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论文内容(热门18篇)

时间:2023-11-11 19:57:11 作者:FS文字使者 数学小论文内容(热门18篇)

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扩展自己的思路,提供新的观点和思考角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有一种使用特定的时间进行身体锻炼的体育教学模式,也称为“课课练”教学模式。该模式始于20世纪80年代,旨在提高学生的体质。在每一节体育和健康课程中,固定一段时间,让学生进行专门的体能训练[2]。“课课练”教学模式的特点为:以某一运动技能学习为主线,根据教学技术动作的特点,开展相应的一套身体素质练习作为运动的内容。具体来说,在每节课的后半部分,添加一个“体育锻炼”的环节,时长约为5~10min。锻炼的内容需要与技能学习的内容相对应,以追求身体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课课练”的教学模式也存在缺陷。例如,因练习时间短而效果有限,容易与主教材发生冲突,练习手段比较单调无趣,学生提不起兴趣,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3]。

1.2注重体验运动乐趣的体育教学模式。

该体育教学模式也常被称为“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国内外快乐体育理念上形成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理念是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体育锻炼的同时体验各种运动的乐趣,并通过体育运动乐趣的体验形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该模式的教学过程特点:体育的乐趣来自多方面,使学生体验乐趣的教学方法也多种多样,但其教学过程的共同特点都是,它有一个或多个环节来体验运动的乐趣。有时这些环节是连接的和渐进的,这样学生就可以体验到运动,学习,挑战,沟通与创造的乐趣。这种教学模式大多采用游戏方法,挑战方法,集体游戏方法和小组学习方法等教学方法[4]。

在宏观的教学内容的把握上,遵循《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相关要求,结合“课课练模式”与“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及相关理念,改变以技术教学为主体的单一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把一些身体素质练习内容以游戏形式穿插到体育课堂中,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重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在体育健康课堂中调整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把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侧重不同又互相联系的阶段。(1)改变传统的以徒手操为热身内容的活动形式,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专项素质辅助练习来代替热身活动。(2)依照《课标》要求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并在间歇时间穿插身体素质练习。(3)教师传授体质健康标准的理论知识,指导《国标》中的测试内容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并结合游戏或比赛的形式。具体模式构建如表1所示。

3基于体育教学内容优化模式的教学工作计划。

以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教学实验为例。下学期,该年级学生的《课标》要求的考核内容为:投掷垒球、立定跳远与30s跳绳;对应的《国标》测试的身体素质项目为:往返跑、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1min跳绳。首先参考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将所有《课标》教学内容和《国标》测试内容分为两个阶段:初步学习阶段和巩固提升阶段。在每个阶段,又有三个教学单元构成。其次,将《课标》的考核内容分配至两个阶段的教学进度当中。再次,将身体素质练习按类型分为3个单元,结合技术教学内容对身体素质的教学内容进行课时分配:第一单元的身体素质内容侧重于速度和灵敏素质游戏,时间为3个周;第二单元的身体素质内容侧重于力量素质的游戏,时间为3个周;第三单元的身体素质内容侧重于柔韧素质的游戏,时间为3个周;第四、第五、第六周则为重复与强化前三单元的身体素质练习,主要以比赛手段为主。最后,结合具体《国标》测试项目,创编与身体素质相应的游戏与比赛,并分配到每个单元的教学中。见表2。

4结论与建议。

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促进《标准》测试和体育课程融合是合理可行的。优化后的融合教学与直接的测试有明显的不同。直接测试导致大部分学生是被动、敷衍的测试,只为完成任务。而优化后的融合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了《国标》中的测试项目、意义、标准、程序等知识,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质健康标准的理论知识,并逐步建立监督体质健康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健康的意识。此外,教师应注重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国标》项目的测试。在要制定体育工作计划时,我们必须紧密联系教学和测试的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注意循序渐进,允许学生逐渐适应。在设计课时计划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并安排一些与测试相关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李宗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融入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

[2]刘文明.浅谈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及其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学,(1):83.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内容探讨论文

四只青蛙四张嘴,扑嗵扑嗵跳下水。

2、整数加减法儿歌。

整数加法法则。

整数加法有规律,相同数位要对齐。

和不满十落原位,满十上位要进一。

凑十余数落下来,加到哪位落哪位。

进位加数加一起,结果不差半分厘。

整数减法法则。

整数减法有规律,相同数位要对齐。

大减小时落下差,小减大时去借位。

借一来十减后加,加减结果落原位,

连续借位要细心,借走剩几要牢记。

3、运算顺序歌诀。

打竹板,连天,各位同学听我言,

今天不把别的表,四则运算聊一聊,

混合试题要计算,明确顺序是关键,

同级运算办,从左到右依次算,

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

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算在先,

中括号里后边算,次序千万不能乱,

每算一步都检验,又对又快喜心间。

浅谈大学文科数学教学理念内容方法的研究与改革的论文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大学文科数学教学现状,研究了大学文科数学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试图从根本上解决大学文科数学开设的目的和意义;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形成文科数学教学大纲;从内容安排上探讨适合学生和教师的文科数学教材;从现实状况出发,思考了文科数学的教学方法。

我校及国内很多大学的文科类专业,都开设了数学必修基础课,对提高文科学生数学素养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效果不是非常明显,文科数学基本上是理工类几门数学基础课的压缩和简化。一方面试图把大量的基础数学知识介绍给学生,另一方面又受课时较少的限制必须精简内容,于是普遍采取了重结论,不重证明;重计算,不重推理,重知识,不重思想的讲授方法。大多数学生,只能是依葫芦画瓢,以应付考试为目的,谈不到提高数学素养,失去了学习数学的目的。

文科学生往往觉得高等数学不可理解,难以接受,许多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显然,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改变这种状态,使学生感到可以理解,并且能轻松、愉快地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任务。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持续学习能力的高度,来把握教学原则。目的不是教学生如何做题,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针对文科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规律和学习需求,不仅从学生获取知识的层面,更要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可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高度,明确文科数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即着力解决文科学生为什么要学数学,数学学什么,如何学习等当前一直困惑的问题。该项目力争探索出适合文科学生学习特点,确定恰当的教学原则,通过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合理架构教学内容,编写一本适合文科类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大学文科类数学教材。从教学大纲及教材的层面对大学文科数学的教学理念、内容、方法进行改革的研究和探索。

作者旨在从教学理念的高度,对大学数学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系列改革、研究,重新审视和梳理,特别对独立学院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教师需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调整教学理念;学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思想方法的魅力,提高数学素养。

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历史、作用和发展,结合文科学生的实际,从总体上把握大学文科数学的教学目的、意义和要求,大致上有两方面:(1)理解和掌握大学文科数学的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初步应用;(2)培养和加强文科学生的理性思维方式和能力,文理交融,提高文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通过前者来实现。二者相比,后者更重要。这正是文科学生学习数学的特殊性所在。

2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大纲是文科数学教育的导向和关键。

探索文科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需要、学习规律,从认知规律和教与学的规律出发,以培养大学文科学生的数学素养为重点,来进行研究与改革,明确大学文科数学的目的和要求,形成具有良好导向教学大纲是关键。

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历史、作用和发展,以及当今社会对文科学生的要求,文科学生今后将要从事的工作等,结合文科学生的实际,从总体上来明确开设大学文科数学的目的和教学要求。文科数学教学目标与原则以理解为主。文科学生今后将要从事的工作以及终身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人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有一定的观察力、理解力、判断力等,而这些能力的大小关键取决于他的数学素养。数学教育是一种理性教育,是对人的综合素质的一种提高,它能赋予人们一种特殊的思维品质。对文科学生来说,良好的数学素质可以促使他们更好地利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观察周围的事物,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更好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正适合目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数学的特点是概念高度抽象、逻辑严谨、推理精确。但这些特点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而中学文理分科,使得大部分文科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大学学好起点更高的大学文科数学,其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制定和安排至关重要,而这一切究其根本,在于大学文科数学开设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贯彻这些理念的重要载体――教材。

没有较好数学基础的人,根本无法接受和理解;还有一类侧重于介绍数学文化,而忽略了具体数学知识。数学的思想方法是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的自然感悟,离开了具体数学知识这一载体,数学文化就成了空洞的介绍和解说,不可能真正理解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外延。

以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大纲为依据,恰当安排教学计划,注重数学知识与数学历史有机结合、数学文化与数学概念融会贯通,突出数学的文化理念和数学概念的历史渊源,重点突出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弱化数学的抽象性和数学的技巧,注重大学文科数学的基本内容,例题、习题选择恰到好处,目的明确。融入必要的数学软件知识,使学生与时俱进的来学习数学。

教材力求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通过该教材的'学习,使文科学生了解数学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意义;了解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了解数学文化及其背景,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保证数学内容和理论的基本要求下,教材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思维的养成,基本数学知识的交代。避免理工科教材的难懂难读;避免多而泛;融合数学文化于具体数学知识中,避免二者割裂空洞。

具体而言,大学文科数学教材应注重体现: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融会贯通;数学历史与数学概念有机联系,合理结合;突出数学的文化理念和数学概念的历史渊源,重点突出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弱化数学的抽象性和数学的技巧,注重大学文科数学的基本内容;例题、习题选择恰到好处,目的明确;融入必要的数学软件知识,使学生与时俱进的来学习数学。

有了适合的文科数学教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更好的因材施教,讲解数学知识、追溯数学历史、渗透数学思想、介绍数学发展现状等,在教学中恰当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体验数学,进而领略数学的魅力。文理交融,给学生一个广阔知识空间、一种素质、一种能力。

有了适合文科学生的教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更大程度的因材施教。讲解数学知识、追溯数学历史、渗透数学思想、介绍数学发展现状等,在教学中恰当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体验数学,着眼于培养文科学生特殊的思维品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

(2)作为大学老师,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从获得终身持续学习能力的高度,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3)教师应根据授课对象、授课内容以及教学目的的不同,采取恰当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注重扬其形象思维之长,补其逻辑思维之短;扬其阅读能力之长,补其运算能力之短。

(4)对于文科学生,降低严格论证的要求,侧重让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减少一些难懂的理论证明,侧重形象、直观地渗透数学思想;弱化一些数学运算技巧,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5)教授文科高等数学,教师要尽避免用“数学味”过浓的数学语言,采用丰富形象生动的语言,适当插入数学历史、数学家趣闻,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考试。尽可能排除文科学生惧怕数学考试的心理,使其以轻松的心态愉快的接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利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各方面的数学素质。

5结束语。

从根本上明确大学文科数学开设的目的和意义,进一步研究数学教育在文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恰当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突出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注重将数学文化融入文科数学教学,总体上,必将提升文科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赵志红等.大学文科数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9.

[2]汪国柄.大学文科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3.

[3]严守权等.大学文科数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8.

[4]盛骤等.大学文科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4.

[5]姚孟臣等.大学文科高等数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5.

[6]张国楚等.大学文科数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

浅谈大学文科数学教学理念内容方法的研究与改革的论文

摘要:做好大学篮球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的篮球技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篮球;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篮球最为大学生最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能够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锻炼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大学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作为一门课程,篮球教学有其自身的特色。时代的发展也赋予了篮球教学更大的意义。教师在篮球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锻炼身体、磨练球技,更重要的是,应该帮助学生体会到团队的意义,进而培养出团队意识、社会责任感。传统体育“老师教学、学生练球”的教学模式,显然不适用于新时代的篮球教学。如果教师依旧沿用原来的教育方法,学生就无法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因此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以培养身体心理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为目标,开展大学大学篮球教育。(二)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篮球的运动量很大,需要学生拥有出色的体能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因此体能训练应成为篮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训练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能训练也是如此,盲目地做体能不仅会损伤到学生的身体,更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然而部分大学篮球教师忽视了科学训练的重要性,一味地让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篮球教育的目的,是让大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基础上磨练意志,增强自身素质。如此高强度的体能让篮球教学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三)学生缺乏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篮球教学和其他科目教学一样,应该以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教师的教学任务,应该包括帮助学生认识到篮球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学习篮球需要学生付出不少时间和精力,如果缺乏学习篮球的兴趣,学生就很难积极投入到训练中。传统教育模式下的篮球课堂,以教师讲解知识为主,课堂内容比较枯燥,很难培养起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学生自由练习时又缺乏教师及时地指导,难以取得进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篮球失去兴趣。

二、提高大学篮球教育有效性的方法。

(一)更新教学观念,注重科学授课。

篮球教学首先要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如果学生不了解理论知识,就无法针对性地进行技术训练。而开展篮球理论教育,则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注重科学授课。教师可以采用比较幽默的方式进行讲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比如,讲解快攻的时候,教师就可运用幽默的方式来讲课,合理的比喻会使得快攻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快攻讲究防守后快速反击,就像一个武林高手接住对手射出的箭,在快速射回去。”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会对快攻战术的运用加深理解,课堂效率也会得到提高。除了篮球理论知识外,篮球技巧也是篮球教育的一个重点。对于背后运球这一技巧,仅通过教师的教学是不够的,教师可以结合播放视频的方式,先给学生放一些nba球星背后运球过人的集锦,让大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背后运球在比赛中的作用,再进行课堂教学。

(二)循序渐进,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篮球教育同其他学科一样,需要长时间地训练来提高技术。教师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学生基本的训练过关了,教师再慢慢增加难度,提高体能训练的比重,让大学生的身体能够逐渐适应,最后才是实战演练。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磨练球技,提高篮球教学的质量。比赛是检验学生篮球技术最好的方式,刚开始学生各方面技术不成熟,可以先从“二对二”练起。教师指导学生选择比赛中使用的战术,帮助学生总结比赛中的收获。学生的技术提升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练习“三对三”、“四对四”,最后再进行“五对五”全场比赛。有了之间比赛的经验,“五对五”比赛中,学生就不会觉得手足无措。体能的训练也是如此,刚开始训练量不能太大,教师的训练重心要放在耐力训练上,长跑应该作为体能训练的主要形式,随着学生体能的提高,教师要适当加大训练量,并开始把训练中心放到爆发力训练上,可以采取深蹲、一百米、跳高等训练形式。循序渐进的训练不仅能让学生有效地提高技术,增强体能,更能帮助学生收获成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

