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先进事迹材料(优质15篇)

时间:2024-01-08 10:17:48 作者:MJ笔神

在事迹材料中,可以突出强调个人或事件所具备的创新、坚持和拼搏精神。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些见证历史瞬间的事迹材料,让我们一同回顾和思考。

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王玲同志是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原解放军第177医院)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1951年12月出生,1968年3月入伍,197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王玲同志从护士、医师到主任医师,她行医30多年如一日,视病人如亲人,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无私奉献的爱心,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爱戴,凝造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展示了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血液病,人们往往谈之色变,得了血液病的患者,更是显得焦虑和不安,恐惧和无奈。王玲同志把病人当亲人,细心呵护他们的心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大医至精诚的真谛。

两年前,王玲主任膝关节半月板受伤,为不影响工作,她坚持等到春节前病人少了才做手术。按常规,手术后2-3星期才能下床走动,可是王玲主任心里惦记着她的病人,手术后第4天,就让护士用轮椅推着去血液科查看病人。有位患者说,他几天没看到王主任了,正觉心里有点不安,没想到王主任自己的身体还没好,就来看我们。看着坐在轮椅上的王主任,许多病人的眼角都湿润了。

血液病患者化疗过程中的痛苦,曾让许多患者望之生畏。但在血液科,许多病人都在问医生同样一个问题,听说化疗会让人恶心、呕吐,痛苦得死去活来,我怎么没有感到不舒服?原来这里倾注了王玲主任的眷眷真情。不同的人对药物的敏感度有所不同,王玲主任对每一位病人,都做出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液体量的多少,各种液体之间的顺序,时间的安排,副作用的预防等等,关怀得无微不至。

王玲主任总是千方百计为病人节省医药费,不该检查的不检查,能用国产药的就不用进口药,在她的心目中,病人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

化疗和骨髓移植,是治疗血液病的主要手段,化疗药物大多数都十分昂贵,骨髓移植更是动则以十万计算。来血液科的许多病人都是被疾病折腾的一贫如洗,有的病人卖粮食、卖猪凑钱来治疗,但这些钱,有时还不够做一次治疗费用。医疗费,竟成了许多血液病患者求医道路上难以逾越的障碍。王玲主任为病人节省医药费可谓花尽心思,绞尽脑汁。

王玲主任经常通宵达旦坐在电脑前,搜索、比较国内外治疗血液病的不同药物,为患者选择最省钱又能达到最好疗效的治疗方案。有一个病人合并高血压,本来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就很多,考虑到病人经济条件,王主任几乎比较了所有的降压药物,还是不放心,当她在互联网上,查到另一种国产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时,高兴得几乎跳起来,因为这种药物效果非常好,而且每天只花几毛钱!

感恩图报是人之常情,王玲主任为患者倾注的热情,付出的心血,病人看在眼里,记在心头,许多人都要找一个机会表达一下谢意。可是,他们送出的“红包”或礼物,都无一例外遭到王玲主任的谢绝。

1997年3月的一天,江西革命老区的一位农民,带着他14岁患白血病的儿子,慕名找到王玲主任,王主任热情接待了这对父子。怀着希望得到王玲主任特别关照的心,这位农民见左右无人,便偷偷将一个早已准备好的500元“红包”塞到她的口袋。看着老人憨厚的样子和充满期待的目光,王玲主任实在不忍心当面将“红包”退回。安顿好病人后,她立即把那500元代病人交了住院押金。经过近两个月的精心治疗,病人的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转,但出院时还差800元钱,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王玲主任知道后,主动掏出1000元塞在老人的手里。老人临走时含着热泪对她说:“王主任,你对我们真是太好了,你真是孩子的再生父母啊!”

面对患者,王玲主任永远保持着那亲人般的笑脸,但面对那些药品和器械推销商,她的表情却总是非常严肃:“我们需要你的产品,会与你们联系的,请不要影响我们治疗病人的时间”,她先是婉言谢绝,后来她干脆在门上贴上“医药代表,谢绝入内”。

王玲主任从护理员、到主任医师,从初中文化,到医学博士,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串艰辛,不懈地向医学科学高峰冲击,因为她坚持认为,医生解除不了病人的痛苦,就不是好医生。

王玲主任从医之始,仅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卫生员,30多年后的今天,王玲主任成了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是什么力量让她一路这么坚持下来并取得了成功?如果说病人的需要,是王玲主任爱上医疗事业的初衷的话,那么,患者的痛苦呻吟和无助的眼神,则是她不断攀登医学高峰的动力。

王玲主任1977年进入第一军医大学学习,1985年考入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的硕士研究生,1989年考入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获博士学位。从她上大学到获博士学位时隔20xx年,这20xx年间,她既要负责临床工作,又要为考硕、考博做准备,付出的努力与心血非一般人所能想象。

1971年,王玲在广州军区第165医院的烧伤科做护士,在进行烧伤人造皮肤的研究过程中,为了试验不同中草药的镇痛效果,她先后在自己的腿上制造了十多个创面,亲自体验止痛效果。

取得博士学位后,王玲回到了当时的广州军区第177医院工作,作为医院第一位博士,她没有满足于自己的高学历,而是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向医院的老主任、老专家请教,不断接受新知识,积极进行科研,至今已经在国内外血液病学专业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

在孜孜不倦学习的同时,王玲还非常重视科室医生和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她为全科医生和护士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经常利用晚上时间给科室的医生上课,把自己潜心总结出来的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科里的医生。

在王玲主任的书架上,有一本发黄了的硬皮本,上面工工整整、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名人名句。从上小学起,她最爱读的书是《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牛虻》和《欧阳海之歌》。

作为一名医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玲30多年如一日,忠诚地维护群众的利益,这并非偶然的。

1951年12月,王玲出生于军人家庭,有4兄妹,王玲排行第二。王玲父亲是典型的军人性格,对子女就象对待战士一样严格。王玲从小就养成了独立生活的习惯。生活在烈士们子女中间,耳濡目染,很多烈士的英雄故事给王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今天,王玲一说起小时候的故事就象发生在昨天。

入伍后,读书成了王玲军营生活的重要部分,至今她仍然保存着一个当年的读书笔记,笔记本上,工工整整、密密麻麻的记满了一些名人名言和革命党人精彩的章节。这些读书笔记一直记到她上军校之后,因学习紧张而作罢。

王玲主任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医院有事,只要病人需要,她总是随叫随到,她的时间表上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没有节假日。因忙于医疗工作,她无暇顾及自己的“终身大事”,今年已54岁了,一直未成家,为了“大家”舍“小家”,她始终无怨无悔。一位和她共事多年的同事说:“她因为病人而错过了组建家庭的最佳年龄,事业就成了她的伴侣,科室就成了她的家,病人就是她的亲友。”

王玲主任用自己的真情,凝造了和谐的医患关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新时期共产党员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良好形象。她所带领的血液科曾被广州军区后勤部评为“学雷锋式先进集体”,她本人曾被评为广东省医疗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个人,省、市“三八红旗手”,xx年在抗击非典斗争中被省委、省政府记二等功一次,xx年3月被广东省卫生厅党组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xx年5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xx年7月被广东省委授予“模范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并荣获白求恩奖章。

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王玲同志是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原解放军第177医院)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1951年12月出生,1968年3月入伍,197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王玲同志从护士、医师到主任医师,她行医30多年如一日,视病人如亲人,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无私奉献的爱心,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爱戴,凝造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展示了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血液病,人们往往谈之色变,得了血液病的患者,更是显得焦虑和不安,恐惧和无奈。王玲同志把病人当亲人,细心呵护他们的心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大医至精诚的真谛。

两年前,王玲主任膝关节半月板受伤,为不影响工作,她坚持等到春节前病人少了才做手术。按常规,手术后2-3星期才能下床走动,可是王玲主任心里惦记着她的病人,手术后第4天,就让护士用轮椅推着去血液科查看病人。有位患者说,他几天没看到王主任了,正觉心里有点不安,没想到王主任自己的身体还没好,就来看我们。看着坐在轮椅上的王主任,许多病人的眼角都湿润了。

血液病患者化疗过程中的痛苦,曾让许多患者望之生畏。但在血液科,许多病人都在问医生同样一个问题,听说化疗会让人恶心、呕吐,痛苦得死去活来,我怎么没有感到不舒服?原来这里倾注了王玲主任的眷眷真情。不同的人对药物的敏感度有所不同,王玲主任对每一位病人,都做出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液体量的多少,各种液体之间的顺序,时间的安排,副作用的预防等等,关怀得无微不至。

王玲主任总是千方百计为病人节省医药费,不该检查的不检查,能用国产药的就不用进口药,在她的心目中,病人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

化疗和骨髓移植,是治疗血液病的主要手段,化疗药物大多数都十分昂贵,骨髓移植更是动则以十万计算。来血液科的许多病人都是被疾病折腾的一贫如洗,有的病人卖粮食、卖猪凑钱来治疗,但这些钱,有时还不够做一次治疗费用。医疗费,竟成了许多血液病患者求医道路上难以逾越的障碍。王玲主任为病人节省医药费可谓花尽心思,绞尽脑汁。

王玲主任经常通宵达旦坐在电脑前,搜索、比较国内外治疗血液病的不同药物,为患者选择最省钱又能达到最好疗效的治疗方案。有一个病人合并高血压,本来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就很多,考虑到病人经济条件,王主任几乎比较了所有的降压药物,还是不放心,当她在互联网上,查到另一种国产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时,高兴得几乎跳起来,因为这种药物效果非常好,而且每天只花几毛钱!

