绪、严守职业操行从小学生的心理承受度和情感需求出发,循序渐进地、春风化雨般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德育现象分析、德育观念灌输和德育言行纠正和鼓励,以便于使小学生感受到关怀、尊重和认可,从而使小学生放下师生隔阂包袱,以积极的心态去向教师沟通,并愿意听从教师意见和建议从各个方面来纠正自己的不良德育言行,以正确的标准和观念去培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素养,也就实现了小学德育教化的目的。例如:在进行《做一名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一德育教学活动时,教师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用视频的形式,把社会不利于社会以及他人的不文明社会现象(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吐痰、打闹,无视交通规则闯红灯,公交车上乱扔垃圾和占位置等)展示出来,以非主观和理性的情绪对这些不良社会现象失范之处给予客观分析和评价,并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行为,对于学生的各个角度回答,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给予肯定和鼓励。另外,教师与日常小学生德育实例相结合,树立身边德育小模范,对他们的良好德育行为给予表扬和鼓励,而对于德育有失的学生要以朋友式与学生沟通交流,以便于让学生信赖教师从心底接受德育教化。那么,教师积极情感在小学德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就发挥出来。结语毋庸置疑,积极的情感也是教师的职业素养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决定着教师的施教方式和成效如何,直接决定着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培育成果如何,因此,学校要不断引导和督促教师以积极情感教学模式开展小学德育教学活动,使师生之间在情感上形成共鸣,达成一致共识,从而使小学德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德育论文

众所周知,职高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但目前的实际情况与预期相差甚多,学生在入职初期难以适应全新的角色。特别是因为在职高教育中缺乏企业文化知识的渗透,导致职高学生对企业文化不了解甚至不认同。因此,职高德育教学不能只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还必须关注企业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在日常德育教学的基础上,把企业的价值观、理念以及蕴含于企业内部制度和产品中的文化特色和基因教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接受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最终成长为受企业欢迎的合格员工。

一、企业文化与职高德育教学。

1.企业文化的概念。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应当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从广义来讲,企业文化是我们在商品经济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行为主体应当遵循和追求的共同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精神诉求,如平等交换、积极主动的实干精神等。所以在这个层面上,企业文化更多地应当称之为市场文化,不过由于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所以用广义的企业文化来指称。狭义的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企业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2.职高德育教学的概念。

按照20xx年教育部修订的《职高德育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通过企业文化的定义和职高德育的目标我们可以发现,企业文化和德育教育二者基础都是“德”,都是在价值观、品德、精神等方面对人的一些要求,这是在职高德育教学中进行企业文化渗透的基础。

二、在职高德育教学渗透企业文化的原因。

1.培养职高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需要。

《大纲》指出,要“积极推进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通过宣传学习行业劳动模范、学校优秀毕业生事迹等,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和职业精神,增强就业创业信心。”《大纲》要求,“学校要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全面渗透德育内容,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所以,在职高教育中渗透企业文化是贯彻《大纲》的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切实提升职高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题中之意。

2.激发职高生学习热情的需要。

好学不如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学生这个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其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提前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相关知识,洞悉企业文化的相关作用,从而让职高学生在毕业前就能够切实感受到企业的价值观以及企业的工匠精神、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体验在企业中个人所肩负的职业责任和面临的市场挑战,进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去,最终为就业后的角色转变打下良好的基础。

3.职高德育教学的内在要求。

职高学校应当以培养合格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现在不少职高学生在去企业工作时,面对与学校全然不同的环境,一定程度上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不能很好地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从而使其在学校所学知识在工作中起不到作用,相关职业意识缺乏,无法在企业这个新环境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对企业的管理方法不习惯。实际上,好多刚毕业的职高学生并不是不具备相关的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只是他们对企业环境暂时不适应,使其在学校所学知识不能迅速转换为专业技能,甚至遭到企业的淘汰。所以,职高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要尽快转变角色,而这个角色转换就需要我们在职高教学中提供条件,打好基础,而不能让学生在企业自生自灭。从这点来看,在职高德育教学中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教育是职高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三、职高德育教学中企业文化渗透的对策。

