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听课记录(通用22篇)

时间:2023-12-12 14:49:57 作者:笔舞

范文范本可以启发我们的思维,拓展我们的视野,帮助我们写出更加精彩纷呈的作文。以下是一些经典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

听课记录

听课时间:xx课时。

听课地点:xx班级。

播放一段西湖的录像。教师配以优美的语言:西湖三面青山,宛如镜框,一泓碧水恰似明镜。亭、台、楼、阁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犹如一幅秀美多姿的画卷。

请学生自我读一读课文,再从语言文字中感受西湖的美。读时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学生可借助于每小节后的小花所连接的词语flash,扫除朗读障碍。

请学生再读课文,这一次要求学生读出自我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读时,碰到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看看相关的连接;读不好的句子,点点小喇叭,听听电脑中的朗读。

播放悠扬的琴声,让学生借着《春江花月夜》这首优美的曲子朗读课文第一小节,并鼓励学生读后质疑。

西湖这颗明珠一景一物,无不突显出它独特的美来,让学生选择自我喜欢的一景读给大家听,要求读出它的美来。帮忙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大致了解了文中的美景。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配上音乐选上一景来读一读。

请学生点击生字flash,自主学习左右结构的生字,了解生字的书写笔顺,并想想用什么方法记忆生字。

结束本课之前,激发学生深入了解西湖的兴趣,鼓励他们经过自我浏览网站,去领略西湖的美景,以及它深厚的文化底蕴。

听课记录

听课时间:xx课时。

听课地点:xx班级。

教师联机出示地图,让学生自我找出西沙群岛。(出示课件地图页)为同学们讲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并以假想参观的方式进入西沙。很快便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

此环节是教学的重点,以读为主线,首先让学生点击课文朗读,自由欣赏,初步感知课文。(教师适时抛出西沙群岛“什么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课件了解西沙群岛的特点。让学生到西沙小站尽情地畅游)。

学生借助网络资源的检索加深了对课文资料的理解,更全面、更详细地了解了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自然而然地倾泻出对祖国的热爱。让学生来总结自我的收获,感情自然充沛,到达了教育教学的最高潮。

本节课的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利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形象、生动地启迪学生思维,为学生理解课文资料,鉴赏语言文字,供给条件。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里检索到更多、更有价值的学习资源,提高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本事。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所流露的情有着更加真切的感悟,帮忙学生抓住西沙群岛的特点,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整节课教师旨在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平等、愉快的氛围中,运用网络多媒体课件进行自主探知,培养学生多方面本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动活泼地发展。

数学听课记录

“锐角三角函数”属于三角学,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从《数学课程标准》看,中学数学把三角学内容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放在义务教育第三学段,第二部分放在高中阶段。在义务教育第三学段,主要研究锐角三角函数和解直角三角形的内容,本套教科书安排了一章的内容,就是本章“锐角三角函数”。在高中阶段的三角内容是三角学的主体部分,包括解斜三角形、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和简单的三角方程。无论是从内容上看,还是从思考问题的方法上看,前一部分都是后一部分的重要基础,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是学习三角函数和解斜三角形的重要准备。

本章包括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主要是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概念),以及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等内容。锐角三角函数为解直角三角形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也为锐角三角函数提供了与实际联系的机会。研究锐角三角函数的直接基础是相似三角形的一些结论,解直角三角形主要依赖锐角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等内容,因此相似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等是学习本章的直接基础。本章重点是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直角三角形的解法。正确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才能真正理解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从而才能利用这些关系解直角三角形。

绕满远老师在上课时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比较准确,能以学生的现有水平,重视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复习,从而自然过渡到新知识的传授。课堂上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有机整合教学资源,努力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在进行新课时,教师抛出一个问题:一副三角板有几个锐角?分别是多少度?它们的三角函数值分别是多少?请同学们相互交流。接着,老师又提出更深刻的问题:对以上问题你是怎么做的?是怎么想的?这个让学生“怎么想的”说出来是对学生深层次的引导和启发,而且我认为,把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说出来,让学生从“说数学”的高度使学生的思维层次再上一新台阶的处理方法令人赞叹。

在老师的引导下启发下,结合三角函数的定义,很快完成了求30°、45°、60°的三角函数。怎样让学生记住这几个函数值呢?老师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首先,开始一个测试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仅仅是理解了函数值的求法还远远不够的。“哪位同学已经知道各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请举手。”过了一会儿,有两个学生举手,老师让一个学生提问,另一个学生回答。结果,回答不是很流畅,出现百分之三十三的错误。在事实面前,使学生认识到记忆三角函数的重要性。于是老师介绍了多种方法,在介绍这些方法时不断提高问题的质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努力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迁移。这堂课知识教授准确科学,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

1、看教学思路设计

这个教学思路由易到难,不断拓展。既完成了教学目标所规定的知识内容,又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方法和能力。在记忆三角函数值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当时,正弦值是怎样变化的?利用这个结论,给出一个问题,比较 和sin17°35′的大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函数值的变化规律。上课的脉络和主线清晰,他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做到各知识点的合理编排、组合、衔接、过渡。

2、看课堂结构安排

以课程目标为主线,教师采用复习、引导、启发、探究等教学方法,课堂安排紧凑。绕满远老师上课特点鲜明,节奏快语速并不快,不是给人以慌里慌张的感觉,相反却使听课老师感到轻松自然,没有担心感和压抑感。

教学过程中层次分明,语言稳重得体,不失诙谐和幽默。在课堂上既有老师的理论阐述,又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既有问题的不断抛出,又有学生的奇妙对唱,一曲和谐,给人一份享受。总体感觉这堂课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把关注学生放在第一位,时时处处以学生的课堂表现为自己下步教学的出发点。对于三角函数值的理解和记忆既能充分让学生暴露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又实时扑捉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的思维缺陷。

学生的演板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好方法。绕满远老师对此很重视,不惜利用宝贵的时间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矫正和耐心的指导。关注学生课堂表现,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暴露教师教学问题是绕满远老师特别设计和关注的。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将获取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真正懂得将本学科的知识与其它相关的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相关的学科中去,解决相关问题,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掌握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这节课有很多地方都是要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能适时、适当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得以体现。

板书设计科学合理、语言精练、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教态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语言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数学语言表达正确。

教学效果好。学生学到了知识,体会来思考问题的常用方法。使学生养成注重细节,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同时学到了课本以外的许多知识方法和态度。教师的榜样作用得以体现。

听课记录

听课时间:xx课时。

听课地点:xx班级。

谈话:看教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我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理解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最终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教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谈话: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日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经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一样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供给很多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构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趣味,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评:

1.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经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我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忙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本事、操作本事、表达本事及分析、概括本事。

数学听课记录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让学生经历“称”的过程,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对重量进一步的体验,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分享,培养学生统计、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多种形式的操作感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硬币、台秤、电子秤、人体秤、两袋盐、水果、奶、快餐面、沙子、大米等各种物品。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三名同学到前面来做背一背的游戏,谁想来?

生:(3名同学分别是胖、中、瘦)

师:请你们三个互相背一背,然后说说自己对同学的体重有什么感受?

生1:我觉得沈春鹏最重,王宇洋最轻。

生2:我觉得沈春鹏比高一民重。

生3:我觉得王宇洋很轻。

师:看来,人是有轻有重的。那我们身边的物体是不是这样呢?现在就请你任选两种不同的物体,用两只手掂一掂,互相说说你的感受。

生:(掂物体,感知轻重)

生1:一袋盐和一袋奶比,盐比较重,奶比较轻。

生2:一桶浴液比一袋方便面重。

生3:一块橡皮比一本字典轻很多。

……

师:看来我们身边的物体也是有轻有重的。以前我们学习过计量长度的单位有哪些?