感恩图报是人之常情,王玲主任为患者倾注的热情,付出的心血,病人看在眼里,记在心头,许多人都要找一个机会表达一下谢意。可是,他们送出的“红包”或礼物,都无一例外遭到王玲主任的谢绝。

1997年3月的一天,江西革命老区的一位农民,带着他14岁患白血病的儿子,慕名找到王玲主任,王主任热情接待了这对父子。怀着希望得到王玲主任特别关照的心,这位农民见左右无人,便偷偷将一个早已准备好的500元“红包”塞到她的口袋。看着老人憨厚的样子和充满期待的目光,王玲主任实在不忍心当面将“红包”退回。安顿好病人后,她立即把那500元代病人交了住院押金。经过近两个月的精心治疗,病人的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转,但出院时还差800元钱,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王玲主任知道后,主动掏出1000元塞在老人的手里。老人临走时含着热泪对她说:“王主任,你对我们真是太好了,你真是孩子的再生父母啊!”

面对患者,王玲主任永远保持着那亲人般的笑脸,但面对那些药品和器械推销商,她的表情却总是非常严肃:“我们需要你的产品,会与你们联系的,请不要影响我们治疗病人的时间”,她先是婉言谢绝,后来她干脆在门上贴上“医药代表,谢绝入内”。

王玲主任从护理员、到主任医师,从初中文化,到医学博士,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串艰辛,不懈地向医学科学高峰冲击,因为她坚持认为,医生解除不了病人的痛苦,就不是好医生。

王玲主任从医之始,仅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卫生员,30多年后的今天,王玲主任成了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是什么力量让她一路这么坚持下来并取得了成功?如果说病人的需要,是王玲主任爱上医疗事业的初衷的话,那么,患者的痛苦呻吟和无助的眼神,则是她不断攀登医学高峰的动力。

王玲主任1977年进入第一军医大学学习,1985年考入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的硕士研究生,1989年考入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获博士学位。从她上大学到获博士学位时隔20__年,这20__年间,她既要负责临床工作,又要为考硕、考博做准备,付出的努力与心血非一般人所能想象。

1971年,王玲在广州军区第165医院的烧伤科做护士,在进行烧伤人造皮肤的研究过程中,为了试验不同中草药的镇痛效果,她先后在自己的腿上制造了十多个创面,亲自体验止痛效果。

取得博士学位后,王玲回到了当时的广州军区第177医院工作,作为医院第一位博士,她没有满足于自己的高学历,而是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向医院的老主任、老专家请教,不断接受新知识,积极进行科研,至今已经在国内外血液病学专业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

在孜孜不倦学习的同时,王玲还非常重视科室医生和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她为全科医生和护士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经常利用晚上时间给科室的医生上课,把自己潜心总结出来的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科里的医生。

在王玲主任的书架上,有一本发黄了的硬皮本,上面工工整整、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名人名句。从上小学起,她最爱读的书是《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牛虻》和《欧阳海之歌》。

作为一名医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玲30多年如一日,忠诚地维护群众的利益,这并非偶然的。

1951年12月,王玲出生于军人家庭,有4兄妹,王玲排行第二。王玲父亲是典型的军人性格,对子女就象对待战士一样严格。王玲从小就养成了独立生活的习惯。生活在烈士们子女中间,耳濡目染,很多烈士的英雄故事给王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今天,王玲一说起小时候的故事就象发生在昨天。

入伍后,读书成了王玲军营生活的重要部分,至今她仍然保存着一个当年的读书笔记,笔记本上,工工整整、密密麻麻的记满了一些名人名言和革命党人精彩的章节。这些读书笔记一直记到她上军校之后,因学习紧张而作罢。

王玲主任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医院有事,只要病人需要,她总是随叫随到,她的时间表上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没有节假日。因忙于医疗工作,她无暇顾及自己的“终身大事”,今年已54岁了,一直未成家,为了“大家”舍“小家”,她始终无怨无悔。一位和她共事多年的同事说:“她因为病人而错过了组建家庭的最佳年龄,事业就成了她的伴侣,科室就成了她的家,病人就是她的亲友。”

王玲主任用自己的真情,凝造了和谐的医患关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新时期共产党员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良好形象。她所带领的血液科曾被广州军区后勤部评为“学雷锋式先进集体”,她本人曾被评为广东省医疗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个人,省、市“三八红旗手”,__年在抗击非典斗争中被省委、省政府记二等功一次,__年3月被广东省卫生厅党组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__年5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__年7月被广东省委授予“模范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并荣获白求恩奖章。

妇科医生的先进事迹材料

蓝爱琴,女,瑶族,196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北海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第二党支部书记。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27年,从住院医师到副主任医师,一步一个脚印,好学上进勇攀医学高峰,精益求精开展新项目,以医者仁心服务每一位患者,以高超医术挽救无数生命。作为一名拥有27年党龄的医务工作者,以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二十多年如一日奋战在妇产临床一线,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是党组织认可的好党员,群众信赖的好医生。

2001年,为适应科室业务发展,蓝爱琴克服孩子年幼的困难,不远千里离家到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求学进修一年,成为北海市人民医院妇科首位接触电视腹腔镜手术的医生。学成回院后,她配合科主任开展腹腔镜新技术项目,在北海市率先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创业之初,困难重重,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的变革,不是每一个患者都能接受。为了广大群众利益,蓝爱琴知难而上,从手术病例选择、手术安全评估、手术风险预测、手术并发症防范,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电视腹腔镜手术新技术逐渐得到群众接受,让广大北海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先进的医疗技术。

2004年,根据三级甲等医院服务能力要求,北海市人民医院需派人学习妇产介入技术。介入技术技术难度大,接触射线,职业暴露对身体会造成一定伤害,大多人不愿意去学习。医院分管找到蓝爱琴,希望她能接受此项学习任务。身体弱小,体重不足45公斤的她,毅然担负起学习妇科介入技术的重务。有人说她傻,她说“我是党员,我不上谁上。”接入技术是一项造福人类的工程,为了集体利益,为了患者,蓝爱琴迎难而上,学成后为病情疑难复杂患者施行介入手术100多例,免除器官切除得身体创伤和心灵创伤,解决患者生育问题,深受群众好评。

2005年,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蓝爱琴再次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学习阴道镜操作技术。回院后,她立即按照指南,规范开展宫颈癌筛查及三阶梯治疗项目。迄今为止,她是科室进修学习项目最多,开展新技术项目最多最好的医生。她充分运用所学,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以高昂的工作热情和扎实的工作技能回报组织信任和群众期盼。

蓝爱琴有着一颗医者仁爱的心,工作中,她从患者角度出发,从患者利益考虑,为患者解除病痛。由于技术过硬,服务态度好,慕名而来的患者很多,自北海市人民医院实行手机微信预约挂号后,许多老人、农村妇女没有办法挂号看病。为解决这个难题,蓝爱琴到门诊坐诊时,都是提前开诊,延迟下班,为在完成原有预约病人后,给这些特殊人群加号看病,她的门诊工作量常居全科之首。

2016年8月,患者刘某被不孕症折磨两年找到蓝爱琴,经详细询问病史及检查后,初步分析该患者不孕的原因是心理因素,便给刘某开具了没有一粒药的健康处方。刘某半信半疑地离开诊室,快到门口时回头给她深深地鞠躬,含泪说:“我看了不少医师,今天是我听到最好的消息,谢谢蓝医生”。按照蓝爱琴的健康处方,2017年1月刘某怀孕了,对一个多年盼望有下一代的家庭来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患者潘某,64岁,放置节育环30多年,因恐惧心理,加上原有高血压,去了医院三次都因血压过高不能行取环术。经人介绍,潘某找到了蓝爱琴,为了安全起见,她将潘某收入院,经过一个星期的住院治疗潘某血压稍有下降,但对麻醉仍有风险。凭她多年临床经验,只要患者能坚持3—5分钟,局部麻醉应该也能完成手术。为解决患者的`心病,她耐心把手术经过通俗易懂地向潘某讲述,花了约1个小时的心理疏导,取得潘某的信任和配合,在精心准备下,不到5分钟,她就完成了取环手术,解决了困扰患者多年的痛苦。潘某激动地热泪盈眶,敬佩她的高超医术,逢人便说:“蓝医生是老百姓的好医生,我的命中贵人!”