不同的学生有各自的特点,有的学生理解能力能力强,能很快地理解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好,在比赛中能够发挥过人的速度和弹跳。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比如,针对身体素质好、运动能力强的`大学生,可以让其接受强度更大的体能训练,培养他们的身体对抗能力,把他们培养成优秀的前锋或者中锋。而对于接理解能力强的大学生,则要讲解更多战术,让他们理解如何组织进攻,创造良好的投篮机会,把他们培养成优秀的后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对于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要及时告诫,对于进步不大的学生要及时鼓励,防止自卑心理的出现。比如,教师在进行三分球投篮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对不同技术特点的学生分类教学。一名优秀的后卫需要具备良好的投篮能力,因此教师对于这些学生的三分球投篮训练要提高要求,定点三分球,移动三分球都要训练,而对于中锋类别的学生则要适当降低标准,加强他们篮下进攻,冲抢篮板的训练。

(四)开展比赛,提高教学质量。

篮球是竞技体育,比赛是不可缺少的。开展比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磨练自身的技术,更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师在比赛中要结合团队中每个运动员的技术特点进行战术分配。在分队的时候要注意平均队伍的实力,构建不同进攻特色的团队。比如对以中锋为核心的团队,教师要注意采用内线战术,提倡篮下进攻,对于以后卫为核心的团队教师要提倡外线拉空当投篮。通过不断地比赛,学生的技术会更加成熟,身体素质也会得到加强,大学篮球教育才能达到原来的目标。

三、结语。

篮球作为一项深受大学生欢迎的体育项目,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全面型人才。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篮球教育的质量,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篮球技术与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韦旭强、李翎.比赛教学法在大学篮球教学中的意义[j].体育世界(下旬刊).(04)。

[2]王礼碧.常见篮球教学的训练方式和改进策略[j].湖北体育科技.(02)。

[3]杨三利.大学篮球教学中比赛教学法的重要性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35)。

浅析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相关内容的比对论文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

情感教育理论在教学中有重要意义。而高等数学是高职高专理工类的一门必选基础课程,所以不仅是从课程性质的需要,还是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高等数学情感教育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基于高等数学情感教育的概念,从两个方面分析其重要性,并提出情感教育在高等数学课程中实施的途径,综合分析利用高等数学情感教育作为有效手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然而随着招生人数的扩大,学生的文化基础也变得越来越参差不齐,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也就变得十分困难。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的高等数学教学。笔者认为,应该把情感教育理论更多地注入高等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理论有着多层次多方面的含义,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而高等数学是高职高专理工类的一门必选基础课程,是学习相关专业课程的准备课程。把情感教育理论应用到高等数学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便于教学有效展开。

普通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性的教育,学生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入高等院校学习。高等数学就是高等院校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由于高等数学科目的特殊性,故在其教学方法上,不能一味的采取灌输、填鸭式方法。由于教学对象具有一定的成熟性,所以采取人文主义关怀模式尤为重要。情感教育并不是新鲜事物,在我国早期传统文化中,情感教育就已经渗透其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等。20世纪60年代中期,西方的情感教育思想就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完备化的理论。高等教育教学过程应当具有实际意义,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同时强调人文主义精神。然而,现状是枯燥乏味、千人一律,知识传授过程中照本宣科,成为一种大学生的机械学习行为。尤其在数学教学中,产生一种“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情绪。作为高等数学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通过自我完善,树立积极向上的形象。关爱每一个学生,要和学生建立起一种相互尊重、平等、信任的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情感教育因素和理论知识认知因素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高等数学情感教育。

二、高等数学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课程性质的需要。

高等数学是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课程。学生入学后即开始学习高等数学,通过学习认识微积分的来龙去脉,了解基本的数学建模方法,掌握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运算技能,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专业课程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在讲课时要带有情感,面带微笑,抑扬顿挫,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讲授理论基础课程时,教师要尽量使所教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有“融会贯通”的效果。

(二)学生成长的需要。

人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过程。情感交流既是人心理活动的主要表现方式,也是人的生理机能的物质表现形式。学校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教师在情感上对他们进行关怀,反之,情感上的关怀又能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一)创立新情境,创新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不高,且大多学生在高中时数学成绩不理想,所以改变传统方法尤为重要。前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出一种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来认识到高等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打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学生双方处于积极情感状态的时候,就会产生情感上的交流,培养良好的课堂氛围,比如自然的、宽松的气氛能够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教师如果能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坦率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那么学生就会向教师敞开心扉,也愿意和教师交流。当学生感觉到被教师尊重、欣赏、理解时,学生就会主动地全心全意地与教师配合,向教师的引导方向前进,学习成绩自然能够得到提高。所以在日程教学过程中,打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变得十分重要。

(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尤其是课堂言语表达能力。

教师的言语如果富有情趣,再加上教师把对学生的热爱全部倾注到课堂上,真正进入教学角色,这样一来就必然能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一名好的教师要想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在课堂语言组织上花时间。此外,教师还应掌握运用非语言符号,例如表情、手势等。动作和表情是情感的特殊表达方式,具有传递信息的特殊功能。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掌握和运用非语言符号,不仅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而且能够让学生感觉更加自然、亲切,让他们感到课堂知识更真实、丰富,从而能感受到高等数学的魅力,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把传授知识寓于情感交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这样对我们数学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高职学生的思想具有独立性,且个人主义色彩较浓。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始终要抓住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准绳,努力探索情感教育在课堂上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情感教育的应用性,把情感教育作为一项有力的工具,更有效地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3]刘伟.浅谈情感教学理论的几个问题[j].教育探索,2000(3):53.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论文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结构化

摘要:实现大学中语文课程衔接是大学语文谋求合理性与合法性的必然,教学内容是实现大学语文衔接的核心。衔接要在学段和学科这一坐标的两个轴中加以考量。在衔接视域下审视当下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有知识框架不合理、语用训练严重缺失、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不匹配等问题。只有建立共性与个性统一的知识框架,语用训练与人文教育并置,合理转化教材内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与“学”并重,才能实现大中语文的有效衔接。

大学语文是大学阶段的母语教育课。语文是从小学就开始开设的基础课程,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框架进入大学语文课堂,无论从课程论还是从教学实践来看,大学语文都不能以孤立的状态出现在高等教育学段。大中语文衔接是大学语文谋求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必然,也是探讨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由途径。

教学内容是大中语文课程衔接的直观显现。所谓教学内容“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与信息。”[1](p.3)教学内容不仅包含教什么,也包含形成这些素材和信息的路径、方法。教学内容是达到教学目的、实现培养目标最重要的载体,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效果都要通过教学内容的组织才能得以完成。在语文衔接体系中,教学内容是支撑课程框架的实体部分,是勾连教师、学生最重要的介质,也是实践层面上大中语文衔接的核心内容。

什么是教学内容衔接、如何衔接、会面临哪些问题,这些都是大学语文教育亟须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什么是衔接。

所谓衔接“指课程的不同层级之间的连续性……也可以说,衔接性是一种顺序的组织”.[2](p.13)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衔接指在学段改变的情况下,大中语文能实现语文知识的连贯性与系统性,保证语文课程的整体性与综合性[3].两者之间形成延伸与深化的关联,而不是各自为政或重复的关联。

考量大中语文衔接的坐标轴有两个:垂直衔接(verticalarticulation)和水平衔接(horizontalarticulation)[4](p.67)。

垂直衔接(纵向)指在学段坐标中大中语文课程要成为一个体系。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同属语文学科,分属不同学段,大中语文教学目标应呈现逻辑递进关联,这是学科循序、系统、连贯性的要求。语文知识的内容相当多,中学语文完成了语文的基础教育。大学语文虽然课时少、师资有限,但也得符合语文教学规律,满足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大学语文依然从属于语文教育系统。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曾将教育目标分为五个层次: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与评价。中小学语文教育偏重教授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和对句段文的理解与认知,这是语文的低阶教育。高等教育培养专业化、研究性学术人才,强调独立思考与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大学语文要满足高等教育需要,其教学内容要为培养高阶认知能力服务。此外,大学语文知识点要符合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要掌握的是知识和技能的体系,而不是零碎知识的拼凑。

大中语文衔接还要放在水平坐标(横向)中考量,这是指语文课要与同时期其他学科课程形成关联,为共同的培养目标服务。大中语文所在的课程体系不同,它们与其他科目的关联也不同。中学语文在中等教育阶段是绝对的主干课、基础课、必修课。高中阶段,语文课时数约占总课时的10%,语文是中高考的必考科目。语文课既为其他学科提供基础与工具,其本身也是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其他文科科目的学习都或多或少在为语文学习提供帮助。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要进行专业学习,语文的作用迅速弱化,大学语文课时数不足1%,成了辅助课、选修课。大学语文的种差是母语教育类课程,其属概念是人文教育。对大学语文来说,它的作用是通过母语教育,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识与个体完善,了解人的价值与意义。对大学语文来说,它为人文教育服务,也为学生深入专业学习提供帮助。大学语文在高校课程群中扮演基础、辅助的课程角色。

过去对大中语文衔接的探讨集中在纵向框架中,研究者们关注大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差异,对学科衔接不太重视。对大学语文边缘化的状态,有研究者认为这是国家政策没有给予足够保障所致。实际上,正视大学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是大中语文衔接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内容。大学语文的课程位置是当下高等教育强调学科化的结果,也是学科建设框架下通识课程被弱化的必然结局。不止是大学语文,所有人文课程都是如此。处理好大学语文与专业课程群的关系,使它发挥应有的作用,激发它的内在活力,是大中语文衔接要解决的问题。

角色的转变要求大学语文不能再按照过去基础必修课的模式来安排教学内容。大学语文要建立一套既能实现高等教育教学目标,又符合语文课程特点的教学内容体系。

“语文教学内容既包括教师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生。’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它逻辑地蕴含着教师参与课程研制、用教材教、教学为学生服务等理念。”[5](p.22)对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审视与评价要从教材内容和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当下,大学语文教材众多,编撰体例众多。市面上可以找到的大学语文教材不下千余种,每个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时都会根据校本原则选择或编写合适的教材,形成了几种主流编撰体例。其中,华东师范大学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是主题+文选模式;东南大学王步高版《大学语文》是时代+文选模式;南开大学陈洪版的《大学语文》是文体+文选模式;温儒敏的《高等语文》是专题+文选模式。不同的编撰体例背后彰显出不同的语文教育观,也表达了对大中语文教学内容衔接的不同看法。中学阶段的语文到了大学被演绎成了“大学人文”“中国文学史”“大学文学”“大学文化”,众说纷纭背后是对大学语文内涵理解的分歧。

大中语文教材选本各有侧重。中学语文教材人教版古代文学占33%,苏教版30%,华师版35%;人教版现当代作品占18%,外国作品10%.从文体来看,人教版散文诗歌占比42%,应用类文体和写作指导占比27%;华师版诗歌散文占比62%,应用文类、写作指导、口语训练和综合理解类共占比26%;苏教版诗歌散文占比52%,应用文、写作指导共占比39%.

相较而言,大学语文教材呈现出以下特点:其一,重古不重今。徐本教材古代文学占比50%,王本占比84%,陈本占比49%,温本占比74%.四种教材外国文学选文都极少,徐本有8%,陈本6%,温本1%,王步高先生的教材则根本没有外国文学作品。其二,选本文类集中,重散文诗歌,轻虚构文学(小说、戏剧).徐本诗歌散文合计占比83%,王本占比90%,温本占比75%,陈本则全部是散文和诗歌,没有小说、戏剧入选。其三,重知识、理解(知识习得、人文教育),轻语用训练。四本教材中只有徐本在每三个单元后加编《学文例话》教习写作知识,其他教材没有任何内容对听、说、写给予关注。

对教材的重构和创生也是考量教学内容的重要方面。通过公开发表的大量教学案例以及各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站发布的视频不难发现,在教材向教学内容转化的过程中,大学语文最注重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大学语文关于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知识的讲授远深于中学语文,知识点的分布也较中学语文更宽广,历史、哲学、艺术,甚至法律、政治学、社会学等知识点多有呈现。由于古代文学选文较多,在知识讲授上偏重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是大学语文的普遍现象。从教学案例及网络精品课程视频来看,授课教师的学养、好恶和发挥是影响教学目标走向和课程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古文字专业的教师和现当代文学专业的教师在讲授同样的文本时,侧重点会很不一样;善于解读文本的教师和善于阐释理念的教师打开文本的方式也完全不同。此外,也有部分教师的授课与高中没有大的区别。整体而言,大学语文在教学方法上仍以讲授为主,学生主动参与文本解读的情况极少。

具体而言,在教学内容衔接方面有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大中语文在衔接过程中,大学语文的知识结构出现明显偏向。原本古文、现代文、语言文字知识、写作和综合训练均分的结构到了大学阶段转为完全以古代文学为主的知识结构,这样的结构是否恰当,值得商榷。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多重的,有教材编者对大学语文理解的原因,也有编者知识背景的问题,更有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惯习原因,多种因素合力造就了当下以古代文学为主的知识框架。这种知识框架有其合理性,有助于学生提高古代汉语运用和理解能力,更能通过对古文的学习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认同。但这种框架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忽略了现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知识的学习,也忽略了对听、说、写能力的培养。这是一种知识技能单一、教学内容单薄、价值取向一元的内容框架。教育的逻辑起点应该是学生的成长需要和自我完善,单一的知识框架会限制学生的视野,固化其思维方式,阻碍学生对人的深入思考。