生:有米、分米、厘米、毫米,还有千米。

师:那你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计量物体重量的单位呢?

生1:我知道克、千克和吨。

生2:我还知道公斤和斤。

生3:我还知道毫克。

师:你们知道得真多,看来你们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了。在这些单位中,克、千克、毫克和吨都是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千克和克。(板书课题)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1、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1)称一称。

师:要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重,可以怎么办?

生:应该用秤称一称。

师:你们都认识什么秤?

生1:我认识弹簧秤。

生2:我认识台秤。

生3:我认识电子秤和天平。

生:1000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我看到袋上写着一袋盐是500克,那两袋盐就重1000克。

师:我们用秤称一称,验证一下好吗?谁会看这种台秤,说说怎么看?

生:现在什么也没放,指针指向0,如果指向1就是1千克,指向2就是千克。

师:也就是指针指向几,就是几千克。请每个小组选两名同学拿着两袋盐到前面来称一称。

生:(分别称出2袋盐的重量)正好1千克。

(2)掂一掂。

师:请同学们把2袋盐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一下这1千克的重量。

生:(操作感受)

(3)估一估。

师:同学们都感受到了1千克的重量,现在我们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请同学们借助1千克盐的重量带给我们的感受,估计一下你们小组的水果几个大约重1千克,看看哪个小组估计得最准确。

生:(用袋装水果,估计重量)

生1:我们小组估计8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生2:我们小组估计6个桃子大约重1千克。

生3:我们小组估计11个橘子大约重1千克。

师:现在你们就来称一称吧。

生:(把小组估计的水果放在秤上称。)

生1:(8个苹果)多了一点。

生2:(6个桃子)也多了一点。

生3:(11个橘子)还是多一点。

师:那你们(生3)能不能调整一下?

生:拿下来1个橘子。

师:大家快看,这回差不多是1千克。同学们真了不起,第一次估计1千克的重量就已经很接近了。刚才,小组在活动的时候,老师发现有1个小组的做法和大家不太一样,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做的。

生:我们小组先是掂一掂2袋盐,再掂一掂5个桃子的重量,感觉有些轻,就又加了1个桃子,再掂一掂,差不多,才认为6个桃子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师: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这种方法很好,可以估计的更准确一些。

师:他们一边估计,一边比较,有一种严谨的学习态度,希望其他同学也能象他们小组学习。

(4)找一找。

师:我们知道了1千克的重量,在你们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大约重1千克的?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生:2袋挂面、4袋奶……

(5)猜一猜。

师:老师这有两样东西,(出示:一大堆棉花,一小堆铁钉)你们猜猜哪个重?

生1:棉花重。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棉花那么一大堆,比铁钉多,所以棉花重。

生2:我猜可能一样重,因为铁沉。

师:到底谁说得对?你们自己想办法验证吧。

生:(有的掂一掂,有的称一称)一样重。

师:那我想问问,刚才说棉花重的同学,你们现在有什么想法?

生:物体的轻重不能光看堆大,堆小。

师:是啊,物体的的体积大,但不一定重;体积小,不一定就轻。

(6)拎一拎。

师:老师这还有些东西(大米:2千克,沙子:3千克,油:5千克)同学们拎一拎,感受这些物体大约重几千克?再看看下面的标签。

生:(分组拎物品,感受几千克的重量。)

(7)说一说。

师:除了这些,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重量的还有哪些?

生:青菜、面粉……人体的体重。

师:想称称自己的体重吗?好,到前面称称吧,一个人称,另一个人读数。

生1:王帅的体重是29千克。

生2:徐哲的体重是28公斤。

师:28公斤也就是28千克。

2、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师:同学们知道了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的重量,我这有一枚2分硬币,我们称称它的重量。(放在台秤上)

生:太轻了,指针根本没动。

生:用“克”做单位。

生:1克。

师: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重量,小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生:(动手操作,感知1克)

生1:太轻了,我好象一点感觉也没有。

生2:太轻了,手里好象什么都没有。

师:这1克的重量非常轻,看看学具盒里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克?

生:扣、2个曲别针、一个小药片……

生:3粒花生大约重1克。

师:我们称称看,3粒花生的重量是不是1克?(在天平上称超过1克,减1粒,再减1粒。)大家看,像这样的1粒花生的重量大约是1克。

师:用手掂一掂你身边的比较小的文具,估计一下它的重量。

生:一支铅笔大约20克,一块小橡皮大约1克,一张纸大约5克……

3、建立千克与克的联系。

师:老师这有一大袋和一小袋米,小组互相掂一掂,估计一下它们的重量。

生1:我估计大袋大约100克。

生2:我估计大袋约重150克。

师:老师告诉大家,课前老师已经称好了它的重量,是200克。那小袋的呢?

生:大约50克。

师:对了。每组大小两袋米合起来重多少克?

生:重250克。

师:那计算一下,4组合起来呢?

生:1000克。

师:来,我们把这些大米放台秤上称一称,读出数来?

生:1千克。

生:1千克=1000克

师:(板书结论)我们还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千克和克,有谁知道?

生:千克用字母kg表示,克用字母g表示。

师:那我们还可以写成1kg=1000g

三、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际操作,亲身感受并了解了千克和克的实际重量。我们看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课后,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点评:

本课教学流畅、自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色:

一、从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老师通过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让学生不仅可以多次体验常见的物体的重量,逐步建立起重量单位的正确观念,而且还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一些有关的常识;通过感知,拉近了抽象的“重量”与形象的距离,使学生感到容易理解。而让学生去掂一掂物品的重量这一活动,就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证明我们学习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从这些方面,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二、提供学生充分实践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得到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本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自己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各人思维也不尽相同,思维的交流常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可以更多地满足认可与欣赏的需要,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认识数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互助互学,集思广益,让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

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时老师采用了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探求、主动合作、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亲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听课记录

听课时间:xx课时。

听课地点:xx班级。

1,学习生字:

(1)画出生字词,经过拼音认读,自我读----指读----齐读。

(2)指导写字。

3、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抽生读,教师、学生评价。

5、这首诗反反复复读了多篇,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首诗你的感受?(李白和王伦的情谊深)。

6、再带着这种感觉读。

7、抽生读、齐读。

8、学生汇报此刻让教师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成果。

拿出练习纸把此时李白、汪伦最想说的,或是自我最想说的把它写出来。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是这堂课的难点。

听课记录

时间:9月18日星期四第3节听课学校:董恒甫高中班级:高三3班课题:《归去来兮辞》教时:1执教者:沈艳老师教学过程:。

一、背古诗文。

读背诗歌并默写。

二、朗读《归去来兮辞》。

三、品味课文。

1、弃官为民:心为形役、何等庆幸。

2、划分:归途中抵家时。

四、讨论鉴赏。

1、师:归途中作者的心情怎样?生:念切(恨、问)。

轻松(物)。

2、抵家后的快乐体现在哪里?家园之乐:(1)家人欢聚之乐(2)室中独处之乐。

(3)游园忘返之乐联系高一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云”、“鸟”与情之关系?内心写照。

无心的云,急切的鸟回家——归隐。

4、“松”“菊”在文中的用意?品质的象征:高洁、孤傲、坚贞。

5、写法:托物言志。

五、布置作业。

数学听课记录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 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 角的大小比较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 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 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1. 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听课记录