类似这样给予患者健康处方,帮助患者走出心理阴影,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的事例不胜枚举,但蓝爱琴都说:“我是母亲,我理解想做母亲的心情。”

医学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医疗的风险。作为科室的技术骨干,蓝爱琴敢于担当,处处以身作则,为同事们树立了好榜样。

2016年5月,一位胎盘植入大出血的农村产妇到合浦某医院就医,因病重,病情复杂而转入北海市人民医院产科。由于该患者植入的胎盘面积大,手术风险高,考虑到病情紧急和到上级医院就医不方便,经会诊后,蓝爱琴立即为患者施行介入治疗手术。患者康复后感激不已,赞扬蓝爱琴医生妙手回春,是真真正正为病人服务的好医生。

2017年3月,一位未育患者因宫颈妊娠大出血,情况危急,生命垂危,切除子宫能马上止血,但永远丧失生育功能,对一个没有完成生育的女性来说是多么残忍。为了患者,蓝爱琴果断为患者施以紧急介入手术。术后,蓝爱琴没有回家,主动留在患者身旁,陪伴患者度过难熬的夜晚,给患者与家属精神上的安慰,患者与家属被她的敬业所感动,北海日报也刊登了蓝爱琴此次事例。蓝爱琴却轻描淡写地说:“我是医生,救死扶伤是天职。”

2014年,一位72岁老人李某,因病慕名来到北海市人民医院找蓝爱琴资料。因病情需要必需做手术,老人又有脑梗塞、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多种慢性基础病,手术风险极大,蓝爱琴建议老人到上级医院就诊,但老人不肯,说:“北海是一个好地方,蓝大夫是好医生,我就在北海治病,哪里都不想去!”老人在香港、澳门工作的三个女儿专程赶回北海,与蓝爱琴会面后,都很放心地同意老人家的意见,由蓝爱琴为老人行手术。在精心准备下,手术很顺利,老人平安出院,家属送来3000元红包表示感谢,蓝爱琴毅然拒绝了,说:“我是老百姓眼中的白衣天使,廉洁行医是根本。”

工作中,蓝爱琴时刻以病人利益为重,严格遵守医德规范,坚持规范用药,不开大处方,多年来一直保持全院平均处方费用最低记录。诊疗过程中,从不“吃、拿、卡、要”,许多患者为了表示感谢,给她送来红包、土特产等,她都坚决拒收,在我她看来,治病救人是医生神圣的天职!从医27年来,她所拒收的红包累计不下数万元,收到感谢信和锦旗近百份。曾经有外地医院想重金聘请她,但是她还是婉拒了,因为她的心已经留在了北海,让北海的每一个妇女在家门口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为了她今生的最大理想。

蓝爱琴无私的付出也得到了肯定,她多次荣获北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党员称号,多次荣获北海市人民医院优秀医师称号。2016年,她又荣获北海市人民医院优秀医师、群众最满意的门急诊医师称号。

蓝爱琴,只是千千万万奋战在医疗前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中的一员,可她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换来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用努力潜心钻研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妇科医学专业技能,以精湛的医术、良好的态度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行着医务工作者神圣的职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用不息的热情铸造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医魂。

妇产科医生的先进事迹材料

转眼间,一年的时间又过去了,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在科室领导与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也成长了很多,在为人处事方面变得更加得体,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慌乱,而在自己的理论与技术水平方面也有很大的提高。今年过的非常充实而且有意义,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基本上掌握了些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熟练的掌握了专科知识和操作,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张,广泛的涉取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文化素养。在工作上,我积极配合领导和同事,正确执行医嘱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做好基础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三查七对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解决。在工作中能理论联系实际,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护士长及年资深的老师请教,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对待患者能文明礼貌的服务,做到举止文明,态度和蔼,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积极和患者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以便让患者接受更好的治疗。

文档为doc格式。

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女农民乡村医生1951年出生于x乡1968年中学毕业在她的简历上注明的就是这样简单。真正的转折就是在1968这一年里目睹了家乡姐妹年级轻轻就因难产而死立志想当一名合格的接生员于是在大队党支部和群众的推荐下她勇敢的走进了卫生学校两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县城里的多家医院都瞅准了她但她毅然做出了到期盼她、信赖她的家乡村卫生所去的选择她从一名普通医生干起从一名乡村接生员做起。1970年北京医疗队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下派x乡以她年轻好学、基础扎实赢得医疗队的欣赏医疗队的同志手把手传她接生技术教她内科、外科、妇科知识与经验很快便成了一方知名的全科大夫。从此不论白天黑夜不论刮风雨雪只要有病人的呼唤有接生的需要她就送医送药到家田里埂头荒山野郊到处都飘扬着她的身影她把自己的青春、热情都奉献给了她的家乡农民她以一腔爱民之心受到了乡亲的交口称赞。她就像一粒能生根开花的种子用自己的默默奉献改变着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经她接生的父子两代人在比比皆是如今走到乡间大部分人都尊称她为刘姥姥。她在乡村一干就是35年,三十五个春夏秋冬里,她认真执行农村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努力钻研业务技术热情为农民服务积极参与防疫保健工作任劳任怨靠她那精湛的医术高尚的情操救死扶伤解除患者的痛苦以一位乡村医生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信念与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一首新时代的奏章。

“人不能忘本,是党培养的我,是乡亲们推荐我当的乡村医生,我不能计较个人得失要把工作做好”

1971年,当来到x镇x村卫生所工作时,面对两间低矮、破旧的危房,仅有的“老三件”诊疗设备,也有过失落和彷徨。但当她看到农民群众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时,她暗暗下定决心:硬件不足软件补,要用精湛的医术赢得病人的信任。她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把北京医疗队专家的经验有机地和临床结合起来,开展了接生、危重病人抢救等业务,过去许多想都不敢想的外伤、急症抢救,在努力下开展起来了。她潜心钻研,奋发向上,使自己由一个乡村医生成长为一名妇产科主治医师。

一个医生取得患者的信任从来不是靠广告、靠包装,而是靠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通过病人的体会口耳相传的。她深深知道,做农民的好医生,仅有良好的医术是不够的,还得有高尚的医德。她常说:"医者,先做人,后行医"。在乡村行医生涯中,她始终把医德作为乡村医生的灵魂。村卫生所面向的是农民群众,面向的是弱势群体,在她的村卫生所里她就实施了减、缓、免的收费规定。对经济困难的村民减免医药费10-20%;一时带钱不足的患者可先取药治病,下次来诊时再还欠款;对于特困群众免费治疗,每年减免费用达3000多余元。别人问原因的时候,她是这样说的,“人不能忘本,不能站在钱眼上,何况我又是党员。这些年我总是想,是乡亲们推荐我当的乡村医生,是党培养的我。我不能事事算计自己的得失要把工作做好。”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群众可以为证。

她不仅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好医生,更是一位工作泼辣的好院长。

作为村卫生所的负责人,村卫生所的良性发展,一直是工作之余思考的问题,村卫生所不能走个体化路子,于是当区卫生行政部门推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模式时,她就积极响应,在她的发动和带领下,乡村医生都加入了一体化管理,村卫生所和个体诊所统一整合,实现人、财、物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医疗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村卫生所的技术力量得到了充实,农民群众无不为此改革拍手称好。为了改善村卫生所的基础设施,她又反复奔走,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委会的支持下,通过卫生院支持一点、村委会支持一点、自己拿一点的办法,修建了120平方米的卫生所,彻底改善了村民的就医环境。今年,区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老早就认为这是惠及农民群众的大好事,可部分村民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就是认识不到合作医疗的保障作用,于是又一次发挥了乡村医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农民家中,比方比圆解释,她还亲自为几家贫困户,捐助了合作医疗基金,又一次受到了村民的赞誉。

她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在乡村医疗这个有限的空间里,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创业,尽管她的岗位非常平凡,尽管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一个人做了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她的,自担任卫生院院长以来,医院连续十年被评为x区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她个也多次被评为市、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医务工作者,20xx年她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20xx年1月她代表乡村医生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受到了卫生部高强部长的接见,她的先进事迹被广为流传。

妇科医生的先进事迹材料

秀兰,女,简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从医二十多年来,每一个日夜,都是对她的考验;每一个家属的笑容,都是对她的安慰;每一声新生儿响亮的啼哭,都是给她最好的礼物。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她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从1993年到医院工作至今已26个年头,9503个日日夜夜,13684320个分分秒秒,她都冲刺在临床工作一线,一边工作,一边学习。1996年6月至12月于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进修学习;2005年3月至9月于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进修学习;2008年1月至6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城东片区进修学习,还有数不清的全国、省级、市级、院级妇产科学术会议,都留下了她美丽的身影。

她对待每一位孕产妇,都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兢兢业业诊治。做好每一项体格检查,不放过每一个阳性体征,不管工作多么忙多么累都坚持每天下班前回顾每一个诊疗过的病人,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做好登记,做好后续的追踪随访,从医疗常规及人文关怀上给予病人最大的帮助。

遇到患者及家属不解时,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做好解释工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每一位患者及家属了解病情,理解相关病情变化及涉及风险,尽管声音已经沙哑,也没来得及喝上一口水,直到病人及家属满意离开,才能忙里偷闲上个卫生间。

从门诊病人到住院患者,她总是时刻为病人着想,从检查到治疗,为患者精打细算,积极与相关科室沟通合作,及时给予患者最合适的诊治。时刻关心着孕期的每个准妈妈,了解他们的检查情况、生活情况、饮食情况、情绪变化等等,保障孕妇和胎儿在孕期健康、安全、愉快地度过并顺利分娩。不管白天黑夜,抢救病人都是常有的事,一声呼喊,一个电话,迅速到场开展救治。身体力行为简阳市妇幼保健院危重症患者抢救机制的发展与完善做出了最大努力。

古人云:圣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科室的不断壮大,服务领域也在不断拓宽,作为妇产科的带头人,她默默承担了传、帮、带和技术把关的重任,手把手培养年轻医生。组织科室各种疑难危重症的抢救、带领科室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她总是无私地将所学知识传授给年轻的医者,让他们在不断地学习中丰富自己的理论及提高实践技能,迅速成长。简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及孕产保健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有了她遮风挡雨,尽管未来还很长,我们也将继续互敬互爱,互帮互助,一起为广大患者朋友谋福利,一起为简阳市孕产事业做贡献。