其二,当代大学语文教学内容设计中语用训练严重缺失。凡是语文教育就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目标。中学阶段人文性目标与工具性目标并置,到了大学阶段,人文性目标则完全取代了工具性目标。在大学语文教学内容里,很难找到有针对性的语用训练模块。在四本具有代表性的大学语文教材中,只有徐本有四篇《学文例话》学习“说理”“抒情”“叙事”和“写人”的写作。这些内容在中学语文中都已经学习过,既没有知识的递进,也无法满足高等教育研究性、学术化写作的需要。学界一直有一种观点:大学语文不能太功利。然而现实情况是无论是教材选编还是教材重构,大学语文都忽略了对学生语用能力的训练,人文目标成了大学语文教学的唯一目标。

其三,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化缺乏依据。在大学语文课上,文本解读完全依赖教师的学术背景和个人能力。现在大学语文教师大多数是中文专业毕业,他们对大学语文的认知和理解更趋向中文系专业视角。这就导致大学语文课更像中文系专业课,有些高校甚至直接用文学史课代替大学语文课,把针对非中文专业的语文素养课直接变成了文学研究和语言研究课,把普通知识教育变成了专业知识教育课。这其中就有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随意转化的问题。以教为目标的转化会让大学语文课很随意,教师能上什么就上什么,上不了的就放弃。能力不够的教师会把大学语文上成高中语文,中文系专业背景的教师会将大学语文上成中文专业课。文本毕竟只是载体,转化的目标应该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对文本的转化要符合语文教学目标的规定。

在教学内容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学方法与培养目标的错位。尽管培养目标不同,但大中语文却采用了相同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法最适合知识传授和文本解读,对高阶认知能力的培养缺乏驱动力。要培养以思辨、分析、综合运用、评价为主导的`认知能力,单纯依靠讲授法显然力有不逮。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没有处理好,这当然与大学语文的实际情况和教师对课程的把握有关,但背后彰显出的还是以“教”为目的的教学思路。

(一)根据培养目标调整知识框架,实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对大学语文来说,调整好知识框架是实现大中语文衔接的关键,也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核心。知识框架搭建的逻辑起点是学生成长需要学什么,而不是大学语文能提供什么或者教师能教什么。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与应用的比例如何分配,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框架和培养目标来具体考量。要保证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提高,也要与中学知识框架形成深化或者互补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需求提供个性化菜单。

这就要求大学语文打破已有课程模式,改单一课程为阶梯式课程群,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的情况下,能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兴趣需要,在语文的进阶学习中凸显深化或互补关系。一个学古代历史的学生,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提高他的古汉语素养,也可以通过学习现当代文本,弥补他在知识结构上的不足。一个理工科的学生则可以根据他自己的喜好,提高他的审美或表达能力。

大中衔接意义上的大学语文教学内容追求的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把大学语文理解为大学人文、大学文学、中国文学史、大学文化都没有关系,这是大学语文追求个性的必然,关键是,他们都得先踩在语文教育的基石上!

(二)语用训练与人文教育并置。

虽然许多研究者都指出大学语文教育不能太功利,不能为“用”而教,但这恰恰说明大学阶段对提高学生语言文字使用能力的需求十分迫切,大学语文不能无视这种需求。

大中衔接视域下,语文的工具性目标不能停留在教习基础会话与写作,而要指向认知的高阶层面:思辨、分析、评价和批判。要培养这些能力,需要转换教学思路,将现下流行的讲读教学变为研读教学。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文本实现对话,能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理性地分析现象、有逻辑地论证自己的观点、能够判断知识的真伪,这些能力是学生专业学习、个体成长的需要,它们为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以及形成世界观提供了方法与手段,也培养了学生从事学术工作的能力。大学语文在语言和理性之间架起了桥梁,满足了高等教育学术性、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独立思考、理性精神的培养、价值判断能力的形成也是大学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部分。认识真理、追求真理是大学学习的根本。真理的意义不仅在于认知对象,也在于认知的主体---人!高等教育阶段的人文教育从中学强调顺从的情感培养模式递进一步,发展到重思辨、重认同、重内化,让主体通过反思认识自身,明确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主导人的行为。

(三)实现教材内容的合理转化,转换教学主体,丰富教学手段。

大中语文的衔接需将教材内容转化为适合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要以培养目标、教学目的为标准。大学语文仍然是语文教学,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的拓展、语用能力的提升和人文理念的形成。无论大学语文要追求怎样的个性,教学内容都不能偏离语文的方向。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化时要符合语文教学的要求。其次,大学语文不能是高中语文的简单重复。同样的文本通过教师重构,在知识、技能、人文教育上要有难易、高低、深浅之分。其次,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要能适用于研究型阅读和写作的开展。教材只能呈现文本,对文本的理解和打开文本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围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要选择意蕴丰厚的文本,通过训练学生归纳、演绎和其他写作能力,引导、促发学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通过解读文本论证自己的观点、回应不同的意见,最后形成文字,实现完善和反思。

教材向教学内容转化还要转换教学理念。中学以讲授为主、知识理解为核心的教学过程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师、文本与学生之间,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制高点和决策者,他选择文本,驱动整个教学活动展开,通过他的解释和引导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人文教化。到了大学,研究性学习要求语文教育能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原来教师在上的三角关系变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平行关系,学生是学的主体与核心,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这种对话性教学才能在反思与行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能力。

与之相应的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大学,教师讲和学生听、记、领会要与问题探究、思辨论争、论证实践并行。讨论、辩论、展示、反思都是大学语文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前材料阅读准备、课中研讨探究、课后反思总结,多管齐下支撑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语文学习从自发到自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走出课堂后依然有驾驭载体、理性思辨的能力,在没有课堂、教师的情况下实现语文终身教育。

四、依然需解决的问题。

大中衔接的语文教学内容变革势必会面临许多实际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大中语文的衔接只能停留在理念上。

要实现大中语文教学内容的衔接,首要面临的是大学语文越来越糟的教学生态。现有大学语文课时少、师生比高,专业师资严重匮乏:语文学习如果达不到一定的学习强度很难产生效果;高师生比意味着教师无法组织可行有效的讨论、辩论;专业师资匮乏意味着在知识和能力上无法驾驭语文教育教学的人很容易把大学语文上成高四语文或者其他课程。这些外在条件得不到满足,关于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探讨只能是纸上谈兵。

大学语文还要面对来自学生的阻力。教学内容的改变要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这意味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付出更多努力,甚至要完全颠覆基础教育形成的被动听学的模式。人都是趋易避难的,人天生的惰性和对转变的不适应会形成大中语文衔接过程中的巨大缝隙。面对人的巨大阻力,如果没有教师良好的引导和制度的保障,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语文教学会重新回到“少、慢、差、费”的老路上去。

最后是建立合理评价体系的困难。任何教育都需要有一套评价体系来衡量教育教学效果。语文教学的效果是隐性和延时的,它的作用有时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对课时少、开课面广、学生差异大的大学语文来说,建立一套通用、合理的评价方式尤其困难。学界对怎样才能合理评价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也一直众说纷纭,到底是像英语那样以全国统考、标准化试题的方式来考评语文教育,还是以个性化的方式来衡量教学效果一直没有定论。无标无本固然不好,但有标有本可能也意味着一元、教育惯习和工具理性的彰显。怎样去平衡和协调标准化与个性化是大学语文课程至今没有解决的问题。

大中衔接视域下的教学内容探讨要解决的是大学语文教什么的问题。对教学内容的探讨也是对整个语文教育的反思。从基础教育而始的语文教育始终建立在以教为主导的模式中,无论是认知还是情感教育,都没有平衡好教与学,等到了高等教育才发现语文教育与人的自我成长渐行渐远,意欲通过衔接改变这种情况,对大学语文而言,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也许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早就应该开始的,而今天大学语文却不得不在大学伊始去肩负不该由它来承担的事情。大中语文衔接的问题只是今天整个语文教育的冰山一角,大学语文的变革还有太漫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李臣之。论教学内容创生:规定性要素及基本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07(2).

[2]林智中,陈建生,张爽。课程组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杨九诠。关于课程衔接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5(8).

[4]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5]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内容探讨论文

体育课程的改革趋势与人们对健康概念的不断深入理解密切相关。我国目前使用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标准中,设置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独立的学习领域,这些领域都是体育老师通过课堂教学等活动需要达成的结果。貌似独立的五个学习领域实质上构成了体育课程的内容体系,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每一个学习领域都不能脱离其他学习领域而独立存在。改革后的体育课程就是希望能促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情况,特别是心理和社会健康情况令人担忧。对儿童和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发展的引导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次紧迫任务。

体育是教育的内容之一,也是教育的手段之一。体育实践类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环境有极大的差别,体育活动既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因此,体育活动既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也能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可以改善不良的情绪状态。情绪状态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最主要指标。情绪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之一,来自客观世界的刺激越丰富,引起的情绪体验就越多、越强烈、越复杂。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经常会产生各种消极的情绪反应,例如忧愁、愤怒、紧张等等。人在不愉快的时候表现为情绪低落,而且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人在愉快的时候情绪高涨,出现的生理反应与刚参加过体育活动后的生理反应十分相似。因此,通过体育活动可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

第二,可以确立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对自己存在的察觉,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整体评价。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个体自身运动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个人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在众人面前表现出来,使其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参与体育活动和各种体育比赛,学生会因为自己的某种运动技能比别人更好,身体更协调、更强壮而在同伴中更有地位,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三,可以培养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指的是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体育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它体现了人类意志品质,所以意志品质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磨炼。在体育课堂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它要求儿童挑战自己的体能,调整自己的极限,在活动中不断地克服客观困难,在克服困难中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并能将之迁移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

近些年来,我国的中小学在追求升学率压力下,体育在一些学校成为可有可无的“小课”,体育仅满足于传授技术和增进体能,加之绝大部分独生子女的“娇气”,学生经受挫折的能力以及果断、自制、坚韧等良好的意志品质难得有培养的氛围和机会。第四,可以治疗心理疾病。学生的心理疾病主要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症、疑虑症以及强迫症等,其中焦虑症占心理疾病的一半。而作为一种有效地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体育锻炼也可以有效地防治心理疾病。运动生理学理论认为,人体神经的兴奋性可以在大脑和肌肉之间双向传导,肌肉活动积极,从肌肉向大脑传递的冲动就多,大脑的兴奋性水平高,那么情绪就会高涨。现代运动心理学表明,焦虑和紧张状态会随着身体运动的加强而逐渐降低强度,亢奋的情绪状态往往在体能的消耗中逐渐减弱,最后平静下来,从而减低人的应激水平。

体育,这门关注人类健康的学科,借鉴了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从更宽广的视野关注着学生的健康。过去的体育教学也谈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但是由于受到竞技体育和生物体育观的影响,只是着重通过掌握运动技能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体质,导致许多体育学者和体育教师只关注学生运动能力的发展,他们对体育教学的研究也只注重发展和强化学生的运动能力。对于高等院校的体育学者而言,他们倾向于运用心理学中的表象、技能迁移和内隐学习等理论,对运动技能的教学和训练进行各种实证研究。还有将国外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介绍到我国,如模块教学、莫斯特教学等,帮助中小学一线的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进行运动技能。

新体育课程确立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大领域的学习,从而打破了过去的学校体育只把关注的目光盯在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上。特别是在体育课程标准中倡导“淡化运动技能”的指导思想后,众多的体育学者和教师纷纷围绕是否还要保留运动技能教学,即如何理解“淡化”二字,展开了全国范围的大讨论。讨论的结果是,绝大多数的讨论者都认可:运动技能是实现学生“三维健康”的根基,离开运动技能的传授与学习,体育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紧随其后,大家关注的焦点转移到采用何种手段体现“淡化运动技能”的思想,组织游戏和合作学习等各种方法被体育教师大胆地尝试。诸如此类的探讨,翻开一些密切关注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的期刊杂志随处可见。与运动技能教学密切相关的是运动参与领域。许多研究者认为,除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外,网络、游戏等多种娱乐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忽略了自身的健康问题。而学生不具备终身体育意识,则与他们没有形成稳定的体育兴趣相关。陈莉运用社会心理学原理分析了学生的运动参与,以帮助体育教师科学、合理地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到运动活动中。陈永向老师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出了意义呼唤策略、目标引导策略、互动教学策略和榜样激励策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陈莉.学生运动参与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05。

2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泛珠三角地区九所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现代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内容探讨论文

记得冰心曾说: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就不能抽象。

孩子们爱祖国、爱人民总是从身边感受到的,如爱自己的教室、校园,爱自己的父母和老师。

为了在班级中加强这方面的德育教育,使每个学生在思想上有更大的进步,培养其优秀的人格,我从自身做起,用点点滴滴的小事来感化孩子们。

练好内功,树立威信,以情感人。

班主任的内功就是要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前提下,掌握渊博的知识,具有崇高的人格和深受学生欢迎的民主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练好内功对班主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知识渊博的优秀老师,无疑会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一座丰碑,会引起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戴,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和佩服使他们在情感上接受老师的教导,进而在行动上拥护和加以效仿。

练好内功的关键是班主任要做到一专多能,既要精通自己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又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的修养,做到品行端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大公无私、光明磊落,从而使学生从心里佩服老师的才华和人品,愿意与老师亲近,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品行不端、自私自利、不学无术的教师能在学生中享有真正的威信。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时时、事事做学生表率,是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班集体的关键,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生只有看到优秀品德在自己的教师身上活生生地体现出来,才会信服,才能激发他们出自内心的对真善美的追求。

所以教师要自觉地,时时审慎自己的言行,用自己无声的行动,示范的行为,去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吸引学生。

记得有一次轮到我班值周打扫厕所。由于外边下了几天雨,又刮大风,厕所很难打扫,学生似乎不愿打扫,这时我拿起笤帚,第一个动手打扫起来,并且打扫最脏的地方,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我身上,满脸羞色几个学生开始弯下腰认真打扫起来,当我检查回来,还听到他们的议论:咱们这班主任真好,既不嫌脏,还亲自动手打扫,咱还有什么可说的。

既然我的行动已经对他们产生了作用,还有什么必要讲大道理呢?

