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大学课程教学建议大全(19篇)

时间:2023-10-27 06:58:34 作者:书香墨 专业大学课程教学建议大全(19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拓宽思路,提升表达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范文模板,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灵感和借鉴。

课程教学工作总结与建议

教学点:珠海。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考试成绩分析报告。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考试班级的自然情况。

二、考试成绩统计。

三、考试成绩分析。

(一)考试科目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

教学目标实现一般。

(二)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1、教学因素:

总体来说,教学中学生还是比较认真学习,遇到问题会积极提问,但由于基础较差,对于知识点掌握起来比较慢。2、试题质量:

试题难度一般,考点多,比较全面3、考试过程的控制情况。

考试过程严格控制,真实地反映每个学生的水平。

报告人:孙英院(系)教学主管院长:2007年7月20日。

政法系08级思想政治教育(2)班。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好!

开学至今,我们班严格遵守系上的教学工作安排,促使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并积极配合代课老师顺利的完成了前半学期的教学任务。因此,我坚信班级后半学期的教学工作亦会顺利开展,圆满完成。

了。如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王兴尚老师。同学们也能积极的配合各位代课老师的教学活动,并且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位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总体来讲,我们班教学工作一切正常,一切均按照安排顺利开展。这里仅提一点小小建议:

一是希望老师讲课更能风趣幽默一点,不要太过死板,毫无生气。虽然一个人的教学风格难以改变,但我们相信,至少老师可以做得比现在更好一点。这样可以更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是一些课堂教学可以适当采用实践的教学方法。如调研,见习等。以调节文科学习的单一性。这里我们有一点需要说明,那就是我们切勿总是将这类活动和一定的活动经费联系在一起,一些调研活动完全可以近距离进行,不用跑得那么远。更不用将所有的钱花在交通费上。

三是我们系可以多请一些外系知名教师来我系开一些切合实际的讲座,扩展系内学生的知识面。这里需要我们首先搞清楚哪些知识是我们系学生将来有可能要用到的。例如可以请一些教育系老师多给我们作报告,这对于我们师范生会大有益处的。

五是寻求大家尽可能都接受的授课方式。许多老师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已经失去了它的价值,我相信每一门课本上的字,同学们都认识,像这样的课程,我们到底该如何去讲,应该值得我们去思考。

六是争取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一些老师急于赶进度,讲的过快,有的一章几乎几句话带过,同学们实在跟不上。我们在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应看看教学效果如何。

教学活动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我想只有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改善,我们的教学活动才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以上是我们的一点小小建议,如有不适之处,还望老师谅解!

最后再补充两点:

第一,一个老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一时难以改变,且像这样的建。

议已经提过多次,结果都是石沉大海无消息。因为这无法改变。

第二,如果点操可以算成我们正常教学工作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的话,最起码在我看来是这样,我们强烈建议取消大三点操,原因有三:

一是每天早上都在那冷冷地站上几分钟,然后解散,这样的点操已经失去了。

它存在的价值。换句话说,它有何用?

二是去年因为冬季早上点操,班上生病了一大批,今年也是这样,这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班上的教学工作,教学活动。弊大于利。

三是班上学习刻苦的同学,我相信只要自习室六点半的门能开,他就能到。在这样的情况下,点操已无必要进行下去。至于说国家,学校提倡的“以人为本”,在某种场合某种情况下都是官话套话,说白了就是废话。

如果班上同学的这些建议有什么不恰当之处,还望老师谅解,我们也相信老师能够谅解。谢谢大家!

2010年11月17日。

(2009年上学期)。

(2009年上学期)。

(2009年上学期)。

对大学课程的建议及意见

1、教学安排上的整体与局部的把握。首先是学科内前后章节的前呼后应,讲课循序渐进的同时应该注意与相关章节的联系。其次是专业学科与基础学科、工具学科中相关内容的联系。举个例子,线性回归法是实验学科中的重要方法,但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因为与各学科都重复,老师们都不愿意在自己的课堂上讲授,都说是学时问题。微积分、分析化学、物理实验、概率统计这些课程都把这部分跳过去了。虽然同学们通过自学基本都能掌握这部分内容,但在应用的规范性和理解的深刻性上可能没有不同老师重复讲授的效果更好。

2、讲课方式生动、易于接受,并且老师能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我们觉得多媒体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不太合适,它作为辅助手段更合适一些。传统教学方法——老师的板书更具有人性亲和力,能让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更近。多媒体的某些方面,比如动态效果等是传统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但这只能作为辅助使用,可以在课外的时间放在网上让同学自己查看。老师边板书边讲,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记笔记,更容易发现疑难点并及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另外,老师上课最好不要光看自己的笔记或照着书读,这样会给我们一种老师没认真备课的错觉;而且这样是最容易使学生犯困的。实践证明,激情四射、滔滔不绝,管他讲的是什么,总之讲得有意思,这样的老师更受同学欢迎,也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3、注意培养学习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其实,在我们看来,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然而它们的作用并不在它们本身。把这些知识看作一种“载体”,一种工具,可能更为合适。我们学习的目的并不在于能“吃入”多少东西,而在于学会怎样去“吃”,这也许才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我们现在所接受的知识是为了让我们通过拥有它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老师在上课时应该更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而不应该像高中老师那样过分的包办。最基本的东西充分强调,扩展的部分稍作提示,让我们自己课下去看,不懂再问。还有,我们认为,本科是不应过分强调专业的,各类知识应该都学一些。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我觉得同学们对于未来学习工作中各种新技术、新知识也会游刃有余。至少在学习那些新技术、新知识时,不会感到畏惧和无从下手。

4、讲课内容应该既有书本可参,又有自己的特色。

(1)例题与理论相交融。理工科的学习,概念、公式等比较多,数学推导也比较繁琐,尤其是我们化学,定性的、半定量的、定量中近似的东西很多很多,要想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课堂知识,上课多结合针对性的例题是很好的辅助手段。没有例题,很难准确把握那些标准。

(2)讲课有侧重点。对简单的、对学科不是很重要的知识或者前沿的、我们理解有很大难度的内容讲得快一点、泛一点,对重要的知识和经典的方法讲的详细点,每堂课的授课内容应适量,不要太多,尤其用幻灯片上课的老师,避免同学们成为秘书式的人才。

(3)尽量抽一些时间介绍课本上相关知识背后的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长知识的同时又能长见识,让学生明白科学家是怎么搞研究的,我们以后有哪些可以参照的,并让同学们理解什么是化学,化学应该研究些什么,她在科学整体发展中有哪些任务,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门课在化学中的重要地位等等。

(4)多介绍一些当前与学科有关的科技前沿,学校及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水平与国外对比有哪些长处或不足,也可以介绍一些老师自己平时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

(5)“化学讲座”的课程应该继续开设,最好由院士和科研第一线的老师抽时间面向全院同学做一系列简短但精练的讲座,也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并为以后的人生设计方向。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课,最好上一个学期每周一次。这方面理学院和地空学院好像做得比较好,理学院有一段时间每周都有面向低年级本科生的学术报告,而地空学院更是为大一新生开设了“地球科学导论”这门精彩的课程。我觉得我们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拥有如此之多的优秀的老师,在这方面应该更有优势,做得更好才是。

化学毕竟是一门实验学科,在实验教学中,老师的任务不应该仅仅是把实验给学生讲一遍具体操作,演示一遍之后,让同学们照葫芦画瓢的重复一下实验步骤。这样的实验不能给同学留下多大的.印象,也不能让同学体验到实验的科学精神——因为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只是在机械的重复实验步骤,而不会明白自己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我以前做过一本加州伯克利大学的有机化学试题集(《加州伯克利大学有机化学试题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其中前言讲的是那里有机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的实施情况。他们的本科生每周除了要做实验,还有固定的时间讨论实验。这种讨论的形式和内容可以摸索,但这种讨论的方式我觉得实在可以采纳。基础实验虽然相对成熟,但仍有很多问题值得讨论。而且,这也引出了下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基础实验的内容。具体就是原创性实验应该多一些。在做了几个基础实验后,可以让同学们就这几个实验的原理、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设计新实验,然后与同学讨论、与老师讨论,提供方案,让老师给出可行性;对好的方案的奖励就是让其他同学一起做这个原创性实验,这也是对实际科研过程的一种反映。在科研实验室中做出的比较成熟的实验也可以转移到基础实验室中,讨论的题目可以由做出这个实验的老师甚至研究生提出。

总之,对于以上两个大方面——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建议,有些可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根本无法把握,对老师要求很高,对学生要求也很高。但正如化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理想状态是好的,也是难以达到的,但我们总是可以不断接近这个理想状态。教学的受益者毕竟是我们学生,因此希望与各位亲爱的老师们共同配合,达到教与学的目的,真正学到知识、能力和素质,走向自己的成功。

大学课程教学反思

长期以来,受基础体育教育“重技能、轻理论”的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单纯模仿练习的阶段(即凭感官进行身体原始的本能摸索),既费时又费力,而且产生的效果不佳,容易厌倦,由于缺乏理论依据,学生对看到、听到的信息,不能进行思考与分析,可谓是“学而不思”。运动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年学生已具有较高的抽象概括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的能力,即大学生已具有自评、自练、自我纠错的能力,相反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即模仿能力)处于下降阶段。

因此,大学体育如果仍采用基础教学模式,即不利于大学体育的发展和学生终身体育的养成,更重要的是不能发挥大学体育对学生个体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实践教学发现,强化理论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科学知识,在练习时,学生往往能达到有意识、有能力的自我评价和锻炼。因此,作为教育最高阶段的高校体育,在加紧体质锻炼的同时,开展系统的体育理论教育,避免学生单纯模仿的盲目性和不必要的伤害,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下自主学习和锻炼,对调动大学生思维的活动,加快运动技能的掌握,甚至产生新的思路,从而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工具的普遍存在,大学生普遍乐于安逸,而且学生从事的休闲娱乐的活动越来越多;加之受社会、家庭、学校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体育观念淡薄、参与意识弱化,虽然知道体育对健康有益,但从没将体育当作一门科学来学习,他们参与体育的目的只是玩玩而已,对体育的认识仅仅局限于感观到的跑、跳、走等运动,至于体育的相关知识、体育的内涵、文化等,基本上是空白,而且很多学生由于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在实践中经常因运动效果不显著,而产生厌倦情绪;因受到挫折而转移兴趣。加强理论教学,使学生接受正规系统的体育教育,在大脑中建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把实践中的感性认识联系理论,进行抽象、概括、分析和综合,亲身感知体育运动的内在联系和奥妙所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对产生和激发学习的动力与运动的欲望意义深远。