赵辉。

吕凤荣:《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地点、时间。环境虽美,但送别友人,心情却十分沉重。后两句写别前劝酒,实际是敬酒赠言,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关怀及深厚的友情。通过情境对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的进入送别题材的古诗意境中。

周瑞芳:赵老师在教学中力求将文字符号化为一种情感符号,将叙述转化为一种有生命体验的联想和想象,通过“读、想、议、写”等教学方式,实现师生、生生互动,让拓展思维与丰富积累并行。

宋丽娜:通过情景对话,去解读和领悟王维的内心,这既是一种想象语言训练,又是对朋友情的感悟。实际上还表达了学生自己的心声,文与人、人与己的相遇交融。

亓玉霞:引导学生理解诗的词句,感悟诗句、走进诗的意境,是深入理解古诗内涵、体会作者感情的重要一环。整个环节的设计是“以读为本”,始终让“读”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以读代讲,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层进式的以情“引读”,学生心潮逐浪高的“复读”。以“以读代讲”的魅力,去引领学生进行一次精神的洗礼,从而感受王维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赵辉:在这次古诗教学中,我大胆尝试了“读,唱,吟,舞”的。

方式教学古诗。首先为学生创设情境。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全部感情都倾注在一杯“酒”中。所以开始导入问孩子们:家人在什么时候喝酒。学生很快进入到“幸福酒”的氛围中,对比引出此诗中的送别酒。渗透了古人饮酒送别,折柳赠别的习俗。

刘青:当学生的情感急需待发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抒写自己情怀的舞台,让学生的情感尽情挥洒,达到了课已尽,意未了的效果。

付成桂:以一首诗带动学生对同类诗的了解,既拓展了学生视野,又增加了学生积累,让其进一步了解了不管是怎样的送别诗,所体现的诗境都是人间真情。

周鲁艳:指导古诗诵读从“平长仄短”“尾韵拖长”“依字行腔”的最基本的读法要求做起。就在那平长仄短之间,就在那曼声唱和之间,就在那尾音的颤动.修饰.延绵之中,感受到了诗人的心境,沟通了与诗人的情感。

相丽:“有比较才有鉴别”,利用比较阅读进行古诗词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活跃思维,学会思考。同一个诗人写的诗要比较,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诗的特点,进入诗的境界。

数学听课记录

(选择一个热情高的小组进行现场调查)

师:在调查之前,老师要请同学们听清要求:每人有两张写有姓名的纸条,喜欢吃鱼的把纸条贴到“喜欢吃鱼”一栏,喜欢吃肉的把纸条贴到“喜欢吃肉”一栏,既喜欢吃鱼又喜欢吃肉的可以两边都贴,都不喜欢的把纸条贴在右下角。明白了吗?(学生清楚要求后就让学生作选择)

1、收集、分析、整理数据

师:这一小组的同学把自己的喜好通过贴姓名条的方法告诉了大家,那现在你能根据选择的情况,分别说出这几中选项的人数吗?你怎么知道的?(生:数纸条就能知道!)那黑板上一共有几张姓名条?这么说,这个小组一共有13人了?(生质疑:这个小组只有10人!)

师:假装数一数,咦,真的是10人,那多出来的3人是哪来的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如果还是找不到原因就再和同桌讨论。交流反馈,得出原因为有3个同学两样都喜欢。

师:那谁能说说这组同学的选择我们可以把他们看成是几类?(生1:两类,喜欢吃鱼,喜欢吃肉。生2:三类,两样都喜欢,只喜欢吃鱼,只喜欢吃肉。)教师板书。

2、重新排列

是: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我们再请一个同学上来说说两样都喜欢的有哪些人?(学生上台指。)教师在一边继续问:你能把他们的名字找出来,重新放在合适的地方吗?(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放的位置,如果没有放在中间,则将让学生展开讨论。)

3、引出集合图,加深理解

师:刚才这位同学真能干,通过他的重新排列,大家看这些数据是不是更清楚了呢?好,我们再请一个同学上来点一下“两样都喜欢的同学”,并说出有几人。老师怎么数数有6(学生说的人数的2倍)人?(生:每人有两张名字,重叠了,应该是3个人)

师:哦,原来有3个人名字重叠了,那这3张姓名条我们如何处理?(生:把相同的名字拿掉一张)

师:好,我们请一个同学上来拿!(学生上来拿走3张重复的。)

4、画集合图

师: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人数会多出来吗?

师:人数是弄清楚了,谁愿意向老师和同学们指一指哪些人是喜欢吃鱼的?如果学生是一个一个指的,就要求他:你能一下就找出喜欢吃鱼的是哪些人吗?学生再指。老师在一边用黄颜色的笔把喜欢吃鱼的纸条圈起来。

5、各部分的意义

师:在红色圈里的是表示喜欢吃什么的同学?在黄色圈里的呢?生:略

师:有了这两个圈和原来对比一下,你觉得怎么样?生:略

师:中间部分表示什么?除了这种两样都喜欢的情况,还有一些同学呢?

师:请同学们先自己看图说,然后再说给同桌听。

6、掌握算法

师:现在,你能看着这张图,利用上面这些数据,能列式计算这一小组的人数吗?生:列式计算师生反馈交流,理解各计算方法的意义(略)

听课记录

1、齐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春天(板书),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春光明媚,春暖花开)。

3、出示词语:

b.说说读了这些词语的感受c.齐读。

二、品读课文。

(一)小燕子在这寒冷的冬天遇到了哪些麻烦?读一读,想一想交流。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1、天气冷指名读。

2、你还体会到了什么?饥寒交迫——“饥饿”

3、再来看看这个词语,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显示“濒临死亡”)。

师: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要经过长途跋涉,他们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事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濒临死亡”就是——即将死亡,再看看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配乐)齐读。

4、过渡:然而悲剧没有发生,这是怎么回事?指名说。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当你读完这个故事,你将会被感动。读一读,找一找最感动自己的话,在旁边写写感受。

2、交流。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她不在乎什么?在乎什么?

2、齐读第四自然段。

3、认识小贝蒂(出示图片)。

在什么地方寻找?怎么发现的?她会怎么想?怎么做?同桌说一说。交流。

师生接说:小贝蒂不在乎——,不在乎——,她在乎的是——,多么令人感动的画面。

4、还有什么地方也深深地打动了你?(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人很多,把燕子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2、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什么危险?

3、找一找,还有没有其他地方令你感动的?(政府做出这么大的决定,为的是一群燕子。)。

4、师:回到充满温暖的列车,齐读第一自然段(配乐)。

5、如果你就是车厢内的一只燕子,当你看到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6、写话:

以“这怎能不令人感动„„”为开头写一段话。(播放“小燕子”歌曲)。

7、交流。

三、总结课文,提升感情让我们记住——,记住——。

教学设计:

一、感受春天的寒冷。

1、学生说春的字词,体会春天的美好。

2、找找课文中春寒的词语,读读说说给你的感受,再一次读好这些词。

3、找找课文中描写春寒的句子,读悟感受。

二、感受严寒中的温暖。

1、找打动自己的句子。

2、步步深入读、悟。

3、充分谈自己的感受,及时的追问引导体会,悟后读。

4、动笔写写:如果你就是燕子,当你看到人们这样帮助你,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让燕子专列开进学生幼小的心灵。

评析: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老师能及时的捕捉学生回答中的亮点和惑点,本节课执教的老师能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学生感悟后能及时让他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读来表达。整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板块与板块之间衔接较紧凑。

不足:政府如何帮助小燕子这部分理解还没有到位,对与学生的回答要有个整体的梳理,使层次更分明。小贝蒂那段的话与插图在教学时应交换顺序,让学生在感观图片中小贝蒂的形象后,再读文,可能学生的感受会更深。

听课时间:10月13日。

听课班级:四年级。

老师:王天斌。

听课内容:爱我中华。

教学过程:

一、点明本单元主题。

1、板书单元主题:民族之花。

2、读了民族之花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3、预习后对这一单元有了哪些了解?