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爱我要求学生懂得回报。一次主题班会给谁过生日,我问了30多位同学,他们父母的生日在哪一天?竟无一人知道,又问他们自己的生日在哪一天?他们都记得清清楚楚。

我又问他们谁为父母过过生日。

我告诉他们在日本,孩子们把自己的生日称为母难日,过生日请母亲吃饭,向母亲鞠躬。

因为我要求学生懂得回报并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有事晚归,给家里打个电话,免得家人牵挂;父母过生日,送张贺卡;教师节,不忘对老师说声节日快乐。

在家里给予孩子参与劳动的机会和岗位。现在许多父母包办孩子的一切,家务活根本不让孩子插手,久而久之,孩子不干活就不会对这个家表示关心,会变得自私冷漠,为此,我说服了许多家长,恳请家长让学生在家里有固定的事情做,并要求负责到底,有利于他们了解生活,了解父母,这样不仅培养了同学们的责任感,而且还让他们学会关心,学会爱。

每周班会上,要求每一位同学讲一件在这个星期中回报亲人所做的事,有的同学讲给父母捶背;有的同学给家里人做饭,有的帮父母洗衣服;有的讲遇见老师问声好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同学们学会了关心,学会了爱,他们爱父母兄弟姐妹,爱老师同学,爱学校,爱祖国。

无声艺术指导下的德育教育作为班主任,我们的德育对象是一群正在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他们好奇、敏感、浮躁,任性且最厌恶唠叨,如果我们在其耳边喋喋不休,他们不仅不能接受,反而反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我适时运用无声技巧。所谓无声胜有声。在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一个学生正在课堂上小声说话或在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教师突然停下正在进行的授课,让全班都保持沉默,那么学生会立即感受出一种异样,停止说话或停止正在做的小动作。

这便是无声艺术的自觉运用。

有一天吃过早饭,我去教室查看学生,看到有两个调皮学生为小事打架,双方互不相让,怒气冲冲,我默不作声,只是用眼睛失望地看了他们一眼,然后弯下腰来捡他们的书,我捡的非常认真,也非常专注,每捡一本都拍打上面的尘土,就如同爱我自己的书一样,时间在无声中悄然过去,两名学生终于被我的举动所感动。

他们噙着眼泪也弯下腰捡了起来,并小声说:老师,对不起,我们错了。再一次我什么也没说,又用眼睛赞许地看了他们一眼。**就这样过去了。后来,他们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总之,不管是用什么方法,都是德育工作者特意设置的一种宁静肃穆的氛围,使用的各种方法,以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震动,从而收到预期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论文

摘要:本文以培育具有较强工程现实应用能力的人才为方针,构建了画法几何、工程制图、计较机绘图三部门内容通顺贯通贯通,徒手绘图、仪器绘图、计较机绘图三种绘图能力周全培育,机电产物、工程项目、软件系统三种对象协调应用的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内容系统。

工程图学是工科学生最早接触的手艺基本课程,它是一门将常识、实践、素质和能力融为一体的综合型课程,在培育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立异能力方面具有主要浸染。教学要处事于人才培育方针的实现,处所本科院校首要为处所经济培植和社会成长处事为前提,培育具有立异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以,构建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内容和系统,以顺应较强工程现实应用能力的人才培育方针已是当务之急。

一、基于应用型人才培育的工程图学教学方针。

为达到“厚基本、宽口径、重能力、高素质、强能力、具有立异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模式培育方针,使黉舍所培育的学生顺应处所经济成长和社会需要,不妨借鉴英国的机械类教育模式,即在教学中强调一个“用”字,一切以未来的现实应用为方针,对任何一门课程,都要求教师全力做到让学生在进修了这门课程之后即可运用所学的常识解决出产中的某些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每门课程设定的方针较清楚,让学生体味这门课程所进修的常识和培育的手艺未来在社会工作中有何用途。为此,我们设定了如下明晰的课程教学方针:一是谙练运用投影理论并遵循国家尺度划定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二是具有工程图学思维能力和工程图学素质,搜罗形象思维能力、图形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严谨详尽的工程素质;三是谙练运用某种cad软件进行二维绘图和三维构型设计。

二、构建合适人才培育方针的理论教学系统。

教学系统直接反映了教学目的和培育方针,是培育学生综合素质和立异能力的焦点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根基理论、立异能力、综合素质的协调成长作为教学方针,在学时少的情形下,不外于强调常识的完整与系统,对教学系统进行了从头优化和整合。

(一)画法几何部门强调基本理论浸染,淡化其难度。

画法几何是知足工程设计的需要降生的,它为工程和科学手艺各个规模解决机械结构、空间几何及工程设计等问题供给了靠得住的理论依据及解决问题的有用手段,可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可是,持久以来画法几何占用了年夜量的教学时刻,是以,在教学中,我们重点讲清点、线、面和立体投影的根基理论,为学生进修工程制图打下基本,不强调画法几何的深度和广度,对于图解法、在三维建模时自动生成的截交线和相贯等斗劲抽象、难度较年夜的部门恰当删减,残剩内容留作自学,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把握情形选择取舍,教师可以给以响应的指导,做到因材施教。

(二)工程制图部门重在工程实践和现实应用。

工程制图的根基目的是培育学生操作二维图形表达三维形体的能力、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这是一个从“画法几何”理论到“工程图样”应用实践的跨越过程,而工程制图的本色内容就是零件图、装配图两年夜部门,教材中各章节都应该环绕这两个部门睁开。授课时,首先采用现场教学的体例,在尝试室和实训中心,甚至带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直接感应感染、不雅察看、装拆、测绘或模拟工程安装,使学生对零件图、装配图的适用性这一特点有一个清楚的熟悉。

关于零件图部门,首要经由过程多个实例的讲解,把重点放在机件的表达体例、概况粗拙度、公役与共齐截首要内容的现实应用上,对于尺寸标注和和专业课程慎密亲密相关,在此只是复习组合体尺寸标注部门,恰当介绍一些常见工艺结构如锻造圆角、退刀槽等的标注体例。手艺要求部门则重点介绍书写名目及其在图样上的标注体例,对有关符号的含意和选用只作简介,由学生自学。

关于装配图,在图形表达部门,重点介绍装配图表达体例的特点,即划定画法和非凡表达体例。尺寸标注重点讲解装配图中需要尺寸与零件图中完整尺寸标注的分歧,经由过程举例声名机能尺寸、安装尺寸及装配尺寸等,使学生体味其标注的主要性,在后续课程进修和应用中引起正视。手艺要求中配合符号在装配图中的标注及其与零件图的关系要向学生讲清楚,其余留待学生自学和后续课程讲解。让学生明晰问题栏中的名称对看装配图的主要性以及明细表中零件的名称及材料对看图和拆图的主要性。

(三)增强操作cad软件进行三维构型的教学。

在制造业中,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现实是先在年夜脑中形成空间形体模子,然后运用投影法进行表达,画出平面图样,而出产手艺人员首先阅读工程图样,然后经由过程空间想象,把图样中的内容转化到空间去,构建出三维形体后再按尺寸和手艺要求进行加工出产,是以,在设计制造过程中,三维构形贯串始终。但按照我国今朝机械装备现状,采用三维实体建模设计的企业绝年夜部门还只在产物的.设计、研发、剖析等环节采用三维手艺,而最终的出产制造环节还要将其转换为二维图样进行出产,从我国制造业成长纵向剖析,工程形体的三维造型表达完全庖代二维图样还需要一个过程,是以,在教学中要做到制图基本与实体构形相连系,零件图绘制与零件实体造型相连系,装配图绘制与虚拟装配相连系,常用零件的画法与响应零件的实体模子相连系,三维造型设计与制造、剖析相连系。

三、构建合适人才培育方针的实践教学系统。

工程图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手艺基本课,只有经由过程实践,让学生尽快将图学常识转化为图学能力,学生的立异素质和应用能力才能获得晋升,是以,我们修建的实践教学系统首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徒手绘图、仪器绘图、计较机绘图根基手艺练习。

在仪器测绘、谈判设计方案、手艺交流、现场参不美观时,受现场前提或时刻的限制,经常绘制草图,草图对于捕捉设计灵感,现场记实,加速新产物的设计、开发,辅佐手艺人员组织、形成和拓展思绪很是有用。仪器绘图既是工程手艺人员的必备根基手艺,又是进修和巩固图学理论常识不成贫窭的体例,在计较机绘图手艺普遍应用的今天,仍然必不成少。是以,在教学中,徒手绘图、仪器绘图和计较机绘图一样作为基本平台,贯串在教学的全过程。

(二)部件测绘脱手环节。

在部件测绘脱手环节中,学生经由过程测绘体例简直定、尺寸数据的获取及措置、公役与配合、工量具的正确使用、装配图的表达方案的最优选择等内容,增强工程意识,理论与实践相连系,为提高学生的图学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打下了基本。

(三)三维构形设计。

三维构形设计就是在给出必然约束前提的前提下,让学生经由过程自己的想象、剖析,构想三维形体,自立进行组合体、零件和装配体的设计以及计较机辅助造型等一系列设计,采纳自由创作和发现、收集、剖析、斗劲案例的实践体例,培育立异设计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图学素质和立异素质的晋升。

综上所述,培育工程应用型人才应强调学用连系,在工程图学教学中应重点凸起“学甚至用”,而不是首要强调常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笔者面向企业应用与手艺立异,敦促工程图学教育更始,使画法几何、工程制图、计较机绘图三部门内容通顺贯通贯通,徒手绘图、仪器绘图、计较机绘图三种绘图能力周全培育,机电产物、工程项目、软件系统三种形态对象协调应用,增强测绘和设计环节教学,而且在教学中注重充实阐扬教师的主导浸染和学生的主体浸染,采用启发式、谈判式、案例式等教学体例,为学生图学能力的提高和胜任相关工作奠基了精采的基本。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论文内容提要

1。突出重点,全面推进课堂变革项目。

2。着眼转型,探索重构教师研修新体系。

3。紧扣质量,强化师生学习的过程评价。

4。寻求途径,推进学校课程规划建设。

5。大胆创新,筹划十三五发展新蓝图。

一。进一步推进课堂变革。

1。以温州市实施课堂教学变革为契机,聚焦课堂,开展课堂教学变革活动,积极推进学校课程建设,以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促进学习方式的优化,以市教育局关于温州市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指导,努力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探索,积极探索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在学校的有效整合的实施经验。

2。利用学科专家团队,做好课堂变革实验项目经验总结提炼,开展第二批课堂变革试点项目申报与立项工作,引领学科组课堂变革,提炼“学为中心”课堂教学典型课例、学案设计及相关资源。以学校层面的作业优化项目为抓手,确保基于“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顺利实施,同时通过学科组及备课组的作业优化实施,达成“轻负高质”的教学愿景。

二。突出质量意识。

(一)注重常规建设。

1。开学初教师都要制订好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培优辅差计划和综合实践活动周历表,教科处要对教师的计划制订和实施情况在开学和期中进行检查。

2。备课(解放教师)和改作。教师应按区教学规范提升要求进行备课和改作。本学期学校继续推行电子备课与书写备课相结合,由教师自主选择。教师不但要做到规范备课,而且要提高备课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九年级复习课备课量不能少于课时数的2/3,其它的可用已解答的试卷代替。电子备课要“一课一备一传”,学校将抽查教师备课上传的及时性。对于备课的检查将采用月底例行检查和平时教学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对每一个小题进行批改,有批改时间和等级,并要求学生用彩笔进行订正,语文学科的作文一定要写评语,其他学科提倡写评语。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必须按省厅减负文件要求做到“精选、先做、全批”,本学期在对学生的作业批改检查时要对教师完成作业本的情况进行检查。学校坚持每月一次的备课检查和每学期的两次作业批改情况检查。

3。综合实践活动和拓展性课程。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学校结合本校师资力量、硬件条件、社区环境、家长资源等要素,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建设,关注各种课程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本学期学校结合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及文体2+1活动等课程建设的经验,将在七八年级于周五下午第三节课进行拓展性课程的“走班选课”(开设七八年级共开设40个左右的课程)。书法校本课程作为我校的特色课程,进一步促进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承担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每个学期至少要指导一个学生实践小组,开展活动,并记录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实践活动、交流活动成果、反思等整个完整过程。教科处将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和拓展性课程的过程评价、学生评价和期末评价的课程管理体系。

(二)强化过程评价。

1。继续聚焦课堂。探索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经验,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切实抓好“三课”(课程、课堂、课外)指导,不断深化“三法”(教法、学法(新生学习规范)、考法)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建立常态教学调研制度。学校本学期将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科调研制度,每月组织一次,学校成立教学调研小组,对该班级的五个文化学科以听课、作业检查、学生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调研,了解一线教学的现状,形成书面报告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做好各学科组九年级学业质量监测数据分析工作,第20周全体初中毕业生区中学艺术素养监测工作,体育学科规范与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通过精细化诊断性评价,学会对测试数据的科学分析与正确反馈,寻找提高学业质量的增长点,优化教学管理,发现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积极经验,重视教学质量的过程性评价,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和激励功能。

3。针对温州市中小学“爱阅读”行动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8周区初中学生“爱阅读”读后感评比活动,参加年度“爱阅读”推动读书人物评选,参加年度“爱阅读”论坛,利用校园网、《瓯淙》刊物,助推全校学生读书行动,促进“爱阅读”书香校园建设。

4。关注学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效开展基于人文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提升的“小文学家”、“小外交家”、“小数学家”、“小科学家”项目培养活动,继续实施13—17周的校第10届“四小”学科培养项目,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多途径、多视角的活动平台。

数学小报的内容

关于数学的小报应该怎么制作?小报是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抄传的报纸。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

数学小报的图片1

 数学小报的图片2

数学小报的图片3

数学小报的图片4

一元钱哪里去了

分苹果

小咪家里来了5位同学。小咪的父亲想用苹果来招待这6位小朋友,可是家里只有5个苹果。怎么办呢?只好把苹果切开了,可是又不能切成碎块,小咪的父亲希望每个苹果最多切成3块。这就成了又一道题目:给6个孩子平均分配5个苹果,每个苹果都不许切成3块以上。

小咪的父亲是怎样做的呢?