兴趣是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理论知识的巩固、扩大、加深则是兴趣的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实践教学中发现,当学生随着理论知识积累的越多、越深,在学习中,产生兴趣的可能性就越大,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学生,能运用的抽象概括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对获得的新信息分析、综合,自我纠错判断,达到加速运动技能的掌握,提高练习效率之用;反之理论知识不巩固、不深广,则出现学习无方向,练习不得法,效率低,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全面实施,体育锻炼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受基础教育体系不完善的影响,目前大学生参加各种项目,普遍缺乏体育活动的理论指导,这使得自主锻炼无法进行自我评价与纠错,运动效果差、运动水平低;加之体育课程的教学时数有限,多数学生生理结构已趋于定型的现状,传统的大学体育教育已经根本无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因此,高等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应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授之以渔”,即强化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渔”即方法,学会运用理论知识(方法)对多余的、僵硬的、错误动作,进行分析、综合,并能够在自我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通过理论教学的学习、强化,达到了从理性到感性的认知过程,真正了解体育的内涵和体育与多学科之间的联系,对提高体育运动意识和兴趣,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1设立体育理论教学课程。

国家对体育一向高度重视,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较低,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名存实亡。学生在12年基础教育中,没有接受正规系统的体育教育,基本处在“少年儿童时期的体盲”阶段。因此,针对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专门开设体育理论教学课程,从根源上改变学生“体盲”现状,只有掌握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才能结合理论来感悟体育的内涵,才能有意识、有能力地进行科学的训练和自我评价。

2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尽管我国学校体育经历了7次变革,教学模式不断更新,但教学中竞技体育和体质教育仍处于主流,理论教学却一直未能从根本上引起重视,造成“换汤不换药”的局面,而且以传统的讲解示范模式,学生对老师的动作及产生的效果非常重视,但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技能水平不断下降,如果仍以示范动作为主流,势必会造成较差的反应,如田径项目的跳高,一些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不需要什么动作,高度就可以超过年龄较大的老师,如何解决此类问题,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只有依靠深厚的理论知识。因此,转变教师的理念,钻研业务,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多种途径,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保持用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授学生,这也是完成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多种教育有机结合的必备条件。

3强化学生的理论意识。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及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跑、跳、投上;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活动一下,放松休闲一会,这种局面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学生终身体育的养成。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养成要想从不会到会,仅仅依靠每周一次的学校体育课是远远不够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学习之后的遗忘曲线表明,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由此可见,一周以后,学生对上节课的所学内容在大脑中所剩无几。

因此,加强学生在课余时间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既能减少课堂知识的遗忘,又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如引导学生看体育教材,使其掌握自学自练自评的训练方法;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制作体育课件,让学生在制作中,加强与多学科的联系,既能真正理解体育运动的规律,更加深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最终阶段,既是大学生学习体育技能、技巧并且达到技术定型的重要时期,也是终身体育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如果只强调对技能技巧的训练,会使很多学生因怕苦、怕累而厌倦体育运动,因此强化理论教学,使学生大脑中建立体育理论观念,学会自学、自练、自评,才能真正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才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真正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大学课程教学反思

大学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最根本目标,就是希望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并且注重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操作能力的培养。大学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内容有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学生能够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并且能够对一些相关的软件熟练的掌握并使用等。大学计算机教学相对来说难度不高,但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比较强,需要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技能操作。当前我国大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体现出来: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将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且加以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目前,我国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硬件设施已经比较齐全,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发展需要。可是当前大学计算机教学仍然有着很多问题。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将知识进行灵活的调整,计算机教学内容相对比较老旧,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没有足够吸引学生的地方。因此,当前大学计算机教学应该不断的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其更加的灵活生动,具有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就是当前很多大学在评价教学好坏和学生成绩的时候,过于看重分数,这样的评价方法并不全面。严重的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和计算机教学的改革。

由上文可知,目前大学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大学计算机教学缺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计算机教学应该建立在基础知识上进行实际的操作,这样一来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由于老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造成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十分不理想。很多大学生对于课本知识已经全面掌握了,可是到了实际应用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针对这种问题,学校应该计算机实践教学课程,创造学生进行实践的条件。

其次,学校并不注重对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而且电脑的老旧,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由于电脑不断的普及,很多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电脑,这就使得学校错误的认为,每个学生对电脑的基本知识都了解,而且并不重视更新学校机房的电脑。而且严重的压缩计算机教学的课时。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该重视对学生灌输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培养。同时要对计算机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最后,学校计算机教学内容十分的落后,教学方法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十分快,每天计算机都会进行更新、改进。但是在大学计算及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学内容十分的落后,而且伴随这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讲解计算机知识,造成了一种“填鸭式”教学的模式,使得学生对其失去了兴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老师能够实时的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变化,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教师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水平。

根据以上提出的有关大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要根据实际社会需要,以及当前的发展需求,计算机的实际应用水平进行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和改革,不被落下,大学计算机教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为计算机发展速度十分快,可谓是瞬息万变,在进行大学计算机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根据实际变化,及计算机使用范围及相关内容对课程进行改革;其次,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自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再次,明确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教师开展教学内容的主要对象,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身上,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然后,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建立灵活的评价方法和体系,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最后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大学计算机教学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教学课程,开展这项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和操作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工作等提供便利的条件。大学计算机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课程,努力提高大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就业。大学计算机教学一定要进行全面的规划,改革。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进行及时的更新,不断的转换教学方法,真正的促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

大学课程教学反思

1、教材选择难。经管类专业微积分课程教学是整个数学类课程教学的基础,我们学校经管类专业招收的是文理兼收的学生,其中90%生源地是贵州,他们的数学基础较差,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几乎没有,所以教学难度大。我们学院一共有9位老师先后上过数学类课程,老师们教学态度是认真的,工作是负责的,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数学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试卷不及格率较高,有些学期不及格率超过了50%。学院曾多次举行教研活动,探讨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也定期召开班级学生代表座谈会,并将座谈会信息及时反馈教师,但是仍然收效甚微。

笔者通过听其他任课老师的课、与学生、任课教师私下闲聊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通过参加学生座谈会,调研学生课后对数学课程学习的投入状况,认为微积分教材的选择是影响微积分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这是因为:

第一,微积分内容多,主要包括函数的基本知识、一元函数的微积分、多元函数的微积分、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级数等内容,虽然本课程开设两学期,合计144学时,但是由于第一学期实际学时只有56学时(新生从第五周才开始上课),再加上节假日,全年实际学时不足110学时,教学时数远远不够,虽然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删减了一部分内容,但是教师教学仍感学时不够,学生学习仍然感觉接受困难。

第二,教材的可读性不适合我们的学生。我们先后选用过“微积分”(赵树嫄编)、“经济数学-微积分”(吴传生编)、高等数学(曹定华编)三种版本的教材,这些教材均是211重点院校的专家、教授编写的,其结构严谨,内容详实,应用型强。这些教材对于211院校的学生来说是适合的,但是对高考分数与一本录取线相差一大截的二本院校学生来说,众多的教学内容以及大量的练习题,使学生学习倍感吃力,不但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选用这类教材,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和考验。

第三,学校对教材选用的规定。目前,国内经济管理类专业微积分教材有数十种,其中多数教材都是211院校的专家、教授编写的,学校对教材的选用要求是使用规划教材或者重点建设教材,其实这种选用教材规定,相当于是要求二本学生去接受一本学生的课程教学,这对二本院校的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是不恰当的。

2、学习习惯养成难。大学强调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学的学习与中学的学习差异很大,刚进校的学生还没有从高中的满堂灌输、拼命做练习,自己学习总结与思考的时间极少的状态中醒悟过来,对大学的自主学习认识不足,加上对于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与现实生活的差异存在较大反差,所以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同学,中学的学习习惯就不太好,到了大学根本适应不了大学的教学模式,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由于基础原因听课精力不集中,课后复习遇到疑难问题不知道怎样处理,没有和同学谈论和交流的习惯,更不愿与老师探讨,慢慢地落差越来越大,有些同学干脆就放弃复习和做练习。最终出现厌学或不学的现象,采取上课应付、作业应付等办法简单应付微积分课程教学。

3、课件制作较难。目前多数教材都有课件,但与教材配套的课件几乎是教材的翻版,可读性较差,任课教师因为对计算机以及课件制作缺乏系统的训练,所以制作课件难度较大,想对已有课件进行删改,由于系统或课件制作者加密等原因,很多内容根本改不了,所以很多情况下想改课件上的内容但是没办法改,如何处理课件制作或修改中存在的问题成为数学教师的一大难题。

4、层次教学实施难。我们的生源存在省内和省外生源差距、存在文理科学生的差异,所以教学中若按照统一的课程教学大纲实施教学,相当一部分学生接受感觉有困难。但现行教学条件及班级规模,使得我们只能按专业分班教学,不能实施分层教学,班级人数较多,学生基础差,最终出现老师艰难教,学生痛苦学的尴尬状态。

5、教研活动开展流于形式。一次好的教研活动,可以使任课老师获得很大的收益,教研活动开展可以多种多样。比如,集体备课,举办公开课,开展说课活动、专题研讨乃至校际交流等。但是,由于学校政策原因,教师、教研室主任积极性均受到严重挫伤,没人愿意上公开课,集体备课开展不起来,专题研讨会教师也没兴趣,校际交流没有开展,教研活动的开展完成处于失控状态。