身体和思想,两个同时在路上。她总教导我们要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规范简阳市孕期保健,提高简阳市孕期保健质量,减少孕产妇死亡,就是她的初心。“欲事立,须是心立”,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不忘患者。她以满腔热血奉献给简阳市孕产保健事业,为每一个脆弱的小生命保驾护航。定期下乡督导,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就是她停不下来的脚步。从2019年1月至今,她总是奔波在简阳与昭化之间,在广元市昭化区妇幼保健院对口支援工作中攻坚克难,在一线工作中做好示范和指导,帮助广元市昭化区妇幼保健院夯实基础,发展壮大。

作为母亲,工作繁忙,丈夫又常常在外出差,她一肩挑起了女儿教育的重担。坚持以德育人,科学施教,以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导女儿成长。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她严格自己的言行,不好的生活习惯坚决不在家中出现,让女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生活习惯。主动了解女儿的心事,倾听女儿的心声,与女儿无话不谈,积极引导、规范女儿的言行,让女儿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参加亲子活动和公益活动,同女儿去旅游,开阔视野,锻炼能力。2016年,女儿光荣考入了西南石油大学。

作为儿媳,家中老人的冷暖疾病及生活所需,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当天气变化第一时间提醒老人注意冷暖,添加衣物,并长期为公婆添置衣服鞋袜、柴米油盐,从不让公婆操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怨无悔,不求回报,受到家人、同事和邻里的一致称赞。

作为妻子,丈夫在外地工作,离家较远来回不方便,再加上工作性质需长期出差,照顾家庭的精力相对较少。她总是理解、支持,从无怨言。她的贤惠和支持,也得到了丈夫深情的回报,二人互敬互爱互商互谅,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妻。

她多次被评为医院年度优秀工作者,被简阳市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被简阳市卫健局评为妇幼保健健康服务先锋。再多的荣誉称号,也未曾改变她医者这颗初心。从不骄傲,从不浮躁,永不曾忘记第一次穿上白大褂那天满腔的热血及使命感。

在那个“闻艾色变”的年代,是她,完成了我院第一例艾滋病孕妇剖宫产手术。也许托起新生儿的双手有些颤抖,但那是因为爱,因为感动。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视病人如亲人,从而赢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与尊重。

医生先进事迹材料2

储昭云,男,38岁,中专文化,执业全科医师,安徽省岳西县温泉镇榆树村人。自1993年至今担任乡村医生,20__年来,他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曾多次受到县、镇主管部门的表彰。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1990年刚毕业,昭云同志安排在乡卫生院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对于九十年代初大别山革命老区岳西来说,当时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他家所在村人口二千五百余人,地广人稀,却没有一名乡村医生,群众就医十分不便,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93年他毅然辞去卫生院工作,只身回家干起了乡村医生工作,这一干就是十七年。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由于个人的努力,先后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全科医师资格。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20__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涌回,他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要给一百多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中心卫生院,并自费数百元打印“非典”预防宣传手册,发送到家家户户。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行程数千公里,不计个人得失,镇党委和卫生院领导给予高度赞扬。

20__年,在手足口病防治过程中,昭云同志因交通事故右胸重度损伤,但仍然忍受剧痛每天坚持在一线,到患儿家中消毒杀菌,督导和宣传疾病防控,深得患儿家属及广大群众的感动。与此同时,可又有谁知道他家孩子因患手足口病正住在县医院传染科接受治疗呢,他自己却没有去探视一次,更没有去陪护一天。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十七年共接诊病人二十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从没有收取一分钱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免诊费数十万元。他跑遍乡村每一条小道,深知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

20__年5月9日,那是昭云医生新婚的晚上凌晨一点,急促的手机铃声把他和妻子从梦中惊醒,原来是邻村村民储转香丈夫打来电话:“喂,储医生,我老婆哮喘病发作了,十分危险,现在已经到了你卫生室门口,快救救她吧。”从语气中显然能听出很焦急,新妻听说病人十分危险,便对他说:“叫病人到医院去吧,以免引来麻烦”。可此时的他那里听得进去,立即起床直奔卫生室,当时只见病人呼吸十分困难,口唇四肢青紫,呼之不应,通过仔细检查,立即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严重缺氧、轻度昏迷”。此时他深知病人十分危险,如果不即时抢救,病人有随时死亡的危险,可是卫生室的条件十分简陋,又无氧气,但他一点没有慌乱,立即一边有条不紊的给病人开通静脉通道、注射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氨茶碱等药物进行抢救,一边拨打120求救。就在此时,他想起卫生室到公路还有一公里的小路,万一救护车不能通过那该怎么办呢。夜静悄悄的,此时卫生室只有他们三人,患者丈夫吓得不知所措。此时昭云医生显得非常冷静,向卫生室邻居借来板车,拉起病人就跑。抢救病人,时间就是生命,他完全忘记了白天的疲倦。一直将患者拉到公路交叉路口,可还不见救护车到来。他心想不能拉着病人就此停下,病人早一点得到有效救治,生命就多一份希望,他继续拉着车沿着公路向前跑着,一百米、两百米、四五百米又过去了。终于见到了闪烁着的绿色灯影,车来了,车来了,病人终于得救了。

爱心是昭云医生行医信念和做人根本。多年来,他先后减免孤寡老人、困难户、军烈属医药费近万元,陈旧近乎发黄的欠条达五万余元,可他从没有主动上门去催收过。对于大病就医困难户更是伸出援助之手,同村村民金友旺年过六旬,妻子早年过世,20__年其老母亲和39岁的儿子相继离开人世。同年八月,九岁的孙子头痛经县医院诊断为脑瘤,需要省级医院手术治疗。生活如此捉弄人,此时金友旺家的生活都难以维持,更谈不上支付如此高额的手术费用。孙子活着是他唯一的精神寄托,没办法他只好拖着虚弱的身躯四处乞讨。昭云医生得知此情况,当晚和村民汪仁国一起赶往县医院看望患儿金勋杨,当场捐赠人民币一千二百元,并安慰金友旺不要急,大家一起想办法共度难关。第二天昭云医生便和汪仁国立即复印求救告示,四处张贴,向社会伸救援之手,救救孩子,短短数日就收到社会各方捐款两万余元,帮助小勋杨顺利的完成了前期肿瘤摘除手术。后来通过媒体的力量,小勋杨被一家大医院免费做了后期手术。因此昭云医生还免除了金友旺家多年来数百元的欠款。

记得前年三月的一个中午,村民汪光软,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前来就诊,昭云医生通过仔细检查考虑病人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病情十分危险。患者在既无亲人又无钱的情况下,昭云医生通过多方联系,县医院终于同意为患者免费治疗。患者住院期间,昭云医生多次前去探望并送去营养品。患者出院后,并免费为其做好后期相关治疗。

由于他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昭云医生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20__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昭云同志被选为第一届村卫生室主任,他个人投资数万元,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六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刷卡,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先后成功接待省内外领导、团体前来村室检查指导工作达20余次,获得一致好评。

由于过度疲劳,20__年9月昭云医生经县医院诊断为频发室早、左心室功能不全,需要住院治疗,在同事和家人的再三嘱咐下,只住院了三天,便带病回到村卫生室坚守岗位,有时白天太忙了只好深夜回家自己给自己扎针挂水,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泪水涟涟,可怎么劝说他就是不听,就这样坚持了两个多月病情才得到基本缓解。

今年我县做为医改首批试点县,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昭云医生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昭云同志以他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他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心,也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去年11月,昭云同志被评为全县优秀乡村医生。作为卫生战线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我想,都应该引昭云同志为自豪,以昭云同志为榜样,像他那样用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无私奉献青春热血。

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__教授从事心胸外科工作25年,技术精湛,医德高尚,工作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深受患者、同行和学生医院医生先进事迹材料的尊敬和爱戴。___教授作为郑州大学二附院心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积极开展理论创新、技术改革,独立完成各类心脏手术三千余例,成功率达98%。同时,在科研领域时刻把握医学科技前沿,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数项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省内空白,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赞誉,为推动本学科科研发展及技术进步起了积极的作用。

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是___教授对自己的一贯要求。在心肌保护上,当全国范围内还在普遍使用传统心肌保护液—冷晶体液时,___教授率先提出一种新的心肌保护液—温血停跳液,并完成“温血停跳液连续灌注术中心肌保护实验与临床研究”,提高了心肌保护效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他对此并没有满足,随后又进一步改进心肌保护液成分,制备去白细胞温血停跳液,完成“脱白细胞温血心脏停搏液微流量灌注对术中心肌保护作用临床研究”,进一步提高了心肌保护效果,受到国内外专家认可,再次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这些成果广泛应用于临床,使数以万计的心脏手术患者获益。