小马虎数鸡

“人去瑶池竟渺然,空斋长夜思绵绵。一生难得相依侣,百岁原无永聚筵……”这是数学家苏步青在步入百岁之际,为他仙逝的妻子苏(松本)米子写的诗。米子是一位伟大的日本女人,也是最先取得中国国籍的外籍人士之一。苏步青与她风风雨雨60载,成就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世纪绝恋。

在日本仙台喜结连理

1924年春天,苏步青作为唯一一个中国留学生报考了著名的日本仙台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帝国大学是日本知名的大学,苏步青年年拿第一名,自己还有一些研究课题在进行,自然而然的成了学校的名人。

这时,苏步青对学校的另一位名人松本米子产生了一种特别的关注。米子是帝国大学松本教授的女儿,她不仅相貌才华出众,而且精通插花、书法与茶道,还爱好音乐,尤其是弹得一手好古筝。在一次晚会结束后,苏步青与米子认识了。米子对苏步青其实一直是很仰慕的,苏步青的睿智与赤诚尤其让她感动。后来两个人经常花前月下携手而行。

1927年,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聘请正在攻读研究生的苏步青担任代数课教师,这使苏步青成为该校历史上第一个兼任过教师的外国留学生。两个人的恋情成了学校里公开的秘密,不少人为他们祝福;而那些平素追求米子的人则怀有一种嫉妒心理,对米子说:“苏步青是个中国乡巴佬,家里很穷,再说学习好的人不一定将来就会有出息。你跟了苏步青是不会有好日子过的。”但米子不为所动。苏步青受不了一些男生的.敌意,苏步青也不想让米子再被别人纠缠,经过商量,他们决定尽快结婚。

米子的母亲是一位善良的日本全职主妇,她认为苏步青是一个可以共度一生的人。松本教授虽然也很喜欢苏步青,却觉得他毕竟是中国人,出身又低微,所以对这段婚姻一直很不赞同。在米子的坚持下,最终松本教授还是妥协了。1928年,这对异国青年终于走到了一起,在日本仙台市喜结连理。松本米子自此改从夫姓成为苏米子。

追随夫君到中国

米子全身心地当起了全职主妇。为了不影响苏步青,她甚至把自己的古筝、书法等特长都荒废了,只留下了茶道和插花,因为这两种爱好有益苏步青的身体和精神。婚后一年,即1929年,米子生了个女孩。1931年初苏步青已有41 篇仿射微分几何和有关方面的研究论文出现在日本、美国和意大利等国的数学刊物上,成了日本乃至国际数学界榜上有名的人物。松本一家都希望苏步青留在日本工作,东北帝国大学也向苏步青发出聘书。苏步青有自己的难处。出国之前,苏步青曾与学长陈建功相约,学成归国,在故乡建设一流的数学系。现在陈建功已先期学成回国,自己是去是留,成了困扰苏步青心灵的难题。

细心的米子早就发现他整天唉声叹气,茶饭不思。一天吃过晚饭,从不吸烟的苏步青在抽闷烟,米子便问他有什么心事。苏步青把心里话和盘托出,他不想因一己之私,留在东瀛。令他想不到的是,米子听到了他的打算,并没有阻止,反而鼓励说:“青,我支持你的决定。首先我是爱你的,而你是爱中国的,所以我也爱中国。我支持你回到我们都爱的地方去,不论你到哪我都会跟着你的。”短短数语,使苏步青格外感动:米子是一个识大体的女孩!有了妻子的支持,苏步青一人先回杭州。当时浙江大学的条件远比他想象的差,不但聘书上写明的月薪比燕京大学聘任他为教授的待遇相去甚远,而且由于学校经费紧张,他虽然名为副教授,却连续四个月没有拿到一分钱。幸亏还有在上海兵工厂当工程师的哥哥及时帮助,否则苏步青就要靠当东西维持生计了。为了养家,苏步青打算再回到日本去。

风声传到了浙大校长邵裴子耳中。这位惜才如命的教育家当夜就敲开了苏步青的房门:“不能回去!你是我们的宝贝……”邵校长情急之中,这话脱口而出。苏步青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千真万确,你是我们的宝贝!”邵校长激动地说。就是这句话,神奇般地把苏步青回日本的打算冲得烟消云散:“好啦,我不走了。”几天后,邵校长亲自为苏步青筹到1200块大洋,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到了放暑假时,有了点积蓄的苏步青便到日本接来了家人。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苏步青和米子在中国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就受到了波动。这年“八·一三”事变后,日本飞机在上海和江浙一带狂轰滥炸,浙大的环境非常危险。校方连夜开会商议,决定搬迁。中午,苏步青正在系里收拾东西,突然一个邮差送来一份特急电报。苏步青打开一看,上写短短几个字:“帝国大学决定再次聘请苏步青回校任数学教授,待遇从优。”苏步青愤愤然道:“你们侵略了我们的国家还想叫我去?” 他气得脸色发白,决定不予任何回复。

几天后,日本驻杭州领事馆一个官员找到苏步青家里。苏步青刚好不在,那个官员以为米子是日本女子比较好拉拢,就说:“作为日本人,不知夫人是否愿意来领事馆内品尝自己家乡的饭菜?我们竭诚以待。”米子当即拒绝说:“我自嫁给苏君,已过惯了中国人的生活,吃惯了中国人的饭菜。”访客只得离去。

过了几天,又有人前来游说苏步青:“你夫人是日本人,你是日本女婿,日本人不会对你不利的。”苏步青当即反问道:“你的意思,就是要我当汉奸?”这话像一把利刃,让对方无言以对。当夫妇俩做好随校搬迁的一切准备后,忽又收到一封来自日本仙台的特急电报:松本教授病危!苏步青把电报递给米子,他与岳父的关系是很好的,但因牵涉到国家的问题他不能回去探望他老人家;他想让米子独自回日本仙台看望父亲。米子听了他的话,低下头略略思考了一会儿,说出了让苏步青震惊的话:“我不回去。无论如何,我跟着你!永远跟着你!”

患难中的世纪绝恋

艰难的迁徙开始了。苏步青挑着担子,一头装着书籍和教案,一头放着年幼的孩子。米子一手提着简单的衣物,一手牵着年纪稍长的孩子。因为路况不好,为了躲避日机轰炸,加上交通工具匮乏,大部分的时候他们就是这样徒步前进。然而更加难堪的是沿途苛刻的盘查。由于米子是日本人,是敌国的人,每次经过哨卡,值班的军政人员总要反复对米子和苏步青一家进行审查。苏步青百般解释也无济于事,后来是校长竺可桢爱才,讨得战区长官的一纸特别通行证,方才免去此苦。

浙大师生经过26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到达贵州遵义附近的湄潭,建立了临时校舍。当时的生活十分困苦,苏步青出世不久的儿子因营养不良夭折了。手捧着儿子的尸体,米子伤心不已,但日本妇女坚毅的品质让她没有发出一句抱怨。当时苏步青身为数学系主任,但连一件完好的衣服也没有,经常穿着一身满是补丁的衣服上讲台。当他在黑板上画几何图形时,学生们对他指指点点:“看,苏先生衣服上的三角形、梯形、正方形,样样俱全,还有螺旋曲线!”这事让米子知道了,她觉得自己没有尽到一个妻子应尽的职责,于是就把外婆送给自己作结婚纪念的玉坠子当了,给苏步青添了一件新衣服。苏步青惊讶不已:“你怎么能为了我的衣服,当掉那么贵重的东西?快赎回来!”米子却甜甜地笑了:“我不想让我的丈夫受到任何委屈。”学校刚安顿好没多久,就赶上考试、作答辩报告。一天夜里,一个叫熊全治的学生匆匆来到苏步青家,他是怕第二天研讨班的报告过不了关特来请教的。苏步青听了不满地说:“你这么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熊全治脸涨得通红,米子听到声音,赶紧披了件衣服出来解围。经过苏步青指点,熊全治回到宿舍忙了一个通宵,第二天论文总算过了关。熊全治后来到美国成了名教授,40多年后他回国探望苏老,深情地说:“当年多亏先生一顿痛骂。”他也异常感激那时米子的善良解围:“否则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迈出那个门呢!”

1982年,米子因长年积劳,终于卧床不起了。苏步青每天下午4时30分就赶到医院,随侍左右,精心看护。1986年5月,松本米子静静地离开了人世,享年81岁。她临死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要苏步青不要伤心,要好好地活下去。夫人亡故后,苏步青把夫人的照片时刻带在身边,意味深长地说:“我深深地体味着‘活在心中’这句话。就似我的妻子仍和我一起在庭园里散步,一起在讲坛上讲课,一起出席会议……”2003年,百岁老人苏步青就是在对亡妻的这种怀念之中,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段历程。

浅谈大学文科数学教学理念内容方法的研究与改革的论文

随着我国对动漫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动画教育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对动漫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动画角色设计课程在高校动漫专业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如何使动画角色设计教学适应市场变化,在二维动画、三维动画、游戏动画产业链中发挥良好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动画角色设计创意与实践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二、动画角色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动漫专业教学肩负着培养面向动漫产业链中动画、游戏、动漫衍生产品及动漫图书出版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设计环节之一。

动画角色设计课作为动漫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面向几乎所有动漫、游戏类专业授课,在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1.教学形式传统单一。目前,部分高校在动画角色设计课教学形式上以传统的单一模式为主,方法陈旧,缺乏灵活性、多样性及创造性,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由于学生被动地听讲,导致课堂枯燥、无味,失去应有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在某种程度上会抑制学生课程学习的思考和发散式思维,容易造成学生在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方面的滞后。

2.学生实践能力缺乏。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动漫教学模式改革属于探索阶段,动画角色设计课教学普遍采用依据教材内容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先讲、先演示,学生再做。课堂教学偏重理论讲解,实践内容缺少必要的设计和拓展,容易导致学生被动学习、模仿。这种教学模式,仅能达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应用的目的,不能完成培养学生良好实践能力这一目标。

3.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启发和引导,培养出来的学生易于缺乏个性和自信,创新意识淡薄,缺乏主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不到知识的价值,没有创新的主动,仅满足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不习惯去主动探索学习,丰富和提高自己,形成创新知识落后的局面。

三、优化动画角色设计课教学内容。

动画角色设计课,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既需要较强的造型能力,同时又需要创造性思维,才能完成角色完整的设计过程。因此,在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方面,结合动漫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做出科学预测,优化教学设计,使课程内容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具备的知识、能力需要,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

1.改革课程教学标准,创新教学思维。传统教学大纲的设计主要以理论课讲解内容为主,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角色设计基本理论知识,在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方面没有过多要求。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传统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加强对课程标准实践环节中的设计内容,适当减少理论叙述环节。

2.选择实用教材,优化理论环节。教材的选择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绝大多数教材,可能为了出版字数需要,都以大篇幅的理论论述内容为主。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来说,使用这样的教材授课时,教师会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理论推导,会让学生感觉课程枯燥、乏味。还有的教材,主要以角色设计的具体表现方法分类,以实践案例为主,淡化理论论述部分环节,主要解决如何画、画什么的问题。这样的教材,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创新实践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3.增加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原创能力。结合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在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做出一定的倾斜,根据课程要求设计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在实践环节过程中,注重引导、启发学生的原创能力,开发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更具拓展性,为后续的创作奠定良好基础。

4.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通过自身专业素质、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教学示范或讲授,对学生起到直观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创新实践的认知能力上有很快的提升。它是教师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本领,是教师对整个实践教学过程驾驭能力的'体现。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推进和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创造力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和能力,可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校通过完善创新机制,以制度和规范促使教师提高自身实践与创新能力。有了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有序实施,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2.努力激发教师创新欲望,建立主动学习的意识和积极性,不断追求自身素质的提高,更新教育思想,培养教育创新能力,为推进以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提供根本性的前提条件。

3.加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要有一支既能胜任实践教学,又懂理论教学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同时还要通过教师培训、挂职锻炼和技能竞赛等活动,提升教师创新实践能力。

4.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学校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创造各种国内外培训与学习交流的机会,拓宽视野,开阔眼界,使教师在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及人格魅力方面有所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教师通过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构建学习环镜,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强调应用多媒体将教学手段与课堂“启发式”、“研讨式”和“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为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及学生动画设计实践,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通过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使学生起到示范、辐射作用,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自主探究式学习,激发兴趣,学习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更为积极活跃,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另一方面,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课程学习水平,以便教师及时对学生提出建议和指导。

通过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本,通过典型项目设置、任务设计与分析的方式,达到强化学生对动画角色设计意识的目的。例如,学生通过已学完的剧本写作课程编故事,结合故事情节,分组进行动画角色设计,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2.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把数字信息教学资源有效地与动画角色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通过对教学课件的科学设计,使教学内容中的图片、视频、重点文字描述内容,达到很好的呈现,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改变课堂呆板状况,而且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进而帮助学生在学习环境中不断构建课程知识体系。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演示大量国内外优秀动画角色和相关动画角色设计作品案例,讲解和分析案例,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展学习思路,明确学习目标。

3.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绘制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多媒体手段与动画角色设计手绘结合,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表达、传授角色手绘与描线上色和软件应用,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重点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结合动画角色设计实际,具体讲解角色设计流程。通过直观教学,学生更好地理解动画角色设计的创意设计与实践方法,深化对动画角色设计的认知,师生互动交流更加直观,教学质量都会有更大提升,促进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4.辅导式与开放式教学相结合,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教师应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实施教学,应结合学生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确立动画角色设计思路,调整设计内容和表现形式,解决个性问题。例如,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选择不同内容、题材的角色设计训练课题,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长,注重学生价值和个性发展,培养灵活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结束语。

结合我院动画角色设计课程,进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突破传统教学局限利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开发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实现个性化协作学习,还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对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德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构成学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学会文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唐爱平,项建华。高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以动画设计课程教学为例[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版),2014.