1、编制适合专业发展的.微积分课程教学大纲,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笔者认为:要解决目前我院数学类课程补考率偏高,学生害怕的局面。首先要考虑的是制定适合专业发展的数学课程教学大纲,可将课程教学大纲按照两个模块设置,第一模块是基本要求,即按照专业够用的原则,制定满足各专业专业课教学需要的数学课程教学大纲,具体由数学老师在广泛征求各专业课老师专业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数学课程的特点,在专业够用的基础上,编制基本教学大纲;第二模块,专业拓展。改内容是在掌握第一模块的基础上,对数学知识的提升,这部分内容专为准备考研究生的学生制定的提高模块。

在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的同时,选择适合我院学生的“经济数学-微积分”教材。现行的微积分教材,更多讲究数学严密的逻辑关系以及知识的连贯性,这给学生课外阅读带来了难度,所以,应该考虑教材的更换,选用经管类院校编写的微积分教材,同时,结合我院学生实际,编制数学讲义以及学习辅导读物,条件成熟时,在已建校级精品课程《经济数学-微积分》的基础上,联合本省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的数学教师,试编适合我院学生使用的经管类数学教材。

2、加强课外辅导,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学生进校数学基础较差,可通过建立数学兴趣小组,加强课外辅导,建议每周安排一个下午的时间集中辅导答疑,由任课教师轮流到校辅导答疑,使学生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得到老师的辅导,也可尝试借助网络或建立qq群与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交流。以此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的困惑,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3、开展课件制作培训,提高教师课件制作水平。要求任课教师自己动手做课件,有针对性定期举办一些课件制作的培训或比赛,以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质量,同时,教学常规检查将教师教学课件作为检查的主要内容之一进行检查,所有检查结果拿入年度考核内容。

4、尝试在微积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打散专业界限,将全院所有专业学生打散,按学生高考成绩或通过分班考试,将学生按高考数学分数或分班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班教学,按照不同层次学生实施差别教学,同时严格控制班级人数,每班人数不超过60人。

5、举办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为避免流于形式的教研活动,建议教研活动尝试按以下方式进行:上课老师按照“上课—说课—辩课”,听课老师按“听课—评课—议课”的程序进行教学探讨,最后大家达成教学共识。每学期每个教研室至少举办2次类似的教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教改项目,积极支持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学改革交流活动及培训活动,积极组织学院老师到各高校进行教学交流活动,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激发教学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另外,应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根据学生的需求及学生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以最佳教学状态积极、主动地实施教学,力争教学质量能够尽快提高。

大学课程教学反思

高等教育是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高校是输送社会人才的重要地方。而高校课堂教学是关乎到人才培养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方式。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才的质量问题,使我们不得不关注高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可是,纵观我国现在高校课堂教学现状,我们发现在大学里,老师大多照本宣科,要不就夸夸其谈、毫无参照,有的甚至干脆放任自流,让学生自行学习。

究竟怎样才能构建出一个较为合格的高校课堂?一个合格的高校课堂对老师和学生各有什么要求呢?这就不得不引发我们审思我们的高校课堂教学,并对其进行反思,寻找问题解决的对策。

课堂教学的内容一般可以界定为: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范围内,以教师为主导所进行的讲授、课内练习等活动,其中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大多数是在课堂进行的。因此,可以说,抓住了课堂教学,也就抓住了教和学的根本。然而,如今受到时代的变迁,高校学生构成多样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大都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难题,那就是如何应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确保教学质量不下降。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是高校教育功能的集中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同时也是全面贯彻高等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环节。

不同学者对课堂教学管理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见解。johnson等人认为其“是建立和维持班级团体,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emmer认为其“是教师一连串的行为和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感与合作感,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处理学生问题行为,创设教室情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戴翠萍认为,课堂教学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孔兵兵等在文献中指出,课堂教学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率,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卢晓春的观点是:课堂教学管理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和教学管理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及其优化组合为基本特征的教学管理实践活动。可以看出,不同的教学管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适当的管理方式有促进教学的积极作用,不当的管理方式则对教学产生消极作用。因此要确立恰当的管理方式,必须首先搞清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功能,即课堂教学管理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并且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高低。

高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地,课堂教学是造就人才的主要途径。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质量,而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在课堂。课堂是高校实施教学的主要场所,它不仅是教师和学生聚合的空间,更是一个独特的组织。有效、科学、合理的高校课堂管理,不仅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课堂管理仍囿于传统的管理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课堂管理模式已凸显出它的缺陷。高校的课堂管理虽不如中小学课堂管理那样,过多地要求严格的纪律约束,但如何提高高校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既保持高度的兴趣,又能学习到更多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便对大学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而,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是无可争辩的。课堂教学管理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政府管理部门还是各级学校,在这一方面都比较重视,但是到了大学,对这方面的要求似乎降低了。此外,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高校课堂表现出来一些不同于以往的形式。就像有些教师讲的那样,“课堂教学每况愈下,学生不爱听,教师也不爱讲,上课对教师对学生来说都是受罪”。许多关于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的问题接踵而至,对其进行审思有着重要的必要性。

可是在大学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任课老师其实并不专业。俗话说“术业有专攻”,但是由于开设的科目与自己的专业并不能完全对接或者是工作任务安排,老师们往往教的都不是自己学习研究的专业领域。因此,他们有时候难免会心里没底,只能准备好课件,或者有些较为懒惰的老师就是直接对着课本,无论是对着课件还是对着课本,我认为这样单一的教学都是照本宣科的教学。这同时关乎到了教师的专业知识的问题。试问,如何保证教师的授课质量呢?要怎样才能保证不让老师也在混日子呢?我想,这也是属于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中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吧。

在上大学专业课期间,遇到了几个较为典型的数学老师。有些迷糊的几何学老师,她是那种没有做好课前备课的老师,在课上只要有学生提出突发问题,肯定会打乱这个老师原有的思路,然后马上变得一团糟,根本理不清自己的思路,所以往往讲着讲着就会说“等等,我好像也乱了,等我理理清思路先。”顿时,台下一片无语。也遇到了一些照本宣科的老头,完完全全的把课本的知识搬到黑板上,进行一片书法展示。没有提问、没有交流,也没有所谓的技能传授。这在我看来,真的纯属的“搬书匠”一个。后来遇到一个更为奇葩的老师,这个老师奇葩在他是十分有选择性地进行知识的讲授。容易讲的,容易懂的,他讲。那些不容易讲的,难懂的,他不讲但是要考。以致于我们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完全不知道听还是不听的好。不过,很庆幸,在大学期间还是遇到了两个对于数学极为热爱的老师。一个是概率老师,一个是高等代数老师。前者对于关于概率的一切只是几乎是信手拈来,问什么都可以很迅速地回答,而且觉得毫不吃力、费劲,其数学修养让台下的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后者是一个有着自己的数学思想的自信的老师,在课上把数学讲得眉飞色舞的,很自信、很骄傲的样子。虽然有时候他讲的那些比喻让我们觉得十分冷场,但是他对于数学的那种敬业以及无限追求的'热爱,还是把我们搞得服服帖帖的。现在的他还是十分关于数学方面的研究,还是在不断地学习着。我想,在大家心里大学的老师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吧?对自己的专业有着一份痴迷,有着教师的威信,让人信服。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也遇到了一些让我们感到很痛苦的不愿意听课学习的老师。像是这种老师,往往是课上讲的东西太没营养了。要不就是照本宣科,要不就是语气语调过于让人感到困乏,以致于大家后来选择了补眠或者是直接干了自己的事情去了。

因此,教师的专业素养看来还是对于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吸引力。

有时候科目的吸引与否或许也与学生本身的期望值有关吧。记得对于“教育心理学”这门科目,我们大多数都是十分期待的。想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去发现那些教育的问题与现象。结果遇到了一个奇葩的老师。除了让我们看书就是看书,看完了书就抽问,典型的“试卷简答式”课堂。所以,后来在这门课大家学得都不怎么愉快。还有一门我们认为极其重要的“教育研究法”的课程,对于这个课程我们认为是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的。结果,每次上课老师几乎都浪费一半的课程在那里说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感觉完全没有进行备课,不知道每节课学的是什么。说是学理论吧,理论知识又不系统又不完整。说是学实践操作写研究论文吧,又没有指导,没有批评修正。所以,相比于其他班的来说,我们好像又白学了一门课。看到别的班跟着别的老师学完了这门课后写起论文来那种轻松劲真的让我们班的孩子十分羡慕嫉妒恨。

所以,一个好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是多么多么的重要呀。不过,或许学生心里对于某些课程有着较高期待,以致于会有所落差,影响其上课积极性。

有些老师,选择了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自己作为指导者。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模式是较好的。上了大学后,学校应该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辨别,而不是单纯的接受。但是,这同时要求了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

我们的中国教育史的老师就是采取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授课方式。让学生自行地进行学习。然后对于每个学生的展示进行了及时的点评与补充。但是,后来,这样的方式也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不足之处在于每个学生都似乎只是在乎了自己所负责的那个版块,在乎怎样马上搜索答案回答课上小老师们的答案。似乎真的是为了分而争夺分了。导致后来大家在乎的是问了什么,问题答案在哪里,而不是这个同学讲的是什么了。我想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的课堂管理模式存在着联系。一个好的课堂应该是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并且有所思、有所得的,而不是让学生单纯为了分数而学习,忘记了学习的本质。

大学的课堂对于老师也好,对于学生也好,究竟目的是什么呢?我为什么要一再提及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知道,如果做一件事情,如果有着明确的目的,那么会干起来也有干劲,甚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过来,如果目标不明确,或者目标不正确的时候,有时候不仅会事倍功半还甚至白干活、瞎忙活。在大学课堂就有着这样可悲的现象,老师来上课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完成课程任务,学生来听课的目的也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于是,台上老师视若无人地把该念的念完,该放完的课件放完,该写的板书写完,于是就可以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学生在上课铃响的时候,人到教室,拿起手机,戴上耳机,玩起游戏,下课铃响了说声“谢谢老师”然后便是去吃饭的节奏了。试问这样的大学课堂你们有没有经历过?是觉得习以为常、不足为奇还是觉得不太对劲呢?这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课堂上的纪律要不要管?说句不好听的,如果老师的课讲得不好,还要学生一定要听确实是个伟大的折磨。或许,这是双向的管理。教师在要求学生认真听课的同时也要做好备课,上好课。不然,苦了学生,也苦了自己的声誉。