二、歌曲导入,整体感知。

1、放歌曲《爱我中华》。

同学们可以听,也可以边听边唱。

请同学来谈谈刚才听歌曲或唱歌曲的感受。

2、介绍创作背景和作者。

这么熟悉的、感人的歌曲,除了会唱,你对它还有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来交流交流。教师适时的补充介绍。

三、感情朗读,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歌词,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

2、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朗读。从这段歌词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出来。

四、细读感悟,美读背诵。

1、文中有多处重复的语句,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小组交流。

2、指名朗读,想想: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让学生说说谁在建设我们的国家?可举出自己知道的人或事。(3)“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让学生想想是谁雄姿英发?(4)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为国家做了什么?仿照这三句话自己写一到两句。全班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

4、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歌词。试着背诵。

五、形式多样唱歌曲,升华情感。

长征。

江苏如皋师范附小。

彭之俊。

一、第一板块——背景介绍。

1、简介“长征”情况;

2、引入《长征》诗歌,(课件)。

3、教师配乐朗诵。(声情并茂)。

二、第二板块——整体感知。

4、学生自由自读;

5、指读课文;

6、评价朗读。

7、引导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不怕远征难、走泥丸、逶迤、五岭?)。

三、第三板块——抓总起句。

8、文中有两行诗句概括了全文,用笔画下来;

9、交流结果;

10、引导学生朗读这两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1、你是如何理解的。

12、理解“远征”和“万水千山”

13、指导朗读:“节奏、气势”

14、指学生朗读展示。

四、第四板块——由总及分a、1、哪里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2、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回答。

3、深入理解“不怕”:这五座山有什么特点?(学生介绍)。

4、通过数字“1300公里”理解“长”,引导朗读,读出“长”;

5、通过学生的资料理解“乌蒙山”,引导学生朗读,读出“高”(教师:读得再高一点,再高一点;仅仅是“声音高”能解决的吗)。

6、从这两句你读懂什么?(教师:“革命的大无畏气概”)。

7、能通过朗读表现出这样的气概吗?

8、小结:五岭乌蒙一长一高,所以毛主席在开始用了来概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学生发表看法;

3、引导学生阅读课外故事《巧渡金沙江》,交流阅读感受;

4、再次理解“暖”,交流;

5、帮助学生理解“寒”,播放录像《泸定桥》;写出观后感。

6、交流观后感。

7、朗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指名读,齐读。

2、岷山给红军带来哪些困难?(学生交流)。

3、引导学生课外资料“过雪山”(课件出示)。

4、这么艰难的事情,诗句中却用了一个“喜”字,你如何理解?

5、小结学生回答,引导朗读本句。

6、再次回顾到首句话。

五、第五板块——由总及分。

1、朗读全文;

2、教师总结,过渡扩展《清平乐。

六盘山》,学生自读,指读,齐读;

3、扩展《娄山关》„„。

4、总结:长征是„„(出示课件:电影片段)一起背诵全诗。

我叫“神舟号”江苏如皋师范附小。

彭之俊。

一、复习生字词,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句,练习说话。

1、出示第一句话和图片,指名读。

2、师范读,注意听老师停的地方。

3、什么时候,一艘飞船在太空散步?

一天晚上,什么在太空散步?

一天晚上,一艘飞船在哪儿散步?

一天晚上,一艘飞船在太空干什么?

4、看三幅图,运用这样的句式来练习说话。

过渡:出示第二幅图和图片,读这句话。

你想一想,嫦娥姐姐遇到小飞船会问什么?

三、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

2、标自然段序号。

指名分自然段来读课文。

3、自由练习朗读。

四、学习课文。

1、师讲引号的作用。只读嫦娥姐姐的话。

按老师教的方法,找找第二、三自然段中他们说的话。小组可讨论。

2、指名读第二段,指名只读飞船说的话。你从这句话知道什么?

分组自学。(一组使用文字资料,一组使用图片资料,另一组看幻灯片。)。

大组交流。

再读飞船说的话。

3、嫦娥姐姐又是怎么说的?

读了她的话,你们有什么问题?

听故事《嫦娥奔月》。

嫦娥姐姐的家在哪儿?

谁能把这句话读好?指名读,练习朗读,指名读。

五、小组练习表演。学生自我评价。

评课稿。

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积累迁移,将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听课记录草原

李爱卿:

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会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因此,教学中卢老师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主要是感知语言,因而在预习中注重让学生反复诵读,领会文意,提出问题,同时,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二)思维方法的指导:教学中,通过分析、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的内在联系,诱导学生学会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如“走了许久,远远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一句,引导学生从标点符号入手,注意句中为什么用“!”。体会作者见到河时,那分惊喜,这样的逐层设疑理解,能掀起学生层层思考的涟漪。

(三)读书方法指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是: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物特点;品读精彩语段,说出自己见解;大声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析表现手法,用以指导写作。

张彩霞:

本课时教学,卢老师注重让学生大胆尝试,自读、自语、自动地发展。

(一)尝试预读,激起阅读兴趣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草原美景的图片,上课时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再放录像,让学生边看边想象,最后依据预习中提出的要求,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尝试着在旁边注上自己的体会。

(二)尝试感知,理清文章条理。

1、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理清条理: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

(三)尝试感悟,谈出自己见解。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质疑研讨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学生大胆尝试,问题让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自己讨论,方法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则点拨关键处,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主动发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讨论,你认为哪句话最美?美在哪?

2、仔细品读课文,尝试大胆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3、尝试有感情朗读,体会草原的辽阔壮美及作者喜爱之情。这时,让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适当点拨一些重点词句。如: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都像很无边的地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用比喻的,把羊群比作大花,具体恰当地描绘出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张雪云:

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可见平时训练很到位。(如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去读,教师引导理解)突出了重点,如草原的美丽风光是课文重点,教师引导学生做了重点处理。

于爱英: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杨雪梅:

教师对教材把握得好,做到了顺学而乐,以学定教。吕学贞:

卢老师注重尝试运用,注重积累、迁移。

1、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仔细读一读,说一说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观察一处景物,写一段话,用上打比方的表现手法。本堂课,教师重点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没有繁琐的一问一答,没有教师琐碎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真正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小学听课记录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生齐读课题)。

2、(出示寇准写的诗)指名读。

(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指名读)。

3、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生在第二自然段中边读边找)。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讨论)。

齐读。

4、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指黑板)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

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

5、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课件齐说:情不自禁)。

过渡:小寇准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

1、课件出示诗句。

(1)生在课文中找诗句的意思。

(2)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仅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出示古诗和句意。)。

(3)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呢?(出示古诗和句意)。

(4)理解“回首”的意思。

(5)请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2、点题,像我们这样赞美华山就是——(指课题)咏华山。

3、是呀,小寇准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样的好诗,难怪先生连连点头称赞:(——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说)。

4、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咏华山!齐读课文。

1、供给课前收集的描述山的诗,生自由练读。

2、指名上台朗诵,师配乐。

3、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关于山的古诗。

(出示)岁华齐。

1、学习“山字头”,领读。

2、看一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3、你们看,这三个字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生描红,师巡视。