心脏干细胞移植就像医学领域里的哥德巴赫猜想,虽然应用前景广阔,但研究道路异常曲折。知难而上,勇于攀登的___教授于1994年在省内率先主持开展“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课题组得到河南省创新人才工程项目资助,成功获得了细胞移植的理想种子细胞,发表论文10余篇,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我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杨辰垣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程邦昌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徐志云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均对该项目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获2006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法教授进一步提出了激光技术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方面的应用,并于2009年成功申请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计划项目“llli(低能激光照射乡村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预处理梗死心肌组织提高骨髓干细胞移植存活实验研究”。这一探索将为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有效而且无创的治疗方法,有利于干细胞移植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以临床促进科研,用科研指导临床。在干细胞科研领域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___教授适时地将部分科研成果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不能行冠脉搭桥和支架置入术的严重冠心病患者20余名。在经冠状动脉移植注入骨髓单个核细胞后发现,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缺血性心脏病心脏功能恢复和改善是安全有效的。在此基础上,将激光心肌打孔、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技术与冠脉搭桥相结合,开展冠心病杂交治疗技术,扩大冠心病治疗适应症,使更多患者受益。目前,该项技术已跨入国内先进行列。

此外,___教授领导的课题小组利用在干细胞研究中掌握的技术,进行“干细胞建立生物起搏器的研究”。该研究为科技厅基础与前沿项目,旨在将干细胞在体外可诱导分化为具有起搏及传导功能的心肌细胞,并可通过转染起搏基因拥有起搏功能。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此研究一旦获得突破,将有可能取代人工起搏器,应用于临床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意义十分重大。

作为国内知名的心脏外科专家,___教授在人工瓣膜研究和二尖瓣成形方面享誉省内外。他主持的河南省科技重点项目“组织工程生物瓣的体外构建”,旨在探索出一种具有外科实用价值的细胞移植方法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解决传统生物瓣衰败问题。目前已完成的“联合种植肌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实验研究”提示,联合种植肌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是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一种先进的、有效的细胞种植方法。我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杨景学教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对该项目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达优秀医生先进事迹到国内先进水平。该项目获2010年郑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在心脏瓣膜成形方面,法教授的“自制软质二尖瓣成形环纠治心脏瓣膜关闭不全临床研究”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其设计的软质环获国家发明专利。作为全国最早开展此项技术的科室,法教授领导的课题小组成为全国临床累积病例数最多、随访时间最长、积累经验最多的团队之一。法教授利用该科瓣膜成形的技术优势,在全省范围类积极推广应用,并对成形技术进行改进,提高远期疗效。法教授的工作受到全国媒体的广泛关注,内科医生感人事迹教频道为此专门制作了一期题为《巨大决心》的专题报道。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医院党委书记和河南省胸心外科主任委员的___教授,不仅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而且更加注重致力于全省胸心外科水平的提高和后备人才的培养。就任河南省胸心外科主任委员后,他积极组织制定并推行我省胸心外科医师专业准入制度,积极筹办《河南省胸心外科医师论坛》,在进一步规范提高河南省胸心外科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搭建了我省胸心外科对外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我省胸心外科整体水平提高。同时,他积极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主持了河南省第十届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2006年)和中南六省第十届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对中南六省胸心血管外科事业发展,尤其对河南胸心血管外科事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无止境,永不懈怠的教授正带领着他的团队刻苦钻研技术,勇攀医学高峰,为河南省乃至全国胸心外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医生,是普通的职业,对这个职业用不着做过多的解释,因为我想在座各位都和医生有过或多或少的接触吧!今天我为大家讲的就是一位医生的故事。他是一位有着__年党龄的老党员、老医生。在××××乡××*管理区的深山里,他象一朵白云,一年四季温馨着山区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病人。他叫××*,是××县××*卫生院的医生。

××*属深山区,年平均气温零下_.__摄氏度,一进入十月份便风雪交加。这里常年吃水困难,尤其到了冬天,就连洗脸都成了非常奢侈的事。就在这个每平方公里只有十余人的环境恶劣的大山里,他一干就是__年。无论是晴朗的白天,还是如墨的夜晚,无论是大雨倾盆,还是风雪交加,他始终如一的行进在坎坷的深谷。__年他走了二十余万公里,同志们,这相当于绕地球转了_个圈啊!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要问我了:作为一名医生,只要坐在门诊病房里等患者上门不就得了吗?干吗还得走那么多的路?可是请大家不要忘了,这是在交通极为不便的深山里,__的病人都得需要医生亲自上门去诊断。山区卫生院没有严格的科室划分,做一名群众信赖的本网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医生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一辈子没有进过大学堂,但为了尽可能的满足山区人民的需要,他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在枯燥的山区活动中,他的业余时间全部用来读书。几十年来,他通读了几百本、几千万字的医学著作。不管是中西医还是内外科,山区群众头疼脑热找他,妇女分娩找他,摔伤磕破找他,中毒洗胃还是找他。

__年来,他为下肢被石头砸坏的民工输过血;为便秘几经输导无效的'老人亲手掏过粪便;为救误食农药中毒的小女孩,她七天七夜没睡觉……。可不论什么困难,他都凭借着对山区人民的热爱,凭借着共产党员的信念一次又一次扛了过来。

一年腊月的一天,××*忍着关节炎的剧痛和大便带血的痛苦,带病出诊。整整劳累一天后,晚上刚睡在乡亲们为他烧的热炕上,就听见窗外有人喊,原来是__公里外的*家庄村××的女人上消化道出血,危在旦夕。救人要紧,他二话没说,穿上衣服,提起拐棍上路了,他在风雨弥漫的崎岖山路上整整滚爬了一夜,天快亮的时候才到达病人家中,经过紧张的抢救治疗,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患者家属望着××*深陷的眼窝,疲惫的面容久久说不出话来。

××岭村小学教师××*患脓毒性败血症,骤然恶化,生命垂危。电话打到了卫生院,指名让*医生出诊。当时××*的胆结石和关节炎正在发作,院领导正要派别的医生时,××*已从床上爬了起来,拄着拐棍,背起药箱出发了。××*村离卫生院不足十公里,可他整整在山道上爬行了_个小时,深夜两点才赶到。他的衣服全湿透了,手上脚上都打了血泡,就连他那根最坚实的拐棍也戳成了两截。而*医生吞下几粒药片后,马上为患者实施了救治,经过两天两夜的抢救、护理,终于把××*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同志扎根山区,三十年来,他对山区的家家户户都非常熟悉。哪家种了几亩莜麦,哪家养了几只山羊,哪家的孩子最聪明,××*都能够一一道来。群众们也同样把××*同志看做了自己的贴心人。谁家做了好饭,就非常自然的把××医生喊到家里。而××*同志只要有空,往往是有叫必到。他曾经和我们开玩笑说,“就是把俺调到某省的大医院俺也不去,在这里工作每年的饭钱都要省不少哩!”

同志们,大家可能从来没有进入过向××*这样的深山,所以大家想象不到在生活条件那么艰苦的地方,村民们因为他们拥有这样的一位医生是如何的感到满足啊!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去那里下乡,但我很少见着××医生,因为他整天都在出诊。只是村民们听说县上来人了,经常特意赶来一大堆一大堆的念叨着××医生的好处。一位老大娘曾经拉着我的手说,××医生是我们山里人的活菩萨啊!

山区条件艰苦,局领导想让年老多病的××*同志下山工作,他却摇着头说,“领导的心意俺领了,可俺习惯了在山里生活,俺是离不开山里的老百姓啊!”

××*同志用自己半生的辛劳换来了山区人民千家万户的欢乐,他是当之无愧的共产党员。

《赞颂医生先进事迹的演讲稿》来源于本网会员分享,欢迎阅读赞颂医生先进事迹的演讲稿。

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浙江省宁波市一名牙科医生谢静忠近日在遇见一起车祸事故时,挺身而出救伤员,骨科医生先进事迹并自告奋勇担任手术医生,为抢救伤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的事迹受到网民广泛热议,被称为“最美牙医”。

谢静忠是宁波市鄞州口腔医院副院长,兼任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科带头人。11月16日晚6点左右,谢静忠驾车行驶在宁波市机场路上,突然一辆大货车快速超过了他,跟正在前方变道的水泥罐车撞在一起,伤及正在人行道上行走的一名女子,将她撞飞一米开外,两车驾驶员下车后神色慌张、束手无策。

谢静忠立即靠边停车,走到伤员跟前,发现是名30岁左右的女子,躺在地上已昏迷不醒,地上流淌着一大滩血,血液是从口腔里不断流出来的。根据自己多年行医的经验,谢静忠初步判断这名女子受脑震荡后,牙齿将口腔磕破,导致大出血。

他叫两名司机赶紧报警和拨打120,中医医生先进事迹当时正值下班高峰期,120救护车迟迟不来,为了能够及时救助伤者,谢静忠当机立断,将这名女子搬到自己的车上,送到最近的宁波明州医院。

为了能够尽快赶到医院,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谢静忠加快了行车速度,选择最快捷的道路,闯了几个红灯,平时半个小时的路程,这次他只花了15分钟就开到了。

到了急诊科后,值班的外科医生立即给这名女子做了紧急护理和检查,初步诊断跟谢静忠的判断基本一致,但口腔创口需马上进行清创。可口腔科没有急诊,口腔的清创跟一般的外科伤口缝补不一样,这可难倒了值班的外科医生,于是,医生建议立即转院。

谢静忠心想,转院又得要耽误一个多小时,就怕伤者情况会恶化,就对值班外科医生说,我是口腔科医生,又做过急诊,不如让我试试吧。

“那真是太好了,这就交给你了。”值班外科医生一听他就是口腔医生,医院医生先进事迹便立即吩咐准备手术。在其他医生护士的帮助下,谢静忠显示了精湛的技艺,仅半小时即将口腔创面缝合处理完毕。