纵观四年的大学生活,发现我们大学课堂不再流行粉笔字,或者是说只会单纯地在“讲授+课件”或者是“讲授+粉笔字”两者之间选择。课本上的那些知识全被复制黏贴到课件上,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并不算是真正的课件。只能算是黏贴板,写字板。在我看来课件要有制作者自己的制作思路,作为其辅助的工具,而不是作为教本,作为读本。有些上了年纪的老师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会制作课件,于是黑板上满满的一板又一板的板书,于是学生从上课到下课一直在那里拼了命的抄呀抄。我想不同的课程应该有其不同的教学手段,所以不能够以偏概全说哪一种形式就一定好,哪一种形式才是有效的教学模式。但是,那些无论是什么课程都是一如既往地使用同一种模式进行教学,没有结合现代的教学手段,没有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只是一昧地宣读课本的教学,我相信一定是极其乏味的。

有些学生对于不感兴趣的课程直接选择了逃课,有些则是人在心不在。在课堂上聊天、玩手机、吃东西甚至是谈恋爱,反正就是不当做自己正在上课而是毫无顾忌地做着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有一些则是有些心里顾忌,不敢公然对抗,而是自己在那里默默地看着小说,不影响课堂,但是也没有想到要参与课堂。当然,还有些是较为沉默的乖乖的学生。只是坐在那里乖乖地记着笔记,听着老师讲话,不做任何表态。似乎这个课堂就是老师的表演场地,而自己只不过是观众而已。需要表态的地方“哦”“恩”几个单音词便足矣,就像是给予了表演者掌声般证明了自己还在。当然啦,有些还是积极参与课堂,参与讨论,积极发言的。不过,这种学生在大学课堂里少之又少,除非老师能够提出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学生们都变得冷漠了呢?当然,这也必须考虑到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问题。大学生思想较为复杂成熟,不再像是小孩子那样随便流露自己的真实情感,也不再像是小孩子那样冲动地表达自我。但是,我相信这只是很小一部分原因。除开这部分原因,更大的原因在于教师并没有创设一个很好的舆论的氛围,导致学生陷入了课堂的冷漠状态,不想参与课堂。或许,一个良好的课堂舆论气氛,会让学生慢慢地打开自己的话匣子,开始参与的。这样就不用老师自己一个人演着独角戏那么孤单了。

可是课堂管理毕竟是一门技术活,老师们不敢管、不会管、不愿管,导致了学生也不愿意听、不愿理、不愿学。有些老师害怕管理不当会招致学生的埋怨、给予低评分,所以不敢管。有些老师想管,但是能力有限,不会如何管理好学生,要不就是大骂点名批评,要不就是要求不恰当,管跟没管一个样。有些老师则是认为上课只是作为他们工作的一个任务,并不愿意过于投入,甚至上得好与坏其实与他们来说并无太大的区别。于是,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只要不是有太过分的举动,老师都宁愿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愿意管理。这样的话,作为课堂的主要引导者与管理者,课堂的秩序就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而学生,同样因为老师的这种“不敢管、不会管、不愿管”而变得“不愿听、不愿理、不愿学”。因为老师的不在乎,学生也不想过于在乎,不想理会。

在大学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还是有很多同学在课上是在看书的,只是在看的往往又不是正在上课的这个科目的书。特别是在大三大四期间,大家可能会更加倾向于看一些教师招聘或者是考证之类的书。这些就是出于他们对于课程的选择的考虑。他们认为自己所选择的学习内容或许会对于自己的就业有着更大的帮助,对于正在上课的内容有着更多的吸引力。于是,在课上看那些计算机考级,看那些普通话培训书籍,看那些会计书籍等等的不在少数。其实,或许这也是出于一个原因就是“不安全感”。大学生在现在这个普及教育的时代已经不再吃香,说句难听的,或许正在扫大街的那个都是大学本科学生。所以,仅仅一个大学文凭并不能够向学生们保证些什么东西,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学生们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来为自己增加竞争的筹码,证书无疑就是最为大家关注的一种战术装备。无论是否与自己的专业对口,只要觉得自己是有把握能够拿到这个证书的,只要自己付得起那个报名费、有时间去参加考试都愿意去试试,那几个额外证书回来作为备用。本来在规定的学习科目、学习时间里,就不一定能够把要学的东西学好学懂学透,还额外的去考取那些证书,无疑就是在干着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情,可是为什么大家又都一直坚持干着这样的事情呢?因为大学的考核制度的问题。因为大家对于大学学习制度的了解。知道大学的考试无疑就是在考前花上那么一两个星期便可以应付了事,平时就是人在心不在也无所谓。认为读大学就是来这个撑着要个文凭的,上课的额外的,参与活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正道。试问,这样的心态下,课程的开设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么?我想,没有人会给予一个肯定的答案吧。

湛江师范学院的学习体系存在的不足在于不够开放,不够严格。似乎这样看来有点矛盾。如何在开放自由的同时让同学们严格地要求自己呢?这或许要从我们的学分制入手进行调整。在我看来,其实我觉得湛师的学分制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改,对于教师的评价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改。首先是对学生的,我觉得对于学生,除了设定那些我们必修的科目外,应该给予更多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去进行其它的科目的选修,让学生进行更为广泛的学习。而且应该在学校设置一个课程表,把全校的课程安排进行张贴,欢迎学生进行相关的旁听。在我上大学之前,我总以为在大学期间我可以十分自由地到各个课室进行旁听与学习的。结果因为无法查询到相关的课程安排以致于无法好好地安排去听课的事情。当然,有的人会说如果你真的是想要去听课,就算是问同学也能够把课程表给借回来。当然,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果我想还是可以的。但是,这样全都依赖于学生的主动的学校学习氛围怕不是一个名校应该有的好的学习的氛围吧?所以,或许学校可以改变一下其学习氛围。随时的旁听也可以让那些上课的老师有所紧张,而不是觉得就算照本宣科班里的人也不敢拿我怎样,以为他们拿我怎样或许我就会拿他们怎样,还边想边奸笑几声。好吧,我承认我有点多想了。但是我真的出于这种想法,从来不敢给老师们打出自己真实想打的分数,即使是对于我刚刚说的那些奇葩老师。

在大学里遇到了一个较为潇洒的老师,他不在乎有多少人来听课,他在乎的只是听课的质量。所以,对于他的课他只是提出了一个要求,要不你不来,来了你就得好好听。这样的老师不得不说是极其潇洒与自信的。我想一般老师都不敢如此大胆吧?不过,我一直都有坚持去听这个老师的课。我觉得能够让我一直坚持去听这个老师的课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个老师会结合事实来讲课,可不是脱离课本的进行乱谈。而且,他会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进行反馈与评价。同样的,在他的课上也会实行评分制,但是这种交流式的评分没有让那些投机取巧的人疯狂,所以似乎让我体会到了我想象中的大学课堂的感觉。唯一可惜的是,能够一直坚持来上课的人也不多。以致于我开始疑惑,讲得好的课同学们不愿意来,讲得不好的课同学们也不愿意来,那么同学们究竟愿意听的是什么课?难道真的只有用学分来压制同学们,同学们才能够自觉地学习么?从这一个层面看来,高校学生的学习确实缺乏了一定的自觉性。

不知道别的同学有没有同样的想法,我上了大学后有个极其不习惯的就是找不到老师求助。当然,这个求助指的是学习上的。大学的老师似乎真的是学生生活中不断出现的过客。上课铃响了,进来,讲课。下课铃下了,出去,离开。中间或许只有十余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可是这个时候老师往往也会到自己的教师休息间而不是留在课室。如果,有些老师课上还不给予学生交流、提问的时间,那么就真的是单方向的传授了。试问,这样的教学你会喜欢么?学得懂还好,学不懂的时候,或者是有别的意见与想法想要和老师进行探讨交流的时候,那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有种力打到棉花上上,有去无回的感觉。我想,或许老师们可以不要这样着急地离开。当然,我知道老师也是十分忙碌的。为了两者都兼顾,又回到了课堂管理的问题了。我想在教师备课的时候,应该要预留部分时间给予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提问与交流。或许这样一不耽误老师下课的时间,增加老师工作量,二又方便学生进行疑问解答,进行思考。

大学课程教学总结

一年在匆匆忙忙之中又抵达了终点,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很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以及头顶的.光辉。所以在这一年之中,我时时刻刻的警醒着、努力着、坚持着,在教育事业上保持绝对的忠诚,对学生的成长保持严肃的态度,对自身的提高保持着坚决的决心。一年结束了,另一年有即刻启程,没有一丝的停留,这也就是时间的速度。因此好好总结过去,重新面对将来吧。

从事教师这份事业已经八年了,八年的时间一路上跌跌撞撞,有时候摔跤,有时候赢取欢声笑语。经历了很多,也收获了良多。因此我的思想上升的也是比较快的。如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而我作为高校的一名教师,自身上的提升也是很重要的。这一年,我参与了多个培训,并且积极参与每一次讲座,积极学习,把思想高度提升上去,坚定目标和方向,把时间放到工作当中去,不辜负学院以及每一位领导给予我的信任和关怀。我做到了,在这样一个期末和年终,我终将迎来了自己想要的一个答案。

和大学生相处,很多时候我们重要的不是教学方法,而是相处方式。每一个学生发展至今,都有了各自独立的性格,专有的处世态度。大学不如中学,它更加自由,也更加崇尚独立。所以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认为自己在学生工作上,首先要保持一份耐心和细致,虽然说大学生不需要我们管太多了,但是对于安全等问题,我们还是要仔细去关注和排查的。认真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把每一份知识更好的去传达,这才是最主要的一部分。

师生之间,一个好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大学教学当中,我们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很多的,比如说在做实验、上实践课以及各类理论课的时候,我们考验的不是学生之间的配合,而是我们师生之间的互相支配。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明确自己的身份,也应该同一时间清楚自己的此刻需要做的事情。不过分高傲,也不过度低调。拿出自己该有的水平,去影响学生更好的创作,这才是一个最为成功的方式。虽然这一年已经结束了,但是对于未来而言,这是每一个学生新的启程,也是我这一名教师新阶段的开始。