听课记录草原

听了刘艳艳老师上的《草原》,我受益匪浅。我觉得刘老师有许多方面值得学习。

《草原》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刘老师引领学生品读课文优美语句,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课件演示画面等方法,体会课文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这次听了刘老师的《草原》课堂教学,我真切感受到草原之美丽,感悟了课文语言文字之清新。这种自然美与语言美的融合,柔软清静,纯洁香甜,使人舒畅,令人遐想。这就是一幅画,这就是一首诗!这种感受应源于这节课教学上的一些亮点:

1、教师很重视学生读中积累。在教学第一段时,教师没有直接让学生学习描写风景美的句子,而是通过读、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学习,通过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来理解,夯实基础。体现老师很重视学生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积累。

2、教师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本节课中充分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对话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课堂上真正实现了“以读为本”,摒弃了教师的分析讲解和问答。通过让学生自读、勾画、自悟文本内容,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把文本语言内化,在读中感悟、理解、交流,使得对文本的感悟深刻。

3、教师很重视读的层次指导。教师在课堂上很好地发挥了主导作用,每一次读都有每一次的目的和要求,螺旋上升,层层推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而且读的方式多样,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议:

因为这篇课文是既写景又抒情的文章,教师在教学时应利用好课件,如:通过“草原风光”的视频播放,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感受。视觉欣赏比听觉感受更深刻,更直接,更轻快。有了草原之美的感受,增添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学习效果会更好。

听课记录

一、导入。

1、师语:告诉大家,今天我们要学一篇什么课文?

生:给予树。

2、师板书,逐字进行写法指导,生齐读课题。

3、正音,再读课题。

二、生字学习。

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带生字的词语,生自由练读。

课件出示:宽裕。

分享。

担心。

卡片。

沉默不语。

立即。

援助。

体贴。

仁爱。

如愿以偿。

圣诞节。

棒棒糖。

2、指名读(师评价方式多样,贴切、平淡而有效)。

3、齐读词语。

4、师板书:如愿以偿。

5、生读,找出文中含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6、师直接讲课文大致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如愿以偿”

7、书写指导:予、即、盼、仁。

(1)。

生观察,师作详细指导,每个字的注意点提醒到位,生书空练习(2)。

师范写。

(3)。

生练写,写到自己满意再停笔。

三、朗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师表扬学生注意标点符号的表现,齐读问句。(2)。

师引导发现课文前两句和后两句中,主人公的不同心情。(3)。

师范读,生观察师的表情。

(4)。

生自由练读,师语:看了老师的朗读,小朋友肯定有启发(5)。

再次指名读,强调生读得好的地方,相机板书“一百”、“五”

2、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师直接评价,在肯定之后,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2)。

师范读。

(3)。

生自由练习,强调读这段就和说话那样自然。

(4)。

再请那位学生读,考验他的模仿能力和听课效率,让大家体会他的进步。

3、第三自然段。

(1)。

指名读,发现优点时,不惜打断他,以插话的方式及时肯定(2)。

师范读。

(3)。

生自由练读,师语:象老师这样读,超过我,好吗?(4)。

展示读,师语:展示你的进步,展示你的体会。

4、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读,直接说这一段非常难。

(2)。

引导发现金吉娅说话时要抓住的两个关键词“低”和“难过”(3)。

帮助理解:金吉娅为什么难过?为什么说话声音低?(4)。

生练金吉娅说的话。

(5)。

师范读,连读4、5自然段,要求:仔细听,除了听出她难过之外,还听出了什么?(6)。

交流:害怕、担心、善良……。

(7)。

生自由练习,师语:象老师这样去练,不仅要读出金吉娅外表的难过,还要读出她是个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小女孩,那就更了不起了!

(8)。

请同学推荐读金吉娅说的话,听的同学观察他的表情,开展同学间赛读。

5、第五自然段。

师语:还记得老师刚才是怎么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吗?你们一齐读一读!

7、师引导,交流:“一个贫穷的小女孩……当金吉娅知道后……如愿以偿了!”(休息5分钟)。

一、巩固生字。

观察字型——默写生字——自己检查——交流学习。

二、练笔。

10月21日上午,高新区教研室在付山小学举行语文教学研讨会。听了两节语文课,分别是付山小学邢慧清老师指教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和宝鑫小学宋杰老师指教的五年级语文上册《我的战友邱少云》。教研室曹志广老师对两节课做了精彩的点评,并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讲了四点意见。最后教研室晏景主任做了重要讲话。现将参加此次活动的感受整理如下。

一、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导入:(8:00)。

1、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答“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

2、连续欣赏几幅图片说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3、观看录象资料。(8:09)。

(二)学习课文。

1、集体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8:13)。

(2)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3)指名朗读描写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写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写很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指导理解“抽出”

(4)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8:18)。

2、小组学习其余部分。

(1)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2)分小组学习描写夏、秋、冬部分的内容。(8:20)。

3、交流讨论。

(1)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写的景物。(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3)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

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朗读课文。(8:35)。

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四)深入理解课文。

1、板书花园、宝库。

2、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

(五)作业: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

点评:

这节课老师通过图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先带领学生一块分析描写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体现了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只是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了。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课文。在第三个环节配乐朗读并让学生观看动画课件时,课件的内容并不能和课文完全相符,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这里可只留背景音乐,让学生边听朗读边去想象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在最后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还缺乏进一步的提升。小兴安岭向人们奉献出了丰富的物产,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没有引导学生去体会,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今天在组内听了一堂《葡萄沟》。这是人教版二下年级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朴素,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应该是一篇理解感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范文。

今天的课堂,教师的语言富于儿童化,很好地激发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可见老师是很适宜教学低年级的。遗憾的是,她在没有动足脑筋,把教学设计的更富有情趣一些。一堂课下来,自己有些不成熟的体会,趁着记忆还没彻底消失,记下一些,互相学习:

今天主要说:定位教学目标,体现低年级特点。老教材里这篇课文是放在三年级的,现在在二下就解决了,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这一点,不要过渡挖掘。如:窦桂梅老师的目标设计了三个层次: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识记“最、坡、梯、够、修、味、留,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3:运用采访、角色朗读、节目表演、导游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组别超级版主帖子86476积分86984性别注册时间2008-01-06网站工作室2010-12-0918:04|只看楼主2#字体大小:tt语文园地一(综合性学习)。

1、教师介绍自己的姓。

2、让一组小朋友到黑板上写自己的姓。并用姓说一句话。(8生)学生说的都不一样,相信学生,他们会做得很好。

3、给自己认识的姓圈上圈。(教师课前把全班同学的姓打印在纸上,每位学生都一张)让学生们自主地学一学,他们学得很认真。而且因为是自己身边的知识,所以学生兴趣很浓。

4、把学生的练习纸投影出来,让他读一读。(2生)。

5、四人小组合作读一读,认识还不认识的姓。

6、小组合作还没有认识字,请这个姓的小朋友帮助他。

7、如果你还有不认识的姓,请你课后找到该姓的小朋友,请他帮助。关注学生个体,并向课外延伸。

8、你还知道哪些姓?/8:50。

9、放录音儿歌《百家姓》。(课间操)。

10、导出“骆宾王”(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学生通过收集也还真知道不少呢!

11、你知道骆宾王的哪些事?