1.培养学生对企业的合理心理预期。

在中国普通的老百姓眼中,大学生、“上过学”的年轻人就不应当在生产或技能一线工作,而应当是“坐办公室”或“管人”的,加上许多职高生对企业的真实运行缺乏了解,这样就使得许多学生在入职后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因此,学校在德育教学中,要对现代企业分工和人才梯队进行介绍,也可以组织实地参观。通过这种介绍、学习和参观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人才梯队是由不同学历、年龄、技术的人分工组成的。在企业中,职高生更多的起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这个角色与定位,学校要在德育教学中给予引导、明确,从而使学生在就业前能够调整好心态,选择好定位,建立恰当的心理预期,避免在就业后出现巨大的心理落差而影响工作和学生个人发展。

2.探索企业式教学。

企业毕竟是企业,无论在节奏还是其他方面都有着它不同于学校的特征。所以在教学中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之外,德育老师应当积极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使得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要营造氛围,在教学与管理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企业文化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而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利于学生早日融入企业。但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无法通过单纯的课堂讲授实现的,它需要的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这是职高德育课堂企业文化渗透的目的,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在职高德育教学中,企业式教学主要表现在突出职业精神上。要积极探索职业教育规律,在学校德育课堂中融入和体现企业文化。可以提前引入企业管理的方法,模拟企业管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类企业的管理,把学生当员工,把教室当车间,把教师当师傅,使学生在模拟环境中体会企业的运作流程和人际关系,从而早日适应企业需要,早日融入职场。

3.校企联合进行德育教育。

学生毕业后的目的地是市场,市场的主体是企业。所以,校企合作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实现职业教育培养人才与市场需求人才的无缝对接;同时也使得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生产过程与学习过程对接,最终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校企联合进行德育教育,可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一是邀请企业各级别人员到学校以课堂讲授、座谈、讨论等形式和学生沟通企业的相关运作方式、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内容,通过现身说法使学生逐步了解、学习、认同企业文化,至少是广义的企业文化;二是对实习实训基地进行相关建设和展示,体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流程、纪律、规范等,展现企业的奋斗发展历程,展现企业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增进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增强学生为企业做贡献的信心,从而为学生快速融入企业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 12-11 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热门17篇)
    在制定工作方案时,需要与团队成员充分沟通和协商,共同制定最佳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工作方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根据卫生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
  • 12-11 初中毕业的心得体会(专业23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这是一些研究者的心得体会,他们在科研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规律和方法。依依惜别学生情离毕业时间已经进入
  • 12-11 国际博览会讲话心得体会总结大全(22篇)
    在实践中积累和总结心得,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能力。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第一段:引言(200字)。厂长总结讲话是
  • 12-11 房贷收入证明(模板15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写作中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和思考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i
  • 12-11 共同富裕心得体会名(汇总19篇)
    心得体会是对经历、感受或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提升个人素质。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有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心得体会,希望大家会喜欢。
  • 12-11 小学数学教学诊断报告(汇总20篇)
    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撰写报告来向领导或同事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或工作进展。最后,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报告范文,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个人的学
  • 12-11 土地住房申请书(汇总14篇)
    无论是申请奖学金、工作职位还是项目资助,申请书都是我们表达自己诉求的有力工具。请大家浏览以下更多申请书范文,从中汲取写作的经验和技巧,使自己的申请书更具个性和吸
  • 12-11 培训内容收获的心得(优秀18篇)
    培训心得的写作有助于形成对自己成长历程的记录和思考,也可以为他人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训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__年7月初,在学校的
  • 12-11 参加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及收获感悟(模板18篇)
    心得体会是在工作、学习或者生活中获得经验后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写作形式。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和创意。
  • 12-11 家务活动心得体会(汇总16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个领域中的体验和收获的总结和整理。以下是一些具有独特见解和观点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抛砖引玉的想法。寒假是一个放松和休息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