大学《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

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会计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会计学专业主干学科之一的成本会计具有理论性强,难度较高等特点,本文分析了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及特点,提出了高职成本会计教学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是以成本为核算对象的专业会计。成本会计是以成本资料为依据,采用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规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以及成本分析的专业方法,对成本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并为企业管理当局和其他方面提供财务成本信息为主的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向学生介绍成本会计的发展、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成本核算的程序及具体原理、系统的阐诉成本会计核算的几种基本方法如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等。最后介绍了成本报表的编制,为学生以后学习财务管理、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打下基础。

(一)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相对于会计学专业其他理论课程,成本会计学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不仅专业理论知识要扎实,而且还要求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由于教师长期处于教学岗位,从事理论教学工作,很少参与实践,对制造企业工作流程、生产组织、具体核算、经营管理等不是太了解,在讲课过程中重理论而忽视实践,导致学生学完该门课程后“不知所云”,实际操作能力差。

(二)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常以教师为中心,而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毕业前通常将学生分为众多小组,集体到制造企业实习一段时间,实习结束后每个小组上交一篇实习报告,这样的时间学习模式会出现很多学生偷懒,一个小组通常只有一个学生在进行实践学习。人为的将教学和实践分割开来。

(三)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滞后于现实制造环境。

现如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广泛运用到会计各个领域,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也发生巨大变化,成本会计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手工账被会计电算化所替代,在企业内部网情况下,适时报告将成为可能。以产品生产为核心、传统的制造环境为背景的成本会计教学,与社会现实需要不相适应。而当前很多成本会计教材,对成本预测、决策、规划、控制等涉及较少内容。占较大比重的仅仅是成本核算的理论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的方式和侧重点,也没有随着实践的需要而更新。使用的教学模式依然是从理论出发进行演绎。这些就导致了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滞后于现实制造环境。这样,学生搭配工作岗位以后,仅仅局限于书上的理论。

(一)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目前将其概括为两种:一是“双职称型”,即双师型教师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职称;二是“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而有的学者则将“双师型”教师的理解概括为三种:一是“双证书论”,认为具有工程师、工艺师等技术职务的人员,取得教师资格并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即为“双师型”;二是“双能力论”,认为既要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就可看做是“双师型’教师;三是“双融合论”,即既强调教师持有“双证”,又强调教师“双能力”。对于学校来说,需要有计划地派往成本会计课程教师,到相关学校企业进行以实践技能培训。学校要强力推进专业教师参加技能考核鉴定。要建立和完善“双师,教师激励机制,优先参加教材编审、教学指导等活动,优先承担教育教学科研课题。进一步完善竞聘上岗、职称评定方面的政策,不断地提高专业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培训的积极性。

(二)成本会计教学方法多样化,增加实践教学。首先,可以采用融合了图像、声音、动画等的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减少教师的教学负担,另一方面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具体化,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第二,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选择最新最热点案例教学,加强学生的兴趣培养。第三,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需要改变教学观念,不能一味的采用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样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培养学生的额创新精神。在课堂上,应增加学生发言机会,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第四,在学期期末考评方面,成本会计不仅要注重理论教学,还需要注重实践教学。应以理论考试结合实践成绩折合一定比率来计算最终该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应以学习中的行为态度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能够体现出学生的道德素养。同时以讨论中的学生的表现,来考查其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另一方面,必须强调学生课外实习环节。让学生亲身了解到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具体生产过程和成本核算程序。这样既能够增强学生的专业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能衡量成本会计学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三)教学内容应不断变化。当前,对企业会计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已经不能达到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目标。企业制造环境的不断发生变化,会计方法和手段也在更新,这就需要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应该从整体性与全局性发展出发,联系实际合理的构建成本会计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应该在明确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实践。加强对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积极地创新精神。

大学课程教学反思

应该说,自己还算是个善于反思的人。10多届送高三的时段里,自己有时会在课后、考试后和高考结束后,对语文教学状况和班主任管理状况做一番总结,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教训,运用到新一届学生身上,使教育教学在总结中慢慢提高,逐渐形成了自己比较独特的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的特色,取得了一点成绩。现在,班级管理新方法——星级化管理,就是我对深感困惑的班级管理工作做了比较全面的反思,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出的,收到了明显的实践效应;语文教学新方式——五步三段式语文教学法,就是在不停地对语文教学成败得失的反思中,在困惑中思考,在精彩中提炼,在德州市教研室李玉忠、张敬军等同志的帮助下,逐渐形成的一套语文自主学习模式,应该说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文素养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应该说,这得益于教学反思。反思,提炼了昨日的精华;反思,催开了今日的精彩;反思,埋下了明日希望的种子。

20余年的教育教学中,无论在课堂还是在课外,自己也好,学生也好,所听的同事的课也好,都有着一些精彩的发言、生动的动作和良好的做法。这些曾经充满生机的枝枝叶叶,有很多令人难忘的精彩。比如学生排演《雷雨》《窦娥冤》等课本剧时有着天才的表演,但是录像资料和文字记录没有留下,对排演课本剧的深入总结和进一步升华明显做得不够;比如学生学了《雨中登泰山》《陈情表》等散文后有了入情入境的心得体会,一个15年前曾经听过我讲课的学生说,我讲的《雨中登泰山》那淋漓的雨意至今还在心中流淌;比如学生自主组织的各类主题班会都有着杰出的表现,我去年带过的20xx届学生所组织的班会课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学生的发言异常活跃,我当时就有“简直太精彩了”的激动,但是激动过后也就算了,没有很好地记录和总结;比如学生学习了《鸿门宴》后对各类人物有了独特见解,写出了精彩的文章,但是那些文章被自己丢开了没有保存,没有研究;比如自己设计了各类课前活动,曾经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反思总结不够,难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不能进一步提高;比如自己设计的自主学习流程,曾经在德州市产生过比较大的反响,为此德州市教育局还在平原一中开过高效课堂观摩现场会,但是精细化的反思研究还是不够,不能在纵深研究中走得更远;比如自己曾经精彩的讲解,如痴如醉,感染了很多学生,但是那些话语,那些设计只是在脑子里过了一下,没有留下深深的印记;比如自己总结的层级训练式语文体系,想法很好,但是实践不够,反思总结不够,至今成型的东西还是太少;比如自己2000年就已经开展的语文活动课,曾经引起本校教改的高潮,但是自己疏于整理总结,没有及时发表,尽管课改进行得比新课改还早,但是没有产生大范围的轰动效应。这些教育海洋的一朵朵雪浪花,如稍纵即逝的天边彩霞,只留下了淡淡的美丽。因为自己没有及时记下或者录下这些原生态的美丽,所以他们只能成为自己教育生命中曾经的永恒,曾经的美丽,如昙花一现,过眼烟云,倏忽而逝,只在记忆里留下了飘渺的印痕。这些教育生命里的精彩,是异常美丽的,也是令人无比遗憾的。

谨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能够以平凡的记忆力向漫长而无情的时光挑战,还是勤快些吧,从现在做起还不是太晚。

应该说,能考上师范院校最后顺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基础、智力等方面差别不会太大,那为什么有些人慢慢成为名师,而有些人“泯然众人矣”?我想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教学环境、机遇和自身素质等都制约着一个教师的成长,但毋庸置疑的是,那些进步较大成名成家的人,往往是善于学习、善于思考总结的教育有心人。教育人生的境界也许就是如此吧!

在当前急功近利的浮躁文化面前,大多数教师只是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已,很少有人把它作为神圣的事业去用心去做,因此满足于得过且过,完成任务就行,很少有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反思的。而那些成名成家的人,除了自身有比较好的素质外,坚持学习,深入反思,当是成长的重要原因。

反思其实就是实事求是,从纷纭的教育现象中总结规律,摸索教训,从而改进我们的教育生态。很多有价值的结论和经验是需要反复思索反复验证的,唯有将自己的执教生涯总结系统起来,才能深刻地洞穿表象,从而发现其中深蕴的教育规律。上一节课很简单,短短四十五分钟,如果认为上完课就是课堂的结束,那是普通教师的做法。要想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必须进行反思。只要能做到每节课后都能反思,不断总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日积月累,扬长避短,就可以逐渐成长为优秀的语文教师,从而使得教育生命之树枝繁叶茂,蔚为壮观。

我们如果能做教育的有心人,如果有进行反思和写教育笔记的习惯,时时总结,刻刻研究,那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论是有所成就者还是初出茅庐者,将都会在慢慢的反思和打磨中使得语文课堂更加美丽,使得自己的教育教学技巧越来越高超,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这样认为:对教育失误的反思,能使教师把失误变成财富;对教育实验的反思,能使教师实事求是,反败为胜、旌旗飘扬;对教育行为的反思,能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因材施教、以情感人;对教育现象的反思,能使教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博采众长;对教育理论的反思,能使教师辨析是非、坚持真理、创新发展。

回首过往的路是为了走得更直更远。我反思,我收获,我总结,我成功。愿每个教育工作者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

对课程教学提出意见及建议

经过8周的建筑评论课,我收获了不少。尤其是在对建筑师采访的过程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在与建筑师的交流中,我既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又了解了建筑师的一些思想和经验,开阔了自己的眼界。非常感谢张勃老师为我们提供的这么一个机会。其次是在收集建筑师的资料时,我了解了平常不大熟悉的建筑师及作品,和相关领域,比如建筑室内设计领域我之前就不大熟悉,现在有了大致的了解。

对于这门课程的建议,我觉得经过半学期的时间,我还没有对建筑批评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8周的时间我们的课堂时间基本都在汇报中度过,没有学到一些建筑批评的相关方法和方式,也没有看到一些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而且汇报这种方式在课堂后半段往往会比较乏味。()我觉得,可以利用上午的一半时间进行相关建筑批评方法的理论和案例的学习,这样对我们的设计能力,考虑问题的能力都有帮助。