12、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咏鹅》(2生)。

13、有感情地朗读。读给同桌听,请同桌评价。齐读,背诵。

14、想象当时骆宾王写诗时看到了什么呢?(10生)/9:06学生说:骆宾王看到“咏鹅”说明他不懂这个题目的意思。老师应加以引导。

15、做一做,玩一玩。让学生自己选择,有些写诗,有些配图,有些既写以画。

16、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送给他人。9:15/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教育。

总评:

1、充分挖掘了本地、本班的课程资源。把学习姓氏与本班学生的姓氏相结合。并适当补充本地名人骆宾王的信息。

2、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学本班同学的姓氏。自己去学骆宾王的诗。注重学生自己的体验。

3、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运用各种方式帮助他。

一、复习生字词,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句,练习说话。

1、出示第一句话和图片,指名读。

2、师范读,注意听老师停的地方。

3、什么时候,一艘飞船在太空散步?

一天晚上,什么在太空散步?

一天晚上,一艘飞船在哪儿散步?

一天晚上,一艘飞船在太空干什么?

4、看三幅图,运用这样的句式来练习说话。

过渡:出示第二幅图和图片,读这句话。

你想一想,嫦娥姐姐遇到小飞船会问什么?

三、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

2、标自然段序号。

指名分自然段来读课文。

3、自由练习朗读。

四、学习课文。

1、师讲引号的作用。只读嫦娥姐姐的话。

按老师教的方法,找找第二、三自然段中他们说的话。小组可讨论。

2、指名读第二段,指名只读飞船说的话。你从这句话知道什么?

分组自学。(一组使用文字资料,一组使用图片资料,另一组看幻灯片。)。

大组交流。

再读飞船说的话。

3、嫦娥姐姐又是怎么说的?

读了她的话,你们有什么问题?

听故事《嫦娥奔月》。

嫦娥姐姐的家在哪儿?

谁能把这句话读好?指名读,练习朗读,指名读。

五、小组练习表演。学生自我评价。

评课稿。

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积累迁移,将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组别超级版主帖子86476积分86984性别注册时间2008-01-06网站工作室2010-12-0918:10|只看楼主4#字体大小:tt今天早上听陈老师的《小柳树和小枣树》,现点评如下:

一、亮点:

1、教态亲切、自然,富有亲和力。语言生动、简洁。

2、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课文内容分析得较清楚。

3、重视启发学生思维,善于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4、朗读形式多样,时间较充分。

如分析小柳树的话,猜猜它怎么想,“喂,小枣树,你的枝干多难看,看我多漂亮。”这句话点了3名同学读,然后老师领读,学生齐读。读读小柳树在春天的美丽,小柳树的话点了5名学生读、全班齐读,分男女生读。

二、建议:

1、生字教学有点浮光掠影、粗略,没有落到实处,不符合阶段训练目标。

在播放完整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后,要求学生找生字,标出自然段。然后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只粗略地读了一两遍就收场。在讲解课文内容时,也只提到了一个多音字“曲”。还有“呗”字的读音也应着重强调。

2、教师没有挖掘好教材的教育意义,学生对课文的思想认识没有上升到一个高度。

学会表扬夸奖别人这一主题地挖掘不够准确。准确来说应是:谦虚,不能骄傲自满,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胸怀宽广,做到别人在挖苦、讽刺你时还能坦然面对,还能去称赞别人。当然也包含有学会表扬夸奖别人的意思,但不是主要的。

3、以听录音代替自由读,简化、省略了学生自主感悟的过程。

老师在教学时,每个自然段的教学都让学生先听课文录音,然后展开教学。如此千篇一律,只重视了学生听觉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在自由朗读中多种感官并用的作用。

4、读得较多,但忽略了对学生朗读的评价,只是枯燥地堆积。

比如一个学生读了之后,让另一个学生再读,上面提到的小柳树的一句话点了5名学生读。没有老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读得再多,可能效果也不太好。

5、按课文情节内容串讲,虽然层次清楚,但主体生动性不够,模式单一。

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对话应是课文的重点,课堂中若能抓住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让学生两个一组自由搭配比赛读,读出各自的语气,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不用过多的分析学生自然而然就会非常明白。下载链接:小语全册试题小数全册试题小语全册课件小数全册课件top返回列表(本内容来自精华本站http://原文地址:http:///fanwen/c370704/)。

听课记录听课心得体会

听课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时刻保持积极的态度,主动去倾听老师的讲解,并用心去记录重点内容。通过听课记录和听课心得体会的写作,我们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习效果。以下是我对听课记录和听课心得体会的一些思考和体验。

首先,好的听课记录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基础。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听讲。通过记录下来的重点内容,我们可以反复回顾,加深记忆,并在复习时能够更加准确地回忆起老师讲解的内容。而只凭记忆去回想上课内容,往往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导致信息的遗忘或扭曲。因此,做好听课记录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其次,制作合理的听课笔记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提高学习效率。听课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抓住重点内容,还要积极思考,将知识进行整合和归纳。在听课笔记中,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要点,并加入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还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听课记录的内容应该具备一定的结构性和层次感。我们可以根据每次听课的内容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例如,对于重点知识点的讲解,我们可以采用提纲式的记录方式,将主要关键词语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对于例子、实证和实例的讲解,我们可以用图表、表格或流程图等形式进行记录,以便更好地展示和理解。通过合理的结构化记录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整合和梳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在做好听课记录的基础上,听课心得体会的写作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补充。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回顾所听课程的重点内容,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和感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最后,不仅要做到听课记录和写作,还要将所学和所想付诸于行动。知识的运用能力是学习的最终目标。通过做好听课记录和写作,我们可以积累大量的知识和思考,但如果不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就无法真正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实践和应用,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总之,做好听课记录和写作听课心得体会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记录和写作,我们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进一步改善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我们还要将所学知识付诸于实践,将所学转化为实际经验和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听课记录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1、这些词语还认识吗?(钓鱼、从未见过、允许、遵守规定、铭刻)。

2、回忆课文写了什么?你能这些词语说出来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钓鱼”、“放鱼”)。

第一板块:

1、由学生的回答开始,教师:钓鱼和放鱼的孩子的此刻的情景吗?

2、引导读课文一到四小节:

b、引导读读课文一到四小节。学生读课文。(要求自由读)。

3、读书交流:一到四小节,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踊跃)。

1)课文写……。

2)我感受到那里景色很美;

4)我读懂了他们高兴:两个感叹号。

5)我读懂了他们钓到的鱼很大:弧形(读出“大”来),还有谁明白这条鱼很大?(大家伙)并且是大鲈鱼。

6)引导读:“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三人)。

7)此时,传来了爸爸的声音。我们来读读课文中爸爸的语言。(学生读书)。

a。出示课件:父子的对话:爸爸:“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b。引导学生朗读这些话语:a、分主角;b、抓重点词语;

c。汤姆为什么要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d。汤姆不肯放鱼的原因是什么?(听课疑问:孩子们,别人回答问题时,你静静坐着脑子里在想什么?)。

e。介绍“规定”,问:“明白了吗?”

f。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朗读,强调语气(斩钉截铁):“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当遵守规定。”先分别指读,之后邀请男子汉齐读;g。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用“不管……都……”说说生活中的事情。(学生表达,教师评价)。

四、小结板书:自觉遵守规定。

第二板块:

五、相信爸爸的这句话对大家的启发必须很深,我们一齐来读这句话:“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当遵守规定。”(齐读)。

七、出示没有提示语的对话,要求学生把刚才的提议“用起来”;