[3]张月音。动画角色设计教学中造型能力与创新能了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4.

[4]张秋平。动画造型设计能力培养的探索与思考[j].电影评价,,(3)。

数学小报数学知识内容

数学与应用数学可谓这既是历史悠久。从古代结绳记数、丈量土地、分配财产导致算术、代数、几何的相继产生,以及我国最著名的数学典籍《九章算术》中246个实际应用问题的汇集;到现代数学概念、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一些数学原理已成为人们必备知识,如对称、百分数、平均数、比例等成为社会生活中常见名词;象人口增长率、生产统计图、股票趋势图等不断出现在报刊、电视等大众信息传播媒介中;而储蓄、债券、保险、面积、体积计算(估算)、购物决策等成为人们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可见,数学已不仅只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更这既是时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正进入信息社会时代,面临许多发展与对策问题。应用数学也同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间。国际间已多次举行过有关数学物理、控制论、运筹学、计算数学、模糊数学、有限元方法、边界元法法、生物数学等方面的学术性会议。第一届工业与应用数学国际会议已于1987年6月在法国巴黎举行,到会代表约2000人,这既是应用数学界的一次空前盛会。在工业先进的各国中,应用数学受到极大地重视,应用数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我认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最重要的就这既是独立思考,学会钻研剖析,掌握理论知识,并灵活应用至实际问题。但这既是,学习中的合作精神也这既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数模竞赛中,团队的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目标这既是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若干实际数学问题,具备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数学教学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因此,大学期间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实变函数、微分几何、数理统计和抽象代数等专业核心课程,有数学建模、matlab软件及应用、sas统计软件及应用、毕业论文等提高性实践教育课程,还有科研训练项目、创新创业教育、社团活动课程等创新性实践教学课程。另外,根据师范类专业要求还必须修读教师教育类课程,包括班级经营、教育学、教师语言技能、三笔字技能等。

四年毕业后,我希望能去贵州支教一年,然后再回到宁波成为一名普通却光荣的高中教师。初中时候的数学老师就这既是去过小山村支教的,从那时我就想,如果有机会,我也愿意以这样的方式关爱他们,来到大学,又在十佳学子报告会上听到了其中一位学长的支教经历,让我心潮澎湃了好久,因此,毕业后我希望能在这样的实践中更好的磨练自己,变得更优秀。

数学老师信

作为徐旭的数学老师同时负责学校学生活动处的工作负责协调和协助学生会的工作。我很高兴将她推荐给你们学校。 我从事教育工作26年是一名高级教师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学生徐旭在当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爱思考总是能提出问题。我教过的学生中对自然科学和数学有着较高的兴趣并有着严谨的思维逻辑的女生所占的比例不高而她就是这一群体中的一员。她总是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我们常常能“殊途同归”。 我的身边不乏优秀的学生徐旭毫无疑问是这些优秀的学生的佼佼者。作为全国百强中学之一课程很深很难但徐旭的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都获得了满分的好成绩。各科总成绩也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她有着自己的独特学习方法学习上得心应手而在面对难题时锲而不舍持续地思考探索最佳答案并且和大家分享她的发现分享她的解决思路、解决办法常常还进一步提出问题开展进一步的思考。 她学习成绩优异喜欢提问题积极追求知识。她因此被选拔进入了我们的荣誉班并表现的一直非常出色。她在课后经常会与老师交流她的观点和问题观点新颖而独特。因此我推荐她参加了数学竞赛并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视中看到中国地震中的房倒屋塌损失惨重的场面激发了他们关于中国现有建筑的讨论以及如何设计一个结构上安全可靠生态上绿色环保布局合理居住舒适的房屋。 3、她还发起了关于飞机安全问题的讨论。其中一个持续讨论的题目是飞行安全的最后一道保护措施是什么。他们提出了一个被他们称作白盒子的装置来解决这个问题。 她两次赴美国交流每次回国都在我们学校给大家介绍美国学校情况介绍美国的多元文化生活介绍那里的民主制度。她的报告图文并茂条理清楚事例生动让我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她还热心回答大家的提问深受大家欢迎。她还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了纪实小说在校刊连载获得了优秀新闻奖。她也因此被学校授予了优秀小记者称号。 她还是一位乐观向上有较强沟通能力的同学。 徐旭还具备组织、管理能力是我们学校学生会的领导之一我注意到她为她的同学的成功而鼓掌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凝聚力。我在他们班上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其中的'一个题目是写出你最欣赏的同学为什么令我惊讶的是答卷上几乎都写了“徐旭”的名字徐旭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了同学也感染了我。

尊敬的xx-x:

xx外国语学校的数学教学水平很高,在高一高二两年就完成了整个高中所要求的所有数学课程,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虽然课程难度较高,但xx-x的课业表现十分突出,在年级排名前5.

在数学学习上,xx-x有极大的热情,在课堂上,她总是聚精会神的听讲,做笔记时,在每道题后面,都会习惯性空出10余行。课下,她在与同学讨论自我回顾时,在空白处再记录下自己的认识。她经常会把笔记进行整理分类,遇到问题是会到办公室来向我请教。这样的笔记大大提升了学习效果,我还在班级里向同学们推荐xx-x的学习方法,号召大家向她学习。在完成课后作业时,我会布置一些挑战性的难题,xx-x经常能够想出多种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为了拓宽学习视野和思路,xx-x每天还会进行课外学习,期间她完成了许多具有一定难度和较大灵活性的习题。她还会与我交流有关问题的学习心得,有时候还会提出对课程教学该进的建议。我发现这位学生对数学有较深刻和独到的理解,这是班上大部分学生所欠缺的。

xx-x对于数学的热情,再加上她的学习能力,使她在数学课程中保持了一贯的优秀,还多次在学校学科竞赛取得好成绩。

推荐人:xx-x

尊敬的领导:

得知xx同学要出国的消息,作为和xx相处三年的数学老师xx-x,我很乐意将他高中三年的学校生活在这里做个概要介绍,以便贵校的评估。

在相处的这三年间,他留给我的感觉是个认真、聪明、活泼、善于思考、非常有上进心的孩子。每次留给他的作业,他都能积极仔细的完成好,碰见不会的题目也能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所以,这三年中他的数学成绩一直在不断的进步,就整体而言,他还是很突出的。

从另外一些方面,我了解到他也是一个热爱写作和篮球的男孩子,这两样都需要他有着坚强的毅力和敏捷的反应。记得刚开学的时候,他就是因为球打的好进入校篮球队,还有在一次运动会的比赛中,他为了班级的荣誉奋力的奔跑,最终为班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不仅如此,他还十分喜欢音乐,并且也积极的参加各类的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且还在打球骨折的情况下,坚持的练习萨克斯并取得了等级证书。

在于同学的相处方面,一到下课,就有同学喜欢围坐在他的周围,跟他天南地别的侃,这是因为他具有开朗、幽默、大方、乐观的生活态度;每当老师有任务布置下来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抢着去完成,是老师不可缺的助手,即使在期末考将近,课业繁重的时期,他也是第一个到校为同学们开门,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关好门窗。

xx无论是在学习中的表现还是人文方面的表现,我相信都能给贵校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了解这个杰出的学生,请毫不犹豫的与我取得联系。

推荐人:xx-x

xx-xx年xx月xx日

浅谈大学文科数学教学理念内容方法的研究与改革的论文

摘要: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是知、情、信、意、行各内在因素演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内外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正确理解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涵及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德育方法,有效提高外部因素对内在因素的影响力,是德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强化系统性、强调综合性、突出针对性、增强融合性、注重全面性、重视开放性,是提升大学德育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思想品德;大学;德育。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需要在深刻理解思想品德各要素的内涵和本质基础上,全面认识各要素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掌握受教育者在心理年龄、发展水平、个体性格等方面特点的情况下,进行德育模式的合理采用和德育方法的正确选择,如此才能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大学阶段的学生都是成年人,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已经基本成型,心智发展也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因而德育工作重在思想品德的发展而不是形成,此时德育方法的正确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一、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基本认知。

(一)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内在因素演化发展的过程。

潘懋元先生认为,学生思想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可以抽象为一个完整的过程,即“知—情—信—意—行”。如果道德从认识产生情感,进而形成了信念,有坚强的意志,最后已经自觉地成为行为习惯,这个道德形成过程就是一个完满的过程。知、情、信、意、行是紧密联系、互相制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上述道德形成的过程是一个抽象化了的过程,实际的过程要复杂得多,它并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是不断认识、不断实践的反复过程,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1]。陈万柏、张耀灿认为,人的思想品德包含知、情、意、信、行几个因素,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转化过程,就是人们自身知、情、意、信、行诸因素辩证发展,从不平衡到平衡,又到新的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矛盾运动过程,也是思想品德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过程[2]。综合以上观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是人在主体实践的过程中,在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交互作用下,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内在因素演化发展、不断形成新的品质的过程,我们不妨称之为思想品德的迭代发展过程。迭代最初是源于数学领域的一个专有名词,是数学中的一种算法,是指将初始值经过相应公式进行计算后得到新的值,并通过相同方法对新的值进行计算,经过几次反复计算得到最终结果的一种方法,任何事物经过几次迭代之后都会蜕变成新的事物。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就是在既有基础上,在外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按照一定的规律、规则进行迭代,不断达到新的水平、形成新的品质的过程。在思想品德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迭代过程中,对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格类型、不同发展水平的德育主体,知、情、意、信、行各因素的地位作用、相互关系是不一样的。准确把握德育主体各因素的发展状况、地位作用及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与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是确定德育工作重心、选择德育方法的基础条件。

(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内外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人的思想品德固然是内在因素运动、发展演化的结果,但它不是与生俱来的,其形成发展过程受到外部社会环境因素的重要影响。大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环境,社区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日常活动等生活要素,小到在学校、家庭等各类组织中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的人际交往,教师的引导、家长的教育、同学朋友的影响,广播电视等媒体的熏染以及网络的影响等,对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深刻影响。但人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对客观外界因素不是采取消极、被动反映的方式,而是会主动选择、消化、吸收,外部因素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影响,需要通过内部因素的矛盾运动来得以实现。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内外因素互相作用、互相协调的结果。德育就是发挥外部因素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中的影响,通过教育者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规范学生知、情、信、意、行等内在因素的演化方向、促进内在因素的演化速度、提升演化水平,即把握思想品德迭代方向、提高迭代效率的过程。因此,如何充分尊重德育主客体的实际状态,深入分析受教育者内在因素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德育方法,有效提高外部因素对内在因素的影响力,是德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

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与德育方法的选择。

在不同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阶段,需要结合学生德育发展的阶段特点、实际水平和客观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方法选择。

(一)道德认知与德育方法的选择。

道德认知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最为重视,但也是理解偏差最大、教育效果最差的一个因素。对道德认知理解的偏差和教育方法选择的方向性错误,是影响当前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原因。对道德认知理解的偏差,首先是对道德认知中所指的“道德知识”的理解偏差。潘懋元先生认为,与智育教学过程有所不同的是,智育方面所说的知识,看重要求学生懂得“是什么”、“为什么”,即懂得“这个事物是什么”、“这个事物为什么是这个样子”;而道德知识所要求的是学生对于是非、善恶、美丑能够有所认识、做出判断,是对于“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认识和评价,而不只是“是什么”、“为什么”那样的一种认识。而且,道德知识和道德观念是着重于对人与人之间、人与集体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和对待这些关系的态度[3]。但在德育工作中,把对道德知识与对智育中知识的理解相混淆,按照智育中知识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的现象比比皆是,最突出的是在德育课堂上往往只强调对知识的灌输、记忆与复述,不重视学生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能力的培养。教师把教材中的内容、甄别好的结论作为真理强加给学生要求接受,在低龄学生阶段,或许是必要和有效的,但到了高中、大学阶段,还不重视学生辨别能力的提升,通过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的判别方向、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那样的德育势必是不被学生所接受的。其次,是对道德认知中所指“认知”的理解偏差。一是把记忆当成认知,让学生把概念、原理、方法等道德书面知识机械地背下来,然后用考试的方式检验教学效果,似乎能够复述、默写出来,学生就懂了、会了,以后就能够按照着去做了,殊不知表面的知识记忆,并不是真正的认知,并没有为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形成做好铺垫,更不能导致道德行为的自觉实施。二是把叙述当成认知,典型的现象就是学生犯错误时,在没有思想引导、是非辨别教育的情况下,就让学生纯粹地写书面检查,几百上千字,写的字数越多、叙述越深入透彻,就认为是认知越深刻,似乎学生写出来的就是真正认识到的、今后就能够做到的,殊不知这里有太多的口是心非,这样做反而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与伪善行为。三是认为认知是一蹴而就的,在教育过程中过度强调道德认知的重要作用,把德育的重点放在道德知识的学习上,通过灌输、记忆、解读、考试等手段,企图让学生一次性掌握道德理论、原则、规范,似乎学生只要道德认知到位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都会自然而然产生,似乎只有先掌握道德知识,才能够有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没有认识到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迭代过程。根据以上的分析,道德认知环节选择德育方法时,就不能生搬硬套智育知识的教育教学方法,而是要以道德知识的内化感悟而不是机械地记忆复述为掌握目标,以道德的认知、判断能力培养为重点,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的培育为关键,以道德行为的实际践行为归宿。西方的价值澄清理论和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都认为德育过程是培养受教育者道德能力的过程,特别是在大学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独立思考能力、是非辨别能力和较强的自我意识,德育工作者在进行德育方法选择时,要以说服教育代替强行灌输,强调正面引导和对理性思维的培养,采用专题讲解、案例分析、讨论辩论、谈心谈话等形式,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详细的理论分析和严密的逻辑论证,在培养学生道德知识判断、辨别的能力的同时,使学生真心信服、自觉接受;要灵活使用情感教育法,通过真挚的情感、善意的言行,将道德知识与道德情感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化对道德知识的理论认知,激发积极向上的动力;要灵活使用实践教育法,将道德知识与道德意志磨炼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中感动、感悟,提升道德品质。