其次,我感觉在这门课程中没有看到关于建筑的“批评”,更多的是对建筑师以及建筑特点的资料收集和了解,没有落到“批评”的实质上面。

希望我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为建筑批评这门课程有所帮助。

对课程教学提出意见及建议

3、老师多明确一些课外的学习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

4、对孩子进行一些吃苦教育,培养孩子的互助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对Excel课程心得体会和教学建议

姓名:徐艳学院:护理学院班级:10英护学号:201026020137。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美容美发、肌肤保健等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为此我校开设了化妆品化学作为去全校同学的的基础公选课课。化妆品化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医学美容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作为护理专业学生掌握必需的化学知识对于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是专业要求,化妆品化学对同学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及以后的临床工作有莫大的帮助,对培养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有着重大意义。本文结合作者本人的学习经验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收获,并对化妆品化学的教学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化妆品。

化学。

教学。

建议。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美容业的发展异常迅猛。美容和医学相结合产生一门新型交叉学科:医学美容。化妆品化学也称化妆品学,它是医学美容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应该受到足够重视。

机械、艺术等专业的学生,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给与相关基础化学知识的补充。在我国5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6所给的化妆品的定义为:化妆品是以涂搽、喷洒或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某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根据该定义我们可知化妆品的作用有清洁、保护、营养和美化。为了使化妆品具有这些功效,就需要在化妆品中加入某种组分。这些组分为什么能起这些作用,就需要从化学的角度来解释。笔者认为老师教授的化妆品化学知识应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各组分的理论部分,介绍各组分的作用、分子结构特征、作用机理,回答起什么作用及为什么的问题;第二部分为应用部分,介绍各种化妆品的配方组成,如清洁用化妆品,皮肤用化妆品等。学生在学习了理论部分的内容后能够顺利自学应用部分的内容,自己就能判断每个组分的用途和机理。所以笔者认为理论部分的内容是重要的基础,应该重点介绍。理论部分的主要内容学习了如下几方面。

一、营养类物质。

生标准中禁用上述激素。所以关于激素能否用于化妆品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二、油脂和蜡。

油脂和蜡不但起到营养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油膜,防止皮肤表面水分的蒸发,从而起到保湿作用,使皮肤饱满、柔润、光滑并富有弹性。所以油脂是一类重要的保湿剂。另外油脂中所含有的维生素还会起到补充营养的作用。油脂和蜡还可以使化妆品具有一定的形态,其主要的性质是和水不相混溶,是油类物质;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双键,容易受到氧的氧化,所以应加入抗氧剂。近年来化学合成了许多油脂类物质,如聚氧乙烯羊毛脂、聚氧乙烯羊毛醇醚、聚醚类化合物等,它们在抗氧化性、抗微生物性和抗过敏性方面有许多更优良的性能。而这些新产品在有些化妆品化学教材中并没有涉及。

三、保湿剂。

当皮肤含水量在10%~20%之间时,皮肤光滑柔软富有弹性,低于10%皮肤就会干燥粗糙甚至开裂。所以保湿剂是化妆品的重要组分。保湿剂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上面所说的油脂类物质;另一类则是具有极性基团和水相亲的物质,如氨基酸、吡咯烷酮酸盐、柠檬酸、透明质酸、尿囊素、甘油等低级醇类。其中吡咯烷酮酸盐、透明质酸、尿囊素是近年来新的研究成果。皮肤内含有的一类保湿物质称为天然保湿因子,天然保湿因子都属于极性物质。

四、防腐剂和抗氧化剂。

化妆品含有许多营养物质,所以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而油脂中的双键易受到氧化。为了保证化妆品的质量必须加入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常用的防腐剂有对羟基苯甲酸酯,六氯酚杂环类和酰胺类,它们能有效阻止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抗氧化剂都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如分子中有更加活泼的氢,苯环上氨基的邻对位上应有给电子基团,分子中有大的共轭体系。这些内容有的化妆品化学课程中提及甚少。个人认为应该增加这些理论内容。

五、色素组分。

色素对化妆品本身和人的皮肤能起到增加愉悦感的视觉效果,应该体现在教材内。色素分子内具有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并具有大的共轭体系,物质有颜色的互补色光理论,色素分类对学生都是有用的。

六、黏合剂。

黏合剂也称胶黏剂,也是化妆品的必要组分。他们对乳状液和悬浮液起稳定作用、胶体保护作用和增稠作用;对膏霜类起增黏和凝胶化作用;还具有保湿、成膜等作用。这类物质分子是具有大量极性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当学生了解胶黏剂的分子结构后就很容易理解所起的作用。

七、香料和香精。

化妆品也称为香妆品,香气使人感觉愉快。所以香料和香精是必不可少的组分。这部分内容非常丰富,包括香料的发香基团、分类、分子结构式、合成香料分子结构式;香精的分类、组成、调香等,应该在理论部分叙述。

八、表面活性剂。

由于化妆品中含有油脂类和水不相混溶的物质,如果没有表面活性剂化妆品就不会稳定而要分层。表面活性剂内容属于物理化学中的表面化学。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特征是具有极性的头和非极性的尾。又由于相似相亲相似相溶的规则,使表面活性剂具有乳化、洗涤、分散、增溶、发泡、润滑及一定的保湿等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应该是重点内容。除了以上各组分之外,对于防晒化妆品还应讲述防紫外线成分,即防晒剂。包括紫外线的不同区段及其生理作用,防晒剂对紫外线的防护机理,分子结构特征等理论。对于具有某些防治作用的化妆品还应加入相应的内容。

一、用多媒体教学优点是速度较快,学生容易接受,但很可能理解不深。另外上课时很难避免学生略为走神就错过很多内容。常常出现学生自认为听得很明白的问题,教师绕个圈子再问就糊涂的情况,因此课外思考题作为平时作业是必需的。

二、应避免学生的作业过于重形式而忽视了内容。目前部分学生求知欲很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但仍有部分学生不愿花费较多时间在这类课程上,所以存在敷衍的想法,不认真对待,抄作业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因此在留作业之初就要加以正确引导。

生自己都能给出适合的结论。

参考文献。

[1]何萍芬,岳小欣.化妆品化学课程建设的探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04:332-334.[2]王德强.浅谈多媒体在化妆品化学课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04:35.[3]袁丽霞.化妆品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初探[j].中等医学教育,2000,09:46-47.[4]郑桂芝.化妆品化学实验教学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7,03:103-104.[5]罗玲,温勇,汪海琴.在土木工程专业开设化学课程的几点建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v.27;no.27006:132-133.

对课程教学提出意见及建议

1.建立新的教师培训机制,切实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切实做好各级培训工作。充分重视和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和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师培训的最大效益及可持续性。各级教研员应以学校为基点,以课改研究为中心,切实抓好校本研修。同时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造就一批吃透新课程理念、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富有教学特色的学科骨干教师。

2、要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树立“沉进去”、“走出去”、“坐下来”、“钻进去”、“放开来”的五种“意识”,要认真细致地抓好新课程实验的落实工作。实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进行工作布置、专题研究和阶段总结;重视信息交流和资料积累制度。教研员应经常深入学校,走进课堂,虚心学习,与教师平等对话、交流。帮助教师及时总结经验,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在学习和总结中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提高。

3、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和加强学校教研组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要不断指导和督查各校集体备课、集体评议课制度的实施;引导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课题研究,鼓励教师针对新课程实验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提倡教师自觉加强专业学习、进行自我反思、开展同伴互助的校本教研模式。努力实现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4、加强案例研究,直面教学新问题。通过典型的课例,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课程、教材的整合问题,教材与学生学习实际有效结合的问题;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以及达成“三维目标”的途径问题;学习方式变革与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如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方法和谐统一的问题;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个体学习和集体学习的关系问题;小组合作探究的效益问题等等。

5、对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各种层次和各种形式的交流和研讨,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在系统总结必修课开设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对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的关系、选修课程的资源开发、选修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学生选课的平衡性、如何指导学生选课、选修课程的评价等问题加以认真细致研究,并制订有效方案。

6、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学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其中包括校内和校外课程资源、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等。课程资源具有丰富性、生动性和现实性等特点。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是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丰富的.、适切的课程资源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基础和保障。

7、应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等各类教学设施的作用。图书馆是师生能接触到的最方便的资源之一。音像资料包括图片、照片、录音、录像和题材的影视作品等,是一种较为现代化的课程资源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条件和多媒体技术,收集丰富的网上资源、制作课件、展示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网页和进行远程学习等,有效地发挥公共网络资源的价值,使学生更直接、更全面、更迅速的了解,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高质量的课程资源。对现代技术的成功运用,是新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发展趋势。

上一篇:中管党费意见建议下一篇:没有了

给准备“课程与教学”测试的教师的建议

我作为八里营中心小学高效课堂核心校项目负责人,从自身来说,,是我从教23年来最充实的一年,也是收获颇丰的一年,不是自己做出了骄人的成绩,而是彻底改变了自己,用脱胎换骨形容自己一点也不为过,说实在的,以前读书,真的是走马观花,哪里会有什么读后感,但的7月5日,我参加的河南成长学院高端研修班,给我寄来了闫学导师的《给教师的阅读建议》一书,我打开一看,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只2天,我看完了这本书,并写了10000字的读书摘记,写了发自内心的第一篇1500字的读后感《知遇我的“经典”》,闫老师的话语“读书,就是生活,像呼吸一样不能没有的生活。”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语“一个不掌握数学,不会解应用题的人,仍可以生活下去;然而,如果不会阅读,则不能生活,也不会获得幸福。”深深震撼了我,原来,我们除了烦闷的周而复始的教学生活,还可以享受读书。