八、提出新的要求:“加入动作、表情、道具”增强表达效果;出示课件配合,师生配合。

九、爸爸和小汤姆争论的结果如何?此时的心境如何?(邀请数名学生回答)。

第三板块:

十、教师小结学生回答。从“后悔”过渡到下文。

十一、讨论:后悔吗?(要求学生帮帮忙)。

十三、教师总结全文,出示课件:“转眼间……不出所料……道德只是个很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可是实践起来却很难……34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

十五、再次朗读:“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当遵守规定。”

听课记录3

教学过程听课意见和建议一、驱动导入谈话导入师:四季就是这么有趣,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离开了,夏引入很有激情。小伙子正满怀热情准备迎接我们呢!小朋友,夏天里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单元展开第一单元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多通道导学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师: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57页,先别急着读,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1、你都读到了哪些小动物?2、它们分别在哪里干什么?注意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现在开始吧。2、自主性预学学生根据导学单自主学习,师巡视指导。3、交互式研学一、认识生字请生说说找到的小动物,黑卡纸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蜻蜓第一文库网”“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师:谁来叫叫它们的名字?个别读,帮助正音师:让我们一起叫叫它们的名字吧。齐读。二、认生字师:你发现这些小动物有什么一样的'地方?(都有虫字旁)虫字旁的字都跟昆虫或者体型小的动物有关。师:大家再读读每个字的右边部分,你发现了什么?(右边部分的读音和整个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这样可以读半边的字叫做什么?――形声字。形声字的归类很及教师的语言富有童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应该放在下面。因为学生没有预习,第一遍读文,首先要读准、读通。

的经历。所以我们也要把它们的生机勃勃给读出来呀。再读。

第二单元写字教学1、书写指导: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小动物,其中有一个小动物的名字我们不光会念,还要会写,它就是“蚂蚁”。把蚂蚁字卡请出来,请生说着写这两个字有什么注意点。(都是左窄右宽;虫字旁的横变成了提。)强调“蚁”的“义”笔顺是点、撇、捺。2、学生写,教师评议。板书设计: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蚯蚓土里造宫殿,蚂蚁地上运食粮。蝌蚪池中游得欢,蜘蛛房前结网忙。

听课记录

《荷花》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文美、境美、情美。这么好的美文最适合朗读。所以,这个课上,我努力体现活力导读的教学思想,以引导学生充分地感情朗读为主线,经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本文的教学设计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经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人的独特感受。

一、感官引入,激活美感。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经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荷花》吗想不想跟教师一齐去看看美丽的荷花课件播放了很多精美的荷花图片,配上美妙的音乐,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直观地感受荷花之美,以便激活学生的美感。之后,我又让学生谈感受,引出课题。然后经过视频情景朗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一来,学生有了兴致,在我的引导下饶有兴趣地去朗读课文,自我先去感受课文的优美,此时学生对课文资料有了初步了解,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课文对荷花的描述方法。由直观形象的荷花图片到优美的文字描述,美感已从学生心中悄然升起,这样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调动了学生情绪,构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美读课文,领悟语感。

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语文课中的美读。他指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并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荷花这篇课文运用美读法教学,十分适合。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充分的交流你认为哪一小节写的最美。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经过抓重点词句和指导朗读来发现美。如:描述荷叶的经典之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在朗读中学生抓住“挨挨挤挤”读出了荷叶生机勃勃的景象。而描述白荷花的句子,是经过三种不一样形态的荷花图片的展示,让学生运用不一样形式的朗读来感悟荷花的婀娜多姿以及与荷叶相衬相映的美感,这样学生明白作者不仅仅在赞美荷花,更是在赞美大自然的神奇伟大。经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基本都能熟读成诵,感悟优美的语言。在教学第四小节时,我主要运用美读让学生发现美。在教学时,我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经过富有动感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从示范朗读到自我朗读再到朗读的比赛,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发现美,增强语感。

三、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在教学“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时做出多元解读。如让大家想一想“冒”在句子中的含义,经过课件展示:白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再体会一下,怎样长出来才能够叫做“冒”出来。经过各种的朗读,悟一悟,来体会作者的用词准确。.紧之后又抓住“冒”字让学生想象白荷花冒出来想要干什么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动人的画面,让学生大胆想象荷花的美,活跃思维,发展智力。千姿百态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朵很美,看看那朵也很美……用句式:“有的,仿佛;有的,似乎;有的,好像。”引导学生充分交流说话。学生各抒己见说出:“有的微微摇摆,仿佛在跳舞;有的弯下腰,好像在鞠躬;有的点点头,似乎在轻声细语。”“有的侧着头,好像在深思;有的紧紧地靠在一齐,似乎在说悄悄话;有的昂首挺胸,仿佛在展示自我美丽的身姿。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学生想象力,又对第二自然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表达本事,并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得。学习“想到变成荷花”部分,重点引导创新想象不一样动物对荷花的不一样语言。整个教学过程运用多媒体手段,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做到“图文结合”、“情境学文”,“体会情境”、“升华情感”。

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教学中让我也认识到了一些自我的不足,我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得到了几点启发:

其一,对语言文字的体悟不够,训练不到位,或者说对有些重点字词的理解,把握不准。比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备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这个“冒”还能够换成别的什么字呢怎样长出来才能够叫冒出来学生懂得“冒”有长、钻、伸的意义,可是用“冒”又比这些词好,可具体好在哪里似乎很难用语言来表达。虽然小结时,我点明“冒”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竞相开放的盛况和它们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它比其它字更为传神地写出了荷花不经意间钻出水面,亭亭玉立的盎然生机。但从学生的表情来看,很多学生还是似懂非懂。

其二,语文教学的“预设”是必须的,但要有弹性和留白;“生成”则更为重要,它是语文课程的活力所在。教师应当接纳和珍视教学中的“意外”,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拓深、拓宽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这样教学就不会局限在“认知维度”一隅了。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学意外”建构生成为“高效的教学环节”,语文教学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出望外的意境。

最终,我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必须好好斟酌,应当更有针对性。

我想,仅有认真思考,努力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善,这样才能不断提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听课记录

本学期第十四个工作周是初中部的听课周,在这一周中,各位青年教师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让我受到许多的启发,现在联系我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来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教师语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一直苦于课堂语言,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在听课中,老师们精心的备课和新颖的设计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听课中时常看到老师们独特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让我心动!这些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来服务我们的教学,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着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习惯,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由“道德教育”转化为“道德学习”,强调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学生自己学习,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实践,通过听课可以看出老师们对教材研读是非常透彻的,对教学环境、环节处理的独具匠心,设计精妙,虽然我们知道“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但是我们对通往广场的结果心知肚明,瓜熟蒂落,才能水到渠成啊!