随后,院方和这名女子的家属联系上了,谢静忠见这名女子的情况基本稳定下来了就悄悄离开了。

但是将这名女子载到医院的途中连闯几个红灯可能要被扣分,这让谢静忠有点担忧,于是他回去后在自己的微博上讲了晚上救人的过程,这条微博在一夜之间就被转发三百多条、评论一百多条,谢静忠路见危急、挺身救人的事迹很快在网上传开了。

谈到自己救人的时候,谢静忠告诉记者,针灸科医生先进事迹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当看到那名女子倒在血泊中时,我脑子第一下闪过的念头就是救人要紧,所以我将私家车当作救护车,自告奋勇给她做口腔清创,都是医生职责的本能。

有网友戏谑谢静忠给伤者做口腔清创是“非法行医”,因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口腔医生只能在注册的地方行医,他注册地方是鄞州口腔医院,当时他在宁波明州医院给伤者做口腔清创就算是“非法行医”了,而且这位医生还闯红灯,真是大胆。对此,谢静忠说,闯红灯是不对的,“非法行医”也认了,但不是我大胆,而是我的职责使命,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是会这么做,不然我的心会不安。

更多网友对谢静忠表示了敬佩和赞誉,网友“快乐三角哈”说,社会需要正能量,谢医生的善举为救死扶伤的医生树立了正面形象,诠释了“医者仁心”四个字的`内涵。

基层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第一次知道王忠诚院士还是我大学三年级在医院神经外科实习的时候,那时带教老师经常给我们讲述一些神经外科界医学前辈的事迹,其中最常提起的就是王忠诚院士,在那个时候我就经常被王忠诚院士的大医品德、精湛医术、不畏艰难和坚持创新精神所打动,由此他成了我心中的偶像、努力奋斗的目标,与此同时我也喜欢上了神经外科这个“万丈深渊走钢丝”的专业。

“要多为病人着想,像爱护亲人一样爱护病人。”这是王忠诚院士常挂在嘴边的话。每次手术后,他总是不放心,总想去看看,或者打电话询问病人的康复情况。从事神经外科50多年来,他救回了不计其数的原本已奄奄一息、半身不遂的病人,但他常淡淡地说:“没什么,救死扶伤就是医生的天职。”他还强调,对于医生而言,一重技术,二重品质,“没有好的医德,再好的医术也发挥不出来。”

虽然王忠诚院士已经84岁高龄,但只要需要,他仍然坚持为重症疑难病人会诊,坚持在手术台前督阵,在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病房楼层,人们几乎天天能看到这位满头银发老人穿着白大褂的身影。这份坚持来自于王忠诚院士一直以来的梦想“让中国的神经外科跻身于世界之林”。2001年,王忠诚院士获得了世界神经外科“最高荣誉奖章”,他使中国的神经外科在世界医学之林挺起了脊梁。目前,王忠诚院士是世界上唯一完成开颅手术上万例的人,至今仍是世界神经外科手术历史上5项世界纪录的保持者。王忠诚院士说:“如果我算是站在神经外科金字塔塔尖的话,真希望有人能超越我,而且最好是中国人!”深刻蕴藏着他对我们神经外科后辈人的期望。

王忠诚院士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无怨无悔,不顾个人安危,只求抢救生命,不仅成为人所景仰的名医大家,也培养了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医学人才,将我国神经外科带上了国际医学的最高殿堂。在他的带领下,以神经外科为重点的北京天坛医院目前已发展为世界三大神经外科研究中心之一和亚洲最大的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基地,先后为全国培养了2500多名神经外科医生,许多人如今已是当地的学科带头人。王忠诚院士总是对他的学生说:“拿起手术刀,不停地去掉病人身上的痛苦。千万不要去割断与人民的感情。”

医德的洗礼。“牢固掌握专业相关知识,努力探索勇于创新”成了我学习的目标,“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自己所能解除每一个患者的病痛”是我工作的追求。作为一个即将步入神经外科临床工作的学生来说,了解王忠诚院士的先进事迹对我以后的学习工作至关重要,他不仅为我指明了在以后学习工作中前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塑造了我的医德观念,在内心深处推动了我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的积极性。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谨记王忠诚院士对我们后辈人的教诲,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推动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全面发展尽自己的全部力量。

十佳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xxx,男,38岁,中专文化,执业全科医师,xx省xx县xx镇xx村人。自19xx年至今担任乡村医生,2019年来,他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曾多次受到县、镇主管部门的表彰。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990年刚毕业,安排在乡卫生院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对于九十年代初大别山革命老区岳西来说,当时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他家所在村人口二千五百余人,地广人稀,却没有一名乡村医生,群众就医十分不便,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93年他毅然辞去卫生院工作,只身回家干起了乡村医生工作,这一干就是十七年。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由于个人的努力,先后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全科医师资格。

在手足口病防治过程中,因交通事故右胸重度损伤,但仍然忍受剧痛每天坚持在一线,到患儿家中消毒杀菌,督导和宣传疾病防控,深得患儿家属及广大群众的感动。与此同时,可又有谁知道他家孩子因患手足口病正住在县医院传染科接受治疗呢,他自己却没有去探视一次,更没有去陪护一天。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十七年共接诊病人二十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从没有收取一分钱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免诊费数十万元。他跑遍乡村每一条小道,深知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

20xx年5月9日,那是医生新婚的晚上凌晨一点,急促的手机铃声把他和妻子从梦中惊醒,原来是邻村村民储转香丈夫打来电话:“喂,储医生,我老婆哮喘病发作了,十分危险,现在已经到了你卫生室门口,快救救她吧。”从语气中显然能听出很焦急,新妻听说病人十分危险,便对他说:“叫病人到医院去吧,以免引来麻烦”。可此时的他那里听得进去,立即起床直奔卫生室,当时只见病人呼吸十分困难,口唇四肢青紫,呼之不应,通过仔细检查,立即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严重缺氧、轻度昏迷”。此时他深知病人十分危险,如果不即时抢救,病人有随时死亡的危险,可是卫生室的条件十分简陋,又无氧气,但他一点没有慌乱,立即一边有条不紊的给病人开通静脉通道、注射肾上腺素、氨茶碱等药物进行抢救,一边拨打120求救。就在此时,他想起卫生室到公路还有一公里的小路,万一救护车不能通过那该怎么办呢。夜静悄悄的,此时卫生室只有他们三人,患者丈夫吓得不知所措。此时医生显得非常冷静,向卫生室邻居借来板车,拉起病人就跑。抢救病人,时间就是生命,他完全忘记了白天的疲倦。一直将患者拉到公路交叉路口,可还不见救护车到来。他心想不能拉着病人就此停下,病人早一点得到有效救治,生命就多一份希望,他继续拉着车沿着公路向前跑着,一百米、两百米、四五百米又过去了。终于见到了闪烁着的绿色灯影,车来了,车来了,病人终于得救了。

爱心是医生行医信念和做人根本。多年来,他先后减免孤寡老人、困难户、军烈属医药费近万元,陈旧近乎发黄的欠条达五万余元,可他从没有主动上门去催收过。对于大病就医困难户更是伸出援助之手,同村村民金友旺年过六旬,妻子早年过世,20xx年其老母亲和39岁的儿子相继离开人世。同年八月,九岁的孙子头痛经县医院诊断为脑瘤,需要省级医院手术治疗。生活如此捉弄人,此时金友旺家的生活都难以维持,更谈不上支付如此高额的手术费用。孙子活着是他唯一的精神寄托,没办法他只好拖着虚弱的身躯四处乞讨。医生得知此情况,当晚和村民汪仁国一起赶往县医院看望患儿金勋杨,当场捐赠人民币一千二百元,并安慰金友旺不要急,大家一起想办法共度难关。第二天医生便和汪仁国立即复印求救告示,四处张贴,向社会伸救援之手,救救孩子,短短数日就收到社会各方捐款两万余元,帮助小勋杨顺利的完成了前期肿瘤摘除手术。后来通过媒体的力量,小勋杨被一家大医院免费做了后期手术。因此医生还免除了金友旺家多年来数百元的欠款。

记得前年三月的一个中午,村民汪光软,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前来就诊,医生通过仔细检查考虑病人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病情十分危险。患者在既无亲人又无钱的情况下,医生通过多方联系,县医院终于同意为患者免费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医生多次前去探望并送去营养品。患者出院后,并免费为其做好后期相关治疗。

由于他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医生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20xx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被选为第一届村卫生室主任,他个人投资数万元,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六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刷卡,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先后成功接待省内外领导、团体前来村室检查指导工作达20余次,获得一致好评。

由于过度疲劳,20xx年9月医生经县医院诊断为频发室早、左心室功能不全,需要住院治疗,在同事和家人的再三嘱咐下,只住院了三天,便带病回到村卫生室坚守岗位,有时白天太忙了只好深夜回家自己给自己扎针挂水,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泪水涟涟,可怎么劝说他就是不听,就这样坚持了两个多月病情才得到基本缓解。

今年我县做为医改首批试点县,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医生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以他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他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心,也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去年11月,被评为全县优秀乡村医生。作为卫生战线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我想,都应该引为自豪,以为榜样,像他那样用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无私奉献青春热血。