有了这一想法,我的读书生活从此开启,207月24日,从洛阳学习回来后,我一下买了4本书《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还有两本教材解读,我又一口气读完前两本,写了40000字的读书笔记,3篇读后感,10来首打油诗。到了寒假,我们乡又给每人发了2本书,一本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一本魏书生老师的《教学工作漫谈》寒假我被这两本既有理论又有教学事例的书又一次深深吸引,开学后,魏老师的一些做法,如让学生写语文学习计划,写座右铭,我在班里实验,学生按计划每天执行,提高了学习效率,我班200字分层留作业,也是参考了魏书生老师的每天500字的作业,和学生商量后制定的,就照着优秀老师的做法再结合自己班的实际情况去做,就能学到很多。所以,我郑重其事地提出第一条建议,希望局里每学期给老师一些推荐书目,让老师刚开始读些对自己马上有用的书,吸引老师的阅读兴趣。只要能读几本,自己以后就会主动买书,我今年就自己买了700多元的书,但校长说,报销,为了鼓励老师读书,建议学校报销购书费用。为了激励老师写作热情,可以择优在滑州杏坛上发表的文章向上一级刊物推荐发表。

第二条建议,跟我县在进修学校的一次培训有关。年5月16日,下午申宣成博士的讲座《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其中的做课例研究的两种方法专题分析法和情景填空法我感觉很实用,现在这学期我正在分析《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阅读教学卷),刚好有申宣成博士讲的于永正老师的《新型玻璃》一课,回到家,我就一步步看,一点点写感受,竟然发现这种课堂实录里真的可以从很多主题研究,如导课环节,于老师每次导课时,就非常注重写字的指导,而且每次都落到实处,不是书空课题,而是在本上写,一一指导。再如学法指导,往往是当堂发现一个或多个学生好多做法马上推广,如初读课文时,有的小朋友就在那主动圈圈点点,于老师就利用这个同学的做法,马上引导大家要“不动笔墨不读书”真是让孩子像传授经验一样教学法,其他孩子也易于接受,一石二鸟。所以我的第二条建议就是从课例研究开始,打磨自己的课,局里可以定时征稿,或举行这样的展示比赛。这点,对老师的专业成长帮助很大。

第三点,2017年,我县促课改的3次视导,2次督导,我觉得加入帮助指导更好。如根据学校的需求,送本土专家的讲座。今天,我就遇到了老店的两位老师询问我校作文批改法,以及发言课到班刊的一些做法,这些可能都是一线教师最想听的,最实用的。

作者|八里营朱素彩。

对课程教学提出意见及建议

一、在当代建筑批评课中,收获很多:

1、采访张利老师。

在收集张老师资料的过程中,阅读了他学生时代的所有论文,以及他的建筑作品,通过这些了解到了他的设计理念以及个人风格,并且有了一些自己的疑问,再采访过程中请教了这些问题,对于老师的回答,都一一记录下来,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体会。能够有机会和张老师面对面的交流,真实的感受他的工作环境,这样的机会很珍贵。

2、基于张老师的设计理念和作品风格,提出了我的排行榜主题,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这方面资料搜集,搜集了当代中国从事乡土建筑的建筑师,并且进行了大量的数据搜集,在这期间李晓东老师踏踏实实做建筑,坚持自己独立价值观,并对他的“针灸理念”产生了兴趣。张利老师的风格我个人觉得和李老师的风格很相同。

二、关于当代建筑批评的意见:

本学期的当代建筑批评课,由于时间的紧迫,在并没有充分领会到每个阶段的所搜集到的资料的价值,需要以后慢慢学习。另外,对于什么是建筑批评,现在仍然有些迷糊,我想张老师可以适当给我们讲一下如何去做建筑评论,这其中的过程和方式是什么,这样就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直奔主题去研究。

谢谢张勃老师一直以来给我们提供的持续不断的消息,这些消息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方向动态,给我们灵感,并且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可以和建筑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是难得。

谢谢张娟老师对我的指导,并且在她的指导下让我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感谢张利老师,对于我的提问一一作了回答,很尊重学生的每一个问题,以商量的口吻在和我们探讨问题,他的答案让我受益匪浅,同时需要我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体会慢慢消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信息技术教育已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由于各种原因,部分老师总是对该学科的实际教学过程大打折扣,没能正确领会该学科的真正教学目的,使该课程的学科价值不能充分体现.为此,总结多方面原因,我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即可以适当改变教材的内容,使其体现的更科学、更合理、更完善、更具导向性;其次,任课老师一定要深入理解信息技术学科的`真正教学目标,改变以往以计算机技术培训为目标的教学理念,正确把握信息技术课程的命脉,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实施教学;最后,我们要进一步提高“用而必学,学有所用”的教学意识,让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学科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尽可能起到最大的帮助.

作者:王世贵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靖远一中,甘肃白银,730600刊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educationinnovationherald年,卷(期):“”(6)分类号:g633.67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学科整合意识

大学课程教学计划

前言。

身体教育(physicaleducation)是以体育(sport)和健康知识为内容,以全面发展受教育者身心健康为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从身体教育发展史来考查,无论古希腊雅典,还是近代的瑞典和德国,都以体育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学生智力和体力全面发展为目的。直到20世纪60--70年代,由于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大量的行为方式疾病和健康问题不减反增,国民体质下降,代价惨痛,致使一些发达国家开始了空前的健康革命,使得身体教育的思想、目标、内容、方法都产生了深刻的变革。身体教育由单一的体育教育向与健康教育结合的方向转化,且教育目标不只是运动技术的掌握和机能的提高,而是能影响人们一生的科学健康观念的树立和健身方法的获取。

在我国,“体育”和“体育教育”是大家都知道的,很少有人提起“身体教育”。这里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我国的体育这个词源于身体教育,曾属于教育范畴;其二,从字面上解释,“体”是身体,“育”是教育,似乎“体育”就是“身体教育”。然而,在今天我国民众的现实生活中,体育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功能广泛的社会文化现象,不再属于教育的范畴。体育是运动、娱乐、游戏、冒险的代名词,完全被我国人民所接受。在这种大环境下,体育或体育教育都无法担当起真正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重任。因此,还身体教育的本来面目,是搞好身心素质教育和贯彻“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当务之急。

任务。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两个通知的的精神。身体教育课程应完成以下任务:

1.增强身心素质水平,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健康、协调。

1发展。(身体健康目标)。

2.使学生掌握有关健康和体育的知识,建立科学的健康观;了解并学会某些科学锻炼身心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为终生自我身体教育和运动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运动参与、运动技能目标)。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参与运动锻炼的过程中,弘扬运动精神,逐步建立公平竞争、尊重自己和他人、遵守规则、勇于承担责任、团队合作、以及团结协作等社会意识。(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目标)。

三、

实施时间: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开始身体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一、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和心理品质,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都应紧扣培养目标,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巩固、丰富、完善所学的理论知识。三、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在健康观念的培养方面,利用大学生智力优势这一特点,用现代科学揭示出的有关健康的基本规律和事实,从理论上武装全体学生;而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终生锻炼方面,则根据具体情况,侧重个性的东西,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基本能力为主,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身体教育课程设置、内容及学分。

“健康第一”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的普通体育课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以爱为魂”是我们的教育理念;传授科学的健身知识,夯实学生保持终身锻炼的科学常识基础,提高学生自我健身和学习健身知识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健康观”,以及弘扬参与、尊重、平等竞争、团队合作等运动精神,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在培养真正意义上全面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的过程中,完成“体”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使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建设需求,将“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一口号因我们的教育而变成现实,是我们的目标。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对现有的普体课程进行了探索性改革。第一,改名称,“体育课”改为“身体教育课”

第二,改课程设置,将课程分为两个层面:“运动与健康基础教育层面”

“运动技术基础教育层面”

第三,调整运动与健康教育层面课程的教学内容、课时。

第四,改革运动健康教育层面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第五,在运动技术基础教育层面,增加专题健康讲座。

身体教育、体育概述--历史、发展、目的、作用;

提高身体素质、发展生理机能、预防疾病的锻炼方法,各种运动游戏。拟开设课程。

暂时开设“锻炼、医学与健康”、“运动、退化性疾病预防与健康”两门课。随着条件的成熟,将陆续开设“运动、营养与健康”;“运动、压力调节与健康”;“运动、体重控制与健康”;“运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与健康”;“运动、身体素质与健康”;“运动、社会适应与健康”;“运动、环境质量与健康”等等。我们会努力工作,争取将健康通识课培养成我校的特色课程,为人才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每学期考核内容及分值。

理论考试。

体能测试(3项)。

技术评定。

学习态度内容。

健康知识。

800米女、1000米男(20%)。

项目。

考勤。

体育知识。

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10%)。

表现。

立定跳远(10%)。

分值。

40%。

40%。

10%。

10%。

注:理论考试开卷、闭卷相结合,每学期末进行考试;

素质考试随堂安排,得分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定。体能测试项目可根据《国家体育标准》中的选测项目进行调整。

运动技术知识教育层面。选修,1---4学分。

现开设课程。

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键球、羽毛球等球类;武术、体操、各种有氧运动、轮滑、游泳、拳击、拓展训练等各类项目。

每学年考核内容、分值、形式。

理论考试。

体能测试(3项)。

技术评定。

学习态度内容。

健康知识与。

800米女、1000米男。

考勤。

体育知识(第二学期)。

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10%)。

项目。

表现。

立定跳远。

分值。

0%/10%。

30%。

60%/50%。

10%注:分值比例的两个数值,前者为每个学年第一学期比例,后者为第二学期比例。

注:考试随堂进行,身体素质得分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定。体能测试项目可根据《国家体育标准》中的选测项目进行调整。

3健康基础教育层面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的改革及预期效果1、教学形式采用3---3制:

30分钟理论、30分钟素质练习、30分钟技术活动。2、教学方法多层次:

技术内容则以游戏方法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3、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内容的多样性,决定组织上就要灵活多样:

使每个选择健康基础课的同学,都将获得较系统的相关理论知识,避免学生们经历十几年的体育教育之后,仍是健康盲和运动盲的尴尬局面。

使学生的身体素质都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明显的提高,而不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备终生保持身体素质健康的科学知识和能力,避免经历十几年的体育教育之后,身体素质却因为知识的欠缺,而导致踏入工作岗位后,体质每况愈下,行为疾病则乘虚而入。

使学社生获得某项运动的感性认识,为运动技术课的选修打下基础。避免经历两年的大学体育教育之后,才知道自己最喜爱的运动项目是什么,再想学习,为时晚矣。几点说明:

一、设置健康基础教育课程的意义:

1、使我校“育体”工作真正回归到教育范畴,为人才质量的提高做点儿实事,为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范例。

2、学生需要全面的健身知识,在体育课框架内很难完成这个任务,而用这个办法,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多年来使我们棘手的问题,使系统地传授健康知识和提高学生的健身能力在组织上有了保证,把“健康第一”的思想贯彻得更加扎实。

3、理论内容课时的增加和一次课中不同内容(理论、素质、运动)课时比例的灵活安排,将使我校“体育课靠天吃饭”的现状得到修正,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对我校乃至全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在身心素质方面)的真正全面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4、能够更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以及和谐进步”的时代精神。因为人的发展上,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指导、全面和谐”的理念,健康基础教育层面课程设置的意义正在于此。

力可挖。健康基础教育层面课程的设置,对探索通过教育途径为此做出实质性的贡献是。

一个积极的探索,也是对现有运动技术教育的先天不足的最好补充。二、设置健康教育通识课程的可行性:

1、本方案中“健康基础教育”层面中的改革,在我校已经历数年摸索,可以进入试验阶段。

2、课程发展潜力大。目前只开设两门课程,今后将鼓励教师开设系列课程。例如,在生命科学、身心素质、营养、疾病、生活方式、压力调节、社会适应、烟酒毒品危害等全方位知识领域,都可开展工作。

3、师资力量有保证。现有的中、老年教师,都具备讲师以上任职资格,教学经验丰富。近几年,我校又引进了相当数量的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他们健康知识理论素养较高,适合此类课程的教学。

大学教学课程课改心得体会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与实施,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愈觉得新课程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它为我们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社会的发展依靠改革、创新的推动,社会改革呼唤课程改革,而如今的新课程改革正是在这改革浪潮中应运而生的,它能够不断地推动教改的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下面是本人在音乐方面的一点心得体会。

音乐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音乐表现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学生通过音乐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

小学音乐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组织学生音乐学习的,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如:聆听、观看和分辨自然环境、自然景观、自然声响并用某些音乐要素(如:音的长短、高低、强弱、音色、节奏、旋律、和声、节拍、调性、调式等)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新教材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可接受性,并联系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经验相联系。如:人音版的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材适应幼小衔接的发展阶段,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内容充分考虑了儿童从幼儿园到进入小学学习的心理需要。儿童刚刚开始小学生活,对他们影响最大是新环境和人际交往。儿童这时最需要的是人际间的关爱和温暖,温暖,才会使他们有安全感和对新集体的依附感,才会对他的环境、学习任务产生感情和兴趣。因此,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设计了"好朋友"的单元主题,体现了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在"游戏"的单元中,让学生通过对游戏的参与、交流、模仿和表现,使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单元活动以游戏为载体,创造多样的"玩法",挖掘"一起玩"的内涵,使学生从自我中心走向与他人共处。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人文主题与知识机能的关系是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音乐课程要求把知识技能的学习同音乐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形成有机地结合。其中特别重要的是,知识技能只有在情感的激发下才能够成为智慧。音乐教育到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艺术的本质、特性,音乐课程应体现出其他学科所不能触及到的方面。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失掉了情感就没有了艺术。在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只有让情感得到充分体验、感受和理解,才能接触到音乐的本质,也才能让学生领会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如《音乐》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手拉手",通过《让我们手拉手》、《一对好朋友》等歌曲,引导学生表现他们丰富、有趣的生活,反映他们的感受,学会同学之间互谅互让,珍惜友情,共享快乐,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懂得相互欣赏和共同分享。达到情感体验和提高审美素质。

音乐是各种不同文化的符号性载体,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实施新课程中,要努力挖掘音乐教育的多方面功能。

首先,通过音乐与文化的连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文化背景,学会尊重多元文化。

&nb(转载自新世纪范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免费提供下载。)sp;在音乐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联系到参与社区、家乡的节目、庆典、联欢等活动,了解其中的民族民间音乐、歌舞、戏曲等文化,了解它们与其他地区或其他民族文化的异同。通过观看或聆听中外音乐作品,结合有关资料,让学生了解相关国家的地理、历史、风俗人情、社会风貌,增进对不同民族,不同风格音乐的了解与尊重。例如:在"过新年"的设计中,可在聆听和感受《小拜年》、《窗花舞》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不同地区过年的情景,通过看录像、图片等,了解与中国年文化有关的年画、剪纸、春联及相关风俗。如《小拜年》则以湖南农村为例,感受那里庆丰年、闹秧歌的热烈气氛,然后再进行演唱湖南花鼓调《小拜年》,再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如何剪窗花、写春联、扭秧歌等,分组参与制作、绘画、创编歌词、学走秧歌步、学打秧歌鼓点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中国年文化的情趣,同时了解中国年文化有关的习俗。

其次,还可以通过音乐与科技手段的简单结合,让学生感受和了解常见科技产品中蕴涵的艺术要素,了解艺术想象和审美要求对科技发展的价值和促进作用,让学生对所学所知的科学内容进行艺术的创造与表现;探索现代科技手段对艺术形式和风格的影响;引导学生讨论古代和现代人有哪些艺术想象激发了科学探索。如人们对飞行的想象和需要促进了飞机的出现,对太空的想象促进了火箭和飞船的研制;音乐想象对服装设计、汽车造型、建筑造型、舞台设计等产生影响。例如:《音乐》教材第一册"静静的夜"单元中的《闪烁的小星》、《星光恰恰恰》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和发现音乐中的"想象美",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关注音乐、关注科学,达到感性与理性的平衡,使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全方位地提高人们的精神素质,从根本上推进一个社会的内在品格。

给准备“课程与教学”测试的教师的建议

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的解读,我深深感到作为一线教师的我缺少的是理论的支撑与引领,理论基础是地基,打好了才会有更多的后劲支撑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技术水平,适应信息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该书系统的梳理了当代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流派,体现诸多理论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应用与实践,为教育者的教育教学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支撑,更好的促进教师教育与教育技术的改革和发展。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事实已经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法,乃至最总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如何利用好多媒体技术来提高课堂教学成效,还需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做出不断的摸索与探究。通过本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加强学科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多媒体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把多媒体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的结合,以现实课程教育目标,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它包括: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环境中实施、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二、注重教学环节的研究。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和师生的互动,让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

1.呈现教学内容: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后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学内容具有了生动性、立体感,使教学内容多次重复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使呈现方式得到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变化。

2.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不仅利用好教材上所选内容和背景材料,而且注意再选用其它的教学内容和背景材料,扩大教学的容量,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的。

3.转变学习方式:现代教育的技术的应用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就是突出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知过程,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目的,要建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的现代学习方式。

4.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过程,其中包含教师、学生、教学书和媒体等四个因素,这四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稳定的结构形式便称为教学模式。在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个性化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仅仅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三、解决几个难题。

新课程标准出台后,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帮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可以展示给学生很多生动的画面,可以创设有利的情境设计;可以对课文进行形象的描述,还能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把真切的画面,历史性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联想,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美感体验,又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从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无形中提高了教学效率。

2.突破难重点扫清学习障碍。

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灵活生动的动感画面清晰地展现出来,利用各种多媒体模拟演示实验,在视觉形象作用下,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原先的障碍一扫而光了。这对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的大有益处,能够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四、几点反思。

1.要适时适地选择多媒体技术。

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或不适宜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也用的教师仅仅是在公开课、竞赛课的课堂教学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所说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要看相应的课堂环节是否适合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能否有助于减负提质,能否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从而提高教学成效。

2.避免机器式的灌输法。

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等因素的束缚,一些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多媒体技术演变成加强灌输的新手段,学生依然围着课本知识和教师的思维在转,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自主性和主体性仍然难以发挥。

除此以外,课堂教学中还应经常思考的一些问题,如:各学科的教学资源该怎样建设?在课堂教学中制作怎样的cai课件?多媒体与科学的整合,何种程度适宜?教学技术在课堂中应用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我们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学科科学时,还应把握以下几个问题:辅助教学与优化教学的统一、方法与内容的统一、教学目的与媒体的特点相统一、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统一。

相关范文推荐
  • 10-27 最新党支部宣传委员年终总结(模板15篇)
    年终总结是对一年来努力付出的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的关键步骤,它能够激励我们追求更好的未来。接下来是一些常见的年终总结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 10-27 专业天然气安全施工方案大全(17篇)
    施工是将设计图纸上的理论转化为实际建筑物或工程设施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施工范例,供大家参考。这些范例都是在实际工程中取得良好效果的,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借
  • 10-27 最新排球课教案全集(模板14篇)
    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培养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形成个人的教学特点。如果你对教案模板的编写不太了解,可以参考一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教案模板范文,相信会有帮助的。
  • 10-27 优秀市场调查的心得体会(案例20篇)
    通过总结,我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在这段时间的成长和不足,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制定更好的计划。以下是一些学者们的心得体会,他们在不同领域的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见解
  • 10-27 专业入小区取暖协议书(通用15篇)
    合同协议是商业交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件,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在起草合同协议时,可以参考以下实例,以确保各方的权益得到保障。男方:男,汉族,____年__月__
  • 10-27 最优人社局党建工作调研报告大全(15篇)
    调研报告的撰写需要一定的调研方法和技巧,并且要符合一定的科学规范。调研报告范文中的结论和建议可以为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提供有益的参考。(一)进一步强化抓基层党建工作
  • 10-27 优秀小学教育课程心得体会(模板16篇)
    通过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和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下面是一些值得阅读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启迪和帮助。
  • 10-27 最热检察监督复查申请书大全(14篇)
    申请书是对自己进行推销和展示的工具,它可以用来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以下是一些优秀申请书的经验分享,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启发。尊敬的领导:您好!我叫李白,男,19
  • 10-27 最热伙食承包协议大全(13篇)
    承包合同的结束后,双方应进行项目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的承包合作积累经验。以下是一些承包制度下的成功故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甲方:(以下称甲
  • 10-27 优秀租房合同证明大全(15篇)
    租房需要根据个人需求,综合考虑价格、位置、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选择。精心整理的租房心得和技巧,希望对大家寻找到满意的房源有所帮助。本辖区范围内房屋租赁的单位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