(二)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与德育方法的选择。

古人云,知易行难,道德认知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的根本性问题。在知行转换的过程中,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既是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中道德知识的内化过程又是共振过程,发挥着动机激发、方向引导、行动催化、强度保持等作用。道德情感,就是关于道德问题的爱憎、好恶、追求或舍弃、赞成或反对等这样一些态度;道德信念,是指某些思想政治和道德观念已经成为人们真心诚意的信心,成为人生所追求的崇高理想;道德意志,是把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转化为道德行为时自觉地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品质[4]。在西方的德育模式中,体谅模式是系统深刻探讨以道德情感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理论,既提倡教师在教育中对学生要“多关心,少评价”,又强调道德教育应使学生学会体谅别人。人本主义道德理论强调的“完善人格”、“自我实现”、“激发动机”、“心理体验”等概念,对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的培养理念和德育方法的选择也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在大学实际开展的德育工作中,对道德认知过度强调的同时,对道德情感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处于自发、凭感觉的状态,班主任、辅导员只是下意识地根据工作经验与教师的职业本能地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对于道德信念的教育则似乎仅是思想政治课专业教师的职责,而且主要是在课堂上从道德知识的层面进行灌输,缺乏有效的载体和方法;而对道德意志的砥练,更是处于无计划、无组织的状态。因此,大学德育迫切需要系统性地设计、有针对性地开展道德情感培养、道德信念教育和道德意志磨炼,构建德育过程的动力机制。具体的德育方法可以选择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环境熏陶,通过催人奋进的大学校园、学生社区的物理环境布置,积极进取的优良校风班风的建设,民主、团结、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室友关系的构建等,以德育情境的创设来感染、影响学生;二是艺术感化,有计划组织开展主题诗歌朗诵、电影欣赏以及正面典型榜样的塑造与激励等活动,从情感深处去激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高尚情操和优良品德;三是意志磨炼,通过开展拓展训练、实施挫折教育、引导自省慎独,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在吃苦拼搏中坚定意志、坚韧性格;四是心理辅导,用心理学的方法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缓解心理压力、维护心理健康、促进品德发展。

(三)道德行为、道德习惯养成与德育方法的选择。

一切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都是内在的,最终必须外化为道德行为。所谓道德行为,是指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的支配之下所采取的行动。道德行为如果经过反复实践,就会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这就是道德习惯[5]。中国传统思想对道德教育的要求比较强调“知行合一”,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在西方德育模式中,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强调促进学生行为与道德判断的一致性,价值澄清模式鼓励学生按照一种价值观,以一种合理而一以贯之的方式待人处世,也都强调思想和行为相一致的德育理念。美国学者纽曼开发的道德教育社会行动模式,对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来发展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做法,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道德行为不仅是思想品德的外显,而且对深化道德知识的理解、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信念的坚定和道德意志的锤炼,也具有能动作用。因此,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不仅要重视思想的引导、情感的培育,还要重视行为管理和素质养成教育,将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结合起来,强调实践教育法,具体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言行的纪律约束,对于不文明甚至违规违纪的言行举止,要显示德育刚性的一面,必须坚决、及时予以查处,开展批评教育乃至行政处罚,防止不良言行导致纪律的涣散和思想的松懈;二是注重细节的养成教育,督促、帮助学生培养主动问候、随手关灯关门、随手带离垃圾、集会提前等候、使用礼貌用语等良好行为习惯,做到了随时表扬,做不到及时批评,从小处着手随时随地开展品德教育;三是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通过社会调研、参观走访、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等活动,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感悟助人为乐的幸福感,在服务社会中品味高尚品德带来的愉悦感,在辛勤付出中品味收获劳动成果的满足感,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并在活动结束后及时开展体会总结、感悟分享,激活更多的正能量,引导更多学生的向善行为。

三、关于大学德育方法选择的建议。

根据以上对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与德育方法选择的讨论,对大学德育工作提出以下建议,以提升德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一)强化系统性,做好与基础教育的衔接,并为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是一个贯穿终生的过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具有不同的社会要求。大学时代,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期,大部分学生关心关注的重点逐步从中学阶段的学习为主开始主动转向国家民族进步、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与自己今后就业、择业相关的行业要求与企业需求等方面,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对于国际国内形势、政治环境、社会现象等也有了更多的主动思考、客观分析和理性判断。因此大学阶段的'德育工作,一方面,要做好与基础教育阶段德育工作的衔接,分析学生目前的德育总体水平,对应该具备但还比较薄弱的方面进行弥补性强化教育,进一步提升个人的思想素质和品德修养。在方法选择上要坚决摒弃在基础教育阶段已经被用偏而导致学生反感的德育方法,如纯理论灌输、机械式记忆和概念性笔试等,更多采用情感教育法、实践教育法、环境熏陶法、心理咨询法等多种形式的体验性教育方法,更多地重视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根据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和德育目标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选择德育内容。方法上要结合大学的环境氛围和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在毕业前阶段,要加强敬业爱岗、遵章守纪、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教育,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好思想品德准备。

(二)强调综合性,提升思想品德各要素的发展效率。

虽然本文分成三部分对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及德育方法选择开展讨论,但并不是认为知、情、信、意、行各因素在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中是相互割裂的。日常德育活动的策划设计、组织开展,要综合考虑知、情、信、意、行各要素的协同发展,通过组合多类型的德育方法,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为提升思想品德发展的效率服务,并尽可能在一个阶段教育活动中就形成思想品德发展的闭环。特别是德育课程的教学整体设计和学校层面组织开展的集体性教育安排,不能成为零碎的、单项的、相互之间缺乏关联的一大堆活动的简单堆砌,而是要争取帮助学生实现从品德的认知深化、情感触动上升到意志磨炼、信念形成,并在日常行动做到自觉落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完成思想品德螺旋上升中的一次完整迭代过程。

(三)突出针对性,目标、内容及方法的选择因时因势而变。

西方有各种德育模式,国内也有各种德育方法的总结,但每一种模式或方法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针对不同的德育对象或德育对象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的,既具有相应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也有局限性,因此在具体使用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大学阶段,学生通过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已经获得了大部分的道德知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基本成型,因此对于道德认知的教育,应该是对已有道德认知的改进、完善,是改造而不是从零开始的构建,是促进内化而不是背诵记忆。所以在整体方案的设计上,要更重视情、信、意、行的因素,重心放在体会、感悟、实践、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要与时俱进地分析网络世界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巨大影响,创新基于网络的德育工作方法,研究利用网路的积极因素为大学生德育工作服务的方案和措施。

(四)增强融合性,以大德育的视野深化德育内涵。

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与专业学习和生活实践都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德育工作的开展,一是要加强与专业教学的融合,以思想素质的提升促进专业能力的培养,以专业学习与职业实践来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与鉴别判断能力,推进思想素质的内化与升华;二是要重视思想观念的引导、思维模式的转变、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行为习惯的养成的融合,将德育融入日常生活与工作实践之中。

(五)注重全面性,保证教育的参与度和受益面。

德育工作的全面性不仅指教育内容和德育过程的全面、系统,还应包括参与人员、规章制度、文化氛围等德育对象、主体、环境的全面性,需要构建“全员参与、全要素融合、全过程推进”的德育工作模式。尤其是全员参与,要强调教师、管理人员乃至后勤服务人员都负有明确的育人职责,都需要因时、因地、因事对学生开展教育,特别是专业教师,不能认为自己仅仅需要开展专业教育而忽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不能认为德育就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同时,还要保证所有学生都成为德育主体,特别需要关注沉溺于游戏、经常违规违纪以及存在心理问题等情况的特殊人群,要对他们进行重点教育引导。

(六)重视开放性,引入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德育工作要充分利用新思维、新技术、新工具,重视构建互联网+时代大学德育生态系统,整合学校、家庭、实习单位等各方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形成德育工作合力。尤其是在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质养成方面,更是要利用专业实习机会,有针对性地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典型的工作案例、感人的先进事迹等社会上具体生动的德育教育资源,邀请社会道德楷模、企业先进工作者、杰出校友代表等鲜活的榜样人物与学生进行座谈交流,让学生在特定的工作情境中接受熏陶、促进感化,提升教育实效。

作者:王祝华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22.

数学手抄报内容

趣味数学题。

小机灵几岁。

过桥。

《数学家小时候的故事》。

欧拉(1707~1783)。

欧拉瑞士数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欧拉从小着迷数学,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数学天才。他13岁便成为著名的巴塞尔大学的学生,16岁获硕士学位,23岁就晋升为教授。1727年,他应邀去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工作。过度的劳累,致使他双目失明。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欧拉具有惊人的记忆力。氢说,1771年圣彼德堡的一场大火,把他的大量藏书和手稿化为灰烬。他就凭着惊人的记忆,口授发表了论文400多篇、论著多部。欧拉这们18世纪数学巨星,在微积分、微分方程、几何、数论、变分学等领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从而确定了他作为变分法的奠基人、复变函数先驱者的地位。同时,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科普作家,他发表的科普读物,在长达90年内不断重印。欧拉是古往今来最多产的数学家,据说他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够当时的圣彼得堡所有的印刷机同时忙上几年。

欧拉作为历史上对数学贡献最大的四位数学家之一(另外三位是阿基米德、牛顿、高斯),被誉为“数学界的莎士比亚”。

数学是科学的皇后,而数论是数学的皇后。———高斯。

数学医院。

巧思妙解等等……。

下面是一张刚完成的手抄报作品:

数学小报内容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数学小报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他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代数几何学家,然而他大学入学考试重考了五次,每次失败的原因都是数学考不好。他的大学读到几乎毕不了业,每次考不好都是为了数学那一科。他大学毕业后考不上任何研究所,因为考不好的科目还是——数学。数学是他一生的至爱,然而数学考试是他一生的恶梦。不过这无法改变他的伟大:课本上"共轭矩阵"是他先提出来的,人类一千多年来解不出"五次方程式的通解",是他先解出来的。自然对数的"超越数性质",全世界,他是第一个证明出来的人。他的一生证明"一个不会考试的人,仍然能有胜出的人?并且更奇妙的是不会考试成为他一生的祝福。怎么会这样呢?嗯……也许能在本文中找到答案喔!翻开欧洲的地图,在法国的东北角嵌着一块小小的版图,名叫洛林lorraine)。

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北扼莱茵河口,南由马恩河(marneriver)可以直捣巴黎;濒临的阿登高地(ardennes)是军事制高点;地层中蕴藏欧洲最大的铁矿。早在神圣罗马帝国时代,洛林草场上就染满骑士的鲜血;1871年德国的铁血雄兵蹂躏法国后,要求法国割让的土地就是洛林。

经过百年来战争的洗礼,洛林留下来的是一批苦干、达观的法国人,足能面对环境的苦难。埃尔米特(charleshermite)1822年12月24日出生在洛林的小村庄dieuge,他的父祖辈都参与了法国大革命,祖父被大革命后的极端政治团体巴黎公社(commune)逮捕,后来死于狱中;有些亲人死在断头台上;他的父亲是杰出的冶矿工程师,因为被公社通缉,逃到法国边界的洛林小村庄,在一家铁矿场中隐姓埋名做矿工。

铁矿场的主人叫雷利曼(lallemand),一个标准强悍的洛林人,有一个比他更强悍的女儿玛德琳(madeleine)。在那个保守的时代,玛德琳就以"敢在户外穿长裤不穿裙子"而着名,凶悍地管理矿工。然而一遇到这位巴黎来的工程师,她就软化了,明知对方是死刑通缉犯还是嫁给他,而且为他生了七个孩子。埃尔米特在七个孩子中排名第五,生下来右脚就残障,需扶拐杖行走。他身上一半流着父亲优秀聪明、理想奋斗的血液,一半流着母亲敢作敢为、敢爱敢恨的洛林强悍血统,谱成不凡生涯的第一个升记号。

埃尔米特从小就是个问题学生,上课时老爱找老师辩论,尤其是一些基本的问题。他尤其痛恨考试;后来写道:"学问像大海,考试像鱼钩,老师老要把鱼挂在鱼钩上,教鱼怎么能在大海中学会自由、平衡的游泳?"老师看他考不好,就用木条打他的脚,他恨死了;后来写道?quot;达到教育的目的是用头脑,又不是用脚,打脚有什么用?打脚可以使人头脑更聪明吗?"他的数学考得特别差,主要原因是他的数学特别好;他讲的话更让数学老师抓狂,他说:"数学课本是一滩臭水,是一堆垃圾。数学成绩好的人,都是一些二流头脑的人,因为他们只懂搬垃圾。"他自命为一流的科学狂人。不过他讲的也没错,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大多是文学、外交、工程、军事等,与数学不相干科系出身的。埃尔米特花许多时间去看数学大师,如牛顿、高斯的原着,他认为在那里才能找到"数学的美,是回到基本点的辩论,那里才能饮到数学兴奋的源头。"他在年老时,回顾少年时的轻狂,写道:"传统的数学教育,要学生按部就班地,一步一步地学习,训练学生把数学应用到工程或商业上,因此,不重启发学生的开创性。然而数学有它本身抽象逻辑的美,例如在解决多次方方程序里,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美感。数学存在的价值,不只是为了生活上的应用,也不应沦为供工程、商业应用的工具。数学的突破仍需要不断地去突破现有格局。"