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朱,19xx年出生,男,汉族。中专文化,共产党员,19xx年起任xx县工业园区管委会xx村卫生所村医,承担着全村1200人的基本医疗、疾控、妇幼保健、慢病随访、新农合报销、健康教育等工作。是一名在农村医疗防保战线上工作了近20xx年的乡村医生,于19xx年省卫生厅授予乡村医师执业证书,十八年如一日,走村串户,默默奉献,及时解除患者病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多次被该园区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xx村是崇信县铜城工业园区最偏僻行政村,村民分散,居住在4个自然村庄。1996年由乡村推荐,县卫生局审批在xx村当了一名乡村医生,自筹资金为村卫生所配备中西医诊疗设备10余件,掌握中医适宜技术10余项并广泛开展。年诊疗人次3000余人,年完成儿童免疫接种400余人次,接种率100%,结核病督导率100%,传染病防治及上报率达到98%,开展健康沙龙20余次,20xx年为辖区内1200余名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20xx年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严把采购药品质量关,坚决抵制假冒伪劣及过期药品,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他和许多扎根农村的赤脚医生一样,虽然“白手起家”,但是不断自我挑战,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不断克服困难,勇于担当,谁家的人有什么病,谁家的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何种疫苗,他的心里都有一本账。近20xx年来,他的足迹遍及xx村的每一个角落、每条巷道。村民朱留党因患“慢性胆囊炎、胃病”多年,每次病情发作,都请他出诊,他从不厌烦,每次都及时赶到,为病人进行治疗,一等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候能等到深夜,直到病人病情稳定,他还要再嘱咐几句,才放心地回家。虽然是多次出诊服务,但从未收过出诊费和注射费。不论白天黑夜,村民们的病痛是他最挂心的,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哪家有人病了,一个电话过来,他立即上门诊疗,或者载着患者回卫生所救治,有时碰到疑难杂症自己无法救治,他会想方设法帮助病人转到乡医院。在医疗工作中,朱始终把孤寡老人、特困家庭作为重点关注对象。每逢他们有了病痛,都主动上门,送医送药。他说,人都有个病痛,有的老人孩子不在身边,我做好他们的保健医生是应该的。

除了诊治农村多发病、常见病,他还积极配合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积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前些年,由于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落后,预防意识淡薄,导致计划免疫工作在农村开展难度较大,但他知难而进,逐门逐户核实做好登记和宣传教育,改变家长们的淡薄观念,使他们能及时带孩子参加计划免疫接种,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对于困难户,他总是慷慨解囊。率先在村卫生所建立了新生儿预防接种登记,儿童出生登记,流动儿童管理登记本,使计划免疫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他在坚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多年来参加培训学习达20多次。他坚持向乡卫生院资深医师、大医院专家虚心请教,在业务上力求精益求精。通过自学和理论联系实践,他的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得很快,使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处理得心应手,一般的疾病不用去大医院,在他这里都能得到解决,业务水平和诊疗能力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满意,成为了当地群众信得过的好医生。

德艺双馨是他的一贯品德。他常说: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因此他从不为金钱所动,为钱丧德,从医20xx年来,他从不做违规违纪之事,从不接受吃请,不拿病人“红包”,进药也严格把关,几十年来从未因用药而发生医疗事故。

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市、县的有关政策要求,xx市加强了对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管理和村级卫生服务功能的拓展,面对新的形势,他思想活跃,有创新精神,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和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积极投身于卫生改革中,献计献策,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实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熟练掌握村卫生室信息系统的使用,为促进乡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迈出了一大步。

他是千千万万乡村医生的缩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创业。虽然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正是他几十年来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关心群众安危,才巩固了农村医疗卫生网络的网底,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1号床,心率有些快,等下复测,多关注。”

“32号床,要核酸检测复查。”

2月15日上午,在武汉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吉琴迅速地将医嘱记在本子上。吉琴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护士,也是此次支援武汉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的医疗队员。

“抗击疫情,我责无旁贷。”吉琴说,刚得知湘雅二医院要组建援助医疗队时,她就报了名。2月4日,吉琴跟着救援队抵达武汉。

从5日开始,吉琴就一直忙个不停,预检分诊、协助查房。即使完成了本班的职责,吉琴和同事们也会随时待命,“一有紧急情况,我们就要顶上去。”

吉琴说:“这里的患者很热情,非常配合治疗,医患相互加油打气。我喜欢武汉,希望一切都能快点好起来。”

吉琴老家在湖南沅陵,哥哥是一名医生。“医生护士,救死扶伤。这是一份价值无法衡量的工作。”吉琴说。

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孟繁慧,女,1964年3月出生,黑龙江省依兰县人。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佳木斯大学医疗专业,本科学历。1983年9月参加工作,1983-1984年在依兰县医院工作,1984-1985年在依兰县妇幼保健站工作,1985-1987年黑龙江省中医学院内专班学习进修。1987至今在黑龙江省依兰县结核病防治所工作,担任门诊医生兼化验员、统计员;199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任门诊主任,1994年9月至今担任结核病防治所副所长主抓业务工作;1995年至兼任依兰县卫生联合支部宣委,至依兰县卫生联合支部组委。先后获得“全国结防先进个人、省结防先进个人、省县域卫生优秀人才、市结防先进个人、县记功、”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卫生党委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获县“三八红旗手”。荣获“县文卫先进个人。”

“防病治病无私奉献、待病人似亲人、医德医风高尚、医术精湛娴熟”。这是依兰民众对她的真诚评价,也是她从医30年来工作的真实写照。三十年来,她脚踏实地、孜孜不倦、刻苦专研,全身心投入到结核病防治工作,视事业如生命,待患者如亲人。积极响应领导号召,认真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深受广大患者及同志们的信任和好评。

悉心钻研,医道精神刻骨铭心。

良好的理论素养、坚定的政治信念是一名结防医生必备的首要条件之一。从医以来她一方面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和临床实践。1983年9月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县医院儿科做护理工作,参加工作之初,身为佳木斯大学毕业的她深知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匮乏,不能适应她深深热爱着的工作岗位,曾多次外出学习、参加各种知识专业的培训。她非常热爱自己的岗位,认真向老同志学习,学习头皮针技术,经自己的努力,头皮针都能一针扎上,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但由于她过敏体质,对很多的静点药品都过敏,经局党委讨论,被调入到依兰县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担任门诊医生、激光室、处置室等工作。1985年,根据工作需要她被送到黑龙江省中医学院专科班学习,因学习刻苦,年年被评为优秀学生。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她基本撑握了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方法,及胸、腹、腰穿刺等技术,特别是在哈医大二院临床内科实习半年,增强了结核病防治专业知识。使自己所学习理论知识,更好的应用于临床,也真正体会到了病人的痛苦和做为临床医生责任的重大。在学习期间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多年来一直从事结核病防治所门诊工作的她深刻领会和掌握科学了的诊治方法。为了适应工作,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必需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她积极参加各种学习班及培训班。提高了综合医疗诊治水平。

1987年毕业后根据工作需要,她被调入到依兰县结核病防治所工作,当时结防所刚从防疫站分出,人力资源非常短缺,没有门诊医生,没有统计,没有检验员,她自己一人担多职,门诊医生、兼检验员、统计工作。新的单位、新的岗位的需要,她不得不起早贪晚学习,她到佳木斯市结核医院学习痰涂片和镜检,三天后回来开展工作,到黑龙江省结核病防治所参加防痨医师学习班,统计学习班,一月至三个月。为了方便患者,她观察病情24小时手机电话不关机,记得有一次夜间11:30迎兰乡的一位患者女儿打电话,说父亲大汗淋漓,腹痛问怎么办,她告诉病人家属打车赶紧把病人送到县医院经检查急腹症,阑尾炎穿孔,医院大夫说,再晚到病人将会有生命危险,事后病人和家属非常感谢。中盖项目初期,带领门诊医生,认真细致的落实工作,对选例的病人督促带药盒,不吃饭,带痰及时复诊给病人发放交通费,记得有一位愚公的病人忘领取交通费和连接药盒,她连忙追出去,把病人追回来,事后病人向卫生党委写了感谢信。

廉洁行医,关爱病人感同身受。

孟凡慧在工作中自觉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她崇尚科学,诚信服务。对待病人本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关爱病人,给病人以亲人般的温暖。她对病人耐心、细致,理解病人疾苦,多次拒收红包,不接受病人吃请,帮助困难病人解除困难。做患者的贴心人,深受广大患者的信任和好评。除了负责门诊诊治病人工作外,她还参与病人管理、追访及下乡督导工作,为了圆满完成上述各项工作任务,不知放弃了多少节假日的休息。她也知道苦和累,但一想到领导对她的信任和培养,一想到身边严重的结核病疫情,一想到等待治疗的困苦的患者,一想到她在从事着一项光荣而神圣的职业时,一切的困难都可以抛开脑后。在工作中她团结同志,凡事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身作责。严格执行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规范门诊诊治程序,积极做好病人的发现,保证登记病人规范、有序的治疗,积极协调门诊部各科室的工作,努力争取各科室间的相互配合。通过共同努力,较好的完成了省规划的各项任务指标,得到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认可和好评,使依兰县结核病防治所的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孟凡慧在实际工作中,模范遵守卫生法律法规和单位的规章制度,时刻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到业务工作上。她给病人开的药方,总是在保障治疗质量的前提下,拣价格最便宜的;对于住院的病人,只要不影响医疗质量,她总是让其尽快出院。对待患者的和善和真心,使她赢得了患者的爱戴和赞扬。对于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她敢于抵制,敢于碰硬。一次一位外地药品推销员向他推销药品,并承诺给予回扣,她当场就把推销员撵了出去,并建议单位此后不再使用该药品经销单位的药品。她总是将工作热情溶于实际业务中,恪守医务人员道德规范,认真落实国家肺结核病人相关项目的免费政策。