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成为一名让学生、家长和同事、领导赞誉的教师。

2013.12.18。

听课记录听课心得体会

第一段:介绍听课记录的重要性(200字)。

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听课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仅仅坐在课堂上听讲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地去记录和整理所听到的知识。听课记录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是备考和复习的重要辅助材料。通过良好的听课记录,可以避免遗漏重要知识点,以及忘记一些细节。因此,我们应该养成严谨认真的听课习惯,并将所听到的知识及时记录下来。

第二段:如何进行有效的听课记录(200字)。

要进行有效的听课记录,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有的人喜欢用纸质笔记本,可以将不同的知识点分类整理,形成清晰的框架。还有些人喜欢用电子设备进行记录,可以更方便地进行查找和修改。无论是哪种方式,我们都应该保持记录的规范和整齐,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要点。在记录过程中,要做到听会即写,不要追求完美,重在抓住重点。还可以通过使用颜色标记、画图等方式增加记忆效果,使记录更加生动有趣。

第三段:如何制定听课计划和目标(200字)。

制定听课计划和目标是进行有效听课记录的重要前提。在课前,我们可以先预习一下课程内容,了解大致的主题和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确定自己的学习重点。在听课过程中,要保持专注,集中精力听讲,及时将重要的知识点记录下来。此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设定一些听课目标,比如增加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深度,提高听课速度等。通过合理制定听课计划和目标,可以更好地发挥听课记录的作用,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段:如何理解和整理所听到的内容(200字)。

理解和整理所听到的内容是进行有效听课记录的关键。在课程中,教师通常会提出一些问题,我们要积极思考并尝试回答。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思维能力。在记录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如用自己的话表达、进行概括、归纳总结等,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框架。这样可以使所听内容更加具有逻辑性和完整性,便于后续的回顾和复习。

第五段:如何充分利用听课记录(200字)。

有效的听课记录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还可以用来进行复习和备考。通过回顾所做的记录,我们可以迅速复习知识点,并发现不足之处。在备考时,我们可以根据之前的记录,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弥补,提高备考效率。此外,听课记录还可以作为一种资源共享的方式,我们可以与同学们交换和分享记录,互相学习和补充知识。通过充分利用听课记录,我们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总结: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听课记录在大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良好的听课记录,我们可以更好地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方便复习和备考。因此,我们应该养成规范和整齐的听课记录习惯,并制定合理的听课计划和目标。同时,要通过理解和整理所听到的内容,使记录更具有逻辑性和完整性。最后,要充分利用和分享听课记录,与同学们共同学习和提高。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听课记录,提高学习效果。

听课记录点评

一、同步点评,需改进的的地方:

引入课题时自然、活泼、贴近生活,但与教学内容无关。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中的学生演示工具让学生展示积极参与、多参与活动。同时,教材中的知识窗内容可在适当的时候加入教学中,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发展的机会。

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来安排教学任务,如一部分学生完成较好、较快、可以帮助其他学生完成,整体效果会更好。教师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激情,去激发、唤醒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改变学习方法,如一部分学生完成较好、较快、可以和其他学生一起互相帮助合作、探究完成,整体效果会更好。

教师用《老和尚讲故事》引入本课,在讲到:“换行”——“找到插入点”——“粘贴”这个地方的时候,过程较仓促,如果能继续引用《老和尚讲故事》小故事,引导学生是对这篇文章修改,每段要另起一行(换行),学生就能理解得更加具体实际,这也和第三节《对作文进行修改》成为本章节中真正的一部分,也体现了和学科等知识的整合。这样学生在处理“换行”找到插入点“粘贴”时有的放矢。

1、讲授过程中,教师语言要规范。

5、根据教学对象的家庭条件,可在完成教学后布置家庭作业,完成课后的作业。

4、活学活用,互相访问共享内容,互相讨论,也可分组进行;

5、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用词应注意规范、统一,不变应万变。

1、教师应该给于肯定。

2、课堂气氛稍显严肃,学生不够活跃,回答老师问题的学生太局限。

3、结束有些仓促,总结,设计展示历代名人诵孔子的名言的环节。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孔子的伟大,最后展示孔子的名言名句,更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孔子的金玉良言,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从学生的角度评课: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能在教师的调控下进行学习操作实践,从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中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获得新知,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思想。

学生能够按照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学习活动,耳听、眼看、动口,动脑思考、交流、合作、演示、实验等活动,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实践,学习兴趣浓厚。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能够和其他同学一起完成活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没有积极寻求同学、教师的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养成思考、交流、合作、演示、实验等活动的习惯,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实践,学习兴趣浓厚。

三、从教师的角度评课:

教师能够把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中,精心设计了本节课,无论是新课的引入、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还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布局能够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题采用蓝猫300问。

最后引用《给刘翔哥哥的一封信》文档,插入图片,烘托文章的主题。

教学过程流场。

教师重视了课外知识的拓展。能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进行教学;能结合实际及时从网络上收集信息,教师能抓住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即时产生的资源。体现民主的师生关系。但激励、调控、评价没有跟上,这是教学气氛的直接原因。教师不仅要评价,也要让学生参与评价。

四、总体评价:

孩子学习活跃,积极性很高,能在老师创设的各种情境中认读拼音。是否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内容的权利。给孩子创设各种情境,让他们在掌握主要知识的基础上,更有方向性选择自己喜欢或者掌握扎实的知识部分,来和不同类型的同学合作、交流。不知这种形式是否可行。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年龄小、知识接受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因素,教师安排教学任务,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中采用教材中引用的文章《保护鸟类》,并让学生齐读文字内容,调动引导学生一起学习,学生参与活动、回答问题积极性高。教学任务按计划完成。

教师授课富有激情、声音清晰洪亮。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循序渐进的获得新知。

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任务,课堂气氛活跃。

教师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设计、实施教学。课堂上教师语言规范精炼,声音洪亮、活泼,这也正是年轻教师在课堂教学一个特点。

1、教学任务完成,把握了教学重点;

2、教学过程完成的较仓促,难点部分没有突破。

1、教学任务完成,课堂过程较流畅;

备课充分,内容娴熟,驾驭自如,表达准确,清晰流畅。

能调动学生情绪,课堂气氛活跃,互动充分。

严格管理课堂教学秩序,能有效组织教学,教学效果好。

相关范文推荐
  • 12-12 好玩的报纸体育教案小班(模板15篇)
    通过小班教案的实施,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小班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关注每个幼儿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幼儿的潜能。1、能随音乐有节奏地抖动报
  • 12-12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报告(热门19篇)
    工作报告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回顾和总结自己的工作,从而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工作目标和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工作报告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
  • 12-12 第一专题发言材料(通用13篇)
    发言稿是一种在特定场合下准备的演讲稿,用于向听众传达特定的观点或表达特定的意见。发言稿的选择和使用要根据具体的场合和目标来确定,不同的场合和目标需要灵活运用不同
  • 12-12 物业员工保密协议(热门20篇)
    保密协议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需要受到法律体系和法规的支持和保护。保密协议的范本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相关法律和保密流程。2.甲方的的经营秘密,包括经营方针,投资决策
  • 12-12 高二第二学期物理教学计划(汇总16篇)
    制定学期计划还可以帮助我们及时调整学习策略,适应新的学习需求和挑战。下面是一份学期计划的案例,包含了合理的时间安排和学习任务分配。一、基本情况分析。本期我任教高
  • 12-12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专业22篇)
    毕业生是人才库里的宝藏,他们将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适合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及相关信息。我自上初中以来,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无论
  • 12-12 机关工作人员季度工作总结(专业18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是我们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一种投资和提升。如果你需要一些关于月工作总结的参考材料,可以查看下面提供的范文,或许会对你有所帮助。1.作风建设。要实现
  • 12-12 村副书记就职演讲稿(通用16篇)
    在就职的过程中,需要展示出积极主动和主动寻求工作机会的态度。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精美就职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叫xxx,
  • 12-12 幼儿园传染病安全培训心得感悟(热门17篇)
    培训心得是培训过程中反映个人学习成果和体验感受的文字记录,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巩固所学和提升自身发展。在选取培训心得时,可以参考优秀的案例和经典的范文,借鉴他人的
  • 12-12 体育备课组工作总结大全(17篇)
    月工作总结不仅涉及到工作内容和完成情况,还包括自身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主要负责了项目的进度管理和风险控制工作。通过对项目进展的实时跟踪和风险评