埃尔米特的表现让父母忧心,父母但求他能把书念好,再多的钱也愿意付出,就把他送到巴黎的「路易大帝中学」(louis-le-grand)。因着超卓的数学天份,他无法把自己塞入数学教育的窠臼,然而为了顺父母的意,又必须每天面对那些细微繁琐的计算,以致痛苦得不得了。这位孝顺的天才,似乎注定终生的自我折磨。巴黎综合工科技术学院(polytechnique)入学考每年举行两次,他从十八岁开始参加,考到第五次才以吊车尾的成绩通过。其间他几乎要放弃时,遇到一位数学老师李察(richard)。李察老师对埃尔米特说:"我相信你是自拉格朗日(lagrange)以来的第二位数学天才。"拉格朗日被称为数学界的贝多芬,他所作的求根近似解被誉为「数学之诗」。然而埃尔米特光有天份不够,李察老师说:"你需要有上帝的恩典,与完成学业的坚持,才不会被你认为垃圾的传统教育牺牲掉。"因此他一次又一次地落榜,却仍继续坚持应试。

埃尔米特进技术学院念了一年以后,法国教育当局忽然下一道命令:肢障者不得进入工科学系,埃尔米特只好转到文学系。文学系里的数学已经容易非常多了,结果他的数学还是不及格。有趣的是,他同时在法国的数学研究期刊《纯数学与应用数学杂志》发表《五次方方程式解的思索》,震惊了数学界。

在人类历史上,第三世纪的希腊数学家就发现一次方程与二次方程的解法,之后,多少一流数学家埋首苦思四次方程以上到n次方的解法,始终不得其解。没想到三百年后,一个文学系的学生,一个数学常考不及格的学生,竟然提出正确的解法。埃尔米特知道自己已经「对数学的开创性研究中毒非常深,热爱得无法自拔」,幸得好朋友勃特伦(bertrand)赶忙帮他补习学校要考的数学。对这一个具有开创性的天才,僵化的数学教育带来无边的苦难;惟有友谊的了解与鼓励能够支持他走下去,并使他在二十四岁时,能以及格边缘的成绩自大学毕业。由于不会应付考试,无法继续升学,他只好找所学校做个批改学生作业的助教。这份助教工作,做了几乎二十五年,仅管他这二十五年中发表了代数连分数理论、函数论、方程论……已经名满天下,数学程度远超过当时所有大学的教授,然而不会考试,没有高等学位的埃尔米特,只能继续批改学生作业。社会现实对他就是这么残忍、愚昧。

能够使埃尔米特不愤世嫉俗、坦然前行的动力是什么?有三个重要的因素,一是妻子的了解与同心。埃尔米特的妻子,是他大学好友勃特伦的妹妹,她无怨无悔地跟随这个不会考试的天才丈夫,一年一年地走下去。二是有人真正地赞赏他,不因他外表的残废与没有耀人的学位而轻视他。欣赏他的人后来也都在数学界享有盛名——包括研究无穷级数收敛、发散与微分方程式而著名的柯西(cauchy),发表椭圆函数、行列式理论而著名的雅科比(jacobi),「纯数学与应用数学杂志」的主编刘维尔(liouville)。这些都是行家,而来自真正行家的惺惺相惜,比考试高分的一点虚伪荣耀,更能支助一个失败者走较远的路。三是埃尔米特的信仰。埃尔米特在四十三岁时染患一场大病,柯西来看他,并且把福音传给他。信仰给他另一种价值与满足。埃尔米特在四十九岁时,巴黎大学才请他去担任教授。此后的二十五年,几乎整个法国的大数学家都出自他的门下。咱们无从得知他在课堂上的授课方式,然而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确定的——没有考试。

不会考试给他带来许多麻烦:工作不顺利、多次重考、他人的轻视、自卑……。然而给他带来许多祝福:认识妻子、好友、信仰,与整个生命的成熟。后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数学系的教授贝尔(bell),在他对历史上数学伟人的回顾上,用一段话描述埃尔米特:在历史上的数学家愈是天才,愈是好讥诮,讲话愈多嘲讽。只有一个人例外,就是埃尔米特,他有真正完美的人格。埃尔米特死于1901年1月4日。晚年写道:"三角几何是永恒、是不朽的。自然界里没有任何一个东西是绝对的三角形,然而在人的脑中却存在着完美、绝对的三角形,去衡量外面的形形状状。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三角的总和就是180°,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三角的最长斜边对应最大角。这些三角几何的基本特性,不是人去发明出来或想象出来的,而是人在懵懂无知的时候,这些三角特性就存在,并且无论时空如何改变,这些特性也不会改变。我只不过是一个无意中发现这些特性的人。三角几何的存在,证明有一永久不改变的世界存在。"

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212年)——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

阿基米德的父亲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特别喜爱数学。有一次,国王请他去测定金匠刚刚为其做好的王冠是纯金的还是掺有银子的混合物,并且告诫他不得毁坏王冠。起初,阿基米德茫然不知所措。直到有一天,当自己泡大一满盆洗 澡水里时,溢出水量的体积等于他身体浸入水中的那部分体积。那么,如果把王冠浸入水中,根据水面上升的情况算出王冠的体积与等重量金子的体积相等,就说明王冠是纯金的;假如掺有银子的话,王冠的体积就会大一些。他兴奋地从浴盆中跃出,全身赤条条地奔向皇宫,大喊着:"我找到了!找到了!"他为此而发明了浮力原理。除此之外,他还发现了著名的杠杆原理。伴随着这一发明,还产生了一句众所周知的名言:"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阿基米德死后,人们整理出版了《阿基米德遗著全集》,以永远缅怀这位科学巨匠的伟大业绩。

世纪著名数学家诺伯特·维纳,从小就智力超常,三岁时就能读写,十四岁时就大学毕业了。几年后,他又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成为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博士。

在博士学位的授予仪式上,执行主席看到一脸稚气的维纳,颇为惊讶,于是就当面询问他的年龄。维纳不愧为数学神童,他的回答十分巧妙:“我今年岁数的立方是个四位数,岁数的四次方是个六位数,这两个数,刚好把十个数字0、1、2、3、4、5、6、7、8、9,全都用上了,不重不漏。这意味着全体数字都向我俯首称臣,预祝我将来在数学领域里一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维纳此言一出,四座皆惊,大家都被他的这道妙题深深地吸引住了。整个会场上的人,都在议论他的年龄问题。

这个年仅18岁的少年博士,后来果然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他成为信息论的前驱和控制论的奠基人。

浅谈大学文科数学教学理念内容方法的研究与改革的论文

教学不仅是知识与能力的传授,更主要的是品德的培养。德育不是阶段性的,是每时每刻都应该进行的。而且德育不是干巴巴地讲,它可以和教学结合起来,也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实现。德育也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情,实际上每一个任课老师都有很大的责任。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可能看起来十分的奇怪,这与大家的传统思想有关,认为数学只是讲抽象思维之类的知识,跟德育毫无关系,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数学是可以与德育相结合的,而且只要你想进行德育,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但是德育要行之有效,不能只是一种形式,而起不到任何效果。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

老师不仅要教好自己这门课程,还要进行德育,因为如果一个学生的品德不好,那么他所学的知识都是空中楼阁,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是社会的悲哀,是学校的悲哀。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也是新课程对老师的要求。我们的老师首先要有这个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不知不觉的渗透德育。德育有时候比专业的学习更有益处,对我们的学生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所取得的作用是巨大的。基于此,深入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寓德育于情感中。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特别大。真可谓润物细无声很多时候再多的言语都是苍白的,不及一个行动。因为行动是最具说服力的,你可能说的天花乱坠的,但是却没有行动。你在课堂上教学生要诚实守信,但是自己上课却老迟到,你觉得你还有脸要求同学们要准时吗?初中时代正是一个人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老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在这时,老师在他们心中是楷模,是智慧的化身,他们要努力达到的目标就是像老师那样。所以我们的老师要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首先就要把自己弄好,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进行严格的要求,更要注意细节,比如说老师的板书、语言表达、仪表都是可以给我们的学生带来美的感受的。老师要想规范自己的行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内化,重在提高自己的思想品质,进而体现在自己的行为上。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是一门需要不断进行思考的学科。如果一个学生不喜欢思考的话,那么他是学不好数学的。数学以简洁的形式和思想来展示客观世界内在的美,它的数学公式、图形、原理都是极具美的,一个人如果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其实这个人是特别幸福的,因为他感受到了数学的大美,而数学老师的作用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去挖掘数学的美,爱上我们的数学。而教材就很好地呈现了这种美,我们的老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寻找其中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在对知识点的分析中。老师不是重在教授知识点,而是重在引发大家的思考,让大家学会思考。进而自行去探索数学的美。这样,我们的学习也就不会那么痛苦了。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有许多同学对数学特别恐惧,一谈数学就害怕,这就是因为没有发现数学内在的美。老师没有好好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数学创造的能力。老师可以给大家谈谈我国数学的达人们,讲讲他们是怎么学习数学的,他们对数学付出了多少,用生动具体的事例感染我们的学生,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热情,树立为我国数学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理想。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审美感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进而追求人生美和世界美,这样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进而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三、培养学生科学探索与创新能力。

当今的世界是科学的世界,是人才的世界,没有科技,就没有美好的今天。经过实践证明,加强对学生数学德育的培养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索与创新能力有巨大的作用。在数学教材中有“数学探究”和“想一想”这种课程设置,这个就是在培养孩子的思考和创新能力,但是许多老师认为其太难了,会消耗太多的时间,就放过这个环节了。其实,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我们的学生,给他们思考和创新的空间与时间。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故事来提高学生这些思维和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特别牛的科学家,给学生看他们科研、探索的视频,激发学生进行探索的激情。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要让孩子自己去思考,数学中有很多公式和定理,有时候去证明这些公式和定理是特别有趣的,可以让同学自行去证明,这样也可以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它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是不局限于时间和地点的,只要我们的老师有心,无论何时何地就可以进行德育教育。数学教学的德育渗透可以和课外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因为课堂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德育活动是不限于空间和时间的,德育是可以特别灵活的。比如,在学习《数据的搜集和整理》之后,可以让学生统计他们家一年的使用垃圾袋的量,然后再推广到自己的社区,甚至统计一下整个城市一周所需要使用的塑料袋,然后再算一个月、一年的垃圾袋使用量。然后,让学生明白垃圾袋的使用,给我们的环境带来的破坏。现实真的是触目惊心,最后给大家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倡导他们在平时少用垃圾袋,能为保护环境尽一点力,就尽一点力。如果我们每一个都为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那么对我们的环境有特别大的益处。又如,在开展感受数学家魅力的活动中,给大家讲了无数的数学家为了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冥思苦想,有的数学家甚至贡献了自己的一生的故事,还介绍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陈先生就是解决了这个著名历史难题的科学家,中国数学届的第一人,让大家产生自豪感,坚信没有任何难题是中国人解决不了的。还给大家介绍了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先生19岁因为一场伤寒,导致左腿关节变形,从而导致行动不便。但是华先生并没有因为身体的缺陷而放弃数学,反而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并在数学的天地里闯出属于自己的一份精彩。让学生感受到要取得一点一滴的成绩,都是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的。世界上所有的成功背后都是无尽的艰辛和努力,鼓励学生勇攀学术的高峰。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但是又需要极其用心的去做。德育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堂的,实际时时刻刻都可以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是不拘于时间和空间的。德育也不只是班主任的工作,任课老师同样也可以进行德育。而且德育是可以渗透在平常的教学中的。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大势所趋。数学是一门极其抽象的学科,如果就单单学习那些知识会特别的无聊,尤其是对抽象思维能力不那么强的同学来说,学习数学真是一种折磨,但是如果在平常的教学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都有莫大的益处。进行德育的方法有许多,比如说可以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寓德育于情感中,老师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身为示范。还可以充分地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亮点。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这样的话就可以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这样也更能激发我们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德育教育是一门艺术,是关系学生品德修养的大事,需要我们的老师重视起来。德育是很灵活的,只要对学生品德修养有所提高,形式可以多样化。相信,通过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德育的效果定会越来越明显。

参考文献:

[1]周文源.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种方法.中国校外教育,2010.。

[2]侯红润.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新课程学习,2013.。

相关范文推荐
  • 11-11 运动会开场节目方案(通用13篇)
    运动会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运动会的精神风貌将激励着每一个同学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好的自己。
  • 11-11 小学语文教学提分心得(通用15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书写心得体会来记录下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备日后回顾和反思。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11-11 致青年演讲稿(精选19篇)
    演讲稿是通过文字或口头表达来传达信息,需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性和感染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演讲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
  • 11-11 停产申请书原因(实用19篇)
    更多申请书要求我们简明扼要地介绍自己的背景、教育经历和相关技能。在参考这些范文时,我们要注意保持个性化和独特性,避免简单地照搬和抄袭,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调
  • 11-11 渠道授权协议(汇总12篇)
    在签署合同协议之前,双方应当认真考虑各项条款和责任,确保自身利益受到保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合同协议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甲方:地址:乙方:地址:
  • 11-11 电厂警示心得体会总结(模板15篇)
    写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学习和工作的一种总结和回顾,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示和帮助。
  • 11-11 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热门24篇)
    教学反思帮助教师实现自我增值和专业发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这些范文的分享,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
  • 11-11 中央八项规定心得体会基层(优质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改进和提高自己。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感受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与思考深度。
  • 11-11 公司推广心得体会总结(模板17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的经历、感悟和收获进行总结和概括的文字材料,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成长和经验。请大家看一下这些心
  • 11-11 玩手机心得体会及收获(优质18篇)
    工作中的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法的总结。参考他人的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对特定主题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