倾心付出,面对弱势慷慨解囊。

孟凡慧总是尽力为结核病患者解除病痛,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待病人如亲人。20冬天,家住土城子的农民王某因缴纳不起药费,从哈尔滨市转到结核病防治所,当时病人身体非常虚弱,肺上已有被结核病毒侵蚀的空洞,咳血严重。对此,孟凡慧立即征得了所领导同意,及时为患者救治,并减免了部分医疗费用。一个月后王某的病情有所好转,但仍需用药治疗,而患者已拿不出任何费用,陷于贫困境地的'王某在病房嚎啕大哭。得知事情原委后,孟凡慧立即联络同事们开展了捐款救助活动,先后为王某捐款1.7万元,完成了对王某的治疗。康复出院时王某握着孟凡慧的手说:“结防所就是我的再生父母,你们就是我的亲人!”。她以自己的诚心与真心感动着病人,尽最大努力减轻病人经济负担,赢得了病人的信赖,较好地提高了治愈率,有效地控制了结核病的蔓延。有一位单姓咯血患者病情严重,身体状况极度不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一度想放弃治疗。孟凡慧主动与患者谈心交流,分析病情,给患者以治愈的希望,在真情关怀和鼓舞下,医患之间默契配合,经过规则治疗,该患者的肺结核成功治愈。近30年来,孟凡慧同志就是这样在平凡的工作中,做着许许多多平凡且有意义的工作。

无私忘我、对待工作孜孜不倦。

结核病防治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作为结核病防治工作者,孟凡慧始终在心里绷着这根弦。自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以来,她一直工作在传染病防治的第一线,不管刮风下雨,班上班下节假日,只要病人需要,她总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出现在病人面前。住院病人病情经常深夜突发变化,孟凡慧只要一接到值班大夫电话,不管时间有多晚,都会立即赶到医院病房,及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病人病情,直到病人病情稳定才离开。在积极医治患者的基础上,她坚持注重预防为主的防治思维,大力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

为了工作需要,孟凡慧结婚第三天就到市所报统计表,孩子出生不到半年她就给孩子断奶到省所参加统计、防痨医生学习班。1994年为了牢牢抓住“世界银行贷款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大好时机,最大限度地为依兰人民防治结核病,她不得不扔下刚刚上小学的心爱的女儿,带领所内同志下乡对中小学生做结核菌素试验及村民给胸透及宣传预防;及时发现病人免费治疗。这样的吃住在乡下工作短则一周长则半个多月连着对几个乡的人们进行结核病防治。19“庆国庆大合唱”右耳突聋,但她为了迎接市所检查工作延误了治疗时机,导致听力不可逆转下降;后来在哈市花2万余元也未治好。在进行“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时,她母亲正患半身不随行走都很困难,正需要她这个女儿细心照顾与医治,而她把这份对亲人关爱不得不又一次的无私地分享给她的结核病人们。带领所内同志连续几周不分昼夜地为乡下的人们免费查治,把“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发挥到极致,尽全力造福依兰人民。“非典”期间带病下乡为村医培训,为了赶时间静脉点滴多数在车内进行,不惜自己安危忘我地工作。

结核病是呼吸道慢性传染病,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特别是近年耐药结核病人的不断增加,传染性危害更大。做结核病防治工作以来,单位11个人也有4人被感染了肺结核,她自己也是其中一个。

在她舍己为人的精神的感召下,她所带的支部成员认真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达学习上级党组织的重要精神和决议。认真落实关于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的要求,围绕全现结核病防治工作中不同阶段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中,支部全体成员赴深入农村开展送健康到乡下活动、对结核病重灾区患者进行送医送药送温暖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先进性教育活动,支部全体党员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大家纷纷表示在本职工作中更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改进思想作风,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一些党员深入农村工作,作风严谨,常常不顾旅途劳累,放下行李就深入患者家中对病人细致周到的询诊问诊工作,详细讲解和宣传党和政府对结核病患者实行的免费政策,在当地卫生机构现场进行传帮带培训活动,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赞颂。

多年来她就是这样下基层对结核病防治工作进行培训指导、下乡普查病情,为结核病人送医送药;为了病人即使在县内平时工作也是经常中午不回家,或牺牲个人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她的真诚付出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赞誉,她们纷纷送去感谢信、锦旗,这些都是对她辛勤付出的有力褒奖。

医德高尚、医术水平精湛娴熟。

结核病防治所的门诊工作是一项繁重、锁碎而又平凡的工作,要想做好必需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付出巨大的耐心。从病人的发现到病人的全程治疗管理,不能有一点疏乎。病人治疗前要认真、耐心宣教,提高病人的医从性,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针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要及时发现和解决,以保证病人的有效治疗,减少丢失和拒治现象发生,提高整体治愈率。以最大程度减少误诊、误治现象。她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学以致用,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提高对疑难病症的诊断水平,不断探讨复治涂阴及耐药病人的治疗。

自从医以来经她手的病人几乎没有出现过误诊、误治的情况,经她手的结核病人疗效十分显著或根治。积极组织及参加结核病的防治工作,采用的防治方法安全、科学、有效。认真钻研结核病防治知识、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她到省结核病医院进修半年。多年来通过下基层对结核病防治工作进行培训指导,把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先进的结核病方法辐射到乡下,凭自身高尚的医德和精湛医术为依兰结核病患者送医、送药、送关心--送去光明、快乐与幸福。30多年来免费为9000多位结核病人解除了疾病的痛苦,谢绝了患者答谢的所有财物;并向患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她负责支部组织工作以来,培养发展新党员4名。20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开展以来,她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两不误,并把先进性教育工作与自身的业务工作机密地结合起来,使党支部的先进性教育工作受到局党委的好评,并取得了党委知识竞赛第二名,双十卷工程第三名。在年和,结核病防治所的全体党员起早贪黑,不计个人得失,经过3个多月时间,对县城中小学生进行了健康体检工作。2003以来,依兰县分别启动了全球基金、一轮、四轮、七轮椅项目积极发现和治愈肺结核病人特别是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发现新发涂阳病人1496人,新发涂阳治愈率94%,多年来顺利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各项结防任务指标。年10月18日她所代表哈市参加十年规划评估,迎接省检符合率达98%,得到了省市所的认可。软件材料非常齐全,主要是日常工作就注意基础资料的积累,年终进行整理装卷,使十年的材料非常齐全,对规划评估工作创造了好的条件,并被市局做为典型材料进行介绍。20国家中盖项目督导组分别于3月、4月对依兰县中盖项目进行督导,受到了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主管副县长李继东、卫生局局长丛超,亲自接见国家、省、市领导,并由卫生局分管工作的金连玉局长向国家、省、市的领导做了详细的汇报。依兰县中盖项目工作得到国家中盖项目督导组肯定,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在她和同事们共同努力下,依兰结防所业务工作连续八年获得“市结防先进集体”称号及连续四年获得“省结防先进集体”称号。

成绩的取得是党正确领导和组织培养的结果,结核病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她将更加百倍努力工作,以最优质的服务态度,以最深的理解,最大的宽容,善待每一个患者,开拓创新,追求完美质量,感悟人生价值,把依兰县结核病防治事业做得更好,为彻底控制结核病疫情贡献毕生精力。

相关范文推荐
  • 01-08 为老党员服务的心得体会报告(汇总19篇)
    党员心得体会可以帮助党员更好地认识自我、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下面是一些党员同志在工作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成员
  • 01-08 三干会讲话心得体会(模板15篇)
    心得体会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规划和思考,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问题和改进自我。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他们的经验或许对我们有所借鉴。
  • 01-08 竞选演讲稿格式大全(14篇)
    竞选是政治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候选人通过展示自己的能力和观点来争取选民的选票。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竞选形象塑造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够对候选人有所启发。
  • 01-08 小学美术教师个人工作总结不足(模板16篇)
    通过写教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了解自己在教学中取得的进步和成长。小编整理了几篇优秀的教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本学期,xx区中小学美术学
  • 01-08 党员群众心得体会总结(通用21篇)
    党员心得体会的范文是学习和借鉴的重要素材,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党员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学习。
  • 01-08 门诊检验委托协议书范文(15篇)
    合同协议是一种法律文件,用于明确双方在一定事项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它包含了各方的基本信息,约定事项,违约责任等内容,具有法律约束力。这里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合同协议
  • 01-08 禁毒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模板15篇)
    通过社会实践,我们可以结交到各行各业的人才,扩大人脉资源。以下是一些成功的社会实践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人的一生似乎很短暂。对于学生来说,暑假年年有,
  • 01-08 医疗中介服务合同(精选14篇)
    通过服务月活动,可以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帮互助,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在服务月期间,有不少志愿者为社会公益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心意,让我们为他们点赞。
  • 01-08 林学概论心得体会(专业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下面是一些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给大家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新概论》是大学本科课
  • 01-08 初三毕业晚会老师发言稿(优质14篇)
    发言稿是一种在演讲或会议中使用的书面材料,用以概括演讲内容,并引导听众进入演讲主题。如果你需要一份简单而有效的发言稿范文,那么以下内容将会是您的不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